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概论》课堂讲义
邱文昌 编
商船学院 船舶管理教研室
2014.09
目 录
第一章 船 舶 ……………………………………………………… 1 第二章 航海基础知识 ……………………………………………… 第三章 航海气象 …………………………………………………… 第四章 潮汐与海流 ………………………………………………… 第五章 船舶通信 …………………………………………………… 第六章 船舶定位与航行方法 ……………………………………… 第七章 船舶操纵与避碰 …………………………………………… 第八章 船舶航政管理 ……………………………………………… 第九章 船员管理与职责 ……………………………………………
11 20 28 32 38 46 55 60
第一章 船 舶
第一节 船舶基础知识
一、船舶主要部位与舱室名称
二、主要营运船舶及其特点
1. 杂货船(General cargo ship)
(1) 多层甲板,双层底,舱容相对较大; (2) 配有起货设备;
(3) 有些设有冷藏舱、深舱、贵重舱等。 2. 散货船(Bulk cargo carrier) 1) 矿砂船 (Ore carrier)
(1) 舱容相对较小,常不设装卸设备;
(2) 单层甲板,设有较高的双层底和大容量的翼侧
水舱;
(3) 舱壁设计成斜面形。 2) 散粮船 (Bulk grain carrier) (1) 单层甲板,设置双层底; (2) 设置顶边水舱和底边水舱; (3) 舱口围较高。
3. 集装箱船(Container ship) 1) 吊装式LO/LO (Lift on/Lift off ) (1) 尾机型或中后机型船; (2) 单甲板,宽舱口;
(3) 双层壳船体结构,设有大容量压载水舱; (4) 舱内设有箱格导轨,舱面配有专用系固设备。 2) 滚装船RO/RO (Roll on/Roll off )
(1) 以轮载箱或汽车为运输单元;
(2) 设置首门、侧门或尾门及与岸连接的跳板; (3) 甲板层间设有斜坡道或升降机。 3) 载驳船FO/FO (Float on/Float off ) (1) 以驳船为运输单元;
(2) 采用龙门吊(Lash)、升降平台(See-bee)和浮船坞(Baco)
方式装卸;
(3) 无需码头,适合于海河运输。 4. 油船(Oil tanker) (1) 尾机型船;
(2) 多数油轮货舱内设有纵隔壁; (3) 货舱口和船舶型深较小;
2
(4) 甲板上设有人行步桥及各种管系; (5) 货油舱与其他舱舱室间设有隔离舱。 5. 散化船(Chemical tanker)
液体化学品: 在温度37.8℃时,蒸气绝对压力不超过0.28MPa的液体。如:硫酸、盐酸、苯、甲醇、甲醛、氯甲烷等。 (1) 尾机型船
(2) 特殊的液货舱设计按货物危险程度,可分为:
I 型船:适合于装载危险性最大的化学品,任一货舱的载货容量不得超过1250m3。 II 型船:适合于装载中等危险性的化学品,任一货舱的载货容量不得超过3000m3。 III型船:适合于装载危险性最小的化学品,基本同油轮。 (3) 露天甲板上布置纵横骨架、管系、泵、阀等 (4) 设污液舱,供贮存污水和洗舱水 (5) 液货舱与非液货舱之间设有隔离舱
(6) 每一液舱有独立的泵、管系、透气和通风系统
(7) 船上配备液位测量仪、蒸气探测仪、自动切断系统及安全报警装置等。 6. 液化气船(Liquefied gas carrier)
液化气:温度在37.8℃时,蒸气绝对压力超过0.28MPa的液体,以及理化性质和其相近的其他液体。 包括: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化学气LCG(如:无水氨、乙烯、丙稀、丁烯等)。 (1) 机舱和上层建筑位于船尾
(2) 货舱处所与其他处所须由隔离空舱、燃油舱等分隔 (3) 每一液货舱设置有独立管系
(4) 按液化方式分类:压力式液化气船(又称全加压式液化气船)、低温式液化气船(又称全冷冻式液化气船)和低温低压式液化气船(又称半压半冷式船)
(5) 配置有特殊消防系统、惰性气体系统、压力释放系统(压力释放阀、透气桅等)、应急切断系统(控制源、应急截止阀、易熔塞等)等
3
(6) 常压LNG船特点:液舱材料能耐-163℃低温,不设再液化装置,将超压液货蒸气作为燃料供船舶推进系统和废热系统使用,气化率(Boil Off Rate: BOR)0.10-0.25%/d。 三、船舶主尺度
1. 最大尺度(Maximum dimension)
用途:用于船舶在建造和营运中考虑外界条件限制的依据。
定义:包括船体固定构件在内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尺度。
2. 船型尺度(Moulded dimension)
用途:主要用于船体设计和性能计算。
定义:从钢船船壳外板和主甲板内缘丈量出的(裸)型船体尺度。
3. 登记尺度(Registered dimension)
用途:用于确定船舶的登记尺度。
定义:根据2010年《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确定的尺度。
四、登记吨位(Registered tonnage_)
1. 总吨位(Gross tonnage)GT
根据船舶吨位丈量公约或《法定规则》丈量确定的船舶总容积。 主要用途:
表示船舶规模的大小,作为商船拥有量的统计单位;
4
作为船舶规范、国际公约中划分船舶等级及对船舶进行技术管理和设备要求的依据和标准;
作为船舶登记、检验和丈量等收费的标准;
作为估算船舶建造、买卖、租赁的费用及海损事故最高赔偿额的基准; 作为计算净吨位的基础等。 2. 净吨位(Net tonnage)NT
根据船舶吨位丈量公约或《法定规则》丈量确定的船舶有效容积。 主要用途:
作为计算各种港口使费或税金的基准,如港务费、引航费、码头费、进坞费、吨税等。
3. 运河吨位(Canal tonnage)CT
根据运河当局制定的吨位丈量规则丈量确定的船舶登记吨位。 包括:运河总吨位和运河净吨位。
·
第二节 船舶航海性能
一、浮性(Buoyancy)
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具有漂浮于水面保持平衡位置的能力。
1. 船舶浮力与重力
2. 储备浮力(Reserve buoyancy)
船舶满载水线以上水密空间所能提供的浮力。
海船约为:50%满载排水量。 3. 船舶载重线标志
二、稳性(Stability)
在外力作用下,船舶发生倾斜而不致倾覆的能力,当外力的作用消失后,它仍能回复到原平衡位置的能力。
5
1.船舶的三种平衡状态:
(1) 稳定平衡:重心G低于稳心M。 (2) 不稳定平衡:重心G高于稳心M。 (3) 随遇平衡:重心G与稳心M重合。
2.
