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重点。这一学习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能独立思考,并且能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在自主、合作中探究知识,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见成效,现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而创设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很关键。
二、自主探究,授之以渔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适时地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探索和体验中得出结论。这样做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合作交流,百花齐放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小组中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齐心协力完成指定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学生之间也应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他人帮助,或者接受他人帮助。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不只是教师一个人,还有每天在学习中朝夕相处的同学。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信息技术
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学会学习,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