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利工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来源:六九路网
水利工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摘要:灌注桩是水利整体工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而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也同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进而影响到灌注桩的质量。而本文则就水利工程中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进行重点探讨,并对影响其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出浅显说明。 关键词:灌注桩;水利工程;施工工艺;质量 中图分类号:f416.9

随我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工程规模也愈来愈多、愈来愈大,而作为水利工程重要工序之一的灌注桩,其施工工艺与质量也显得愈发的关键。以下就会水利工程的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水利工程灌注桩施工工艺 1、灌注桩的成孔

设备钻进时,通常钻头会发生较大的摆幅,扩孔问题较为突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施工时必须要保障钻孔的垂直度。当处理小口径钻进时,应重要关注钻头侧刃对不同地质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钻进前,要加强对该地地质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钻头,以达到降低扩孔的发生率的目的。同时,由于灌注桩多在粘土层进行操作,这就受到土地层强度、硬度的影响比较小,钻具则就容易刻取粘土,易发生扩孔现象[1]。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保持要钻进的稳定性,对钻速加以有效控制,并限制其一个较小值。 2、安放钢筋骨架

当桩孔符合要求之后,在保证钢筋骨架的没有发生扭曲、弯曲的情况下,即可放置钢筋骨架。当钢筋骨架放置设计位置之后,必须立即加以固定。同时,还要在钢筋笼上设置混凝土块以保障保护层的厚度。但在钢筋骨架放置时,必须做到缓慢、轻放,并将钢筋骨架的中心与槽孔中心相吻合。 3、灌注桩的灌注环节

钢筋骨架放置、固定后,必须在4h内进行混凝土灌注。而混凝土的含砂率以45%左右为宜。灌注前,我们首先应将孔内的碎石等清理干净,再结全泥浆循环法对孔内粘土加以清理,以有效降低孔内泥浆比重。其次,应进行一次试灌,将孔内的泥浆挤压出来[2]。而在进行灌注时,则一定要对导管的提升速度加以有效控制,使泥浆能够顺利排出通道;避免发生夹泥或是缩径等问题。而在对导管进行提升过程中,还要保持管内约有3~4m长的混凝土柱,以避免泥浆进行导管之中。

而对于大直径的水利钻孔灌注桩进行灌注时,其对泥浆的要求较高。通常我们应结合对该地的地质情况、孔位等客观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再确定泥浆的选择。通过在地质较为复杂、护筒下沉不及岩层、覆盖层较厚的情况下,多采用丙烯酰胺泥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该泥浆的低固相、高黏度以及不分散等优势[3]。 4、成桩检测

当桩身结构全部完成之后,必须要对桩身整体结构的质量以及桩承载力进行全面的检测。其检测方法通常为动测法、钻芯法、射线

法、静荷载以及声波透射法等。我们以往多采用静荷载实验法进行相关的检测,此方法测出的数据较为准确,但却费工费时。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多采用声波透射法,其科技含量较高,机理明确,同时设备较为简单,检测时也较为方便,其最终的检测结果也十分的准确可靠,可对桩身的完整性、均匀性等全面性能指标进行有效的检测[4]。

二、成孔及灌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缩径问题的处理方法

由于在钻进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应力的影响,将相对较软的岩层加以释放,从而导致了缩径问题的出现。有时在钻进时,也会因压力过大,使钻头迅速穿过淤泥层,导致一部分淤泥涌向钻孔内,侧压力则会与孔内的泥浆压力达到一定的平衡,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卡钻现象。因此,我们避免缩径问题时,一定要对钻进加以严格控制,当钻进位置达至淤泥层时,可采用粘土泥膏将钻进压力缩减至0;并保持钻机低速运行以及无油压空转。另外,还可以在钻孔结束后,再对地层进行至一次或是二次的扫描,以达到避免缩径现象的发生。

2、坍孔问题的处理方法

发生坍孔的诱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点:地质因素、释放量大于泥浆对孔壁压力、泥浆黏稠度过低等。处理该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对该地地质勘查报告的全面分析,再加以有效的补救。成孔时发生坍孔的补救措施有:首先,绕开该桩位;其次,回填、夯实

之后, 再重新钻进。灌注时发生坍孔的补救措施:首先,回填,且于回填处加设梅花桩;其次,回填夯实后,再进行重新钻进[5]。 3、斜孔问题的处理方法

斜孔易发生于软硬岩层交替处。其发生原因是因钻进压力过大,造成钻头偏向较软岩层方向。处理方法:可在钻进过程中,有效对钻速加以控制。如果对已经发生斜孔现象的桩孔,则应及时予以纠正,当纠正无效时,只能进行回填、夯实后再进行重新钻进。 4、导管堵塞问题的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应在导管组装前,对其管内的平顺度以及密封性加以严格检查。并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对骨料的规格、坍落度、搅拌时间加以有效控制,全面避免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过长时间。同时,在灌注时还要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并可采用反复的抽插来加以消除。如果发生气囊不能有效被消除时,应及时停止灌注,并采用长杆予以疏通消除。 5、埋管问题的处理方法

埋管问题多发于灌注过程,多受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持时间、初凝时间、导管直径以及相应的导管允许埋入的极限深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为避免发生埋管问题,我们必须在灌注过程中,加强对导管的埋入深度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做到对导管内的通顺度及密封度加以拆卸检查。通常,可在混凝土面每上升5m后,就需要对相应数量的导管进行拆除。 结语:

良好的灌注桩施工工艺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的基础工序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影响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诸多因素的重视,除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钻孔及灌注之外,还要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各个环节加以有效的监管与控制,从而全面保障、提升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宝新.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6)

[2]李平光.浅淡建筑工程桩基灌注桩的应用[j].科技风.2009(02)

[3]马云飞,郑团旗.浅谈灌注桩全套管施工方法[j].科技风.2010(20)[9]刁业宏,王玉波.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4]齐卫国,郑海涛.试谈建筑工程灌注桩的几种施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寂香23:25:29

[5]王希波.我国建筑用常见桩的特点及施工工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邮寄地址:河北省武安市水利大厦 贺晓艳 邮编:056300

电话:5636077 1330132098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