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根据一些教学经验,说一说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体系是相关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在思维发展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一、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在6到13岁,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属于小学生的范畴,但是通常将三年级以上的学习阶段叫做高年级,三年级以下的学习阶段叫做低年级,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身心发展越来越接近青春期,高年级小学生和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有着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在数学思维上的变化。他们的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高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以前的数学学习,在数学概念、知识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思维材料和思维方式的积累,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从一开始的具象思维逐渐变化成为了抽象思维。学生具有了学习更深层次知识的能力。 (二)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在学生进行不断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品质,并不断的发展。每个人的数学思维品质都不尽相同,主要是受个体智力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四个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与高年级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于老师讲解的内容基本上是不经过自己思考的接受,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解决思维也通常是教师教授过的一些固定的思维,学生很少自己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些解题方法,也很少自己去探寻新的解决方法。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知识积累之后,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发生了变化,学生开始思考自己使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原理,通过不断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形成了自己的主见。学生开始对课堂上老师的话进行思考和质疑,并且已经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学生随着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会反驳他人,促使学生产生辩证思维,有利于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受年龄小的限制,小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想象力作用到学习当中。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时间,并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联想。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长时间锻炼,还能够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科学设计课堂提问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科学的进行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根据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问题,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规律,提问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原来固有的思想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分析问题,从而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一个多边形,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看到放映出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以此问题作为开头,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多边形的不同。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面积的求法。课件接着放映出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结合的多边形图片,这时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现在看到的不规则图形是由哪几个规则图形构成的呢?”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此时课件再向前转到第一个放映出的多边形图形,再让学生进行观察该图形是怎样形成的。这时学生就会对多边形的构成拥有一定的思路,教师就可以接着进行多边形面积的教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多边形和规则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了解到多边形形成的原因。同时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化,能更加轻松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把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逻辑能力较差,如果课堂上教学一些具有逻辑性且抽象化的内容,就会加深学生的理解难度,造成学生听不懂的情况。而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有益于学生理解内容,真正的做到数学学习生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用品出发,举一个具有生活化的例子:学生每天刷牙会从一盒完整的牙膏中挤出的1/50来用,假设每天挤出来的量都是相同的,问25天后,牙膏会剩多少?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教师积极进行引导。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学习材料,有利于学生养成联系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思维习惯。 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前科学的设计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不断的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华夏教师,2019(20):9-10. [2]姜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刍探[J].成才之路,2018(18):44.
[3]张红霞.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171-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