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音乐史

来源:六九路网
西方音乐史

早期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节奏模式,第斯康特。

圣母院乐派的复调音乐:代表人物(莱奥南、佩罗坦)。体裁形式:孔杜克图斯,采用拉丁歌词(戈利亚德歌曲)。经文歌:克劳苏拉。

中世纪乐器:弦乐(拨弦:竖琴,拨弦击弦:索尔特里琴)、管风琴、奥尔琴、竖笛和横笛、双簧乐器肖姆管和短号。

法国新艺术:马肖为重要人物,创作有经文歌、弥撒曲、世俗歌曲。 14世纪意大利音乐重要体裁有:猎歌、牧歌、balata。盲人音乐家:兰迪尼 文艺复兴时期:

勃艮第地区音乐:迪费、班舒瓦。 法-弗兰德作曲家:奥克冈、比斯努瓦。

若斯坎:经文歌<圣母颂》《唯你独自创造奇迹》、尚松《千般悔》 巴罗克时期音乐:(通奏低音)

意大利作曲家:卡契尼《最奸诈的面孔》,歌剧《达夫妮》 歌剧《尤丽迪茜》:佩里和卡契尼作曲,利努契尼做脚本。

威尼斯:曼内利的歌剧《安德罗梅达》,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欧》、《波佩亚封后记》,卡瓦利的歌剧《奥尔明多》,切斯蒂的歌剧《奥朗台》 罗马:兰迪的歌剧《奥菲欧之死》、罗西《魔法宫殿》 那不勒斯:斯卡拉蒂《荣誉的凯旋》、《格丽塞尔达》

法国的早期歌剧:代表吕利,《赛克斯》《阿米尔德》《罗兰德》

英国的早期歌剧:兴起一种“假面舞”,诗人本·琼森《黑色假面舞》,马修·洛克的假面舞《丘比特与死神》,约翰·布洛《维纳斯与阿多尼斯》,亨利·普赛尔《迪多与伊尼》 德国:许恣是德国宗教音乐的重要作者,也是歌剧作者。歌剧《西勒维希》《亚当夏》 大型声乐体裁:清唱剧,创作重要作曲家卡里米西;康塔塔,作曲家罗西和马拉佐利,产生最多的作曲家是亚·斯卡拉蒂;受难乐;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

器乐的发展:博洛尼亚乐派,德国的键盘音乐(管风琴:体裁是托卡塔、赋格曲和以众赞

歌为基础的作品;古钢琴)。。。意大利的室内奏鸣曲有四种:德国的阿拉曼德舞曲,法国的库朗特舞曲,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舞曲,英国的基格舞曲。 17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重要的键盘音乐作曲家是弗雷斯科巴尔第。 法国键盘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弗朗索瓦·库普兰。

巴罗克协奏曲的发展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g小调独奏小提琴协奏曲》。

巴罗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拉莫是法国18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理论家和键盘乐器家,理论著作《和声学》。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D大调奏鸣曲》。 出生于德国的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

出生于德国的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受难乐《约翰受难乐》和《马太受难乐》,世俗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b小调弥撒》。晚年的杰作《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卡农变奏曲《来自高高的天上》。

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巴赫逝世年到贝多芬),包含两大时段(前古典时期、维也

纳古典时期)。

前古典时期也称“后巴罗克时期”,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的发展与成熟。音乐风格: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情感风格。

维也纳古典时期也称“古典主义高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各自的成熟期创作为代表。

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繁荣: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奥菲欧与尤利迪茜》《阿尔采斯特》《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第一部歌剧《阿塔塞尔斯》,喜歌剧《假奴隶》《不期而遇》。他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他的歌剧以其简洁、质朴、自然而令人感动,他用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代替过去歌剧常用的“清宣叙调”,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乐队写法吸取了18世纪管弦乐曲已经取得的成果,以乐队各声部明确的记谱代替了数字低音手法。

意大利喜歌剧: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帕伊西挨洛《塞维尔的理发师》,契玛罗萨的《秘密婚姻》。