保证船舶稳性的措施
控制船舶重心垂向高度和控制载荷的横向移动。
三、抗沉性(Insubmersibility)
当船体破损一舱或数舱进水时,船舶仍能保持一定的浮性和稳性而不致沉没或倾覆的能力。
保证船舶抗沉性的措施:设计双层底或双层壳船体,控制水密横舱壁间距。 海船设计通常能达到“一舱进水不沉”要求。 四、快速性(Speedability)
在给定主机功率下船舶的直线均速航行的速度性能。 提高快速性的途径: 1 ) 减小船舶阻力:
船舶阻力
空气阻力
摩擦阻力(低速船所占比例较大) 水阻力 形状阻力
兴波阻力(高速船所占比例较大)
2 ) 提高推进系数
6
常采用螺旋桨作为推进器。
推进系数:推进器有效功率与主机功率之比。
五、耐波性(Seakeeping)
船舶在风浪海况下的航行性能。
风浪中船舶受外力扰动会产生周期性的摇荡和摆动。
耐波性差的船会发生海浪砰击、上浪、船舶失速、飞车等现象。 改善方法:设置船舶舭龙骨、减摇水舱等。 六、操纵性 (Maneuverability)
船舶在航行中保持既定航向的能力(即航向稳定性)及根据驾驶人员要求而改变航行方向的能力(航向回转性)。
横荡(Sway) 纵荡(Surge) 垂荡(Heaving)
横摇(Rolling) 纵摇(Pitching) 首尾摇(Yaw)
第三节 船舶主要设备
一、动力装置(Power installation)
由主动力装置(主机)、辅助动力装置(辅机)、蒸汽锅炉、制冷和空调系统、船舶泵系和管系等、自动化系统等组成。 二、驾驶台(Bridge)简介
船舶驾驶台是船舶航行中定位、避碰与避险、导航、全船监控和指挥中心。现代海船
7
典型的驾驶台布置俯视图如下图。
驾驶台中配备的主要设备包括:
1.船舶定位、导航、避碰和避险设备:自动操舵仪(改变航向)、车钟(改变船速)、侧推器操控系统、汽笛与信号灯控制、室内空调与灯光控制、电罗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深仪、计程仪、船用雷达、电子海图与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气象仪等。
2.海上通讯设备——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COS-PAS/SARSAT)、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NBDP、DSC、SSB、VHF等)、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NAVTEX或EGC)。包括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
3.海图与航海图书资料。
4.监控与报警系统:舵角指示器、主机转速表、船舶横倾仪、水密门闭合显示、抛锚锚链入水深度和速度显示、货舱进水报警(散货船)、航行数据记录仪(VDS)、火警探测与报警系统、船舶图像监控系统、全船报警、其他遇险信号等。
5.其他:船钟、各国国旗、信号旗、船舶内部电话与广播系统、局域网监控等。 三、甲板五大设备
1.锚设备(Anchoring appliances)
作用:用于锚泊、特殊条件下协助操纵(掉头、离泊、脱浅、避碰或避险时的抛锚制动等)。
组成:锚(Anchor)常采用霍尔锚锚链(Anchor
8
chain)船左右常各配约10节,我国规范:每节长27.5 m。 锚机 (Windlass)
附属设备:制链器、锚链筒、锚链管和弃链器等。
通常超过50m水深是不适合锚泊。 2.舵设备(Rudder and steering gear) (1) 组成
舵装置:舵及其支撑部件。满舵舵角约为35˚。 舵机:配两套以产生转舵力矩。 转舵装置:将舵机力矩传递给舵叶的装置。 操舵装置:使舵机按驾驶台指令转舵的装置。
(2) 操舵方式:自动操舵、随动操舵和手柄(应急)操舵。 (3) 舵效
正车且车速愈高、顶流且流速愈大以及舵角愈大时,舵效愈好。
3.系泊设备(Mooring arrangement)
包括:系缆、导缆装置、缆桩、绞缆机械、系泊属具等。 4. 装卸设备(Loading and unloading equipment) 包括:起货机械,舱盖及其设备。
起货机械:杂货船常采用克令吊(Crane),其SWL常为25 t。 舱盖:滚动式、折叠式和提升式
9
5.安全设备(Safety device) 根据国际公约(SOLAS)规定:船舶必须配备消防、救生和堵漏设备。
(1) 消防设备
包括:移动式消防设备、固定式消防和失火报警设备。如:国际通岸接口、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火衣、呼吸器等。 (2) 救生设备
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救生衣等。如:救生抛绳器、求救信号弹和无线电救生设备。 (3) 堵漏设备
包括:堵漏毯,堵漏板,堵漏箱,木塞、木楔
等。
10
第二章 航海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理坐标
一、地球形状
指由大地水准面所围的几何形状。
第一近似体:与大地水准面最接近的圆球体。 第二近似体:与大地水准面最接近的椭圆体。 二、地理坐标
1) 坐标原点:赤道与格林子午线的交点。 2) 地理纬度(ϕ,Lat.):过测者子午线上法线与赤道面间0~90°范围的夹角,北半球称北纬N,南半球称南纬S。
3)地理经度(λ ,Long.):从格林子午线到测者子午线在赤道上的0 ~ 180°范围的夹角,向东称东经E,向西称西经W。
第二节 航向与方位
一、方向的划分
1) 圆周法:以正北为000º,按顺时针方向计算。 2) 半圆周法:以正北或正南为0º,向东或向西计算。度数后第一个字母表示起算点,第二个字母表示计算方向。
3) 罗经点法:将东南西北四个基点作四等分,产生四个隅点;再作八等分,产生八个三子点,最后作16等分,产生16个偏点。
共32罗经点,每点间隔11.25º。
11
二、航向、方位和舷角
1) 真航向TC(True course):从真北按顺时针到航向线间的夹角。
2) 真方位TB(True bearing):从真北按顺时针到物标方位线(测者与物标的连线)间的夹角。
3) 舷角Q(Relative bearing):从航向线到物标方位线间的夹角。当使用半圆周法表示时,度数后需标注左或右。
4) 相互换算:
TB = TC + Q (使用圆周法) 或: TB = TC ± Q ( S取“+”,P取“-”) 三、方向的测定
1) 陀螺(电)罗经(Gyro compass)
真航向(方位)= 罗航向(方位)+ 电罗经差(东差+,西差-)
2) 磁罗经(Compass)
磁罗经差 = 磁差 + 自差 磁差:随船舶地理位置而变化。
自差:由船舶定期测定的自差表或图求得。
第三节 距离和速度
一、航程与速度
1.海上距离单位
1海里(n mile,')等于地球椭圆子午线在近45°纬度上一分的弧长。
