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方 案 二
第一节、设计总说明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第三节、建筑设计第四节、结构设计第五节、给排水设计第六节、电气设计第七节、消防设计第八节、环境保护第九节、主要经济指标第十节、设计图纸
建筑方案一说明书
第一节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有关文件规范
(1)设计任务书及甲方的要求。 (2)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37-87 (8)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规定。 (9)各种相关设计规范。 2.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场地尚未进行地质勘探,场地地质情况尚不明确
3.公用设施条件
(1)供水:根据规划图引入DN150供水管入该小区。
(2)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经管道汇集后,排至城市雨水管网。
(3)供电:从城市电网引入10KV电源,二级负荷。 二、设计规模
本工程为凯旋华府,建筑面积约:48169 m2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指标
总用地面积: 约24000m2
总建筑面积 : 约48169m2 建筑基地面积: 约9016.6m
2 容积率: 2.0
建筑密度: 0.376 绿化率: 20 % 2.供电:1000KVA
3.给排水:总用水量:最高约215m3
/d,最大时约25 m3
/h。排水量为用水量90%。
第二节 总平面设计
一、背景及现状分析
。 二、规划原则
1、适当指标,满足开发经济需求 2、合理使用,满足住户健康生活 3、城市形象,满足城市品质需求 规划重点
1、品位:在造价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形象及小区形象品 2、宜居:充分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的居住条件 3、交通:人车分流、流畅通达的车行系统 三、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1、人本—以人为本的,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居住的自然和谐、时尚经典的环境。
2、自然—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充分保持和利用原有的道路及优雅环境的前提下力求塑造一个环境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居住空间。
3、融合—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游憩行为的融合。
4、实际—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面向商业消费市场,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总体规划与布局
本小区处于新干县城区内优越的地理位置之中,其地势平坦,周边环境优美,如何利用好现有地形,将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现代化的居住概念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精品居住小区,体现花园特色,是我们努力发掘和设计的目标。该小区车行与人行系统简洁明了,住宅的间距按1:1计算,保证住宅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条件、南北向的住宅布置让住宅既有充分的日照又有较好的节能功能。通过绿化,给业主带来环境宜人的居住和生活的环境。 五、竖向设计说明
1、根据现状地形和地貌,以及水位关系,在设计中区内道路中心标高
与对外出入口处的城市干道平滑连接,场地标高均高于周边道路标高,以避免场地积水。
2、利用小区内开挖水系土方量,满足规划设计高程的起伏关系,做到小区内土方量的平衡。
3、间距按1∶1计算,保证住宅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4、竖向综合管线、竖向道路、道路断面以及工程设施布局等进行专项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使整个项目的设施更加完善。 六、景观规划设计
小区内基调树种以常绿树木为主,但同时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彩和花期,形成丰富的植物形态景观、季相景观。植物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以生态原理进行植物种植组合设计,提供其自我维持度。
第三节 建筑设计
集商店住宅一体,北面临洋峰路为六层住宅楼,底层、二层为商店,三层及以上为住宅;东、南、西三面临小区外道路的六层住宅楼底层为商店,二层及以上为住宅;南面四层住宅底层为商店,二层及以上为住宅,中间的栋房及其余的住宅楼底层不带商店的住宅楼。 一、平面设计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为南北朝向,使得每户都有充足的采光,又有良好的穿堂风。
2.住宅户型一梯二户,平面方正适用,通风采光良好,平面功能分区明确。
二、立面设计
1、本方案采用欧式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立面设计以古朴、雅致的手法刻画建筑本身的艺术性及独特风格,以典雅的建筑语言,表现全新的建筑特色,使得整个建筑典雅而又明快,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建筑单体以细腻的线脚、装饰、柱式、坡屋顶等来欧式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外装修详见建筑单体设计的方案图纸以及单体效果图。
3.面向小区的建筑立面尽量使用小尺度,配合自由流畅的环境,产生亲切温馨的家园感觉。
4.建筑局部做重点处理,增设大窗户,加大采光面积,丰富立面效果。 5.把握形式、色彩和材质三者的变化与对比,主立面由精美的线脚,坡屋面等组成,整组建筑厚重但不失精巧,精致中体现飘逸。居于其中的人们拥有一种雍容典雅的归属感。
第四节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8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说明,户型参考图的平、立、剖面图及总平面图。
2.设计要求
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由于场地尚未进行地质勘探,场地地质情况尚不明确
三、荷载及地震作用取值
1.恒荷载
钢筋混凝土自重取25KN/㎡,内外墙材料采用烧结页岩空心砖(自重不大于19KN/m3)。
2.活荷载
楼面活荷载按照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8版)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防空地下室》(2003年版)的有关规定取值。楼梯间考虑消防疏散楼梯荷载。
具体取值情况如下所示:
荷载标准值 项次 类别 准永久值系数 (KN/㎡) 1 楼面 2.0KN/㎡ 0.5 2 外挑阳台 2.5 KN/㎡ 0.3 3 上人屋面 2.0 KN/㎡ 0.40 4 不上人屋面 0.5 KN/㎡ 0 3.风荷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7.1.2条,本工程结构计算时取重现期为50年的基本风压值:W。=0.30KN/㎡,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3。
