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和策略
来源:六九路网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年3月第12卷第3期Chinese Remedies&Clinics,M ! . . ・387・ 视功能的最好办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 手段,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存在术后早期低眼压和浅前房,术 后滤过泡瘢痕化失败、持续性浅前房引起一系列的眼前部的 性。④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比较慎重,抗纤维化的药物可能有 产生晚期并发症的风险。本组患者有79眼年龄65岁以下、 结膜下组织肥厚的患者使用。再次是术后的处理:①本组患 者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维持3个月,有研究表明 术后局部使用激素同不使用激素者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眼压, 病理性改变,如角膜内皮失代偿、虹膜粘连、并发性白内障与 滤过泡消失等而导致手术失败。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成功的 标志是术后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角膜清亮、前房深浅正常。 笔者认为.青光眼手术原理是设计一个永久性通道使房 水滤过以降低眼压.但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球结膜下 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致滤过泡下瘢痕形成阻断滤过功能的 证明术后局部使用激素有利于治疗。②术后早期即行眼球按 摩,术后3 d,有18眼患者前房略浅,未给予按摩,其余患者 给予局部按摩,有效地保证了滤过泡的远期滤过功能。③术 后1个月对12眼滤过泡局限,眼压高于20 mm Hg以上的患 作用。对于青光眼患者.当药物作用不能使症状改善,即使在 高眼压下,也应早期手术,因局部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影响青 者,滤过泡一侧进行穿刺,眼压降至15 mm Hg以下。 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滤过手术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光眼手术的远期效果[1f 。但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很有必要, 让患者有一个比较实际的手术期望值也非常重要。术后严重 术前明确的诊断、术中正确的操作、术后及时良好的处理,加 之手术医师具备预防、识别和纠正不良后果的能力。小梁切 除术目前还困扰着广大眼科手术医师.但对围手术期因素的 的并发症,失明的危险。以及滤过泡引起的不适感等常见问 题也应同时向患者讲明。在充分告知患者的情况下,早期手 术,包括l3眼术前药物控制眼压不理想的.眼压在35~42 密切注意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 随着对手术方法的潜在风险以及避免这些风险的措施认识 的深入,我们对滤过手术综合改良应用。已经使手术效果得 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Broadway D,Grierson I,Hitchings R.Topical antiglaucomatous therapy;adverse effects of the conjunctiva and implications for filtration surgery.J Glaucoma,1995,4:136-148. mm Hg。其次手术操作,本组患者均在①表面麻醉下进行,这 样对于管状视野患者避免了球周、球后麻醉对视神经损伤潜 在风险,手术过程中,多数患者在做虹膜根切时有不适感。所 以在准备做虹膜根切时,医生要再一次强调患者配合、绝对 不能乱动,保证了虹膜根部的切除,其余手术过程患者在表 面麻醉下是能够很好配合的。②对高眼压下的前房穿刺,有 效避免了眼内爆发性出血,本组病例无一眼内出血。③本组 患者术中均在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发 生浅前房的并发症。能有效降低眼内压.提高了手术的安全 [2]Broadway DC,Grierson I,O’Brien C,et a1.Adverse efects of topical antiglaucoma medication.II.The outcome of filtration surgery.Arch Ophthalmol,1994,112:1446—1454. (收稿日期:201 1-12.05) 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 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和策略 刘竹青袁军刘冬刘彩霞董海涛 营养不良是医院内普遍存在且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 题。能量负平衡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密切。并发症的增 长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总费用增加_1]。肠内营养支持 治疗比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营养支 持治疗的费用【”。但事实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开始经常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N—ICU给予肠内营养 的94例危重症患者中发生胃动力障碍的44例。男26例.女 l8例;年龄29~88岁;平均(68+14)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 延迟,治疗过程经常被中断,其主要原因就是胃动力障碍。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颅内感染4例。癫痫持续状态4 例,吉兰一巴雷综合征2例,合并高血压病18例,合并糖尿病 13例,合并肺部感染20例,其中l3例患者经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人选患者均符合N—ICU人住标准.急性 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一重症监护病房 (N.icu)危重症患者早期经鼻饲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94 例,发生胃动力障碍的4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010017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刘竹青、袁军、刘冬、刘彩霞);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神经内科(董海 涛) 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Ⅱ)评分为16 34 分,进行肠内营养前患者的肠鸣音均正常,无消化道出血、呕 吐、腹胀、腹泻和腹痛,但不能经口进食,根据营养风险筛查 ・388・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年3月第l2卷第3期Chinese RemedieS&ClinicsMarch 2012.v0I.12.No.3 .2002评分(NRS2002)≥3分,具备肠内营养适应证.均在人N. ICU 24~72 h插入鼻胃管开始鼻饲。 1.2方法 1.2.1鼻饲方法:94例患者均使用一次性硅胶胃管,按常规 缺血缺氧;加之危重症患者长时间卧床而加重胃肠动力功能 障碍。