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历史试卷1:人教版一轮复习

来源:六九路网
高中历史试卷( 1)

一、单选题

1.

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

A. 井田制 2.

B. 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大道之行,它是 ( )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 )

A.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3.

B. 实行了禅让制度 D. 确立了皇帝制度

《韩非子》中记载:

”这一 现象对我国古

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

考古资料表明 ,西周时期 ,一些异姓诸侯,但是其青铜等器物 ,在形制、纹饰和工

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 )

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C.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D.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4. 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 “戎”“夷”之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 ,无论

“华夏 ”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 ,他们未称呼对方为 “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

B. 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5. 山东省被称为

“齐鲁之邦 ”起,源于 ( )

C. 西周分封 D.

汉初封国

6.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 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 (不立长子) 凌驾于礼法之上, 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 15 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 称“国本之争 ”。这表明( )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B. 群臣思想保守顽

D. 改革面临政治风

7. 近年来,修族谱、立宗祠、祭祖宗、寻亲会祖,甚至宗族械斗在农村蔓延开来,各种家族组织不 断

涌现。在当前的一些地方,农村社区文化的宗族色彩日益浓厚,利用祭祀祖先、唱族戏、婚丧嫁 娶等礼仪、风俗将村民族人联结起来。这表明( )

A .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C.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地区愈演愈烈

B .宗法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D .宗族势力及宗法观念的影响仍存在

8.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 古之时 ,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 ,嗣为诸侯 ;其余支庶之后 ,族类繁多 ,惧其散而

无统 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主要说明了 ( )

A. 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C.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

9. 《国语 ·楚语下》记载: “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

礼, 士、庶人不过其祖。 ”这表明西周 ( )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A. 政治专制国家集权 C. 物质丰富国力强盛 10.

B. 礼乐社会等级鲜明 D. 社会转型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 ,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

大败 ,在逃跑途中 ,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 ,狼狈不堪。 楚国 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 ,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

A.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 B. 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C. 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 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

11.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

,以便冲出陷坑。这反映了当时 ( )

自古皆封建诸侯 ,各君其国 ,卿大夫亦世其官 ⋯⋯ 其后积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

弊日甚 ,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 响是 ( )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12. 《史记》载 : “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 ,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 ,狱吏得亲幸。博士虽

七十人 ,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于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 )

A. 秦始皇帝 ,才能非凡 C.政权系统 ,尚不完备

B. 皇权至上 ,大权独揽 D. 君相矛盾 ,尚不突出

13. 秦国不断完善有关官吏的选拔、 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 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 “良

吏 ”“恶 吏”的标准,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 ( )

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 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 C.任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 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 14.

有学者说, ”。 “这

“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一

制度 ”是指 ( )

A. 皇帝制度 15.

B. 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制度设,“有

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 叛

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

官制

16.

封建政治

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钱穆认为 ,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

,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

B. 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17.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 ,已成为中国以后历

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

溃以后那样 ,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 ,自唐朝起 ,中国文明规模巨大 ,根深蒂固 ,不可能形 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 不幸的。有句古话说 : “犹 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 ,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 “大一统 ”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18. 《读通鉴论》曰 : “两端争胜 , 而徒为无益之论者 , 辨封建者是也。□□□□ ,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 A. 分封之制 19.

B. 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 ,较为正确的是 ( )

C

D.

20.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

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 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 ”、 “家长制 ” “官僚政治 ”、“蒙昧主义 ”历史根源分别是( )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二、材料题 21. 阅读以下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 ,苦于兵力单薄 , 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于是 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

,以为周室的 \"藩屏 \"。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 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 皆为郡县 , 诸子功臣以公赋

税重赏赐之 , 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 ,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 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 ,建立元朝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以中书省分驻地方 , 称行中书省 ,以 便直接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 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

(2) 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 , 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产生的影响 ?

22. 材料 武王死后 , 周公摄行王政七年 , 他是一个大政治家 , 依据周国原有制度 , 参酌殷礼 , 有所损

益, 定出一些巩固统治的制度 ,这就是后世儒家所称颂的周公制礼作乐。周本小国 , 重农节俭 ,行施裕 民政治 ,变成强盛的大国。 克商以后 ,周国旧制多被保存 ,例如商朝大祭祀用牲多至数百头 , 甚至杀 人充祭品 ,西周大祭祀用牲不过一牛一羊一豕或二牛 , 奢俭相差极远。又如商朝杀人殉葬 ,周国世代 重农,需要人力 ,贵族或国君死后 , 不用人殉 (当然也有例外 )而用草人、土车殉葬 ,后来也就成为周朝 的殉葬制度。祭礼葬礼是大, 商周有显著不同 , 足见周初礼制主要出于周国旧制 , 经周公沿用 , 因礼 而 称为周礼或“周公之典”。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周公的主要历史功绩。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要评价周公的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

1. 答案: B 2. 答案: C 3. 答案: D 4. 答案: B 5. 答案: C 6. 答案: C 7. 答案: D 8. 答案: D 9. 答案: B 10. 答案: D 12. 答案: B 13. 答案: C 14. 答案: B 15. 答案: C 16. 答案: C 17. 答案: D 18. 答案: B 19. 答案: A 20. 答案: D

21. 答案: (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 ,兵力单薄 (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

(2) 制度: 郡县制。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巩固统一。

(3) 制度创新 : 地方设行中书省。影响 :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巩固了统一的

多 民族的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2. 答案: (1) 功绩:制定周礼;移风易俗;践行“敬德保民”思想;完善分封制和宗法制; 实行井

田制;统一东方。

(2) 评价:巩固和发展了周王朝统治;移风易俗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推行周礼对后世影 响深远

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