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唐朝的文化

来源:六九路网


浅谈唐朝的文化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2011级历史2班

杨盟盟

学号: 11030109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自形成之初就与周围其他民族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性在汉﹑唐这些开放的朝代体现得特别突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汇的时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华文化绽放出了绚烂的花朵。

饮食文化,唐朝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与外来饮食的融合,体现了中外交融的特点。中国传统饮食北方是面食,南方是米食。在唐朝时中国北方又出现了几种面食:胡饼(起源于中亚地区的馕。历史上的胡饼一般较大,有肉馅。表面有脂麻,故称麻饼)﹑烧饼﹑汤饼(今天的水煮面条)。而且在唐朝时期还有许多蔬菜传入中原,汉唐时期从西域传入的蔬菜:苜蓿、胡芹、莴苣、菠菜、茄子、胡瓜(黄瓜)、葫(大蒜)、胡荽(香菜)、胡椒等。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唐朝饮食文化中西交融的特点。

酒文化,唐朝的酒文化体现了唐朝人特别是唐朝诗人的那种豪迈与洒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

1

愿长醉不愿醒。’”这些都是诗仙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寓情于“酒”,表现出的豪迈与洒脱,以及他那种超脱于世俗的心境。唐朝时一个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诗人,而这些诗人大多都喜欢饮酒作诗,这就为唐朝酒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朝已经有了用粮食酿造的烧酒,在唐太宗时,灭高昌国,引进马乳葡萄,唐太宗亲自改良葡萄酒,造出八种葡萄酒。酒的种类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酒与唐朝的诗人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酒才更体现了诗人的豪迈与洒脱,而诗人也间接的推动了酒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唐朝的茶文化也是异常的繁荣,不仅在中原地区比较兴盛,还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对那里的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佛茶禅宗的兴起推动了北方饮茶之风的兴起。封寅《封氏闻见记》载:“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唐代茶文化形成。唐代时,茶向西已传播到吐番、回纥等民族,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而且游牧民族中,还形成了奶茶文化。并且茶日益成为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须品。茶马贸易开始唐代时,茶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形成朝鲜茶礼和日本茶道,影响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

佛教文化,唐朝的佛教文化呈现出一种在波折中前进的状态。唐初佛教兴盛,当时唐太宗授命高僧玄奘到天竺交流求学。玄奘先后在天竺居住了长达八年之久,写成了《大唐西域记》。玄奘在天竺的经历推动唐朝佛教文化的发展。在武则天时,佛教文化更是异常发达,武则天还在洛阳修建了龙门石窟,雕刻了大量的佛像。在唐玄宗时虽曾一度裁汰僧尼,但佛教的一些内容有利于巩固统治政权,使得当时佛教发展到极盛。不久,安史之乱起,佛教在北方受到摧残,声势骤降。武宗时,从会昌二年到五年,命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总之,唐朝的佛教文化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2

服饰文化,唐朝人的服饰文化与少数民族存在着很大的联系。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是中国服饰中最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装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唐朝女子所穿的胡服正是汉族服饰受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影响的结果。

纵观唐朝的文化,不难看出,唐朝的文化带有中外交融的特点。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唐初实行兼容并包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当时唐朝的文化带有中外交融的特点。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使得唐朝能够与周围其他国家更好地交流与学习。

唐朝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民族大融合﹑对外交流广泛的朝代。使得唐朝的文化在多民族的浇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