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模拟试卷81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问题求解 2. 条件充分性判断 4. 写作
问题求解
1. x+y=2,xy=-3,x4+y4的值为 A.80 B.81 C.82
D.83E.84
正确答案:C
解析:利用公式x4+y4-(x2+y2)2-2x2y2[(x+y)2-2xy]2-2x2y2=82。
2. 在等比数列{an)中,如果a6-6,a9=9,那么a3=( ). A.4 B. C.
D.3E.5
正确答案:A
解析:数列{an)为等比数列,则a3,a6,a9也是等比数列,即有故正确答案为A
3. 多项式f(x)除以2(x+1)和3(x-2)的余式分别为1和-2,那么5f(x)除以X2-x-2的余式为( )
A.-5x B.5x C.-5x+6
D.5x+6E.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知f(-1)=l,f(2)=-2,则5f(-1)=5、5f(2)=-10,由此可确定答案为A。
4. a,b,c是不全相等的任意实数,若x=a2-bc,y=b2-ac,z=c2-ab,则x,y,z为( ).
A.都大于0
B.至少有一个大于O C.至少有一个小于0
D.都不小于0E.都小于0
正确答案:B
解析:对任意实数a,b,c,有a2+b2≥2ab,b2+c2≥2bc,a2+c2≥2ac其中各不等式中的等号当且仅当不等式中两数相等时成立.由题设条件,a,b,c不全相等,所以上面三个不等式中至少有一个成立严格不等式,因此,将三个不等式两边相加,可得a2+b2+c2>ab+bc+ac即(a2-bc)+(b2-ac)+(c2-ab)>0由此得到x+y+z>0,故x,y,z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大于零,故本题应选
B. 5. 一批货物要运进仓库,由甲、乙两队合运9小时可运进全部货物的50%,乙队单独运则要30小时才能运完,又知甲队每小时可运进3吨,则这批货物共有( )吨.
A.135 B.140 C.145
D.150E.A、B、C、D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比的概念,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设这批货物共有x吨,则有 解之得 x=135. 应选A.
6. 从0,1,2,3,5,7,11七个数字中每次取两个相乘,不同的积有( ). A.15种 B.16种 C.19种
D.23种E.21种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于数0乘以任何数均为0,故所求不同乘积的个数为C62+1=16故本题应选
B.
7. 某商店出售某种商品每件可获利30元,利润率为20%,若这种商品的进价提高25%,而商店将这种商品的售价提高到每件仍可获利30元,则提价后的利润率为( )
A.25% B.20% C.16%
D.12.5%E.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解析:进价为30÷20%=150,进价提高25%为187.5,提价后的利润率为30÷187.5=16%。
8. 甲仓存粮30吨,乙仓存粮40 E,要再往甲仓和乙仓共运去粮食80吨,
使甲仓粮食是乙仓粮食数量的1.5倍,应运往乙仓的粮食是( ).
A.15吨 B.20吨 C.25吨
D.30吨E.35吨
正确答案:B
解析:设应运往乙仓的粮食为x吨,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得. 由题意,得 即 220一2x=120+3x, 解之得 x=20 应选
B. 9. 设a为正整数,且满足a-2=,其中x为整数,且|x|≤3,则a=( ). A.1.8 B.18或10 C.10
D.10或8E.8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设条件,a=;而a为正整数,有a=>0,得x>1或x<-7,又|x|≤3,且x为整数,故满足条件的x只可取2或3,当x=2时,a=18;当x=3时,a=10,故本题应选B。
10. 甲、乙两个储煤仓库的库存煤量之比为10:7,要使这两仓库的库存煤量相等,甲仓库需向乙仓库搬入的煤量占甲仓库库存煤量的( )
A.10% B.15% C.20%
D.25%E.30%
正确答案:B
解析:设甲仓库的库存煤量为10a吨,乙仓库的库存煤量为7a吨,要使这两仓库的库存煤量相等,两仓库应各存=8.5a吨,所以,甲仓库需向乙仓库搬入的煤量为10a-8.5a=1.5a吨,占甲仓库原库存煤量的=15%。故本题应选B
11. 若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则方程(a2+b2+c2)x2+2(a+b+c)x+3=0的解的情况为( ).
