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来源:六九路网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网络】

【分析解读】

1.本单元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化学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点包括:①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书写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在选择题中会结合微观示意图或生活中的现象,在一个选项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将会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结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并延伸到对反应类型的判断。会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根据题给信息正确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叙述反应的意义。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题目将由物质的单一计算逐渐向混合物的计算、与溶液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综合考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提倡由浅入深,分类练习,逐步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的命题点有: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知识梳理】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高频考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总和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变化,但不适用于_______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_______”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_______ (填“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

4. 验证实验: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_______容器中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一 方案 方案二 实验 装置 注意 事项 实验 现象 反应 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可以在开放系统中进行 铁钉表面有一层_______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_______系统中进行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放出_______,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m1 m1

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m2 m2 分析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结论 反应前后物质的_______相等 5.应用: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4)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6.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但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化学反应原理的选择和装置的_______,如果反应物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则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反应前后装置的质量不相等,即不能体现定律中的“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从而得出有悖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如______________的反应、______________的反应、物质的_______等,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1)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要求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 没有其他气体参与或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有其他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实验要求 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在_______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2)现象分析

①发生反应的现象(说明物质发生了_______); ②天平的平衡状况(说明反应前后的_______关系);

③对天平不平衡的解释(反应中是否有_______逸散,外界是否有气体进入,用气球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时_______的影响)。

方法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变”与“不变”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高频考点)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意义(以2H2+O22H2O为例) 反应物是_______和_______,质的 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生成物是_______,反应条件是反应条件 _______ 每_______份质量的氢气与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______________ 间的质量比 量的 质量的水 方面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______________ 间的粒子个数比 分子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要以______________为依据,要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写步骤:①“写”:左为_______化学式,右为_______化学式,中间“—”联结。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改”:“——”改为“=”。 ④“注”: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份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应生成水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读法

⑤“标”: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5.配平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偶配平法。 方法总结:解答微观反应示意图相关问题的方法:

①抵消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物质(即由相同的小球组成,且结构也相同的物质)。 ② 若小球代表的原子已知,则可以根据反应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若小球代表的原子未知,可对不同原子进行命名,用“A,B……”代表不同原子,然后写出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式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 根据化学方程式逐项判断正误。

考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必考考点)

1.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2.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______________; ②写出______________; ③求有关物质______________; ④列______________,求未知; ⑤简明写出_______。

3. 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常见类型 ①纯净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②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A.将含杂质的已知物质量换算为纯物质质量,其关系式为: 纯度=

纯物质质量×100%;

含杂质物质质量B.将纯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纯物质质量=含杂质物质质量×纯度; C.将计算得到的纯物质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质量: 含杂质物质质量=

纯物质质量。

纯度③气体参加反应或求气体体积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各物质之间的_______关系,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则先要将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气体的_______;若要求出待求气体的体积数,则要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气体的_______,再将其换算成体积。

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质量的换算关系为:气体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的_______。 方法总结: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容易出现的错误:

①“设”要规范。格式为“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x是一个有单位的物理量,后面无需再带单位);如果一个题目需要求几个未知量,且这几个量出现在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要一并“设”,并用不同的未知数表示。

②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配平关系到整个解题的正确性,所以首先保证方程式的配平,不要忘记反应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

③标已知量和未知量时,要把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写在相应的物质化学式的正下方;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方,且已知量带有单位。有关物质的量左右对应,上下对齐。

④比例式和求解过程中以及最后的结果要带单位。

⑤计算结果要根据相应的题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如果没有说明,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⑥根据题目实际写出简要答案。

考场练兵

中考回顾

1.(2017四川内江中考)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2HCl+Ca(OH)2=CaCl2+2H2O C.2KMnO4

K2MnO4+MnO2+O2↑

D.2Na+2H2O=2NaOH+H2↑

2.(2017天津中考)已知A+3B=2C+3D中,已知2.3 g A跟4.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3.(2017湖南邵阳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化学方程式 Mg+O2H2O2MgO2 H2O+O2↑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Fe+H2SO4=FeSO4+H2↑ 2KNO3+Ba(OH)2=Ba(NO3)2+2KOH 4.(2017成都中考)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

