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激情 奉献青春
一个大众化的名字,却不乏豪气,一张大众化的脸,却溢出斯文,中等个头的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风趣幽默的谈吐,让人能感受到空气都在随着快乐跳动,他就是2004年7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xx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线材厂技术科研科计控专业员兼团支部书记,“工控新秀”——孙x。
初出茅庐 崭露头脚
那还是个炎热的夏季,带着年轻人的梦想,带着年轻人无怨无悔的求知精神,他来到了xx,来到了第一线材厂。初出茅庐,面对热火朝天的轧钢,他感到是那么的陌生。不过他明白,要想融入这个群体,只有深入生产一线,和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他深入班组,和电工师傅们一起分析问题、处理故障,积极参加设备供应厂家的培训,积累经验。很快在各级领导的引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的孙x逐渐摸准了角色,很快找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契合点,明白了自己工作的重点。此时,是2004年11月。
2005年是xx第一线材厂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一年,因为一条具备高科技含量的生产线将要在线二车间大修改造工程中诞生。他凭借其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技术知识进入了线二车间大修改造工程筹备组自动化组。对于一个一直进行复二重轧制的单位来说,这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完全陌生的车间。面对种种困难,他并没有退缩,在师傅的指导下,凭借其不怕苦、敢钻研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次大修工程中去。线二车间自动化系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复杂的控制系统第一技术要求高:这些都代表着当今自动化领域的先进技术;第二覆盖面广:不仅包含着自动化知识,而且还包含着直流交流电机控制原理以及通讯和视频传送等。面对大任务量的且没有接触过的控制系统,他楞住了,在他的面前,大部分的图纸和自动控制理论都是他没学习过甚至听都没听过的,面对困难,他并没有退
缩。在工程前期他跑设计院、跑书店、泡图书馆、上网查询所有和工程自动化相关的知识,为了使自动化系统能较好地配合机械和工艺,他还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研读和轧钢工艺、机械有关的知识,为工程自动化项目顺利进展打下了基础。随着工程的进展、图纸的到位,他和同事们又在一起仔细阅读研究数千张的图纸资料,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他将所有图纸的设备使用的种类和数量都录入到了计算机上来强化记忆,在那段时期问到任何一个计控设备,他都能流利地说出设备所在的图号,当时他所费的工夫可想而知了。在比较施工图和设备清单图中,他发现纰漏上百处,都及时和设计单位进行了协调。工程后期自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可以说是最为重要,也是最艰苦的一段日子。尤其是仪表的安装调试,轧线上几十种近200块仪表他都参与到其中,针对安装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一一向施工单位提出更改要求,技术上不允许任何疏忽。记得有一次调试轧机润滑用的压力控制器,为了保证压力控制器的控制精度,他和设计院的工程师一起忙到深夜三点多,打道回府的他才发现单身宿舍的大门已经紧锁,他只能回到办公室在办公桌上躺了一夜,第二天照常工作了一整天。半年多来,毫不夸张地说,他放弃所有休息时间,一天也没有休息过,甚至十一长假,他放弃回家探亲的机会,也没有休息一天。他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娱乐项目,以前每天都抽时间踢会儿球,因为这是他最爱的体育项目,不过这半年来他放弃了踢球,连一场都不误的球赛也不看了;在此期间他提出被采纳的建议100多条,参与安装、调试了近200台计器仪表,参与现场电气校点2000多个,参与调试了几万条程序语句,完成了整条轧线自动化系统的调试,工业电视系统的安装和运行,指令对讲系统的调试。
仅仅步入工作岗位一年,他就以他吃苦耐劳、敢于钻研的作风很好的找到了自己工作的角色,并且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当受到称赞时他总是这样说道:这段时间虽然艰苦,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我想是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才让自己步入正轨,是一线材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激励我不断前进。其实我现在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我会不懈努力的。
实践锻炼 体验成长
2005年10月26日,大修后的车间进入试生产阶段。生产初期,问题总是暴露不断。为了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 他随叫随到,凌晨、午夜,在他的世界里似乎没有区别,数不清多少次他都是连上个早中夜,让人看着都心疼,但他从来都没说过一句累,没叫过一句苦。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几百种不同的故障和问题,遇到新问题影响到生产,他有时也会稳定不下心情去处理,有时还可能判断处理错误,但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他认识到,当这些问题出现在他面前,只有冷静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提高对电路理解才能第一时间判断出问题所在。经过数不清的问题的锤炼,每当他遇到问题出现时他总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在试生产刚开始那一段时间,他成了对讲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随着生产的不断深入,随着计控维护工作的制度化,计划性的不断加强,对讲机中他的名字的频率越来越低了,开始有同事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可快被大家忘了呀。”他回答说:“如果生产顺利了,对讲机里不再有我的名字了,我宁愿被大家遗忘。”
“三创”“双五”引导 力求精益求精
随着对轧线自动化的认识,他认识到,生产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思想的解放。根据生产工艺需要,为降低机械设备损耗,针对原设计中的不足,在完成检修、维护的基础上,他又主持或参与了20多项对轧线控制的改造。
他借鉴直流电机控制方式,将5500KW电机的控制加二次合分闸控制,大大降低了因此造成的事故跳车的几率;手动控制脱头保温辊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辊道磨损严重,且浪费电力,经他修改了原控制程序,使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5.5规格线材的轧制一直
是个老大难问题,在厂领导指导下,他和工艺专业的同事们一起多次举行研讨会,讨论应对方案,现场实验一次性成功,不仅提高了即时产量,而且使成材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另外作为技术科研科团支部书记,他积极响应厂团委号召,将科内团工作搞的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团员的认识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现在很多团员都成为了生产和技术骨干。2006年5月,技术科研科团支部配合厂团委针对“五算清”、“五精细”活动向全厂团员发放建议表,广大团员积极参与,表示要深刻领悟“五算清”、“五精细”活动的精髓,用“五算清”“五精细”来引领自己工作方向,将完善工作、主动工作进行到底。
燃烧激情 奉献青春
在第一线材厂2005年工作总结大会上他作为技术科研科职工代表说道:“感谢各级领导我这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这个学习、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我深刻到先进技术永远引领时代潮流,在一线材这片沃土,我找到了归属,找到品质意志和才能提高的方向。我们的眼睛张在前面,所以我们只能向前看。我想,我们在保障生产有序进行,提高产品质量上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作为技术科研科一名职工,我会认真作好本职工作,为各部门提供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
当前,xx正处于结构调整关键阶段,一线材厂也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轧线上还有更多的技术难题等着他,他也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这里祝愿他能够不断挑战自我、挥洒青春,为xx的辉煌前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