A.有两相等实根 B.无实根
C.有两不等实根
D.两根互为倒数E.A、B、C、D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B
解析:△=4[(a+b+c)2]一12(a2+b2+c2) =-4[2(a2+b2+c2)一2ab一2bc一2ca]
=-4f(a一b)2+(b一c)2+(c一a)2]<0 因此,方程无实根. 正确选项是
B. 12. 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0%,某人于2001年1月1日存入10000元,2004年1月1日取出,若按复利计算,他取出时所得的本金和利息共计是( ).
A.10300元 B.10303元 C.13000元
D.13310元E.14641元
正确答案:D
解析:由题意,所得本金和利息,共计10000×(1+10%)3=13310(元)故本题应选
D.
13. 对某农村家庭的调查显示,电冰箱拥有率为49%,电视机拥有率为85%,洗衣机拥有率为44%,至少有两种电器的占63%,三种电器齐全的占25%,则一种电器都没有的2比例为( ).
A.10% B.15% C.20%
D.25%E.30%
正确答案:A
解析:利用文氏图(如图36—1),图中区域A,B,C分别表示该村拥有电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的家庭所占比例,则由图可得,至少有一种电器的家庭所占比例为49%+85%+44%-63%-25%=90%故一种电器都没有的家庭占10%,故本题应选A.
14. 某班学生去植树,全班人数的去挖树坑,余下人数的运树苗,最后余下的4名同学负责供应开水,则这个班共有学生( ).
A.18人 B.54人 C.36人
D.48人E.30人
正确答案:C
解析:设这个班共有x人,可得得x=36. 故选 C.
15. 在8名志愿者中,只能做英语翻译的有4人,只能做法语翻译的有3人,既能做英语翻译又能做法语翻译的有1人。现从这些志愿者中选取3人做翻译工作,确保英语和法语都有翻译的不同选法共有( )种。
A.12 B.18 C.21
D.30E.51
正确答案:E
解析:方法一:以仅会英语的4人被选中的人数分为三类:①选中2人:C42C41=24;②选中1人:C41C42=24;③选中0人:C11C32=3,故英语和法语都有会翻译的不同选法共有N=24+24+3=51种。方法二:从反面计算,反面情况表示:全是英语或全是法语,故C83一C43一C33=56—4一1=51。选E
条件充分性判断
16. 直线l1与直线l2:3x+4y=5之间的距离是1. (1)直线l1的方程为3x+4y=10 (2)直线l1的方程为3x一4y=0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A
解析:条件(1)下,直线l1和l2平行,由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得l1和l2的距离为即条件(1)充分.条件(2)中的直线l1与l2不平行,没有距离可言,即条件(2)不充分.故正确答案为A.
17. a=2或a=-1 (1)多项式x3+a2x2+ax-1含有因式(x+1). (2)设0≤x≤3,则函数y=(x-2)2-2的最大值为a.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D
解析:就条件(1)而言:根据题意将x=-1代入方程x3+a2x2+ax-1=0有a2-a-2=0a=2或a=-1.因此条件(1)充分. 就条件(2)而言: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可以得出当x=0时取得最大值,则有a=2.因此条件(2)也充分.综上,故选
D.
18. 甲、乙两车长度均为180米,车的速度不变,则甲车的速度是18米/秒,乙车的速度是12米/秒. (1)若两列车相向行驶,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12秒. (2)若同向行驶,甲车头遇到乙车尾,到甲车尾超过乙车头需60秒.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C
解析:就条件(1)而言:无法单独得出结论.同理,条件(2)也无法单独推出结论.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考虑,设甲的速度为x,乙的速度为y,且x>y,则有综上,故选
C.
