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

来源:六九路网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2004年2月26日 工程名称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新校区1#教学搂 分部工程 基础、主体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混凝土浇筑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 材料 2. 本工程采用商品C30混凝土。 2.机具 1) 混凝土输送泵一台。 2) 插入式震动棒五支。 3.作业条件 (1) 基础工程应先将模板内浮土等杂物清理干净,洒水湿润。 (2) 模板内的木屑、扎丝、杂物等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应严密不漏浆。 (3) 模板、钢筋、轴线、标高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和设计规范规定,并办完隐蔽验收手续。 (4) 实验室已下达配合比通知单。 (二)操作工艺 1. 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的清扫口已封闭。 2. 根据配合比各种材料要每盘过磅。 3. 装料顺序:一般先放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外加剂应和水泥一块加入。 4.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不应小于120秒。 5. 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 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塌落度变化及产生初凝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 发生以上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合。 (1)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规定。 (2) 混凝土的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 6.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 凝土自吊落口下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应采取措施。 (2)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震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震动器分层厚度为200mm。 (3) 用插入时震动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震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震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震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边缘。 (4)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超过两个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5)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洞口、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化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工程名称 2004年2月26日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新校区1#教学搂 分部工程 基础、主体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混凝土浇筑 交底内容 发生以上现象应进行二次拌合。 (3)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规定。 (4) 混凝土的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 7.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4) 凝土自吊落口下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应采取措施。 (5)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段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震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震动器分层厚度为200mm。 (6) 用插入时震动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震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震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震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边缘。 (4)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超过两个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5)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洞口、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化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7.柱混凝土浇筑 (1) 柱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 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浆,砂浆应用铁锨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 (2) 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应控制在500mm内,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前进,连续进行。 (3)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不得超过300mm。 (4)施工缝设置:墙体宜设在门窗洞口过梁跨度1/3范围内。墙体其他部位的垂直缝留设应由施工方案确定。柱施工缝留置于主梁下面。 8.梁、板混凝土浇筑 (1)肋形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有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宜留置在板下20~30mm处。第一层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振捣使要避免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楼板浇筑的钢筋砼厚度应大于板厚,用平板震动器来回振捣,使混凝土密实。 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测量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抹平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抹平。 (4)在浇筑与柱、墙连成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技 术 交 底 记录

2004年2月26日

工程名称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新校区1#教学搂 分部工程 基础、主体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混凝土浇筑 交底内容 (5)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梁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6)施工缝宜用木板、钢丝挡牢。 (7)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8)施工缝在浇筑前,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清洗干净。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然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 (9)浇筑梁柱接头前应按柱子的施工缝处理。 9.楼梯混凝土浇筑 (1)楼梯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如留施工缝,宜留置在踏步段下部的1/3处。 10.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在浇筑完后12小时内加以覆盖,并洒水养护。 (2)混凝土洒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 (3)每日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常温下每日洒水两次。 (4)养护用水与拌制混凝土的用水一致。 (三)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要检查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3)评定混凝土的石块必须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标准和规定。 (7) 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有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本项目 (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根据外观检查出现蜂窝、孔洞、漏筋、缝隙、夹渣等缺陷程度评定质量等级。 (2)基础上表面有坡度时,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倒坡现象。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底人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2004年2月26日 工程名称 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新校区1#教学搂 分部工程 基础、主体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 混凝土浇筑 交底内容 3.允许偏差项目 项目 允许偏差(mm) 轴线位移 基础 +10 -10 柱、墙、梁 8 标高 层高 +10 -10 全高 +30 -30 截面尺寸 基础 +15 -10 柱、墙、梁 +8 -5 垂直度 层高 5 全高 H/1000且不大于20(H为柱、墙全高) 表面平整度 8 预留洞中心线位移 15 (四)成品保护 (1)混凝土浇筑期间,及时校对柱的位置和预埋件位置。 (2)已浇筑的楼板在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准在上面进行操作。 (3)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或经甲方、监理同意后方可拆模。 (4)雨天应具有足够的防御措施,及时对已浇筑的部位进行遮盖。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底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