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来源:六九路网
语 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 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

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 词法 构词法 语法学研究: 构形法

句法成份 句法 句法结构 句子分类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

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转变和词类标志。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

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

① 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要紧手腕; ② 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大体一致; ③ 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份)。 ④ 量词十分丰硕,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份:句法结构的组成成份。

主谓:陈述关系。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份。宾语:表人、物或情形,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

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份。

*层次分析法

第二节 词类 一、 词类划分依据

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要紧):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可否充当、充当什么)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

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归纳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

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份,意义实在,即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

种类:①专出名词;②一般名词;③时刻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 语法特点:①常常放在动词前后别离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样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样不能加副词。 ③一样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一起的语法意义。 ⑤ 常经常使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⑥ 名词单复数同形。

(二)动词

种类:①动作动词;②心理活动动词;③存在、转变、消失动词;④判定动词;⑤能愿

动词;⑥趋向动词;⑦形式动词 语法特点:①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②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在前加程度副词。 ③能组成“∨不∨”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④动词多数能够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⑤有些动作行为动词能够重叠,表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义。

特殊动词:①判定动词“是”:表事物等于或属于什么;表事物的

特点、质料、情形;事物的存在;妥协转折。

②能愿动词(助动词):用在动词语、形容词语前表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议作用。不能用在名词前,不能重叠、不能带“着了过”。 ③趋向动词:表移动的趋向。可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经常使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趋向,作趋向补语。

(三)形容词

种类:①性质形容词;②状态形容词

语法特点:①常作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少数性质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

部份形容词也能作补语。

②不带宾语。

③性质形容词多数能受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不”修饰。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能够重叠,即以形态转变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 ⑤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① 状态形容词不用加“很”或重叠。

(四)区别词

意义:人和事物的属性或区别性特点,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语法特点: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②不能单独做主语、谓语、宾语。但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对照后能够。 ③不能前加“不”,否按时加“非”。

(五)数词

种类:①基数词(可组成倍数、小数、分数、概数短语);②序数词 语法特点:①要跟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份。

②常作定语、补语、状语。

③“俩”、“仨”为合体数量词,后不加“个”。

④倍数只能用来表增加;分数既能表增加,又能表减少。

(六)量词

种类:①名量词(专用名量词、借用名量词);②动量词(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 语法特点:①位于数次和名词之间,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补语、宾语。

②单音量词多数能够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一一、多。不作补语、宾语。数量短语也可重叠,表数量多或顺顺序进行。 ③有时单独做句法成份。

(七)副词

种类:①表程度;②表范围;③表时刻、频率;④表处所;⑤表肯否定;⑥表方式情态;

⑦表预期;⑧表关联 语法特点:①都能作状语,几乎动能修饰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②一样不能单说。 ③部份能兼有关联作用。

*形容词副词区别:①可否作定语;②可否作谓语;③可否用作“∨不∨” (八)代词

种类:按句法功能分:①代名词;②代谓词;③代数词;④代副词。 按意义分:①人称代词;②疑问代词;③指示代词。 语法特点:①人称代词可分为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和其他代词。

②疑问代名词要紧用途是询问和反问。也可引申为偶任指和虚指。 ③指示代名词用来指代人或事物。

(九)拟声词

语法特点:①独立性很强,一样不与别的词发生结构上的关系,作独立于或独立文句。

②充当必然成份。作谓语中心:相当于动词;作定语、状语:相当于副词、形容词。

(十)叹词

表感叹、呼唤、应答。经常使用作感叹语,也可单独成句。一样不与实词发生结构关系。

三、虚词

概念:不能充当句法成份,只有语法意义。 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份。 ④不能重叠。

*虚词是封锁类,数量有限,利用频率高。 (一)介词

特点:①不单独作句法成份,总要先组成介词短语,再由整个短语作句法成份。

②介词短语要紧作状语、补语,还能够作定语(后面加“的”)。

③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着”,“了”,“过”。

判定介词与动词:①是不是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②是不是能加动态助词;③可否重叠。 (二)连词

特点:①只起连接作用,不起修饰作用。(区别副词)

②不能单独作句子成份,不能单独回答下列问题。 ③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 (三)助词

种类: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②动态助词(“着”、“了”、“过”); ③尝试助词(“看”);

④时刻助词(“的”、“来着”);

⑤约数助词(“多”、“把”、“来”、“左右”、“上下”); ⑥比况助词(“似的”)。

(四)语气词

四、词类小结

(一)词类划分

不合缘故:①一类词充当几种句法成份,而每种成份并非是本类中所有词都能充当的,

缺乏普遍性。②一种成份往往不是某一类词所专有的,缺乏排他性。 (二)词类兼用和借用

兼类词条件:①同音、同形。②常常具有几类词的语法特点。临时改变的为词类活用。

③在语义上有联系。④只在少数词中。

第三节 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概念: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分类:结构类、功能类。