法国喜歌剧:卢梭《乡村卜者》 。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被世人称为“交响乐之父”。清唱剧《创世纪》《四季》;独唱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称为奥地利国歌。海顿的108部交响曲中,最著名的首推“号角”、“告别”、6首“巴黎”、“牛津”、12首“伦敦”等。1764年的《降E大调交响曲》。重要的弦乐四重奏有1771年的Op·20、Op·33(6首)、包括“云雀”在内的Op·76的6首。宗教康塔塔和清唱剧《托比亚的归来》《临终七言》。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1780年创作的意大利正歌剧《克里特王伊多美纽》、《后宫诱逃》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女人心》《开罗的河》《受骗的丈夫》,四重奏《普鲁士四重奏》;器乐创作:1777年钢琴协奏曲(K·271),交响曲41部中以“哈夫那”(K·385)、“林兹”(K·425)、“布拉格”(K·504)、《第39交响曲-降E》《第40交响曲-g小调》《第41交响曲-C大调》;宗教体裁写作,《加冕弥撒》、维也纳时期的《c小调弥撒》《安魂弥撒》。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

九部交响曲:《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英雄)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五部协奏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协奏曲)》等;

32首钢琴奏鸣曲,“月光”、“悲怆”“暴风雨”、《瓦尔德斯坦》、《热情》、《克莱采小提琴奏鸣曲》

钢琴变奏曲《普罗米修斯主题变奏曲》、《c小调32首变奏曲》;

重奏作品:钢琴三重奏(Op·1)、钢琴和管乐的五重奏(Op·16)、四重奏16首(Op·59、Op·74(竖琴四重奏降E大调)、Op·95 、《拉组莫夫斯基四重奏》 歌剧:《费得里奥》。。。庄严弥撒:《D大调弥撒》; 歌曲:艺术歌曲《阿德拉伊德》、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早期:韦伯:德国作曲家。代表作《魔弹射手》,1821年在柏林首演,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歌剧《欧利安特》、《奥伯龙》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 。被誉为“歌曲之王”。 歌剧《魔鬼的欢乐宫》《F大调弥撒》, 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野玫瑰》《魔王》

艺术歌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鳟鱼》《小夜曲》《圣母颂》《致春天》《高山

顶上》《听,云雀》《致音乐》《谁是西尔维娅》《爱的使者》《幻影》《海滨》《城市》《地神》《异乡》《受苦人》《菩提树》《春梦》《晚安》《白发》《虚幻的太阳》《老艺人》

钢琴作品:《流浪者幻想曲》

交响曲和室内乐曲:九部交响曲《第四“悲剧”交响曲》《第八“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伟大”交响曲》;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和少女》,<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C大调弦乐五重奏》;奏鸣曲《小提琴、钢琴幻想曲》

盛期: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5部交响曲,7部管弦乐序曲,3部清唱剧及赞美歌、诗篇、经文歌等宗教题材作品, 喜歌剧《卡马丘的婚礼》;

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寂寞的海和幸福的航行》《郝布里德群岛》《芬加尔山洞》《美丽的梅露辛娜》《路易·布拉斯》;

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宗教改革交响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言歌》(春之歌、猎歌、葬礼);《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 清唱剧《圣保罗》《伊利亚》。

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加、音乐评论家。

钢琴作品:《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童年情景》《C大调幻想曲》《a小调协奏曲》

声乐套曲:《桃金娘》《爱情青春之歌》《妇女的爱情生活》《诗人之恋》《浪漫曲与叙事曲》,歌曲《月夜》《核桃树》《两个禁卫兵》《你可知道那地方》《迷娘安魂曲》 钢琴协奏曲,歌剧《格诺费瓦》,戏剧配乐《曼弗雷德》,钢琴小品《林中小景》,《第一“春天”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与乐队合奏最重要的是(e小调作品11和f小调作品21)《波兰主题幻想曲》《克拉克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大型波罗奈兹舞曲》。 《b小调谐谑曲》《革命练习曲》。。

主要作品包括:有乐队伴奏的两首协奏曲、克拉克维亚克回旋曲、“唐璜”主题变奏曲、波兰主题幻想曲、大型波罗奈兹舞曲;为钢琴创作的有24首前奏曲、27首练习曲、19首波罗奈兹舞曲、4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21首夜曲、58首玛祖卡舞曲、3首奏鸣曲(第二首作品35)、17首圆舞曲、4首即兴曲、19首歌曲。

罗西尼:意大利作曲家。为威尼斯歌剧院创作9部歌剧(滑稽剧《结婚证书》《快乐的骗局》《软梯》《布鲁斯基诺先生》),为费拉拉歌剧院创作宗教剧《奇罗在巴比伦》,为米兰的斯卡拉剧院创作《试金石》,正歌剧《唐克雷迪》(被誉为“意大利第一部富于战斗性的歌剧”),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歌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奥泰罗》《贼鹊》《摩西在埃及》《湖边女郎》《茂梅托二世》,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

