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育要从心灵出发

来源:六九路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育要从心灵出发

作者:张春香 张才法

来源:《湖南教育·中》2010年第07期

当下,农村小学的德育不尽如人意,德育内容往往存在大而空的说教,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而最大的问题是不能从孩子的心灵出发。

与其他各门学科相比,德育存在不稳定、不系统的问题。其他学科的教材尽管也经常变动,但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序”,即体现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的选材依据。而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恰恰缺少这样一个反映学生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序”,德育应当做什么,不是完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主要根据上级指示而变化,这样便导致德育目标和内容常常疏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难真正在学生心灵里留下烙印。表面上,德育与各学科是相结合的,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就造成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不完整性。各学科教师不能相互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完全有可能被扭曲。

学校德育是社会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每天要与社会接触,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没有大环境的德育氛围,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成功也是很难的。这也是当前德育工作者最为苦恼的事情。因为社会上有许多违背道德的现象,而学生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若措施不力,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往往很容易便付之东流。 远离学生心灵的德育困境,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寻求合理的定位。现在的小学德育存在内容泛化、条线太多的现象,但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学校能有效实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应主要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主,特别是学生课堂上的养成教育。比如,学校应制定《小学生课堂常规》,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习惯培养人手,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别,在德育上不能将对待城市孩子的那一套实施到农村孩子身上,我们要找准侧重点。农村的孩子对劳动比较熟悉,利用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将德育与劳动有机结合,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到劳动中去,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顺应学生心理。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各种竞赛,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学校最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与社会现象有机结合。为净化周围环境。学校应与有关部门联系,对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学校还可将知法懂法的相关人员请到学校为学生讲课,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剖析,使学生认清事情本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育工作要真正起成效,则必须得落到实处。学校应正确看待当前小学德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其做出合理的分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对学校德育进行改革,不断地去探索落实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惟有如此,小学德育才能收到实效,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