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辅料成品中药材检验操作规程培训试题及答案

来源:六九路网


原辅料成品中药材检验操作规程培训试题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中药材常用法定标准有: , , 。 2、炽灼残渣检查中,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一般应在继续灼烧 分钟后进行。

3、氮测定法中,加入硫酸铜的作用是 加入硫酸钾的作用 是 。

4、《中国药典》2015 年版对中药材,一般采用 和 法测定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并规定了 五种有害元素的限度。

5、制剂通则项下, 片剂的检查项有 , , 等。

6、 指出至少 5 种中药材、原料、成品质量标准中“鉴别”项常用的技术手段, 、 、 、 、 。

7、 指出至少4种中药材、中药制剂分析常用的提取手段 ,如回流、 、 、 、 。

8、 当药物的有机分子中含有 时,就具有旋光性,通过对药物旋光度的测定,可以鉴别旋光物质的纯度。

9、药材取样法中,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 即 1/3 供实验室分析用,另 1/3 供复核用,其余1/3供 。

10、 除另有规定外,化学药含糖颗粒剂的干燥失重检查时应在 减压干燥,其它颗粒剂应在 干燥。

11、《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规定中药材及饮片(矿物类除外)都需要检测 ,不得过150mg/kg(除十种药材另有规定限度外)。 12、水份测定法第二法(烘干法) 适用于 的药品,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 的药品,第四法(甲笨法)适用于

的药品。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溶液透光率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

2、色谱法中,半峰宽或半高峰宽即色谱峰底宽度的一半。( )

3、片剂脆碎度检查仅用于检查非包衣片的脆碎情况及其他物理强度。( ) 4、凡包衣丸剂均应检查丸芯的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

5、移液管尖端残留的液体,应当吹出。( ) 6、标准缓冲液一般可保存 2-3 年。( )

7、测定溶液 pH 值时,应先取一种标准缓冲液定位,然后再进行测定。( ) 8、原始记录可以先用草稿纸记录,再整齐地抄写在记录本上,但必须保证是真实的。( )

9. 红外分光光度法与薄层扫描色谱法均可用于含量测定。( )

10.内控标准和法定标准相比,内控标准的限度范围应大于法定标准。( )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 对 pH 计进行定位校正时,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示值误差应不大于 pH 单位。 ( )

A ±0.01 B ±0.02 C ±0.03 D ±0.10 2、对于电位滴定法,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电位滴定法具有设备简单、精密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B、在酸碱滴定中,常用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C、 弱酸、弱碱以及多元酸(碱),不能用电位滴定法测定

D、 在酸碱滴定中,应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比用指示剂法判断终点的灵敏度高 3、 对于HPLC,下述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

A、两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不随柱长、流动相流速的变化而变化。 B、保留时间不随柱长、流动相流速的变化而变化。 C、色谱峰的峰宽是半峰宽的两倍。

D、两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不随柱温的变化而变化。 4、测定中药灰分的温度应控制在( )。

A、500~600℃ B、700~800℃ C、250~350℃ D、300~400℃ 5、药物中氯化物杂质检查的一般意义在于它( ) A、是有疗效的物质 B、是对药物疗效有不利影响的物质 C、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物质 E、可以考核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是否正常

6、中药生物碱的常用鉴别试剂有哪三种( )

A、碘化铋钾、三氯化铝、硅钨酸 B、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 C、碘化铋钾、盐酸镁粉、硅钨酸 D、碘化铋钾、二氯化氧锆、硅钨酸 7、制剂处方中的药材,均指( )

A、原药材 B、生药材 C 、净药材 D、炮制品 E、饮片 8、原料药的含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 ) A、100.0% B、101.0% C、105.0% D、101.5% E、100.5%

9、采用 HPLC 法进行药物的鉴别时,常常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 )。 A、比移值 B、保留时间 C、理论塔板数 D、分离度 10、下列包装材料中,那一种需要检查微生物限度( ) A、彩盒 B、铝箔 C、热缩膜 D、包装袋 四、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选错或少选均不得分) 1、解决薄层色谱边缘效应常用的方法有( )。

A、 在层析缸内壁上贴一浸满展开剂的滤纸条 B、改变点样方式或减少点样量 C、 选用较小体积的层析缸 D、将薄层板在层析缸内放置一定时间 2、 下列哪些是《中国药典》2015 年版糖浆剂规定的检查项目有( ) , A、装量 B、薄层色谱 C、 装量差异 D、PH值 E、微生物限度 3、 属于药品安全性检查的项目是( )

A、热原检查 B、无菌检查 C、微生物检查 D、毒性检查 E、pH值检查。 4、下列属于中国药典正文中常使用的理化常数的是( ) A、溶解度、比旋度、黏度、相对密度 B、吸收系数、折射率、晶型 C、凝点、熔点、馏程 D、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 E、熔点、pH值、粒度 F、A+B+C+D+E 5、使用滴定管时正确的使用方法为( )

A、滴定管在装满溶液时,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

B、滴定时初读零点后应静止 1~2 分钟再读一次液面,无改变方可滴定,终点后应同法读两次

C、手持滴定管避免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 D、读数时眼睛应与液面垂直。 E、滴定速度一般以每秒 3~4 滴为宜,不能成柱下流 6、中药鉴定方法包括哪几种( )

A、基源鉴定 B、性状鉴定 C、显微鉴定 D、理化鉴定 7、对凯氏定氮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消化时加硫酸盐为了提高硫酸的沸点 B、消化完毕立即沿瓶壁缓缓加水 C、蒸馏过程中若无黑点CuO 析出说明加碱过量

D、常量定氮的相对偏差不得过 0.5% E、冷凝管尖端应浸入硼酸溶液的液面下。 8、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是( )

A、对照品 B、对照提取物 C、对照药材 D、标准品 E、内标物质 9、关于滴定液的配制及使用正确的是( )

A、滴定液配制有直接、间接两种方法 B、滴定液标定后一般可在 3 个月内使用 C、标定与使用时的温差超过 10℃,应加温度补正值 D、取出后的滴定液,未用完应倒回原贮存器中

10、试验中“称重”的量,其精确度正确的为( ) A、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0.06~0.14g B、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1.6~2.5g C、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1.95~2.05g D、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1.995~2.005g。 五、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作用和要求

2、简述药材和饮片取样前检查事项和取样基本原则

试题答案

一、填空

1. 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 2. 30 分钟。

3. 消化催化剂,提高消化液(硫酸)的沸点。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铅 Pb、镉 Cd、砷 As、汞 Hg、铜 Cu。

5. 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

6. 化学鉴别(反应后的颜色、沉淀、气味)、显微鉴别、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7. 萃取、冷浸、索氏提取、水蒸气蒸溜、超声提取。

8. 不对称碳原子 9. 3 倍,留样保存 10. 80 ℃, 105℃ 11. 二氧化硫残留量

12. 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份、含挥发性成份的贵重、含挥发性成份、 二、判断 1.×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1.B 2.C 3.A 4.A 5.B 6.B 7. C 8.B 9.B 10.B 四、多项选择

1.ACD 2.ADE 3.ABCD 4.ABCD 5.ABCE 6.ABCD 7.ADE 8.ABCD 9.ABC 10.ACD 五、简答:1、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日后可追溯、重现,检验记录必须做到,依据准确,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2、(1)抽取样品前,应核对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并拍照。 (2)从同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 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 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 贵重药材和饮片,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