A.锌和稀硫酸

B.碳酸钠和稀盐酸 C.铁和硫酸铜溶液

D.氯化钠和稀盐酸

5.(2017天津中考)钛和钛合金是重要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钛(Ti)的过程是:

①2FeTiO3+6C+7Cl2

2TiCl4+2FeCl3+6CO

Ti+2MgCl2

②在氩气环境中:2Mg+TiCl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 B.反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①、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D.反应②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

6.(2017呼和浩特中考)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7.(2017四川达州中考)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能供给呼吸,C常温下是液体,D是黑色固体,E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生成D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D与另一物质反应生成E,另一物质的类别是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A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 (4)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2017四川绵阳中考)已知:Al(OH)3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现向100 g HCl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原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是 。

(2)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生成NaCl的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3)m2= 。 模拟预测

1.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

B.室温下,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 C.室温下,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

D.20 ℃时,1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 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 g氯化钠溶液

2.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②TiCl4+2Mg

D.FeCO3

Ti+2MgCl2,则X为( )

A.FeCl2 B.FeCl3 C.Fe2O3

3.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若消耗3 g乙,则生成17 g丙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4.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2NaOH+SO2=Na2SO4+H2O D 用熟石灰制生石灰: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应用及原理 浓硫酸吸收氨气:2NH3↑+H2SO4= (NH4)2SO4 盐酸除铁锈:6HCl+Fe2O3=2FeCl3+3H2O 氢氧化钠处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复分解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5.(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NaH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显中性 6.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图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化学式 微观 示意图 H2O C H2 (1)请写出丙物质的化学式 ,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

(2)构成甲物质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若20 g甲与12 g乙充分反应,可生成丙物质的质量为 g。 8.某班同学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同学们先按图1的方式实验,将盐酸加到碳酸钠粉末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个小组得到下列数据,其中有问题的两组数据是 (填序号)。

盐酸加入Na2CO3粉末前称量/g 盐酸加入Na2CO3粉末后称量/g A 85.3 85.3 B 82.8 80.6 C 84.8 83.2 D 86.5 87.8 (2)同学们又按照图2的方式实验,当天平平衡后,挤压胶头滴管逐滴滴入盐酸,最终天平的状态是 (填序号)。

A.左盘高 B.右盘高 C.保持平衡

该实验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有 (填序号)。 A.HCl B.CO2 C.Na2CO3 D.NaOH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是活泼金属,生活中的铝锅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验证某脱氧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某同学将稀盐酸滴入此脱氧剂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并且意外地闻到了一股臭鸡蛋的气味,原来此脱氧剂中除含铁粉外还含有硫化亚铁(FeS),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有硫化氢气体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63.7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1.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钠,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配制成100 g溶液,将其全部加入到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后,所得溶液质量是195.6 g,将溶液蒸干,得到15.6 g硫酸钠。计算: (1)加入的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高频考点)

1.反应的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2.(1) 化学 物理 (2) 质量 (3) 不能 3. 原子的重新组合 质量 种类 数目 4. 密闭 密闭 白烟 热量 红色 总质量 6. 密闭性 碳酸盐与酸 金属与酸 燃烧 (1)密闭

(2)①反应 ②质量 ③气体 浮力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高频考点) 1.化学式

3.氢气 氧气 水 点燃 4∶32∶36 4 32 36 2∶1∶2 3.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 4.①反应物 生成物

考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必考考点) 2.①未知数 ②化学方程式 ③质量比 ④比例式 ⑤答案

3. 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常见类型 ③质量 质量 质量 密度 中考回顾

1.B 2.B 3.C 4.C 5.C 6.C 7.(1)化合反应 (2)酸 (3)2H2O2

2H2O+O2↑

(4)CuCl2+Ca(OH)2=Cu(OH)2↓+CaCl2(答案合理即可) 8.(1)3.65%

(2)解:设与HCl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与AlCl3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58.5 20 g×20% x

x=5.85 g

3NaOH+AlCl3=3NaCl + Al(OH)3↓

3×58.5 78 y 7.8 g

y=17.55 g

m(NaCl)=17.55 g+5.85 g=23.4 g

答: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生成NaCl的质量为23.4 g。 (3)100 模拟预测 1.解析:

