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等式性质说课稿[1]

来源:六九路网


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不等式的性质 》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据 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节内容的学习直接关系到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不等式性质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对不等式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 1 -

重点:理解不等式的三个性质。通过探究规律,交流讨论突出重点。 难点: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认识。通过探索、交流、总结,练习突破难点

关键:经历探究不等式性质的过程,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1、教学手段及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教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 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人数较少,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多大兴趣。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基础对等式掌握较差,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深入浅出的分析。

(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 2 -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指导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 学生举手回答,交流联想。 投影显示:等式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等式的性质,类比等式的性质,为探索不等式的性质做好铺垫,并且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习惯。

(二)、知识探究

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1) 5>3, 5+2 3+2 , 5-2 3-2 ; (2)–1<3 , -1+2 3+2 , -1-3 3-3 ; 学生活动:探究规律,交流讨论,解答上述问题,结果: (1) > 、 > (2) < 、 < 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

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师生共识:总结出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 如果a>b,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填空题,让学生观察有限个不等式的变化,发现并归纳不等式的性质1,进一步培养学生得抽象概括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用语言概括出结论,培养

- 3 -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继续探究,接着又出示(3)、(4)题:

(3) 6>2, 6×5 2×5 , 6×(-5) 2×(-5) ; (4) -2<3, (-2)×6 3×6 , (-2)×(-6) 3×(-6) (方法同上)又得到: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体会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继续探究,接着又出示(5)、(6)题:

(5) 6>2, 6×(-5)____2×(-5) 6÷ (-5)____2÷ (-5) ; (6) –2<3, (-2)×(-6)____3×(-6) (-2) ÷(-6)____3÷ (-6) 会发现: 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______;

不等式的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c<0,那么ac < bc.

设计意图:由学生发现不等式性质2和性质3,讨论得出结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性质2和性质3的区别,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想一想

1.不等式的性质2和不等式的性质3有什么区别?

- 4 -

2.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不等式于等式性质异同的过程,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四)、练习:若a>b,用“<”或“>”填空。

(1)3a 3b; (2)a-8 b-8 (3)-2a -2b (4)2a-5 2b-5 (5)-3.5a+1 -3.5b+1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为下面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作准备。

(五)、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1、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1) x-7>26 (2) 3x<2x+1 (3) 2/3x﹥50 (4) -4x﹥3 2、逐题分析得出结果: (1) x-7>26

分析:解未知数为x的不等式,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 x﹤a的形式.

解:(1)为了使不等式x-7>26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7﹥26+7 x﹥33 (2) 3x<2x+1

- 5 -

为了使不等式3x<2x+1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去2X,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x-2x﹤2x+1-2x x﹤1

通过两小题得到:解不等式时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3) 2/3 x ﹥50

为了使不等式2/3 x﹥50中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3/2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

x﹥75 (4) -4x﹥3

为了使不等式-4x﹥3中的不等号的一边变为x,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除以-4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

X<-3/4

通过(3)(4)的求解过程,类似于解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未知数系数化为1),解不等式时要注意未知数系数的正负,以决定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得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27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是否能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七)、课堂小结与作业:

- 6 -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作业:课本P128第6题

预习不等式的性质的第2课时(课本P126-127)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在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五、说板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1) x-7>26 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 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六、说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类比-实验-交流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简单运用。但这节课,在探索新知上花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学生的练习时间太短了,以后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握,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