19. 现有男女学生共8人,从男生中挑选2人,从女生中挑选1人,分别参加数学,物理与化学三科竞赛,共有90种不同的方案。 (1)男生2人,女生6人; (2)男生3人。女生5人。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B
解析:由(1),共有中不同方案,故(1)不充分;由(2),共有种不同方案。故(2)充分。
20. 不等式|x一2|+|4一x|<S无解. (1)S≤2 (2)S>2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A
解析:|x一2|+|4一x|的几何意义为数轴上的点x到点2的距离加上点x到点4的距离的和,如图3—1所示,很明显,当点x在2和4之间移动时,这个和最小,最小值是2.当点x移动到2的左侧或4的右侧时,这个和都大于2.因此S≤2,则无论x取什么值,|x一2|+|4一x|<S都不会成立,即该不等式无解,这表明条件(1)充分.反之,若S>2,则一定存在x值使该不等式成立.因此条件(2)不充分,故选A.
21. 在设定条件下,数列为等差数列.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1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B
解析:利用an和Sn的关系来分析. 对于条件(1), 由此可知该数列为3,4,6,8,….从第2项起是一个等差数列,但整个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因此条件(1)不充分. 对于条件(2), 由于a1=2也是在an=2n中,所以整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2n,即该数列是a1=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因此条件(2)充分.故选
B.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22. a<-1<1<-a.(1)a为实数,a+1<0(2)a为实数,|a|<1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条件(1),A+1<0,可得A<-1,即A<-1<1<-a,条件(1)充分.由条件(2),|a|<1,所以-1<a<1,可看出条件(2)不成立.故本题应选A.
23. Cn4>Cn6.(1)n=10(2)N=9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解析:对条件(1),n=10,有C104=C106,条件(1)不充分.对条件(2),n=9,C94=126,C96=84,所以C94>C96,条件(2)充分,故本题应选
B.
24. 不等式(K+3)x2-2(k+3)x+k-1<0,对x的任意数值都成立.(1)k=0(2)k=-3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条件(1),当k=0时,不等式3x6-6x-1<0不可能对x的任意取值都成立,如x=-1时,有3(-1)2-6×(-1)-1=8>0.故条件(1)不充分,由条件(2),当k=-3时,总有(-3+3)x2-2(-3+3)x-3-1<0故条件(2)充分,故本题应选
B.
25. m是奇数.(1)m是两个连续整数的平方差(2)m分别与两个相邻奇数相乘,所得两个积相差110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条件(1),m=(a+1)2-a2,其中a是整数,所以,m=a2+2a+1-a2=2a+1,为奇数,条件(1)充分.由条件(2),设相邻的两个奇数为2a-1,2a+1(a为整数),则m(2a+1)-m(2a-1)=m(2a+1-2a+1)=2m=110所以,m=55为奇数,条件(2)充分,故本题应选
D.
26. 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女生26名,已知在某次选拔测试中,有27名学生未通过,则有9名男生通过.(1)在通过的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5人(2)在男生中,未通过的人数比通过的人数多6人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解析:设通过测试的学生中男生有x人,由条件(1),通过测试的学生中女生有x+5名,所以,(x+5)+x=50-27=23,得x=9(人),条件(1)充分,由条件(2),因为男生共有50-26=24名,所以未通过测试的男生为(24-x)名,由此得24-x=x+6得x=9(人),条件(2)也充分,故本题应选
D.
27. 数列{an)的前k项和a1+a2+…+ak与随后k项和ak+1+ak+2+…+a2k之比与k无关.(1)an=2n-1(n=1,2,…)(2)an=2n(n=1,2,…)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条件(1),an=2n-1,则此比值与k无关,条件(1)充分,由条件(2),an=2n,则此比值与k有关,条件(2)不充分,故本题应选A.
28. 如图13—2,已知直角梯形A_BCD的周长为24,AB∥CD,∠A=90°,点E在BC上,则△EBC的面积是12. (1)AD=3,DC=6(2)AE=2,∠ECD=∠B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解析:条件(1),(2)单独都不充分,两个条件联合在一起时,因为CD∥AB,∠ ECD=∠CEB,得∠B=∠CEB,所以△CEB是等腰三角形,作EF⊥DC于F,则CF=4,EF=3,CE==5.于是BC=5,而梯形周长为24,所以AB=24-(AD+BC+CD)=10于是EB=AB-AE=8,△EBC面积=BE.AD=×8×3=12,故本题应选
C.
