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实事引发的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思考
浙江一幼儿园教师虐童,拎孩子耳朵提起离地,将孩子扔进垃圾桶,把他们的手脚用胶带封上,在广州省的一家幼儿园中,幼儿园女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殴打”男童的视频;在山东同样的幼儿园教师虐待殴打小孩。在看到这样的事件后,愤怒,同时也有很大的担忧。我们不知道是中国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其他原因致使中国人民出现了问题。但归根人民的问题还是出在教育身上。一连串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好好考虑考虑中国的教育该如何进行,尤其是作为教育传播着,在教育环境中承担重大责任和使命的教师。思考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有上岗的资格。同时在落后的农村教育到底应该如何改革,如何才能整整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标签:实事;教育改革;教师;学生
一、教育改革的主体为何、教师又该怎么做
(一)教育要改革它的主体是什么
一说到教育,人们会不自觉的想到教育改革。改革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话题,但是目前教育的改革也可以说是进入到了深水区。怎么更好的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一直以来我们都需要思考和解答的问题。应试教育要向着素质教育改进,具体应该怎样做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探索。在改革中,必须首先解决改革的定位问题。毋庸置疑,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是处于主体位置。因而教育改革的酝酿、启动、实施、评估与调试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应扮演主体角色。在改革中政府是起主导作用的,政府应该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社会职能更好的协调,监控,保障。《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一文中曾指出“任何像样的教育政策理论必须要关注政府的作用”同时还指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品质”而事实上也就是现实生活中教育改革中教师往往只是被看做是接受者。在我们看来就是,教师坐等改革。这种情况就是直接的结果就是你改你的革我做我的事,好像还有一种互不干扰的感觉。比如,如何让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十分乐意的去农村,去西部。在这方面国家是政策的。但是真正愿意去奉献自己的同学或者说同志不着没有,但是这样的人确实是太少了。而要真正让人们愿意去,就要把这些人的利益作为改革所考虑的首要问题。第一,是不是在工资待遇上可以给与这部分人比一般水平更高更好的工资待遇。其次,我们同学在毕业的时候就有很多考虑说要报特岗但是他们又说报了特岗之后不好成家,对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担忧。在这方面也应该引起各个省市的注意,是不是应该就地搞一些联谊活动,从而解决他们奔赴农村的后顾之忧。还有其实在农村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老教师已经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步伐,或许有的甚至是教育改革的障碍所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将他们调去二线或者后勤进行工作。
(二)面对国家改革的政策,教师应该积极配合,做到自我改造
教师往往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可以说肩膀上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他
们的任务便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培养处合格的人才来。质言之,评价一个作为教学人员的教师的标准应该是他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承当了相关责任。在我看来这对于教师的理解有些肤浅,我觉得一个教师专业素质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树人成才。我们说孩子天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如何把这张白纸书写好既是家长的责任也同时更是老师的责任。人的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教师在这一环境中更是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教师可能会铸造学生的一生,反之也会毁了一个天才。
二、注重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正是因为娃娃是祖国的明天,因而在他们成长发展的初期就必须得到良好的教育。但学前教育的第一步应该对他们的启蒙者进行一个严格的把关。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不论是哪种组合的考试对于想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考生来说,其内容都缺乏针对性,考核太过笼统,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很难保证学校录用和选择到真正符合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条件者。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获取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还有一种情况即使幼教证很容易得到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无证上岗的人存在。
首先作为政府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具有专业导向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提高专业准入资格。再次要改进幼儿园教师资格考核办法,增强教师资格认定的科学性。可以借鉴国外有关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考核过程中增加具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如儿童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一日生活和班级管理能力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对幼儿园教师交流与沟通等。
三、具体措施在农村的实施
在文章开始我们列举了一系列颇受社会关注的典型的案例,但是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发生。记得小时候,我们上小学就听说幼儿园有一个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很让人“害怕”如果有学生不听话,她就会让学生自己把铅笔削的尖尖的,然后交给她,她会用学生给她的铅笔去戳学生的背,不许学生哭。还有就是我们有同学利用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来补习的一个学生的家长先问出来的问题令我们很不解。她说:你们这的老师不打学生吧。我们先是一愣,随即说:当然不会体罚学生,更不会打学生了,您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她就说:孩子在学校被打怕了,成绩不是太好,想让来补习,但得知道老师打不打。听后,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觉,有辛酸又无奈。后来这个学生来了并且和我们几个关系不错,很可爱的一个小孩。有一天,我就问他,你们老师是不是经常打学生呢?他说,是的。还给我讲起一个老师差点把一个学生的耳朵“拽掉”拽掉”或许有点夸张,但是他说话时的那种表情,让我感觉,他们对老师的这种打骂好像习以为常。本该是十分痛心的事,于我们却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在此,谨希望所做出的一些政策探讨能有助于国家于教育能进行一个彻底的改革,最终办成一个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对未来负责的中国式创新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