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
作者:陶渊明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5年第33期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是为《桃花源诗》写的序言,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极好地表明了作者的爱憎情感和志趣愿望。实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嬴氏乱天纪①,贤者避其世。 黄绮②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③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④。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 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⑦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⑧。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⑨。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⑩。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注释]①天纪:正常的纲纪。②黄绮:指夏黄公、绮里季二人。③相命:相勉。④艺:种植。⑤靡:没有。⑥暧:遮蔽。⑦俎(zǔ)豆:祭器。⑧欢游诣:到处去游玩。⑨敞神界:敞露神仙似的境界。⑩尘嚣外:尘世外的情况。 阅读赏析
《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所写的重点以及表现手法却有所不同。首先,“记”多描绘,如“乃大惊”的神色,“皆叹惋”的情态等,写得细腻生动;而“诗”则多叙述、议论,显得平缓押韵。其次,“记”的语言简洁生动,如“土地平旷”诸句,言不多而道尽桃源风貌;而“诗”的语言则显得质朴自然,近似口语,全无雕饰做作之痕。再次,“记”以渔人贯串全文,从美丽宁静的环境,写到男女衣着,劳动和欢愉的精神风貌;从这些人的生活,写到他们的来历,层层深入,次序井然,条理清晰;而“诗”是由叙写先贤避乱自然而巧妙地引出议论,叙议结合,浑然一体。最后,“记”中言避世由来,运用插叙的手法,巧妙而不突兀;而“诗”中则运用顺叙的手法娓娓道来,自然而顺畅。 思考练习
1.与“相命肆农耕”中的“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伯乐相马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D.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2.选出下列句子中黑体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斑白欢游诣/诣太守,说如此 B.怡然有馀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斑白欢游诣”中的“斑白”指的是 。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4.诗中的“伊人”指的是《桃花源记》中的 ; ;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诗中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意类似的句子是“ ; ; ; , ; ; ; ”。 6.诗中“ ; ; ; , ; ; ; ”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向往桃花源、追求理想的愿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