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187・ 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王海英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当前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存在注重法律知识教育、轻视法制理念教育,注重课堂教育、欠缺法律实践,课时安排不 科学、教学效果较差,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有:政策制度、外部环境、教育体制、内部环境等方面的 原因。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改革;实效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实施依法治国 成熟,过于抽象的法律理念教育则可能会因他们对法律教育内容的 方略的主要承担者,所以,高校法制教育是增强其法律素质的重要 不理解而导致失去对法律的兴趣,从而对法律的理解更加抽象化, 途径。高校法制教育总的说来,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 这必然严重影响实际的教育效果。 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思想的日益多元化,简单的不成系统的法制教 1.4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不高 育方式,显得无力,收效甚微。社会上出现的知识青年违法犯罪现 教学质量依赖于教师的素质。我国高校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基 象,知识人才被侵权的现象更昭示着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高校法 本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兼职(政工干部,辅导员)教师,法 制教育要提高其实效性,就必须找到现有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制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 探究其原因,这样才能为高校法制教育改善找到有效途径。 过程中,教师中绝大的多数都是不仅担任着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教 1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还担任着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他们中大部分人的专业重点在 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一直采取“以课堂教育为主,校园活动为 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受过系统的法学专业教育的人少之又少,对法 辅”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帮助大学生在短时期内了解我国的基本 学理论的掌握也相对有限。此外,由于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繁重,加 法律制度,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法治 之经费限制,教师出去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大多是通过自学的方 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 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些教师在实际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很难 益暴露出来,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使高校 使法律知识与生活实践融合,更妄谈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严重影响 法制教育尴尬困境,主要问题在于: 法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指导校 1.1注重法律知识教育,轻视法制理念教育 园的法制教育活动走向深入。 法制教育本是一种素质教育或理念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 2影响高校法制教育效果的深层原因 养公民的守法意识、守法精神,以及对法律的信仰。然而我国当前的 当前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 高校法制教育却只重知识性教育,忽视理念性教育,法律知识内容 了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剖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讲解要多于法律制度价值的分析和法律理念的熏陶,教材内容的 2.1政策制度方面:高校法制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概念简单罗列也远大于法律价值、法律理念的分析。并且,教师在讲 我国现已进入“六五”普法时期,高校法制教育是其中下属的一 授知识时大多还重视实体法,忽视程序法,这样,就使得学生忽视了 个分支,这种政府主导型的法治道路,源于中国民法制教育是社会 程序化的独立价值,导致学生的法律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从而抵 发展的需要,而不都是来自于群众,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也同样缺 触法律的说教,不愿与法律打交道,更不用期望学生能形成对法律 乏社会自下而上的法制教育的刚性需求。如:国家一直强调素质教 的信心和敬仰。 育,实际还是应试教育,中小学法制教育不被重视,其法制教育的效 1.2注重课堂教育,欠缺法律实践 果可想而知。大学生自己缺乏急迫的法律需求,这样法制教育很容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需要传授具体的法律知识,更需 易失去内驱力,政府的稍许松懈都可能带来社会的更多忽视。同时,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和法律信念。要把法律知识学习与法治实 高校多年来重视专业教育忽视法律教育的体制,也使得大学生把主 践相结合,与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相结合,大力提倡和推广探究式、 要的精力放在专业课上,缺乏对法律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折射出我 实践式、参与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在法制教育过程中要创造一 国高校教育体制中法制观念的缺失,更没有形成法制教育的有效机 定条件,让大学生能切身体验法律,通过实践感悟法律,从内心真正 制。 接受法律,信仰法律,内化为自身观念,这才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 2.2外部环境方面:不良法制实践的影响 的。然而,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能为大学生创造的直接体验法律的 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法治建设好的环境熏染与影响。我 机会很少,课堂教学一直多沿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缺 国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不高,从某种程度上看,与我国社会中大量 乏对法律的直接心理体验,也就少了对法律的内心情感,学生的抵 存在的不良法治实践也有着深层的关系。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 触情绪比较大,教育效果甚微。所以,离开了具体的法制实践,离开 的人情社会,使关系案、人情案等各种非正义现象频频出现,社会上 了大学生对法的直接心理体验和理性加工,仅通过课堂学习的法律 的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因法律之外的原因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 知识只能简单存储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之中,很难形成法律情感、 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多于对法律的尊重。这些都会严重挫伤大学生追 法律意志和法律理想,更难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 求法制的积极性。所以“无论多么健全的是非感,如果长期忍受一种 1.3教学计划不科学,教学效果较差 腐败的法律,它将变得麻木不仁、无精打采、萎缩干枯”。 法律意识的培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 2.3教育体制方面:法制教育缺乏连续性 的熏染和学习实践。然而现在高校的法制教育在教学上就只体现在 法制教育是知识性教育,更是信仰教育。它需要长期稳定地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中,并且在教材中,思想道德修 续开展,这是人的一般认知规律的需要,更有利于法律信仰的确立。 养的内容占主要部分,原有的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被严重压缩,学 世界上很多国家会根据公民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认知水平、心理特 时也大量的缩减,只在该课后面的十几个学时。此外,法律基础部分 点、生活经验及成长需要,确定不同的法制教育目标、法制教育内 的教学主要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对于在大学生活的适应期 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展开法制教育。我国学校开展的法制教育也 的大学生,心智尚处于懵懂期和心理调试期,理性思考能力还不够 同样如此,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阶段的 (下转266页) 注:本文为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法制教育实现机制研究与实践》f项目号:201007@研究成果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王海英(1966一),女,黑龙江嫩江人,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66・ 工程科技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艺术 尹庆 摘(肇东市园林绿化管理处,黑龙江肇东151100) 要:合理的运用园林植物造景,可以为园林艺术带来极美的自然空间景象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定能营造出植物造景的艺术美, . 