贝里尼:意大利作曲家。10部歌剧,最重要的是《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 唐尼采蒂:意大利作曲家。歌剧《格拉那达的佐拉伊德》、正歌剧《玛丽·斯图亚特》《拉美摩尔的露琪亚》《宠姬》《夏莫尼的琳达》,喜歌剧《爱的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尔》。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4部交响曲(《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葬礼与凯旋交响曲》);7首乐队作品序曲《李尔王》《罗布·罗依》《罗马狂欢节》《海盗》;5部歌剧《本韦努托·切里尼》《特洛伊人》喜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康塔塔《浮士德的责罚》、《夏夜》。著作《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宗教作品《感恩赞》《基督的童年》。

中后期: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评论家等。 交响曲《浮士德》《神曲》、管弦乐曲《梅菲斯特圆舞曲》、为钢琴的《b小调奏鸣曲》及第一第二协奏曲、《匈牙利狂想曲》《旅游岁月》第2集“意大利”和第1集“瑞士”,12首标题《超级演技练习曲》(“钟”“鬼火”、“玛捷帕”)、清唱剧《伊丽莎白传奇》《基督》

瓦格纳: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第一部歌剧《黎恩齐》、《漂泊的荷兰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尼龙伯根的指环》《帕西法尔》

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作品包括《圣母颂》《葬礼》《玛丽之歌》《诗篇》《德意志安魂曲》《女中音狂想曲》《爱情圆舞曲》、大型管弦乐曲《海顿主题变奏曲》、2首管弦乐序曲《学院节日》《悲剧》、《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管风琴《11首众赞歌前奏曲》、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3首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单簧管五重奏》、歌曲《铁匠》《妈妈我有一个愿望》《徒然的小夜曲》《去看望爱人的路上》《啊,美丽的姑娘》《柳树林中一小屋》 《第一交响曲》被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老约翰·斯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

小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维也纳,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圆舞曲127首,波尔卡112首,方阵舞59首,进行曲24首,15部轻歌剧,1部喜歌剧和1部舞剧。

《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自由之歌》《大学生进行曲》《脱险狂欢进行曲》《桃金娘花冠圆舞曲》

代表作品: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涯》《南国的玫瑰》《皇帝》;波尔卡《闲聊》《拨弦》《雷电》;以及无穷动《狩猎》;轻歌剧《蝙蝠》《吉卜赛伯男爵》。

奥芬巴赫:法国作曲家。《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古诺:法国作曲家。《浮士德》(在德国上演称为“玛格丽特”)

托玛:《迷娘》;马斯内:《曼侬》《维特》;圣-桑斯:《参孙和达里拉》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歌剧《卡门》《唐·普罗科皮奥》《采珠者》、为《阿莱城姑娘》配乐、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独幕轻歌剧《米拉克尔博士》、17岁时写的《C大调交响曲》

威尔第:共写了26部歌剧。公演的第一部《奥贝托》、最后一部《感恩赞》、《罗彻斯特》《圣伯尼法乔伯爵奥贝托》《纳布科》、《欧那尼》《弄臣》《西西里的晚祷》《命运之力》《唐·卡罗斯》《阿依达》《奥赛罗》《法尔斯塔夫》《游吟诗人》《茶花女》 格林卡: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音乐之父”。

作品包括: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序曲《阿拉贡霍塔》《马德里之夜》、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斯林卡亚》、《悲怆三重奏》(钢琴、单簧管和大管)、声乐浪漫曲《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俄国“五人团”: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包罗丁。 巴拉基列夫:交响诗《塔玛拉》、钢琴独奏曲《伊斯拉美》

居伊:歌剧《高加索的俘虏》《上尉的女儿》《威廉·拉特克利夫》《海盗》、儿童歌剧《雪勇士》《小红帽》

穆索尔斯基:浪漫曲《卡里斯特拉》《老乞丐之歌》,总共5部歌剧,影响最大的是《包里斯·戈杜诺夫》《霍万斯基之乱》,其它3部《萨拉姆博》《结婚》《索罗钦克斯集市》。67首独唱声乐浪漫曲:《戈帕克》《孤儿》、《神学院学生》《跳蚤之歌》、《儿童》,声乐套曲:《没有阳光》《死之歌舞》。。。交响音画《荒山之夜》 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

包罗丁:代表作有《伊戈尔大公》《第二“勇士”交响曲》《在中亚西亚》《第二弦乐四重奏》、声乐浪漫曲《睡公主》《为了遥远祖国的海岸》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安塔尔)》、交响音画《萨科德》、