1'(1 n mile) = 1852 m =10 cab(链)
12
2.海上速度单位
节(knot,kn)为每小时航行1海里。 1 kn = 1 n mile/h
船舶计程仪(Ship’s log)简介: 电磁式: 误差1~2%; 多普勒: 误差0.2~0.5%; 声相关计程仪:误差0.2%以内。 二、能见距离(Visibility distance)
物标地理能见距离D0:
当能见度良好时,眼高e(m)的测者能够看到高度H(m)物标的最远距离(n mile)。
等于测者能见地平距离De和物标能见地平距离DH之和,即:
D0=De+DH
=2.09e+2.09H
第四节 时间系统
一、天体视运动
1. 天体周日视运动
天体每日东升西没,以一昼夜为周期运动的现象。
天球:以地心为球心,以无限长为半径,所作的
球面。
2. 太阳周年视运动
太阳相对于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一周的现象。
13
黄道: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 二、时间概念
平太阳:假设在天赤道上自西向东作均速周年视运动的天体。
(地方)平时(Local mean time):平太阳经过测者子圈后运行所经过的时间。
世界时(Universal time):平太阳经过格林子圈后运行所经过的时间。 区时制:以0°经线为基准,每隔15°经线作为时区中线,以该中线地方时作为相邻7°30’内时间制。
区时(Zone time,ZT):时区中线的地方平时。 区号(Zone description, ZD):时区的顺序号,东时区号使用-,西时区号使用+ 。
求世界时GT: GT = ZT + ZD
由经度求区号ZD方法:取测者经度/15的整数,
当其余数大于7°30’再加一。
不同区时换算:
ZT2 = ZT1 + ZD1 - ZD2
14
标准时(Standard time):某国或地区统一采用的时间。
船时(Ship’s time,ST):航行中采用区时,在港采用当地标准时。
例:国内某公司通过卫通要与航行于128°56’W经线上的船舶船长联系。若要使该轮船长8
月20日ST0800接电话,试问国内应在何时打电话?
三、日期变更与拨钟
日界线(Date line):(国际日期变更线)原则上沿180°经线,但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
拨钟:当船舶航行穿越时区分界线前后的夜间,向东航行将船钟拨快1h,反之拨慢1h,该1h由三班值班船员分摊。
第五节 航标概述
一、航标分类
灯塔、灯桩、立标、灯船、浮标和灯浮标等。 二、国际海上浮标制度
我国与欧洲等采用国际浮标A系统,日本、美国等采用B系统。
15
第六节 航海图书资料
一、海图
1. 海图的投影
(1) 墨卡托Mercator投影——中低纬度航用海图 恒向线为直线,等角和正形。
(2) 高斯Gauss投影——港泊图和高纬度海图
16
在中低纬度范围内恒向线可视为直线,等角,正形。
(3) 心射投影——大圆Gnomonic海图 大圆线为直线。
2. 海图比例尺、图式和基准面 (1)海图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
海图上某线段长度ab与其地面对应线段长度AB之比,即直线比例尺:
用特定长度单位线段长度表示地面上对应线段实际长度。(2)海图图式:
中版:查国标GB12317-90《海图图式》 英版:5011《英版海图符号与缩写》 (3)深度基准面(chart datum) 即海图上标注水深的起算面。
我国:采用理论最低潮潮面。
17
=abAB C 英版:采用天文最低潮面面。 3. 海图的分类 (1)航用海图
总图、远洋、近海和沿岸航行图和港湾图。 (2)参考用图
航路设计图,气候图、大圆海图、空白定位图等。 4. 使用海图注意事项
尽可能选择现行版大比例尺海图。 使用前应按《航海通告》等及时加以改正。 图水面空白处,表示未经测量区。 海图作业应采用软质铅笔和松质橡皮。 5. 电子海图
分为:光栅海图(有界)
矢量数字海图(无界) 二、常用航海图书资料
1. 航海图书目录
分中版和英版(Catalogue of Admiralty Charts and Other Hydrographic Publications)。
中版不定期和英版每年一月修订再版。
用于为具体航次所需使用的各类海图及其他航海图书资料提供索引。
2. 世界大洋航路(Ocean Passage for the Word)
提供大洋航线上不同季节的水文、气象和推荐航线及航程资料。 十几年再版一次。
3. 航路指南(Sailing Directions) 补充沿海和狭水道海图资料的不足。
分中版和英版(有1-72册),英版十几年再版一次。
18
4. 进港指南(Guide to Port Entry)
由英国航运指南公司发行,每二年出版一次。
以国名索引,A-L和M-Z各一册。 介绍进港所需的各类事项并提供港图。
5. 里程表(Distance Table)
分中版(1册)和英版(3册:No.1 大西洋,No.2印度洋,No.3太平洋)。 6. 航海通告(Notices to Mariners)
用以通报涉及航行安全和改正航海图书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
中版每周一期;英版每周末出一期,每月末和每季末出一期汇编内容,每年初出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
19
第三章 航海气象
第一节 航海气象基础知识
一、大气概况
1. 大气的成分
(1) 干洁空气:氮、氧、氩(占99.97%)、以及二氧化碳、臭氧等稀有气体。
(2) 水汽
(3) 杂质:水滴、冰晶、尘埃等。
2. 大气的垂直结构
自下而上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等。 对流层(平均高度10km):
常见的天气现象均出现于此层,存在强烈的大气对流和乱流运动。 二、主要气象要素
1. 气温(Air temperature)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标: 冰点 沸点
摄氏 ℃ 0 100
华氏 ℉ 32 212
绝对 K 273 373
对流层中,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 2. 气压(Atmospheric pressure) 大气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单位:1毫巴(mb)=103 达因/厘米2
1毫巴(mb)=1百帕(hPa)
在1000m以下,每升高100m,气压降低约12mb。
气压的基本型式:
20
3. 风(wind)
表示:风力——风速(m/s)和风级(蒲福风级)。