选项A中,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应小于2 L,A项错误;

选项B中,镁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故1 g镁与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 g,故B项错误;

选项C中,由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硫与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1,所以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正好为2 g,C项正确;

选项D中,20 ℃时,1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 g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再溶解,故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仍为1 g,所以D项错误。 答案:C 2. 解析: 在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反应中,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钛原子是2个,氧原

子是6个,碳原子是6个,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钛原子是2

个,氯原子是8个,碳原子是6个,氧原子是6个,所以①反应方程式中1个“X”分子中含有1个铁原子和3个氯原子,故其化学式为FeCl3。 答案:B 3.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1-42%-40%-10%)=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1-70%-14%-10%)=34%,丙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A项错误;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分数之比为6%∶34%=3∶17,则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B项正确;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项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而不是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D项错误。 答案:B 4. 解析:

选项A中,浓硫酸吸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 (NH4)2SO4,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但反应物氨气后面不应该加↑,A项错误;

选项C中,氢氧化钠处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该反应没有相互交换成分,因此不属于复分解反应,C项错误;

选项D中,生石灰是CaO的俗名,而熟石灰是Ca(OH)2的俗名,即可以用生石灰来制熟石灰,D项错误。 答案:B 5. 解析:

等质量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11∶14;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

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不相等,铝得到的氢气质量大;等质量的NaH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相等,因为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显酸性。故选AC。 答案:AC 6.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8 g-1 g=7 g,是生成物;乙质量减少了4 g-2 g=2 g,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甲质量减少了6 g-1 g=5 g,所以甲是反应物,故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故只有D不正确。 答案:D 7. 解析:

(1)由丙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丙物质的分子中有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故其则化学式为CO,丁物质为氢气,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则微粒的微观示意图为; (2)甲物质为水,丙物质是一氧化碳,它们都属于氧化物;乙是碳,丁是氢气,它们都属于单质;

(3)根据题意可知,水与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由

反应可知12 g碳和18 g水恰好完全反应,若20 g甲(水)与12 g乙(碳)充分反应,则水有剩余,12 g碳完全反应。 解:设生成CO的质量为x,则 C+H2O

CO+H2

12 28 12 g

x

解得x=28 g 答案:(1)CO 8. 解析:

图1不是密闭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会减轻,A、D显然错误。图2是密闭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天平保持平衡。图2中发生两个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生成物有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故选B、C。

(2)分子 H2O、CO (3)置换反应 28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AD (2)C BC 9. 解析:

(1)铝有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在常温下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

2Fe+3CO2。

(3)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其交换成分的特点,可知产物为FeCl2和H2S,且由题意知硫化氢为气体,故化学方程式为2HCl+FeS=FeCl2+H2S↑。 答案:(1)4Al+3O2=2Al2O3 (2)3CO+Fe2O3

2Fe+3CO2

(3)FeS+2HCl=FeCl2+H2S↑ 10. 解析:

(1)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

(2)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反应的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0.2

(2)解:设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 + H2SO4=ZnSO4 + H2↑ 65 161

2

x y 0.2 g

解得x=6.5 g

解得y=16.1 g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5 g+63.7 g-0.2 g=70.0 g,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0%

答: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0%。

11.答案: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 g+100 g-195.6 g=4.4 g 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的硫酸质量为y,生成Na2SO4的质量为z。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42 44

x y z 4.4 g

列比例式得:

解得:x=10.6 g,y=9.8 g,z=14.2 g。

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9.8%。

原样品的质量为10.6 g+(15.6 g-14.2 g)=12 g,

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答:(1)加入的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2)原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企业的发展首先是从管理团队开始,领导的高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和员工前进的步数,我们的管理团队要有高瞻远瞩的前瞻意识,积极协作的团队意识、有容乃大的格局意识、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说着简单,做着却难,为了做到管理要求的这些意识,我们合作过管理公司、咨询公司、顾问公司、高薪聘请过职业经理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