14部歌剧《五月之夜》《雪姑娘》《萨科德》《沙皇未婚妻》《萨旦王的故事》《不死的卡谢》《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金鸡》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柴可夫斯基:交响音乐的旋律大师。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 60—70年代代表作: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舞剧《天鹅湖》、《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小品曲集《四季》

70—80年代代表作:《第四交响曲》、歌剧《耶夫根尼·奥涅金》、《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庄严序曲《1812》、钢琴三重奏《悼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歌剧《奥尔良的少女》《马捷帕》《女巫》

80—90年代:《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

交响乐作品包括7部交响曲,4部管弦乐组曲,3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大提琴与乐队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若干单乐章交响乐作品,如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庄严序曲《1812》。 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

作品有合唱《自由之歌》;三首管弦乐曲《大学生兵团进行曲》、《国民近卫军进行曲》、《庄严序曲》;交响诗《理查三世》、《华伦斯坦阵营》、《领主哈孔》;歌剧《勃兰登堡人在捷克》、《被出卖的新娘》、《达利博尔》、《李布舍》;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包括独立的交响诗“维舍赫拉德”、“伏尔塔瓦”、“沙尔卡”、“来自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博尔”、“勃兰尼克”;第一弦乐四重奏《来自我的生活》。 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

代表作有:《摩拉维亚二重唱集》、《斯拉夫舞曲》、《斯拉夫狂想曲》、《交响变奏曲》、《圣母哀悼歌》、第六第七第八交响曲、《胡斯序曲》、歌剧《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水仙女》、《狂欢节》序曲、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F大调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协奏曲、交响诗《金纺车》。

格里格:挪威音乐文化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a小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话剧《彼尔·金特》配乐;《钢琴叙事曲》;《钢琴抒情小品集》;《g小调弦乐四重奏》;《e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弦乐合奏《两首旋律》《两首挪威旋律》;交响舞曲等。 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

代表作有:交响诗《库勒沃》、《勒敏凯能组曲》、《塔皮奥拉》;童声与男生合唱《雅典人之歌》、管弦乐组曲《历史场景1》、音诗《芬兰颂》、小提前协奏曲,七部交响曲。 西扎尔·弗兰克:原籍比利时人,22岁定居巴黎。

代表作有:交响诗《可憎的猎人》(代表作)、《恶魔》、《普绪喀》,《d小调交响曲》,《变奏交响曲》,《小提琴奏鸣曲》(A大调),《弦乐四重奏》。

圣—桑斯:法国。最有影响的作品: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三交响曲》(也叫“管风琴交响曲”)、交响诗《死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两架钢琴与乐队《动物狂欢节》、歌剧《参孙与丽达》

樊尚·丹第:弗兰克的学生,代表作有《法国山歌交响曲》、双簧管与乐队《法国民歌主题幻想曲》、交响组曲《山间夏日》

福列:又名福莱,最有影响的作品《安魂曲》;钢琴与乐队《叙事曲》,两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两部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等。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风格特征: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钢琴曲)、细腻透明的配器(管弦乐曲),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的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

代表作: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他的奠基之作。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海》,管弦乐组曲《意象》,钢琴曲《月光》选自《贝加马斯克渡组曲》,歌剧《佩利阿斯与梅利桑德》。

拉威尔:祖籍瑞士,20世纪管弦乐的色彩大师。

最有影响的作品舞剧《达夫尼斯与克洛挨》第二组曲、管弦乐曲《包列罗》。

代表作:钢琴套曲《镜子》、《夜之幽灵》,管弦乐组曲《西班牙狂想曲》,歌剧《西班牙时辰》《孩子与魔法》,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舞蹈诗《华尔兹》、小提琴幻想曲《茨冈女》、管弦乐改编曲《展览会上的图画》

马勒:捷克指挥家和作曲家,是现代意义上的指挥家。全部创作集中在交响曲和歌曲两种体裁,并且紧密相连。他的交响曲是“歌曲化的交响曲”,歌曲是“交响化的歌曲”。 代表作有:声乐套曲《流浪徒工之歌》《亡儿之歌》,第八交响曲(被称为“千人交响曲”),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

理夏德·斯特劳斯:德国作曲家。交响诗的顶尖代表作《唐·璜》《唐·吉诃德》《梯尔的恶作剧》。

斯克里亚宾:俄罗斯作曲家,交响诗《神圣之诗》《狂想之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

拉赫曼尼诺夫:俄罗斯作曲家。主要作品: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交响曲》,交响诗《死亡岛》

马斯卡尼:意大利作曲家,独幕歌剧《乡村骑士》 列昂卡瓦诺:意大利作曲家,歌剧《丑角》

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歌剧大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