风向——指风的来向,常用罗经点法。
船风概念:
地球自转对风向影响:使风向向右偏转(北半球) 4. 湿度(Humidity)
空气中水汽含量。
(1) 水气压e:水汽本身的压力(mb)。
(2) 绝对湿度a:单位容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g/m3)。
绝对湿度 = 289×水汽压/绝对温度
(3) 相对湿度r:实际水气压与饱和水汽压之比,(%)。
(4) 露点td:在气压和水汽不变时,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云与降水(Cloud & precipitation) (1) 云
由大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云量:全天分为十等,被云遮盖的部分所占全天的十分之几。 (2) 降水
表示:降水量: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mm);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的降水量,(mm/h,mm/d)。
6. 能见度(Visibility)
海上目力所能见到的最大距离。 能见度分为十级,见P68, 表3-3. 三、天气系统
1. 气团(Air mass)
21
水平方向上温、湿度分布较均匀,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接近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分为:
暖气团(Warm air mass): 较移经地区为暖的气团。 冷气团(Cold air mass): 较移经地区为冷的气团。
2. 锋(Front)
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接触界面,或锋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分为:
(1) 冷锋(Cold front):冷气团向暖气团区移动时,气团的接触面及其与水平面的交线。
(2) 暖锋(Warm front):暖气团向冷气团区移动时,气团的接触面及其与水平面的交线。
(3) 静止锋(Stationary front):移动缓慢,来回摆
动或短时间内禁止的锋。
(4) 锢囚锋(Occluded front):冷锋移速快于暖锋而两者合并的锋。 3. 气旋(Cyclone)
又称低压,是中心低气压四周由闭合等压线包围的水平空气旋涡。
4. 反气旋(Anticyclone)
又称高压,是中心高气压四周由闭合等压线包围的水平空气旋涡。
22
第二节 热带气旋
一、热带气旋概述
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暖性低压。 命名与等级标准:
风 级 风力 < 8 级 风力 < 8~9级
西北太平洋
东北太平洋
和大西洋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低气压 Depression
南半球 洋面 热带扰动 Tropical disturbance
热带低压(TD)Tropical Depression热带风暴(TS) Tropical storm 强热带风暴(STS)Severe tropical storm 台 风(T) Typhoon
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 Tropical storm
风力 ≥ 12级
飓 风 Hurricane
气旋性 风暴 Cyclone storm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二、热带气旋产生季节和地区
北半球多发生于7~10月,南半球多发生于1~3月;全球年均发生80个,北半球占73%。
三、热带气旋天气结构与移动规律
天气结构分为: 外围区,旋涡区和台风眼区。
移动规律: 转向前和转向时,移速较慢,强度增加;转向后,移速较快,强度减弱;登陆后,移速较快,强度减弱。
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规律:
23
四、船舶避离操纵方法
1. 船舶所处台风部位判断
在北半球,风向随时间按顺时针变化,可判断是处右半圆,反之处于左半圆。
风力随时间增大且气压下降,可判断是处前半圆,反之处于后半圆。 2. 危险半圆与船舶避离操纵
第三节 雾
一、雾的分类与特征
1. 平流雾(Advection fog)
暖湿空气流经较冷的下垫面所致。 特点:浓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24
2. 锋面雾(Frontal fog)
锋面附近,上部暖气团产生的水汽凝结物下落中蒸发,当到达下面冷气团中时又被凝结成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所致。
特点:雾区沿锋线呈带状分布,持续时间较短。
3. 辐射雾(Radiation fog)
陆面夜间辐射降温至露点或以下所致。
特点:仅限于陆面及其附近水面,日出后渐渐消散。
4. 蒸汽雾(Steam fog)
气流经暖水面引起蒸发所致。
特点:多发生于高纬度沿海的早晨,范围不大,日出后渐渐消散。
雾的消散条件:风力增大,气温增高。 二、我国沿海雾的分布
第四节 气象传真图
1. 天气观测
世界气象组织(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规定的天气观测时间为: 每天世界时0000,0600,1200,1800四次。
2. 气象传真图
包括:地面图(AS,FS),高空图(AU,FU),海浪图(AW,FW)等。 常用缩写
警报:[W] —— 一般警报(Warning); [GW] —— 大风警报(Gale warning);
[SW] —— 风暴警报(Storm warning );
25
[TW] —— 台风警报(Typhoon warning);
Fog[W] —— 浓雾警报。
第五节 船舶气象定线
简称“气导”(Ship weather routing):根据航行海区准确的天气和海洋预报,结合被导船特性和要求等拟定并实施最佳(安全且航时最短)航线的过程。
仅适合于横渡大洋航线。 气导定线流程图
26
27
第四章 潮汐与海流
第一节 潮汐成因与类型
一、潮汐的形成
1. 地表水质点受力分析 地表任一水质点均受到: ( 1 ) 地心引力、地球自转惯性力
因大小和方向恒定,对潮汐无影响。 ( 2 ) 天体(主要是月球、太阳)引力 大小与距天体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方向指向天体中心.