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由于进食困难,消化吸收障碍,机 体处于应激性高分解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 插入胃管,进食前回抽胃液,确保胃管在胃内,如果患者生命 体征平稳则开始鼻饲。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为患者选择由 加速、合成受限,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器官水肿。由于胃肠 黏膜水肿,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发生胃动力障碍。 N—ICU的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真性或假性延髓麻痹、 中枢性呕吐、中枢性过度通气、中枢性高热和并发感染等.此 时很容易出现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下丘脑直接或间接受 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的适合型肠内营养配方,总热量给予 83.7-104.6 kJ,采用肠内营养泵连续输注的方式,营养液输注 的起始速度为50 ml/h,2-3 d后调整为8O~100 ml/h.喂养期 间密切观察胃潴留量,4 h检查胃潴留量1次。若胃潴留量≥ 100 ml,则暂停鼻饲l~2 h;首日500 ml,2-3 d逐渐达到目标 量。 1.2.2观察指标:营养支持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 一般情况,分别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期间隔日抽血检查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糖、血清离子等。 2结 果 94例患者中发生胃动力障碍的44例,第1-3天发生胃 动力障碍的29例,3 d后发生胃动力障碍的15例。其中格拉 斯哥昏迷评分(ccs)3-8分20例,低蛋白血症24例,糖尿病 或应激性高血糖13例,低钾血症13例,低钠血症8例,脑干 病变l0例,大面积脑梗死lO例,通过改变体位,调整肠内营 养液配方、容量、输注速度,加用促进胃动力药物.纠正电解 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严密控制血糖,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 31例胃动力障碍得以纠正,2例改为鼻肠管,11例辅以肠外 营养。 3讨 论 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 率。急性重症脑卒中易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患者机体分 解代谢亢进,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各种慢性病。脑 卒中发病前即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可 以减少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及并发症的发生_2]。肠内营养支持 治疗符合生理营养途径,有利于恢复和维持胃肠道的功能。但 是胃肠道的不耐受性,即胃肠动力障碍使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据文献[1]报道重症患者胃肠道不 耐受性的发生率可达46%,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胃肠功能 障碍的发生率为50%~75%。胃动力障碍引起胃潴留可发生 误吸,导致吸人性肺炎,胃动力障碍最终结果是营养的实际 摄入量达不到设定的目标量[1],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治疗 费用。所以明确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胃动力障碍的危害和 发生原因。并采取一些相应策略,是保证肠内营养支持顺利 进行的关键。 神经系统的岛叶、边缘系统及下丘脑是内脏活动的调节 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会明显地影响胃肠功能,影响 胃肠黏膜血液灌注、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急性重症中枢神 经系统病变,如脑干病变、大面积脑梗死等可引起胃肠道运 动功能抑制,内脏血管痉挛,导致胃肠黏膜缺血缺氧,同时血 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内皮素(缩血管物质)将加重胃肠黏膜 损时,可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尿崩症,表现为 严重的血钠和血渗异常。低钠血症可引起组织器官水肿并加 重意识障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发生胃动力障碍。低钾血症 使平滑肌收缩无力,引起胃肠麻痹.同样会发生胃动力障碍。 重症神经疾病常合并糖尿病或应激性血糖升高.二者均 可并发胃动力障碍。 危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由于昏迷或延髓麻痹,在人N.ICU 前就处于饥饿状态,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如果肠内营养灌 注量递增速度过快、灌注速度过快.超过患者胃肠耐受限度。 也会引起胃潴留量增加。含不可溶膳食纤维素高或能量密度 高的肠内营养制剂会使胃蠕动和排空速度减慢。导致胃潴留 发生。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在使用呼吸机出现人机对抗或癫 痫持续状态、精神行为异常时经常会使用一些麻醉、镇静或 催眠药物,这些药物的使用,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甚至发生 胃肠麻痹。 针对以上胃动力障碍的原因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实施 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体位调整为左侧卧位;初始肠道功 能差.采用低浓度、慢速、少量、经肠内营养泵输注、逐渐增加 营养液的浓度和剂量(具体为:首日500 ml,2-5 d达到全量; 首日20~50 ml/h,逐渐加量,约12~24 h输注完毕);监测胃残 余量,当胃残余量>100 ml,提示有胃潴留,暂停输注或加用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或红霉素等胃动力 药,促进胃排空;并经常进行腹部按摩;对于腹胀患者将营养 液适当加热;减少麻醉剂、镇静剂和肌松剂的使用;严密监测 血糖.高血糖患者选用糖尿病适用型肠内营养配方,必要时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使血糖稳定于8.3~10.1 mmol/L;给予鼻 饲或静脉补钾、补钠,使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并稳定于正常 范围:低蛋白血症患者选择高蛋白配方的肠内营养制剂,如 果白蛋白≤25 g,L适当输注白蛋白;如果以上办法均无法解 决胃动力障碍,改用其他营养途径,如鼻肠管、经皮 肠造瘘 等或辅以肠外营养。 参考文献 f 1]吴宗键.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是营养支持治疗的发展方 向上海医药,2010,31(6):252.253. [2]贾伟华,周立春.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 临床疗效的影响.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16(2):65.66. (收稿日期: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