二、短语结构类

(一)大体短语:①主谓短语;②动宾短语;③偏正短语;④中补短语;⑤联合短语。

(二)其他短语:①连谓短语;②兼语短语;③同位短语;④方位短语;⑤量词短语(数量、指量)

;⑥介词短语;⑦助词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

三、短语功能类

类型:①名词性短语;②谓词性短语;③加词性短语。

四、多义短语

第四节 句法成份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

组成材料: ①名词性主语;②谓词性主语。 语义类型:①施事主语;②受事主语;③中性主语。 (二)谓语

组成材料: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必然条件下也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语义类型:表达、描述、判定说明。

二、动语、宾语

(一)动语

组成材料: ①单个动词;②动词带上补语;③动词带动态助词。 (二)宾语

组成材料:①名词性宾语;②谓词性宾语(只能出此刻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后)。 语义类型:①施事宾语;②受事宾语;③中性宾语。

动词分类:(依据:宾语)①名宾动词;②谓宾动词;③名谓宾动词。

三、定语

语义类别:①限制性定语;②描述性定语。

多层定语:排列:①表领属关系;②表时刻、处所;③量词短语或指示代词;④动词性

词语和主谓短语;⑤形容词性词语;⑥表质料、属性或范围。

四、状语

组成材料:副词、时刻名词、动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专门是状态类形容词)、介词

短语、量词短语等。 语义类型:①限制性;②描述性。

多层状语:排列:①表时刻;②表处所;③表范围;④表情态;⑤表对象。

五、补语

语义类别:①结果补语;②情态补语;③趋向补语;④数量补语;⑤时地补语;

⑥可能补语;⑦程度补语

与宾语识别:看标志“得”;看关系;看词性。

六、中心语

类别:①定语中心语:②状语中心语;③补语中心语。

七、独立语

(一)插入语

功能:①表确信或强调(十分明显、毫无疑问);②表对情形的推测和估量、态度(我看、

算起来);③表示消息来源(听说);④引发对方注意(你瞧、你看);⑤表总括性意义(总之);⑥表注释、补充、举例;⑦对语义的附带说明(不客气地说)。 (二)称号语(直呼、称号、发语词) (三)感叹语 (四)拟声语

*八、句法分析(层次分析法)

第五节 单句 句型:句子的结构类,即依照句法成份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依照全句特点分出的上位类名。 句式:是依照句子的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类名。 句类:句子的语气类,即依照全句语气语调分出来的类。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是对句子整个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的结果。依照标准不同可分出

不同的类型。

一、句型

(一)主谓句

①动词谓语句;②形容词谓语句;③名词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①动词非主谓句;②形容词性非主谓句;③名词性非主谓句;④叹文句;⑤拟声文句。

二、常见句式

(一)主谓谓语句 (二)“把”字句

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份,动词一样不能单独显现,尤其不能显现单音节动词。

②“把”的宾语一样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 ③谓语动词一样都有处置性,确实是动词对受事要有踊跃阻碍。

④“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样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三)“被”字句

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份,动词一样不能单独显现。

②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需是有定的。 ③动词一样都有处置性。

④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刻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四)连谓句

条件:①持续谓词陈述同一主语(主语不必然显现)。

②前后顺序不能倒置。 ③连谓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④连谓之间没有标点停顿。 ⑤连谓之间没有主谓等关系。

(五)兼语句

类型:①使令式;②爱恨式;③选定式;④“有”字式。 (六)双宾句 (七)存现句

概念: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显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

结构: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

三、变式句

(一)省略句

(二)倒装句(主谓倒装;定语、状语后置。)

四、句类

(一)陈述句 (二)疑问句

①是非问(“吗”字问。)

②特指问(用疑问代词或其组成的短语来讲明疑问点,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回答。) ③选择问(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观点供对方选择。)

④正反问(即反复问。格式:∨不∨;∨不;附加句,加“是不是、行不行”等。) (三)祈使句

概念: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

类型:①命令、禁止(强硬坚决);②请求、劝阻(请求、敦促、商请、建议、劝阻等)。 (四)感叹句

*五、语法分析

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第五节 复句 一、概说

概念: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份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组成的。

二、意义类型

(一)联合复句

①并列复句(平列、对举) ②顺承复句

③讲解复句(说明、总分) ④选择复句(任选、限选、决选) ⑤递进复句(顺递式、反转式) (二)偏正复句

①条件复句(有条件、无条件) ②假设复句(一致、相背) ③因果复句(说明、推论) ④目的复句(求得、求免) ⑤转折复句(重转、轻转、弱转)

三、多重复句

概念:只有一个层次的叫一重复句;有不只一个结构层次的叫多重复句。 *框式图解法

四、紧缩句

概念:由复句紧缩而成,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又叫“紧缩复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