( 3 ) 地球与天体相对运动所需的惯性离心力 大小相等,方向平行且背离天体。
2. 引潮力的产生
地表上任一水质点时刻受到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和地球绕公共质心运动所引起的惯性离心力作用,这两个力的矢量和即为引潮力。
二、潮汐不等现象
1. 潮汐周日不等
月球赤纬(等于月球地理位置的纬度)不等于零时所引起。
2. 潮汐半月不等
因地球、月球和太阳在空间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
3. 潮汐视差不等
因地球与月球和太阳的距离变化所引起。
28
三、常用潮汐术语
四、潮汐类型
1.正规半日潮
一个太阴日(24h50m)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低潮,相邻高潮和相邻低潮的潮高相差不大,涨潮时和落潮时也很接近。
2.正规日潮
半个月中有连续一半以上天数是日潮,其余天数为半日潮。 3.混和潮
(1)不正规半日潮
29
一个太阴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低潮,但相邻的高潮或低潮的潮位相差很大,涨潮时和落潮时也不等。 (2)不正规日潮
半个月中日潮天数不超过一半天数,其余天数为不正规半日潮。
第二节 海流概述
一、洋流(Ocean current)
一定时间内流向和流速基本不变。
表示: 二、潮流(Tidal stream)
1.往复流(Alternating current) 流向相反或基本相反的潮流。
2.回转流(Rotary current) 流向和流速随时间变化的潮流。 三、风生流(Wind-drift current) 较长时间受定向风的作用引起。
流速通常小于1kn,流向约从下风向右偏向45°(北半球)。
第三节《潮汐表》
一、中国《潮汐表》
提供潮汐和潮流预报,每年出版一次。 1~3册中国沿岸,4~6册世界大洋区域。 二、英版《潮汐表》 分四册,每年出版一次。 三、电子《潮汐表》
30
可显示某地任意时段内潮高曲线图 四、《潮汐表》的预报误差
一般潮时的误差 < 30 min,潮高的误差 < 30 cm;遇天气急剧变化 (如寒潮、台风等),或江河口在汛期时,潮高误差可能 > 1 m。
31
第五章 船舶通信
第一节 船舶通信分类
一、按通信内容分类
遇险 (Distress)
紧急 (Urgency) 安全 (Safety)
日常业务 (Routine)
二、按通信方式分:
1.视觉通信
灯光信号、旗号信号和手旗或手臂信号 2. 声响通信
声响信号和强力扬声器。 3. 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报、无线电话和GMDSS。
第二节 船舶信号与VHF通信
一、《国际信号规则》简介
1. 通信信文的种类 ( 1 ) 明语信文
使用英语时,采用“标准海事通信用语”。 ( 2 ) 信号码信文:
又分单字母信号、双字母信号和三字母信号。
2. 船舶识别
( 1 ) 船名(Ship’s name) ( 2 ) 呼号(Call sign):
由四个或以上个字母或数字组成。
32
中国(BAA~BIZ, 3HA~3UZ)
( 3 ) 海上移动识别码(MMSI: Maritime mobile service identity code): 由7~9位数字组成,包括三位国家码(我国为412)。 ( 4 ) IMO No.
7位数字组成,不随船舶所有权转移而改变。 二、视觉信号与声响通信
1. 旗号通信
由一套40面旗组成。
收读顺序: 先右后左,先外后内,先上后下。
2. 灯光通信
由闪光发出莫尔斯符号表示的明语或码语。
3. 其他通信
利用手旗、手臂或声号发送莫尔斯符号。 三、VHF通信
VHF无线电话(Very high frequency radiotelephone) 1. 概述
作用距离:约30n mile。 输出功率:25W和1W
工作方式:单工(Simplex)收发使用同一频率。 双工(Dupex) 收发使用两个频率。
频道:57个(01~28,60~88) 重要频道有:
CH16 频道:遇险、紧急与呼叫专用。 CH70 频道:遇险数字选择呼叫(DSC)专用。
CH13 频道:船与船之间的航行安全通信专用。
CH 6 频道:用于船与飞机间协调搜救作业通信。
33
2. VHF通信方法 (1)通信程序:
呼叫方A:CH16—呼叫对方名称或呼号(不超过3次)
如:B,B,B;This is A… over.
应答方B:CH16 — 呼叫对方名称或呼号
如: A,A,A; This is B,… Swich to channel XX,over. 呼叫方:Agree channel XX,over.