29. A,B,C为随机事件,A发生必导致B,C同时发生.(1)A∩B∩C=A(2)A∪B∪C=A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条件(1),有A∩(B∩C)=A,则AB∩C,故条件(1)充分,由条件(2),有A∪(B∪C)=A,则B∪CA,条件(2)不充分。故本题应选A。
30. m:n=6:1.(1)不等式mx2+nx>0的解集是(2)方程x2+mx+n=0的两根1,2满足=6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条件(1)可知,方程mx2+nx+2=0的两根为x1=,x2=,且m<0,所以x1+x2=于是m:n=6:1,条件(1)充分。由条件(2),方程x2+mx+n=0的两根x1,x2满足=-6,即所以m:n=6:1,条件(2)充分。故本题应选
D.
31. 圆(x-1)2+(y-2)2=4和直线(1+2λ)x+(1-λ)y-3-3λ=0相交于两点.(1)λ=(2)λ=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解析:直线(1+2λ)x+(1-λ)ν-3-3λ=0可化为(x+y-3)+λ(2x-y-3)=0令x+y-3=0,2x-y-3=0得x=2,y=1,可知直线过定点P(2,1)又点P到圆心距离可知P在圆内,故不论A取何值,直线都与圆相交于两点,即条件(1),(2)都充分,故本题应选
D.
32. a,b,c的算术平均值是,而几何平均值是4. (1)a,b,c是满足a>b>c>1的三个整数,b=4 (2)a,b,c是满足a>b>c>1的三个整数,b=2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E
解析:由条件(1),a,b,c是满足a>b>c>1的三个整数,b=4,可取b=4,a=10,c=2,此时a,b,c的算术平均值为 故条件(1)不充分. 由条件(2),a,b,c是满足a>b>c>1的三个整数,b=2,而满足2>c>1的整数c不存在,故条件(2)也不充分. 故应选E.
33. 某学生骑自行车上学,从家到学校的途中有2个有红绿灯的交通岗,他至少一次遇到红灯的概率是0.84. (1)在这两个交通岗处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事件 (2)在这两个交通岗处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0.6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C
解析:条件(1)和(2)单独显然都不充分,下面将两个条件联合起来考虑. 设事件A为该学生在第一个交通岗处遇到红灯,事件B为该学生在第二个交通岗处遇到红灯,则所求概率为 P=P(A.B+A..B)=P(A).P(B)+P(A)[1一P(B)]+[1一P(A)]P(B) =0.6×0.6+0.6×0.4+0.4×0.6=0.84 所以两个条件联合起来充分. 故此题应选
C.
34. 的最小值为3。 (1)x>l; (2)x<l。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正确答案:A
解析:当x>l时,,充分;条件(2),显然不充分。
写作
论证有效性分析
35.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分析我国“在家上学”的发展现状,并称在中国内地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多集中在广东、浙江和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在家上学”的学生越多。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可以看出,其中有四项都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不认同学校教育理念的是占比最多的。所以未来学校教育理念改革需要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其实家长们并不指望孩子在家上学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生活行为方式和性格的培养,“教会孩子最基本的品质,如真诚、善良、有正义感等。”有些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很浪费时间,学的东西基本没用,遇到一些不好的老师,还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生的阴影。孩子从0岁到12岁是最关键的学习时期,家长们都希望宝宝在这段时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温和的性情和博大的爱心,而这些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几无可能达成,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这点。“在家上学”现象日益增多,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学费又日益高涨。在家教学可以根据孩子的天赋和特点,自己或请名师教孩子,效果有保证,又节约了在学校的无效时间。所以“在家上学”是性价比更高的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参考例文】 “在家上学”性价比就高吗? “‘在家上学”’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教育模式”这一结论。反映了家长对当前教育体制的不满,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缺乏有力论据以及推理过程不严谨等原因。谈结论难以成立。首先,该观点只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家之言,不具有权威性。“中国内地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的说法也有待商榷。毕竟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我国,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或者贫困地区,
