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卷第l4期 2 0 1 4年5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1.40 No.14 May. 2014 ・173・ 文章编号:1009-6825(2014)14—0173—02 道路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探讨 陆剑卿 孙红燕 (1.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南昌330038:2.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摘要:阐述了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从排水、交通安全以及节能考虑三方面对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提出要求,最后对道 路上的常见不良平纵组合类型进行原因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平纵线形组合,排水,交通安全,节能,不良组合 中图分类号:U412.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驾驶员观察到的道路形态是连续不断 于0.5%,路面将出现积水、排水缓慢等问题,给雨天行车带来危险。 另外还需避免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凸形竖曲线的顶部与S 的立体形状。即使道路平、纵线形分别已满足技术标准要求,若 形平曲线的反弯点重合。因为在s形平曲线的反弯点附近,超高 过渡同样会引起零横坡断面以及横坡较小的路段存在,如果凹形 平纵线形组合不合理,则同样会给行车带来巨大危险。因此在线 竖曲线的底部或凸形竖曲线的顶部与s形平曲线的反弯点重合, 形设计中,各种线形要素组合的合理性考虑不容忽视,应尽量避 免出现易造成视觉中断、行车不利的组合情况。《公路工程技术 那么也同样存在路面排水不畅的问题。标准》对于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有如下要求:当道路的设计速度不 3交通安全对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要求 汽车行驶在道路上,驾驶员通过视觉、运动感觉以及时间变 小于60 km/h时,必须重视线形平纵组合的合理性,尽量满足线 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当道路的设计 化感觉来判断道路线形。驾驶员感受到的是道路三维立体线形 速度不大于40 km/h时,则首先保证行车安全,然后在条件允许 的综合效果,而非平面或纵断面的单一因素。因此平纵线形组合 设计的优劣,对视觉诱导起重要作用,任何导致视觉中断或扭曲 范围内尽量做到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减轻和避免不良组合。 的线形组合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平纵线形组合 1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1)合理的平纵组合线形应保证视觉连续不中断,自然地引导 设计时,要避免竖曲线与缓和曲线对应重合,尤其是凹形竖曲线 底部与S形平曲线的两个反向缓和曲线拐点重合。同时应避免 驾驶员安全、舒适地行车。可通过视觉分析方法来判断道路线形 凸形竖曲线顶部与小半径圆曲线重合,造成急弯,结果是由于凸 能否自然顺适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任何可能导致道路立体线 形竖曲线的视距问题致使驾驶员靠近竖曲线顶部来不及判断行 形不连续的组合都应避免。 2)重视平、纵线形指标的均衡协调性。这与道路立体线形的 平顺性及工程费用息息相关。 车方向但行车速度又过高而造成交通事故。平面设计时尽量少 采用或避免设计S形曲线、断背曲线和复曲线。因为它们都存在 破坏了线形连线性,往往诱导驾驶员产生错觉,是 3)应采用合理的合成坡度,保证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合成 不同程度扭曲,道路上的事故多发处。尤其是高速行车时,驾驶员更易出现错 坡度过大,可能产生急弯和陡坡的组合,威胁行车安全;合成坡度 觉,公路轮廓是驾驶员判断行车方向的主要因素,因此需特别注 过小,易造成路面积水,行车时溅水成雾,同样存在行车危险。 4)充分利用道路的周围环境减轻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疲 意平纵线形的配合及形成的视觉效果。劳和紧张感,利用环境与道路的配合引导视线。 4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的节能考虑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气候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及水荒、油 荒等能源危机越来越突出,因此在道路设计中也应贯彻环保、节 2排水对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要求 线形设计时宜将平曲线与竖曲线一一对应重合,使平曲线比 竖曲线稍长,竖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落在平曲线的前后两个缓 能的思想。节能理念在线形设计应用中主要体现在寻找并确定 和曲线范围内,满足“平包竖”的要求。该组合形式可提供较好的 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组合设计中的节能平衡点。道路纵坡是影响 所以减小纵坡 路面排水条件。原因是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凸形竖曲线的顶部 车辆油耗的主要因素,油耗量随坡度增大而增长,总存在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坡很小,该路段的纵断面排水极不通 值是节能的优先选项。然而纵坡变缓可能会导致平面线形变长 耗油量同样增加。因此合理的设计应使总油耗 畅。如果设计时考虑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让平曲 或填挖方量增加,最低,目的是确定对应总油耗最低的平纵线形设计结合点。这一 线与竖曲线一一对应重合,那么圆曲线与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对 应,由于圆曲线上设计了较大超高横坡可形成较大的合成坡度, 点在山岭重丘区地形中体现尤为突出。目前山岭重丘区地形的 对路面排水有利。 路线设计中,经常采用较多的桥梁隧道,同时避免了大填大挖和 若做不到平曲线与竖曲线一一对应时,则应避免凹形竖曲线 保护环境。的底部或凸形的顶部设在平曲线的前后两个缓和曲线上,尤其应 5常见不良组合分析及改进 避免设在超高过渡的零横坡断面附近。原因是平曲线的超高过 1)平面线形为直线,纵断面线形为凹形竖曲线,但前后坡段 渡一般在缓和曲线内进行,曲线外侧抬高过程中存在一个零横坡 的坡差较大。若此时设置的凹形竖曲线半径过小,则易在竖曲线 断面以及横坡很小的一段,假如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或凸竖曲线的 底部形成类似折线的突变线形,造成线形扭曲不连续。因此,设 顶部刚好处于零横坡断面附近,那么该路段外侧合成坡度就会小 计时应尽量设置较大的凹形竖曲线半径,避免凹形竖曲线底部折 收稿日期:2014—03-09 作者简介:陆剑卿(1982一),男,工程师;孙红燕(1982.),女,讲师 .第40卷第14期 174. 