转至XX频道 …… out ( 2 ) 注意事项
重要的数字和字母要按“字母和数字拼读表”逐字读出。收信方应作复述。 CH16避免在静默时间(每小时00~03 min,30~33 min)内作普通呼叫。
遇险呼叫前加:MAYDAY MAYDAY MAYDAY 紧急呼叫前加:PAN-PAN PAN-PAN PAN-PAN 安全呼叫前加:SECURITY SECURITY SECURITY
第三节 GMDSS通信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ty System)
一、GMDSS的基本功能
1.遇险报警(Alerting)功能 2.搜救协调通信(SAR Co-ordinating Communications)
3.现场通信(On-scene Communications)
34
4.寻位(Locating)
5.海上安全信息播发(Promulgation of Maritime Safety Information) 6.一般公众业务通信(General Communications)
7.驾驶台与驾驶台通信(Bridge-to-bridge Communications)
二、GMDSS的组成
不同波段无线电波的特性
波长(m) >1000 1000~100 100~10缩 称 主 要 特 性
LF 低频 设备笨重受干扰大
MF 中频 地波100’
HF 高频 天波1000’ 地波25
10~1 1~0.1VHF甚高频 地波30’
UF特高频
0.1~0.01 < 0.01SHF 超高频
EHF 极高频
微 波 段 频带宽,受干扰小,直线传播,可穿透电离层。
1. 卫星通信系统
由海事静止卫星,海岸地球站和船舶地球站组成。
船舶地球站有:
35
(1)INMARSAT-B船站(1993年投入商用):全数字通信系统,将替代INMARSAT-A系统,具有电话、电传、传真、电邮和数据传输。
(2)INMARSAT-C船站(1991年投入商用):适合于小型船舶。具有电传、数据和电邮功能,但无电话、无传真和无实时(报警除外)通信功能。
(3)INMARSAT-F船站(2002年投入商用):具有电话、传真等,适合于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和全天上网。
2. 寻位、定位系统
紧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 Emergency position indication radio beacon) ( 1 ) SEPIRB - COSPAS/SARSAT系统示位标 可用于高纬度海区,能自动定位。
( 2 ) L-EPIRB – INMARSAT-E系统示位标
适用于INMARSAT卫星覆盖区。需要将位置信息预先输入到示位标中。
( 3 ) 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Search and rescue radar transponder) 被动触发式,适合于救生艇筏或落水者。
3. 地面通信系统
( 1 ) 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 DSC:Digital Selective Calling ) 可仅响应对本船的普通呼号.
( 2 ) 海上无线电传系统(NBDP:Narrow Band Direct Printing Equipment) 代替莫尔斯电键作为中短波收发信机的终端设备。
(3)单边带无线电话(SSB:Single side band) 4. 海上安全信息广播通信系统 (1) NAVTEX系统
作用距离400n mile。船上NAVTEX接收机能自动接收信息。
(2) 增强群呼系统—— EGC系统(Enhanced Group Calling)
利用INMARSAT卫星实现远距离的信息播发和接受,功能与NAVTEX系统相同。
36
三、GMDSS的设备配置
按船舶航区确定最低设备配置要求。 航区划分: A1: VHF覆盖区
A2: 除A1外的MF覆盖区
A3: 除A1和A2外的INMARSAT卫星覆盖区。 A4: 除A1、A2和A3外的南北两极海域。 设备配置要求见教材P110,表5-4。
37
第六章 船舶定位与航行方法
第一节 船舶定位
一、航迹推算
仅根据航向、航程和风流资料推算船位和航迹的方法。 1. 用途
(1) 求推算船位(EP: Estimated Position) (2) 预配风流压差,确定船舶应驶航向。
2. 航迹绘算方法
常用术语:
风压差α——有风无流下船舶航迹向与真航向之间的夹角。 α = 航迹向 - 真航向
(右舷受风取“-”)。
流压差β——有流无风下船舶航迹向与真航向之间的夹角。 β = 航迹向 - 真航向
(右舷受流取“-”)。
风流合压差 γ——风流综合影响下船舶航迹向与真航向之间差值。 γ = α + β
S L——计程仪航程(经修正的)。
二、陆标定位
1. 陆标识别
38
2. 距离与方位的测定 3. 定位方法
三、天文定位
定位原理:
1.用六分仪观测天体高度,同时记录观测时间; 2.由观测时间查《航海天文历》,得该天体的位置参数; 3.按高度差原理即可求得一条天体船位线;
4.同时观测两个天体,其天体船位线的交点即为天文观测船位。
四、无线电定位
1. 雷达系统 (1)基本原理
39
利用超高频(波长3cm——X波段、10cm——S波段)直线、等速传播特性,通过对从天线发射脉冲波到接受物标反射波的计时,实现对物标测距;通过天线的定向发射和接受,实现对物标的测向。
(2) 雷达图象的失真与假回波
(3) 自动雷达标绘仪(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 ARPA)
具有对物标回波自动(或人工)捕捉、跟踪、显示被跟踪目标参数(如航速、航向、TCPA最近会遇时间、DCPA最近会遇距离等)、报警等功能。
2. 双曲线定位系统 (1) 基本原理
40
船上接收机测定自岸上两发射台发射的一致无线电信号间的时间差或相位差,从而确定船与两发射台的距离差,此时船位即位于与测定距离差对应的某条双曲线上。
(2) 几种双曲线定位系统比较 双曲线系统 罗兰A (Loran A) 罗兰C (Loran C) 台卡 (Decca) 奥米伽 (Omega) 3. GPS定位系统
“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Navsta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系统。
(1) 概述
GPS卫导系统概述:
特点:能提供全球、全天候、高精度、连续、近于实时的三维定位与导航。 GPS定位精度:P码定位精度 < 1 m(军用); CA码定位精度 < 100m(民用)。
(2) 定位原理
基本原理 中频、脉冲测距差
低频、脉冲一相位测距差 相位测距差 甚低频、相位测距差
作用距离 白天700’ 夜间1400’ 白天1200’ 夜间2300’ 240’ 8个台覆 盖全球
定位精度 地波1’ 天波3’ 地波< 20 m 天波< 5’ 几十到 几百米 白天1’ 夜间2’
使用状况 被罗兰C取代 仍在使用
仍在使用
已被淘汰
41
GPS是利用测定卫星信号的传
播延时和多普勒频移,计算出卫星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距离变化率,从而精确测定出用户位置、速度和时间参数。
(3) 差分GPS —— DGPS
利用已知三维坐标的差分GPS
基准台,求出伪距修正量或位置修正量,将其送到用户GPS卫星导航仪,对用户
GPS卫星导航仪的测量数
