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l2月第13卷第12期MMJC,Dee 2011,Vol 13,No.12 ・ 87 ・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分析 张强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又称为支气管肺癌。 并发症的诱发因素看.肺部感染(27.66%)、心律失常 WHO统计数据显示.近2O年来,全世界肺癌死亡例数急剧上 升,1995年60万例,年.至2003年死亡例数已高达11O万/ 年,发病率120万/年_lJ。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 深。高龄老人肺癌发病率也渐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 6O一79岁,并越来越趋于高龄化。由于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 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衡等术前合并症.围手术期内并发症 死亡率风险较高.在延迟康复的同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 命。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l2月间47例手术治 疗的高龄肺癌患者资料,旨在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 的病理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组47例高龄肺癌手术患者,男33例,女14 例,年龄70—78岁。所选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TNM临床分 期为:I a期15例.I b期11例,IIb期15例,111a期6例。32 例(68.1%)有长期吸烟史(10a以上),术前有高血压、心律失 常7例,脑血管疾病5例,2型糖尿病9例;既往有手术史者8 例,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3例,胃溃疡修补术2例及甲状 腺瘤切除术3例,疾病治愈10a以上,无后遗症。 1.2方法本组研究包括16例左、右全肺切除术,l5例支气管 袖状切除术,9例肺叶切除术,7例肺楔形切除术。术前肺功能 检查反映,肺功能低于正常水平者22例,肺活量占预计值百 分比(VC%)分别为:>8O%者11例,60%~80%者31例,<60% 者5例。17例最大通气量(Mvv)、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 ) <预计值60%。心电图检查表明:18例发生sT段、T波改变, 13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伴房性、室性早搏,9例合并2型糖 尿病,4例左室肥大伴劳损。 2结果 本组47例高龄肺癌手术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 70.21%(33/47)。包括:肺部感染并发症如肺炎、咳痰无力、肺 不张等13例(27.66%),心律失常9例(19.15%),呼吸衰竭5 例,血胸、支气管胸膜瘘各3例;死亡2例,呼吸功能衰竭、肺 部感染并肺不张死亡各1例。经治疗,其余术后并发症患者 2—4周内病情基本稳定。 3讨论 3.1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从本组病例术后 作者单位:454002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 (19.15%)、呼吸衰竭(10.64%)属于引起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 发症的高危因素。 3.1.1肺部感染高龄肺癌患者合并症如慢支、肺气肿等,会 造成呼吸肌力减弱、弹力纤维层增生及小气道狭窄等问题。同 时,由于高龄患者气道粘膜功能和纤毛活动能力减弱,排痰功 能下降,加上术后患者因害怕咳嗽牵动手术切1:3或咳嗽无力, 往往会出现痰液潴留、细菌滋生繁殖以致肺部感染,严重者甚 至会产生呼吸窘迫、死亡。本组观察病例中即发生肺部感染 13例(27.66%),其中合并肺不张死亡1例。 3.1.2心律失常 医学界关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例发生 机制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倾向于认为高龄、手术范围是 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行全肺切 除术后。患者肺血管床阻力增大,造成右心后负荷加重,或残 存肺功能降低引发低氧血症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术后心 律失常。此外,糖尿病、高血压也被认为是术后心律失常的重 要影响因素嘲.本组9例心律失常患者中即包含有4例2型糖 尿病病例。 3.1_3呼吸功能衰竭 70岁以上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心肺功 能降低,多伴有心肺疾病,代偿能力弱,行肺部肿瘤切除术后 极易出现心肺并发症,这是引起高龄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等并 发症的重要原因l引。本组临床资料统计表明,高龄肺癌患者多 伴有10a以上长期吸烟史。长期吸烟会造成人体肺功能受损、 顺应性降低,术后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和呼吸道继发感染的风 险加重.甚至造成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本组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病例即属继发肺部感染所致。 3.2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本组病例中,高龄 肺癌患者伴有心肺功能不良者较多,部分合并有糖尿病、高血 压等.该部分病例是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高危人 群。高龄患者肺癌手术治疗应遵循“最大限度切除癌组织、保 留正常组织”的原则 。