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兆霞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0年第03期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幼儿活动和表演提供了条件和空间,满足了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需要。本文探讨了目前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措施,以期使区域游戏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区域游戏;成长;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238-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以文件为指引,当代学前教育注定走向以游戏为主导的方向[1]。区域游戏虽然得到了重视但尚不普及,研究虽多但不系统。本文就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大班幼儿区域游戏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目前我国现有的大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指导策略、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等方面,涵盖的内容虽多,但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区域游戏研究背景
区域活动思想起源于西方,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国内,目前在国内幼儿园较为流行。许多幼儿园将活动室分为不同的区域,开展区域活动。但在蓬勃发展中,区域游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未来的趋势,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区域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游戏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在一个游戏中,怎样“玩”取决于儿童本身。所以区域游戏的设置、材料的摆放等都需要经过专业设计,确保能实现教育目的,让幼儿获得知识,得到成长。幼儿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爸爸、妈妈、老师“命令我玩”。为幼儿创建恰当的活动区域,可以满足其心理和身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游戏中茁壮
成长。
二、大班幼儿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对区域游戏的理解不足
当前,部分教师对区域游戏的理解尚有不足,导致区域游戏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影响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如有的教师站在操纵者的视角,把控游戏的发展与进行;有的教师在游戏中将主观意志强加给幼儿,忽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还有的教师忽略幼儿的真实想法,盲目分配,不重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和水平。 (二)区域游戏的设置不合理
很多幼儿园盲目设置各种游戏区域,追求感官上的“丰富”,但忽视了这些区域是否能真正带给儿童体验。开展区域游戏能为幼儿提供学习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区域游戏设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不合理,一些游戏太过简单,没有操作空间,幼儿之间不能产生互动;有些游戏太难了,以至于幼儿无从下手,更不用谈游戏兴趣了。还有就是性别差异,如男孩喜欢遥控汽车,女孩喜欢洋娃娃。对不同年龄段或性别的幼儿一概而论,忽视了幼儿作为个体的独特性。
(三)区域游戏目的性的缺乏
很多教师没有思考过开展区域游戏的目的。开展区域游戏不单单是为了让幼儿单纯“玩”,更重要的是在“玩”中使幼儿成长,在“设计”中锻炼幼儿各方面能力。因此,区域游戏的有效性需要评估。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的评估方法是通过观察,记录儿童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判断这个游戏是否适合幼儿的早期发展以及对其成长过程的影响。教师在游戏中不仅是引导者,还是观察者,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 三、区域游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升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认识
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区域游戏,才能真正调整行为。教师要根据幼儿情况设计活动环境,让幼儿根据自身需求、个人想法选择游戏内容和玩伴,并在游戏过程中自发探索与交流[4]。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充当引导者,不把想法强加给幼儿,只在幼儿需要帮助时进行适当的引导,维护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幼儿园也需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使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引导者身份。 (二)空间合理设置
区域游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是使学习与游戏相互渗透和融合,进而促使幼儿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发展。不同的空间蕴含着不同的学习方向,在不同的游戏中幼儿的体验是不同的,学到的知识也是不同的。如幼儿可以通过拼图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整体布局能力。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区域游戏可分为不同的领域。一般来说,幼儿园通常会设置表演区、地区建筑、艺术区、图书馆区、阅读区和科学区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區域,科学合理地设计区域游戏,从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升其游戏体验。 (三)教师要重视评估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幼儿在做游戏时能自由自在地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游戏后的评价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幼儿健康发展,而并非是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与对错。游戏评价可由教师进行,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区域游戏更好开展。
总之,区域游戏的长期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模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游戏设置和目的不明确的问题需要继续改善。教师也需要对区域游戏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游戏的重要作用,让幼儿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广宇.大班区域游戏探索三部曲[J].科学大众(科学 教育),2020(3).
[2]严菲娅.班本课程中的“玩”与“学”——浅谈班本课程与游戏活动的融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3).
[3]诸玲霞.玩转科学区——例谈支持幼儿区域探究活动的小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
[4]林青妹.幼儿园区域游戏推进策略[J].名师在线, 2020(4).
[5]顾竹彦.捕捉“魔法时刻” 发现幼儿游戏的力量——浅谈幼儿园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策略[J].基础教育
参考,20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