据进行修正,以提高GPS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在8~12m。 4.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AIS: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SOLAS要求:国际航行船
舶在2004年年底强制配备。
特点:自主、连续发射船舶信息。 AIS所提供的信息:
静态信息
动态信息
船位、国际协调时、对地航速、船IMO编号
首向、航行状态、横倾角等。 呼号和船名
船舶长度和宽度 船舶类型
航行有关的信息(吃水、危险货物、目的港、ETA、选用航线计划) 简明安全信息
42
第二节 航行方法
一、峡水道航行
特点:可航水域峡小,水深较浅而流速较大,障碍物多,通航密度较大。
1.导航方法
2.避险线的应用
二、沿岸航行(Coastal navigation)
1.离岸最近距离确定
常为2~10n mile,或以2倍吃水的水深线作参考。
2.IMO分道通航制(Traffic separation schemes)规定
(1) 不使用通航分道船舶应远离,使用船应尽可能从其端部与交通流总流向成尽可能小的角度进入或离开;
(2) 应尽可能让开分隔带和分隔线;除非:直角穿越、驶出或驶入通航分道;避免紧迫危险;以及在分隔带内捕渔。
(3) 谨慎使用深水航路。
43
三、大洋航行
特点:离岸远,航程长,灾难性天气难以避免;但可航水域大而深,障碍物少,航线选择余地较大。
注意事项:
1. 按气象海况和本船特性正确选定航线; 2. 选用空白海图定位,以提高定位精度; 3. 接近海岸时,定位应特别慎重。 四、雾中航行 进入雾区需做好:
(1) 报告船长,通知备车,采用安全航速; (2) 开启雷达、VHF、转用人工舵;
(3) 鸣放雾号,并倾听他船雾号,必要时增派了望人员; (4) 勤定位,必要时调整船舶计划航线 五、运河航行
1. 苏伊士运河
44
2. 巴拿马运河
第三节 航海日志
一、填写内容
包括:航行、气象、海况、水舱测量、中午统计、船舶装卸、停泊与修理以及重大记事。
二、填写要求
1. 使用钢笔按时间和页码顺序连续填写;
2. 填写使用统一符号和缩写,应填直接测定的原始数据;
3. 对填写错误,应用红钢笔在错字上划横后在其附近作改正,并由改正人在其后加括号签名;
4. 当发生海事后,船长应将航海日志和相关海图封存,以供海事调查。 三、VDR简介
Voyage Data Recorder航行数据记录仪(船舶黑匣子) 国际航行船舶从2002年7月1 日起强制安装。
作用:对船舶数据进行记录、压缩、存储和回放。
45
第七章 船舶操纵与避碰
第一节 船舶操纵
一、船舶操纵基础
1.车(螺旋桨Screw propeller)
推进系数Cτ = 有效功率EHP / 主机功率MHP 约为50%~70%。
主机功率约与船速的立方成正比。 螺旋桨的偏转效应(右旋单桨船)
操纵 进车 倒车
初始静止状态 船首左转
初始前进状态 空载时船首左转 满载时船首无偏转
初始后退状态
船首右转减缓
船首明显右转,用舵难以克服。
46
2. 舵与侧推器(Ruder & Side thruster) (1)舵及其转船原理
(2) 侧推器
仅在船舶处于低速时才能发挥效率。 3. 冲程( Stopping distance)
船舶航进中从停车或倒车起至船舶对水无运动时止的期间,船舶借助惯性所移动的距离。
影响冲程的因素: 排水量大、航顺风顺流、主机换长,则冲程长。
冲程的测定:
4. 旋回圈(Turning circle)
定速直航(常为全速)船舶操一舵角(常为满舵)后,其重心运动的轨迹。
回转运动三阶段:
47
速大、向时间
转舵阶段、过度阶段和定常阶段。
二、锚泊(Anchoring)
三、靠码头(Berthing alongside a berth)
四、系离浮筒(Mooring and clearing off buoys)
48
第二节 船舶避碰(Collision avoidance)
一、概述
1. 现行规则
197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77年生效。 经81、87、91、 93和01修正案修正。
我国对内河船实行1991年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我国对非机动船实行1958年的我国《非机动船海上安全航行暂行规则》
2. 适用范围
在公海和连接于公海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 P148
当地方规则与本规则有冲突时,应当遵守地方规则。
3. 一般定义
船舶(Vessel):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船筏,包括非排水船舶、地效船和水上飞机。
失控船(Vessel not under command):由于某种异常情况,不能按本规则条款的要求进行操纵,因而不能给他船让路的船舶。
在航(Underway):指船舶不在锚泊、系岸和搁浅。 分为: 对水移动(Making way through the water)
不对水移动(Making no way through the water)等。
互见(In sight of one another):只有当一船能自他船以视觉看到时,才应认为两船是在互见中。
能见度不良(Restricted visibility):任何由于雾、霾、下雪、暴风雨、沙尘暴或任何其他类似原因而使能见度收到限制的情况。 二、船舶避碰信号
1.号灯与号型(Lights and shapes)
49
表示船舶的种类、大小、动态和工作性质。
号灯显示时间:从日末到日出;能见度不良的白天及其他必要情况下。
号型显示时间:从日出到日末。
2.声响与灯光信号(Sound and light signals)
互见中操纵和警告声号(P154,
表7-2,7-3)。
三、驾驶与航行规则
1. 在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 (1)了望
适合:每一船从离码头起至靠码头止。 手段:视觉:包括借助望远镜和雷达;
听觉:听声号,借助VHF;
目的:对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估计。 (2)安全航速
适合:每一船舶在任何时候。 考虑的因素:
能见度状况、通航密度、船舶操纵性能、当时环境和海况、吃水和可用水深关系、雷达的特性和局限等。 (3)碰撞危险 判定:
50
(i) DCPA < 安全会遇距离 (ii) 驶近船舶的罗经方位没有明显的变化。
(iii) 即使有明显变化,但驶近一大型船、拖带船组和近距驶近他船时。
(iv) 如有任何怀疑时。 相关概念:
紧迫局面( Close-quarters situation):当两船接近到单凭一船的行动已不能导致在安全距离驶过的局面。
紧迫危险(Immediate danger):当两船接近到单凭一船
行动已不能避免碰撞的局面。应采取果断行动,甚至须背离规则各条规定。
碰撞(Collision):
尽可能避开船体重要部位被撞,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4)避碰行动(Action to avoid collision)
如水域足够,应及早、大幅度、不致造成另一急迫局面,并应细心核查行动的有
效性。
2.在互见中的行动规则 1)追越
一船位于另一船船首向左右各112.5度之外赶上他船时。若对其是否在追越有任何
怀疑时。
让路船:追越船(不管追越后两船间方位的任何改变)。
51
直航船:被追越船
让路船行动:驶过让清为止。 2)对遇局面
两机动船在相反或接近相
反航向上相遇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若有任何怀疑时。
