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管理学网考题

来源:六九路网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 ABCD )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 D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

3、( C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 A B )为主。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BCD )。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

增长

6、( A BCD )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 ABD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 A )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 ABCD )。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 ABCD )。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

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 ABCD )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

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 A )。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 D )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 BCD )。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 ABCD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 )获取。

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

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ABCD )的城市。

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

21、( BCD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 ABC )。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C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 A ),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ABCD )。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 A )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BC )。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

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BC )。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C )年。

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 ABCD )。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 BCD )。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 CD )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

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 ABCD )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 ACD )。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 ACD )特征。

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D )。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 ABCD )。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 AC )。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BCD )。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 )。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 D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3、( D )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BC )。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D )。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ABCD )。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BCD )。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D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 ABCD )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 )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ABCD )。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 ABCD )。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BCD )。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BCD )。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 ABC )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 A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ABCD )。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AD )。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BD )。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 D )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 ABD )为代表。

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 AB C )为代表。

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

65、( D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6、( C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7、( C )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 C )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 ABCD )。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ABCD )。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 B C 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 A )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 A、 美国 B 、英国 C、法国 D、 德国

3、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 ACD )区别于农村地区。 A、人口数量 B、人口构成 C、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4、( D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农业现代化 B、科技现代化 C、工业化 D、信息化 5、( C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6、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 A B )为主。 A 、军事功能 B、 社会功能 C、 政治功能 D、 文化功能 7、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8、( ABCD )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9、( ABD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10、( A )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B、市政府 C、市委 D、市政协

11、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 ABCD )。 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 立法权

12、在我国城市中,( D )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 A、代理人 B、个人 C 、代表 D、集团参与 13、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 A14、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 ABCD )的内容。 A、 市建制体制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 ABCD )。

A、县级市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6、( A )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市政协B、市人大常委会C、市政府D、中共市委 17、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A、司法参与B、政治参与C、行政参与D、社会参与 18、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A、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和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9、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字眼。 A、市场导向B、结果趋向C、绩效标准D、顾客导向

20、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D、城乡失衡发展 21、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 )和获取。 A、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

22、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体系,主要包括(ABCD )。

A、生态环境指标B、社会进步指标C、生活质量指标D、经济发展指标 23、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ABCD )的城市。

A、有竞争力的B、治理和管理良好的C、 适于居住的D、银行信赖的 24、( BCD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B、需求型C、供给型D、资源型

25、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 ABCD )。 A 、范围经济 B、可持续发展理论 C、规模经济 D、集聚经济

、个人联系渠道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C 、集团参与渠道D、市民监督渠道2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 )组成。

A 、战略措施 B、战略反馈 C、重点战略 D、战略愿景 E、战略依据 27、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8、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的原则是( A )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9、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 ABC )方面的协调统一。

A、 经济可持续B、生态可持续 C、社会可持续 D、资源可持续30、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产品 B、城市营销主体 C、目标市场需求 D、目标市场 31、土地规划一般应遵循( ABCD )原则。

A、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32、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 A )萌生。 A 、美国 B、 英国C、法国 D、 德国

33、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城市总体规划B、城市分区规划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3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A、5 B、15 C、20 D、25

36、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7、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BCD)。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B、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C、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8、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39、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A、综合性 B、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40、城市经济管理的方包括(ACD ).

A、经济方法B、行政方法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4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 )特征。 A、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以“经济性”为主 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42、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 D) A、外部不经济问题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43、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A、自来水 B、交通运输和金融 C、城市燃气 D、电力

44、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A、外部不经济问题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45、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 A、外部性B、公共物品 C、非对称信息D、垄断

46、导致政府失灵理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行为动机

47、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 C、巨物模式D、专制模式

48、( D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A、稳定型 B 、衰退型C 、波动型 D、增长型

48、( D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幼年人口比例小,老年人的比例大。

49、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BC ) A自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D居住型社区

50、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D ) A、职业性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51、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社区成员B、社团性组织C、企事业组织D、行政性组织。 52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53、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4、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管理模式,(D)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5、城市环境的特征是( ABCD )

A、脆弱性 B、开放性 C、人为性 D、复合性 56、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 )是根本保障。 A、法制手段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7、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治理方面的制度B、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D、预防方面的制度、

58、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 污染主要表现( ABCD )。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 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59、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C )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A 行政手段 B法制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60、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C )是优化条件。 A 行政手段 B法制手段 C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61、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62、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63、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是(ABCD)。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64、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65、( ABC )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撤市(县)设区 B、撤村设街 C、人口农转非 D、撤县建市

66、(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67、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ABCD )。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8、根据区域协调问题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分为( AD )。 A、外部协调 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9、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 A、弱调控模式 B、多元调控 C、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70、西方国家区域协调模式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加拿大 B、澳大利亚 C、英国 D、美国71、西方国家区域协调模式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法国 B、荷兰 C、美国 D、希腊

7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模式的多元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德国 B、英国 C、丹麦 D、美国

73、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ABCD )的构架体系。 A、保障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 74、( A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 75、( C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执行系统B、信息系统C、保障系统D、决策系统

76、(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B、反应C、预防D、恢复

77、(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B、预防C、反应D、恢复

78、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 ABCD )。 A、齐 B、实 C、准 D 、快

79、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ABCD )。

A、预警系统的建立 B、危机应对 C、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80、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 ABCD )。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81、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 D )左右。 A、65% B、55% C、50% D、60% 82、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 ABCD ) A、预算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 、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金管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 ABCD )中居于主导

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 D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3、( C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 A B )为主。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BCD )。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6、( A BCD )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 ABD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 A )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 ABCD )。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 ABCD )。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 ABCD )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 A )。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 D )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 BCD )。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 ABCD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 )获取。

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ABCD )的城市。

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21、( BCD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 ABC )。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C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 A ),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ABCD )。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 A )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BC )。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

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BC )。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C )年。

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 ABCD )。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 BCD )。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 CD )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 ABCD )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 ACD )。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 ACD )特征。

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D )。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 ABCD )。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 AC )。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BCD )。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 )。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 D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3、( D )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BC )。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D )。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ABCD )。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BCD )。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D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 ABCD )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 )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ABCD )。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 ABCD )。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BCD )。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BCD )。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 ABC )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 A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ABCD )。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AD )。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BD )。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 D )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 ABD )为代表。

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 AB C )为代表。

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 65、( D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6、( C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7、( C )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 C )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 ABCD )。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ABCD )。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下面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 ABCD )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 D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3、( C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 A B )为主。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BCD )。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6、( A BCD )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 ABD )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 A )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 ABCD )。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 ABCD )。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 ABCD )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 A )。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 D )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 BCD )。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 ABCD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 )获取。

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ABCD )的城市。

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21、( BCD )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 ABC )。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C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 A ),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ABCD )。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 A )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BC )。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

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BC )。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C )年。

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 ABCD )。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 BCD )。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 CD )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 ABCD )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 ACD )。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 ACD )特征。

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D )。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 ABCD )。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 AC )。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BCD )。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 )。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 D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3、( D )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BC )。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D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ABCD )。

。 )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BCD )。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 ABCD )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 )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ABCD )。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 ABCD )。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BCD )。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BCD )。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 D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 ABC )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 A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ABCD )。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AD )。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BD )。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 D )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 ABD )为代表。

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 AB C )为代表。

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 65、( D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6、( C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7、( C )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 C )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 ABCD )。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ABCD )。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