谈谈园林植物造景艺术。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原则 园林植物姿态各异。其枝干、花朵、叶片及果实都具有很高的观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中原色同其他两种原色 赏价值。常见的木本乔灌木的树形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圆球 混合成的中间色组成互补色,丛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 形等。特殊的有垂枝形、拱枝形、棕榈形、芭蕉形等。不同姿态的树种 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 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高耸入云或波涛起伏,平和悠然或苍虬飞舞。与 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 不同地形、建筑、溪石相配置,则景色万千。 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 植物的花朵颜色丰富,不同花色的植物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 3均衡的原则 绚丽的色块、色带及图案。叶片及果实也极富观赏特性,可以形成独 这是植物配置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 特的风景。 类按均衡的原则配置,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畅。如色彩浓重、体量庞 完美的植物造景必须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应该遵 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繁茂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 循着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原则。 反,色彩淡雅、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 1统一的原则 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置时有规则式均衡 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植物造景时,树形、色 (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 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 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 要使它们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 植物园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边若种 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杂乱无章,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的感 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临近的左侧需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少, 觉。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就会单调呆板。因此应掌握在统一中求 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 的统一感。一座城市进行植物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 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杭州白堤上一棵桃树 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和特色,起到 棵柳就是一例。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 综上所述,完美的植物造景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 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态美 作用。 2调和的原则 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 即协调和对比的原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和配 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 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 近似性和一致性,配置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的,用差异和变 欣赏水平的升华。 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 传统的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 感受。因此,在植物造景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品 高洁雅清、不畏强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置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高大 格。竹被视为最有气节的君子。梅更是自尊自爱、的建筑物旁,应配置同样高大的树种与之相协调;一些粗糙质地的 暴的象征。 以上这些,都被人们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独具特色。 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瓷砖、 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墙砖,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缘植物来美化。庞 总之,植物景观艺术性的创造极为细腻和复杂,诗情画意的体 大的立交桥附近应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 现需巧妙地运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质地进行构图,并佐之以相宜的 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反之,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或空间,植物 搭配,合理的运用园林植物造景,可以为园林艺术带来极美的自然 配置应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 空间景象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定能营造出植物造景的艺术美。 一(上接1 87页) 法制教育普遍不受重视,法制教育的缺失与断 并不稳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信仰。 层表现得十分 显。大学阶段的法制教育本应从更为理性、更加深 正是由于高校法制教育存在以上诸多的问题和原因,严重制约 入的角度展开,然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不理想,却使得高校的法制 高校法制教育的效果。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 必须要对现有的法制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找到一条实现高校法 教育带有一些补课性质,在教育内容上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存 才,制教育实效性的科学途径。 在彼此交叉、低水平重复现象。 参考文献 2.4内部环境方面:高校教育管理环境还待改善 高校的法制环境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养成所起的强化或消弭 『11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计划》(2011-2015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14/ 的作用,比社会环境更为直接。我国高校中普遍缺乏有益于大学生 年 ). 1 1 1/126492.hlml 法律意识培养的法制环境,高校管理工作的理念,着眼于维护学校 201秩序和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管理,有关的制度,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考 『2]陈美香.论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对策fJ1.法制与社会,.2010,8. 3]耶林.郑永流译.为权利而斗争.Ira].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0. 虑不够,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多为禁止性、义务性规定,同时在一些 『问题解决机制中对公平、正义、程序等的考虑同样不多,学校内部的 f41郑文姬.高校法制教育的改革探析【J1.前沿,.2009,7. 权益救济机制更是相当有限。并且,教育者自身在法制观念上的淡 【5]y-小慧.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J].河南师范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漠和个别践踏法律的情况,都进一步恶化了高校的法制教育环境, 大学学报(这就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起到了消弭作用,甚至会动摇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