以肺叶切除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尽可能 地降低手术创伤危害。术前要细致检查患者心肺功能,充分估 测手术风险,术前心肺功能指标可定为:VC%>6O%,MVV%> 6O%,ls用力呼气容积FEV1%>60%,RV厂I、LC%<60%;术后应 严密监测心肺功能,咳嗽无力者可给予纤支镜下吸痰,预防肺 部感染:可采取呼吸机帮助清理呼吸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畅 通,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应取侧卧位,预防形成痰痂堵塞及肺 不张。此外,如发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导致心脏无效收缩、泵 血,造成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严重不足时,应及时氧疗,35~ 70mg普罗帕酮+5%葡萄糖溶液500ml进行静脉滴注。 综上所述,心肺功能减弱引起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是影 ・88・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l2月第l3卷第12期MMJC,Dec 2011,Vol 13,No.12 响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除及时对症处 理外.肺癌手术术式的选择上也需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 2 3 苏延军.王长利.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心肺危险 指数回顾性研究『J1.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lO(1):75—78 丁友宏.7O岁以上老年肺癌术后并发症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10,18(10):1973 4 参 考1 文 献 努尔兰・阿汗,李先锋.231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J】l 新疆医学大学学报,2010,33(6):675—676 (收稿:201l一09—22) 廖志敏.黄杰.重度肺功能减退的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善及 手术并发症分析[J】.2010,26(13):1927—1929 医学论文选题的基本程序 1.提出问题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科研题目,是不会在瞬息问形成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酝酿、思考,甚至可能是相当长的构 思过程。但是,无论是医学实践的需要,还是文献资料的提示,问题的线索都是在脑海里显现出来的,这种瞬息的灵感,哲学上 称作初始意念。初始意念,虽然可能是幼稚的、不完善的,但都是非常可贵的,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研课题、重大的发现、有些甚 至是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明与创造,无不出于这初始意念。 在大量实践与观察的基础上,人们的大脑中贮存了各方面的信息,信息存贮越多,通过大脑的整合作用,对偶然现象产生联 想的可能性越大,当机遇出现时,越易出现瞬息闪念的升华。l8世纪中叶,苏格兰医生曾发现食用柑桔和柠檬能治疗航海中船 员经常发生的坏血病f维生素C缺乏症)。这不仅提示了人们发现和认识长期航海的船员易发生坏血病及柑桔中和柠檬中存在 抗坏血病的物质,还使人们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将这种物质提纯:发现了维生素C。 2.整理选题初始意念的形成.只是提出了问题,将这种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变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形成科学 的假说,是整理选题的过程。所谓科学的假说,就是对科学上某一领域提出新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提出未证实或未完全证实的 答案和解释。假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检索自然科学理论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在整理选题中,首先 要证实假说的科学成分,即是否以一定科学实践和事实根据提出来的,或者是已有文献记载同种问题作为类比,还要通过查阅 文献寻找恰当的手段证实这种假说。 3.调整选题在研究过程中,如果有了新的发现,可以扩充新的内容,甚至拟定新的题目,这在调整选题中是常有的。科学 发展的历史上的重大的发明,也不是预先完全确定好的目标,如X线的发明,1892年,勒纳德在集中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观 察到克鲁克斯管附近有荧光,而这种现象还可追朔到1879年,法国的克鲁克斯在做真空管放电试验时,就发现管子附近的照 片底片有模糊阴影。后来,伦琴证实了造成模糊阴影的就是X线,但这种现象却是研究其他课题时的伴随现象,为了捕促和发 现科研工作中新的生长点,应针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及时对课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另外,如果发现已确定的选题, 目前手段难以达到,一定要仔细考虑已确定的课题是否有不妥之处,可进行删改、缩小,甚至取消。一个成熟的科研课题,从选 题到研究工作的完成,是在不断地调整中逐渐完善的。 4.确立选题确立选题又叫“立题”,假说已有,证实手段已选定,最后工作就是经过科学的构思,用最精炼、最明确的文字 表达出来。①体现出科研设计的三要素,每项研究都要有施加因素,观察对象和对施加因素的效果反应。一篇提炼精确的命题, 可以概括出这三个要素。②含蓄体现假设内容,文题中不能明确表达假说内容,但可以从 要素的关系初步判断出假说的内容 和要证实的结论。③附加限定成分,如初步研究、实验观察临床分析等,使题目内容局限,研究问题有余地。④动名词结尾,用以 表达研究题目的性质和特点。如调查报告、方法、探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