2 0 1 4年5月 SHANXI ARCHITECTURE 山 西 建 筑 Vo1.40 No.14 Mav. 2014 文章编号:1009-6825(2014)14—0174—02 谈现代化无破损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王丽丽 (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针对传统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落后的情况,主要介绍了激光、超声波及图像等现代无破损检测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应注 意事项,指出在公路工程中使用现代化无破损检测技术,可实现在线监测,不破坏监测对象,从而确保了施工质量。 关键词:现代化无破损检测技术,公路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行检测,尽早判断出工程的质量状态,从而更好的把握施工质量。 1 公路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要命脉。公路运输具备灵活性和优越性,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 公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 2传统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落后 公路工程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作为材料,如果混凝土 比拟的。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材料出现问题将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可以看出混凝土质量直接 公路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拉动我国经济发展内需,使得其 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多年以来我国对混凝土检测方式都比较落 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工程质量贯穿施工各个环节,任何一 后,一般都会选择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在规格范围取出一 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工程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将严重阻碍 定的样本,将其制作成立方体的试件。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检 工程建设步伐。一个局部的工程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项目 测,一般检测混凝土都是基于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检 使用价值,还会面临返工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公路工程建设 测。一般需要根据养护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再得出检测结果,使 时,必须做好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尤其对一些重点工程部位及时进 用这样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出公路}昆凝土材料的结构强度和硬度。 线线形出现。2)平面线形为直线,纵断面线形为凸形竖曲线,但 中s形曲线的反弯点落在凹形竖曲线内。这种组合易造成线形 凸形竖曲线前后的纵坡上缓下陡。这种线形易在凸形竖曲线变 扭曲和视觉不连续,如果平面线形的圆曲线半径过小则会加剧线 坡点后侧出现暗凹线形。究其原因主要是凸形竖曲线的半径过 形的扭曲情况,严重者则危及行车。一般是凹形竖曲线的变坡点 小缩短了视距,并且下部陡坡长度较短致驾驶员视觉急促。此种 和S形曲线的反弯点相距过近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高程较低时 不良线形可以通过加大凸形竖曲线半径,同时增加下部陡坡坡段 可能存在不良影响。设计时应尽量拉开竖曲线变坡点和S形平 的长度进行改善。3)平面线形为曲线,纵断面线形为凸形竖曲 曲线的反弯点,适当抬高凹形竖曲线的底部高程即可改善。 线,且凸形竖曲线的变坡点落在缓和曲线上。这种线形不能很好 6结语 地引导驾驶员的行车视线,若平面线形中的圆曲线半径过小则会 道路作为一种人工构造物供汽车行驶,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 威胁行车安全。原因主要是凸形竖曲线顶部与缓和曲线重合,平 响,驾驶员主要通过线形传递给视觉的信息进行驾驶操作,道路 面线形指向性不明显,路线转向被凸形竖曲线阻隔致驾驶员无法 线形的优劣直接影响驾驶行为和行车安全。因此设计者在线形 正确判断行车方向。这种组合类型在设计中应该避免,可将凸形 设计中不能只考虑平面或纵断面的单一线形指标满足标准要求, 竖曲线的变坡点移至圆曲线范围内,竖曲线的起终点落在前后两 还要重视平纵线形组合的合理性,设计出视觉连续协调、视距条 个缓和曲线内,做到“平包竖”的组合。4)平面线形为长直线,纵 件良好的道路线形,给驾驶员创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断面线形上存在多个竖曲线。这种组合易出现驼峰、暗凹、跳跃 参考文献: 等不连续的线形,不仅影响路容美观,而且致使驾驶员视线中断 [1]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第3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无法判断前方的行车方向而带来行车危险。潜在的行车安全威 社.2010. 胁主要是由长直线路段上的纵断面起伏过于频繁造成的。若在 [2] 陈立洋,苏 然.浅谈公路几何线型平纵组合与交通安全的 长直线路段上设计纵坡坡段不大且坡差较小,同时选择适当的坡 关系[J].科技与生活.2010(22):192. 长和竖曲线半径,并且控制长直线路段范围内的变坡点个数即可 [3] 梁玎.谈平纵线形组合安全设计方法[J].交通与运输, 改善线形。5)平面线形是S形曲线,纵断面线形是凹形竖曲线,其 2012(12):135.137. On exploration for design of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lines on road route LU Jian-qing。 SUN Hong・ya (1.Nanchang t ̄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Nanchang 330038,China; 2.Nanchang Istnitute ofTechnology,Nanchang 330099,Chia)n Abstract:The paper indicates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the design of the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lines,points out the require ments for the combination design from the drainage,the traffic safety and the energy—saving,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usual harmful combina・ tion on roads,and points out respective improvement methods.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and longitudinal lines,drainage,trafifc safety,energy—saving,harmful combination 收稿日期:2014—03-01 作者简介:王丽丽(1977一),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