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双红 李彦文
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4期
李双红李彦文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然而,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模式之下却隐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外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造成整个国家经济提升效率的下降。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繁荣与稳定。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缩小地域经济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素进行一定的研究以弥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地经济实现一定程度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现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提速也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如何解决这些发展中存在着的经济发展差异,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拉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前提之一。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健康的轨道上来,只有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消极影响
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从长远来看,需要从宏观层面上来解决弥补相关的地区性差异。否则,就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综合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有着以下的消极影响。
1.影响国民经济顺利健康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如果长期存在地区性的差异,就会形成一种天平的倾斜,造成一定的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缺乏一定的完整性,文化和公共福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落后情况。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经济落后地区人才的外移,从而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使落后地区更加落后。落后地区的经济问题也制约着当地人民购买力的提高,在一些产品的销售上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这样也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
2.造成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问题的突出问题。在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往往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打工以提高其经济收入。大量民工的涌入给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是也造成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扰。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处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的民工潮,往往会给这些城市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加重这些城市的交通、住房以及治安管理负担。
3.影响国家边界稳定,产生一定的民族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多数少数民族往往聚居在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经济上的差距会给不同地区之间带来不同的境遇,外出打工的情况会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留守家庭,造成不发达地区的人口空虚,给当地的生产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同民族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民族矛盾,影响我国内部的团结。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东西部自然条件的差异。经济的发展和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却可以从文化、以及人口方面对经济产生间接的影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大多为平原地区,具有一定的路上交通优势,而且沿海的天然地理条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发展对外贸易。而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多山地、丘陵、沙漠,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且交通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便。这在无形中就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差距。西部地区的相邻国家大多经济发展也较为落后,无法形成有一定的贸易规模。因此,国家在经济布局的过程中,往往会优先对东部地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
2.国家政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性,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主要因素。经济政策上的不平衡性,首先体现在政策实施的时间上的不平衡。我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一般都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实行的,然后根据情况逐步才向中、西部展开。而且在政策的优惠力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东部具有先天良好的条件,因此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照顾就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实施之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效果也存在着差异。我国的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内在需求,因此利用优惠的政策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对政策的执行程度较低,因此政策所带来的效果也较为不理想。
3.资本因素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理论中,资本因素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当代的经济学理论当中,资本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资本不仅包括一定的物质资本,还包括一定的人力资本。两种资本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流向首先受到国家政策的分配,其次受到市场作用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本有一部分是靠外资进行的,这就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市场主导的资本流向会让经济发展的天平更加倾斜,而国家银行的资本流向分配则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
4.人口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人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社会劳动力的规模。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政策也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理论上讲,如果一个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在社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有充足的劳动力。而一个地区的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则会增加当地的经济消耗,经济增长则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持续深入,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也逐渐地拉大。这种经济格局的形成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高新才.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巨变与开发新秩序——建国6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J].社科纵横.2009(10)
[2]梁春阳,吴向华.中国区域发展的竞争性与不平衡性趋势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8(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