4.地震作用根据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有关规定,本工程不考虑抗震设防。 四、结构选型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
第五节 给排水设计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规划区总面积24000平方米。
2.给排水专业设计内容:本建筑的冷热水供应,雨污水排水及消防给水设计。
3.给水水源及排水受水体
本工程给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自来水从道路上引入DN150的市政水管,在小区道路上布置成环状管网,水压0.25Mpa,120M左右布置一个室外消火栓。
本工程雨污排到小区附近的市政雨水排水管网和污水排水管网。 二、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
2.《建筑给水排水规范》GB50015(2003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8年版) 《自动喷水灭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3.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及小区总平面布置图 4.业主提供的有关设计基础资料 三、给水设计
1.给水系统设计
多层区用室外市政自来水压直接供水。室内给水管网布置:采取下行上给式布置,商业用水与住宅生活用水设一户一表;分户计量。
2.热水供应
本建筑热水用户为住宅的厨卫用热水,采用分户设燃气热水器供应各户厨卫用热水,燃气热水器设在各户厨房内。
3.给水管材
室内生活冷热水支管用PPR,其余立管和干管用钢塑管;室外采用HdpE给水管。 四、排水设计
1.污水排水量 生活用水量的90% 2.排水系统设计 室内排水系统:
住宅生活污水与废水:室内为分流,排至室外后再合流排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多层区室内排水管:一层单独排出,排水系统为单位管伸顶通气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层面雨水主要采取内排水系统排水,少部分为外排水系统排水,用65型雨水斗收集屋面雨水引至地面,再排入室外雨水排水系统。
污水局部处理:设多座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化粪池选用G13-100SQF型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标准图号03S702。
1.排水管材
室内采用厚型UPVC硬塑料排水管,在各层穿楼板和设阻火圈;室外雨污水系统d≤500采用UPUC双壁波纹管。 五、消防设计
整个小区按要求每120m设置一套SS100-1.60地下式室外消火栓20L/S.
第六节 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001年版)(JGJ/T16-92); 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7)《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9)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 2.内部各工种提供的资料
3.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和甲方设计任务书。
一、强电部分
(一)概况 本工程为多层建筑。 (二)设计范围 1.电气负荷计算 2.供电电源及配电系统 3.照明系统 4.防雷和接地保护 (三)电气负荷计算 1.负荷性质
本建筑为三类建筑,属三级负荷。 (四)供电电源配电系统
1.本建筑高压电源采用一回路10KV电源单环网供电,由市变电站供电。2.变配电所设置和供电范围
根据负荷计算和实际分布情况,本工程设1个变配电所负责整个建筑群
3.低压配电系统
的供配电。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四台变压器,每两台变压器为一组分别为小区供电。低压配电系统为树干、放射式混合形式。
4.线路敷设
本工程电缆均采用交联聚乙稀铜芯电力电缆YJV-IKV,电线采用铜芯导线BV-500V。
低压配电室配出的所有回路均采用电缆经电缆排管引至各栋配电间,经电缆桥架或配电主配电设备引至各层用电设备。
主干线和支干线穿钢管沿地面暗敷设,导线穿FPC管埋地、沿墙、楼板暗敷设。
(五)照明系统
照明设计贯彻“绿色照明”的原则。照明灯具有优先选用高效荧光灯、节能灯。
门厅大堂、中厅、阳光厅等大空间选用金属卤化灯和节能灯混合照明。环境景观泛光照明选用金属卤化灯。
照明系统正常照明有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照明。正常照明的照度标准按以下顺序设计:
车库、楼梯间、公共通道:30LX 住宅75LX
(六)、防雷与接地保护 1.防雷保护:
本工程属三类防雷建筑。
a、在建筑屋面,屋面设置不大于20米×20米网格的避雷带防直击雷。
所有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或设备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连接。
b、利用建筑物柱内的主筋(2根≥ф12)作为引下线,上下焊接贯通至基础钢筋,并与底板钢筋可靠焊接。引下线间距≤25M。
利用建筑物底纹、柱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c、建筑物内各种竖向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d、将住宅六层以上外墙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2.接地保护: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PE和N线分开设置。本工程在地下室设总等电位连接。进出建筑的各种金属管道进户处就近接入总等电位地箱。
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电气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及弱电系统的工作接地等共用装置,其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各用电设备设置防感应雷措施。
(1)高压配电设备设过电压保护和防雷保护。 (2)变压器低母线上装设电涌保护器。
二、弱电部分
(一)设计范围 1.电话和综合布线系统 2.有线电视系统 3.可视对讲系统 4.远程抄表系统 5.闭路监控系统
6.保安巡更系统 7.停车库管理系统 8.小区公共广播系统
第七节 消防设计
一、建筑消防
1.各主要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各主要建筑南面、北面均设有消防车道,建筑短边与消防车道相邻。3.建筑物满足消防防火间距要求。 4.住宅一梯二户,满足安全疏散。 二、给排水消防
根据工程特点,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合并,从道路端引入两条DN150给水管,小区连成环网,在系统中按120m间距设置一套ss100-16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流量15L/s。
第八节 环境保护
在总平面布置上,注意美化环境。同时对产生污染的建筑用房采取有效措施。 一、给排水部分
采用新型防返溢地漏,水封深度不少于50mm,防止水封破损,臭气溢出。二、污水处理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干管。
第九节 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 目 数 值 单 位 规划总用地 24000 m2 1.规划总建筑面积 48169 m2 2.规划建筑基底面积 9016.6 m2 3.容积率 2.0 4.建筑密度 0.376 5.绿地率 20.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