仍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被迫“在家上学”。其次,“经济越发达,在家上学的孩子越多”的推论片面而不可靠。广东、浙江、北京等地区的状况并不等同于所有经济发达区域的状况。在阐述“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后,推理者提出了类似“学校教育理念改革需要征求家长们的意见”、“有些家长认为……”等诸多结论。但时调研对象的数量却一字未提,样本数量的充足合理性难以让人信服。最后,“在家上学”这一模式的“高性价比”缺乏充分论证。教育有其固有规律,家长们的看法未必正确。何况这些“家长”的数量含混不清,不一定能代表家长们的主流观点,无法沦证当前学校教育的确存在“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浪费时间”等问题。最严重的错误是。关于“在家上学”的成本和质量。材料几乎没有涉及。致使二者的比较沦为虚幻。由此看来。“在家上学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教育模式”这一结论有待商榷。学校教育仍是当前教育的主流,“在家上学”只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之一。
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本题的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仅供参考: (1)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仅为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2)根据“在家上学多集中在广东、浙江和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出“经济越发达,在家上学的学生越多”的论证方法不够科学严谨,结论具有片面性,对样本的选取也没有说明。 (3)此次调研的对象是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但材料中并没有提到调查人数。样本数量的充足性不确定,因此,“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等结论也站不住脚。 (4)“学校教育很浪费时间,学的东西基本没用”的观点缺乏有力支撑。在学习中学校的知识,也许暂时没有派上用场,但并不代表永远用不上。 (5)“家长们并不期望孩子在家上学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些生活行为方式和性格的培养,教会孩子最基本的品质。如真诚、善良、有正义感等”。这里的“家长们”概念界定不清,如果调查对象数量有限,该结论就不能代表家长们的主流观点。 (6)指责现在的学校教育几乎无一能达到“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结论过于绝时。 (7)“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这点”,这样的观点只是作者的主观看法。 (8)对“在家上学”的“性”、“价”问题缺乏介绍与论证。 由于不了解教育规律的原因。“在家上学”未必能“根据孩子的天赋和特点,进行有效果的教学”;自己或请名师教孩子所付出的成本是不一定低于让孩子在学校受教育的花费。
论说文
36.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有这样一则寓言:虹看到弧形的桥,向它说,它的生命比自己长久。而桥却说:“你那么美丽,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桥的话提示了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创造的价值。
正确答案: 擦出生命的火花 有这样一则寓言:虹看到弧形的桥,向它说,它的生命比自己长久。而桥却说:“你那么美丽,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桥的话提示了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所创造的价值。 七彩的虹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它的光彩却引来天下人的瞩望和惊奇,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令人永远想到虹的光辉。古人说的“气贯长虹”,今人形容的“谁持彩虹当空舞”,都是对虹的真情赞美。可见,生命纵使短暂,假若能用这短暂的生命擦出火花,那这生命就是永存的。 生命不仅仅属于每
个人自己.还属于他所处的社会。所以,人应该在有限的岁月中创造多一些的价值。夏完淳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英雄少年,最后慷慨就义,其生命虽短,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30多岁就离开了我们,可是那部世界著名的《简.爱》却永远流传在人们心中,放着光彩。 肉体是短暂的,精神是永存的。生命之美在于创造、奉献。以你的生命去投入吧,摩擦出生命的火花。像英勇牺牲的董存瑞,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张秉贵,像呕心沥血的孔繁森,这些人正是在不同的时代里,利用有限的生命,全心奉献社会,擦出了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像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像外国的歌德、但丁、普希金,全都创造了生命不能承受之美,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超越了生命形式,给后人带来了最美的记忆。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之美,在于你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的程度。努力投入吧,努力奋斗吧,去创造出生命中最亮的火花。人的一生不可能成为一颗恒星,那就让我们在“岁月银河”中做一颗灿烂的流星;人不可能美好永驻,那就让我们做一支红烛,用光芒照亮别人。 愿人们都能擦出生命中最美的火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