双方均为让路船。 让路船行动:各应向右转向,从他船的左舷驶过。
3)交叉相遇局面 成立条件: 1)两艘机动船 2)两船航向交叉 3)构成碰撞危险
52
让路船:在他船左舷的船(向他船显示绿灯)。 直航船:在他船右舷的船(向他船显示红灯) 。 让路船行动:当环境许可,还应避免横越他船的前方。 4)让路船的行动
应及早,大幅度,宽裕地让清他船。交叉相遇时,如当时环境许可,应避免横越
他船的前方。
5)直航船的行动
保速保向
一经发觉让路船显然没有采取适当行动时,即可独自采取操纵行动,以避免碰撞。 不论由于何种原因造成急迫局面时,应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
在交叉相遇局面下,如当时环境许可,不应对在本船左舷的船采取向左转向。 6)各类船之间避让关系
避让的优先级(除追越外): (1)机动船 (2)帆 船
(3)从事捕渔船 (4)限于吃水船
(5)失去控制船和操纵能力受限制船
3.在能见度不良中的行动规则
适用:能见度不良及附近航行时不在互见中的船舶。 若转向,则应尽可能避免:
1)除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 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它转向。
除已不存在碰撞危险外,每一船当听到他船的雾号显似在本船正横以前,或者与正横以前的他船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应将航速减到能维持其航向的最小速度。必要时,应把
53
船完全停住。
54
第八章 船舶航政管理
第一节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简称“SOLAS 74”
1980.5.25生效。现包括78和88两个议定书,并经81、83、88……等修正案的修正。 适用范围:国际航行500总吨及以上民用商船。 主要内容:
检验与证书;构造;救生设备与装置;无线电通信;航行安全;货物装运;核能船舶;船舶安全营运管理;保安规则等。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法
适用范围:我国沿海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一切船舶,设施和人员,以及船舶、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
主管机关:中国海事局 内容包括:
船舶检验和登记、船舶设施上人员、航行、停泊和作业、安全保障、危险货物运输、海难救助、打捞清除、事故调查等。
第三节 船舶检验与登记
一、船舶检验
1. 船级检验
我国多数由中国船级社(CCS)按《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检验
2. 法定检验
我国由船舶检验局授权中国船级社按现行《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检验。
3. 公证检验
55
应有关方面的要求,提供的对所申请检验项目的技术鉴定。 二、船舶登记
执行1995.1.1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
开放的
船舶登记制度 半开放的 严格的(我国)
第四节 船舶进出港口管理
一、船舶签证管理
1. 适用
进出我国港口或在港内航行、作业的中国藉船舶。 2. 签证方法
进港后和出港前,由船舶驾驶员填写《船舶进出港签证报告单》并在港监设置的签
证点交验《船舶签证簿》和有关文件。 二、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检查
检查机关:港务监督、海关、边防检查机关、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和动植物检疫机构。
1. 进口岸审批
船抵港前7天,船方或代理填《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申请书》报口岸海事局审批。在船抵港前24h到检查机关办理口岸手续。
2. 电讯检疫
条件:持有船舶卫生证书(或国际航行检疫证书),来自非疫情地区和港口, 本航次未发现检疫传染病人。 3. 出口岸审批
出港前4h,船方或代理将《船舶出口岸手续联系单》经几方签注后到港监申请领取出口岸许可证。
56
第五节 船舶安全检查
一、港口国监控PSC
Port State Control (PSC),港口国当局对抵港外籍船实施的以船员和船舶技术状况为对象的专门检查。
检查内容:公约要求的主要设备,船员操作技能,船员配备、船舶卫生、船舶证书等。 二、港口国监督的基本流程
第六节 船舶防污染公约与法规
一、国际公约及国内法规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简称MARPOL 73/78)。 1983.10生效。 公约内容:
事故报告、争端和仲裁、防油污、防散装和包装有害物质污染、防船舶生活污水污染、防船舶垃圾污染和防船舶造成大气污染等。 国内法规:
57
1983.3.1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第七节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一、概述
ISM规则——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Code。
1994年5月IMO通过了《1974年SOLAS公约1994年修正案》,新增第IX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 规则规定:
国际航行船及其公司应当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安全管理体系SMS。该体系经船旗国主管机关审核合格后,船公司取得“符合证明DOC”(Document of compliance),所属船舶取得“安全管理证书”SMC后,才能从事国际航运业务。 二、SMS文件体系
分三个层次:
1. 安全管理手册:总体描述的纲领性文件。 2. 程序文件、应急计划和操作须知
详细规定为实施SMS要素所涉及的各项职能活动的范围、权力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文件,如何控制等。
3. 安全记录:包括表格、单据和报告等。
运行方式是:PDCA: Plan-do-check-action。
第八节 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International Ship and Port Facilities Security Code (ISPS Code) 2004年7月1日生效。
58
适用:客船;500总吨及以上货船;海上钻井平台和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服务的港口设施。
主要保安措施:
(1)港口、船公司和船上设立保安员; (2)制定保安计划(分保安三等级); (3)全球保安信息共享;
(4)配有船旗国签发的“连续概要记录CSR(Continuous Synopsis Record)”等; (5)船明显处永久标注IMO No.; (5)配备船舶保安报警系统。
59
第九章 船员管理与职责
第一节 船员管理
一、政府管理
1.海事局
负责监控船员职业技术培训、考试全过程,发放并管理海员证、船员服务簿、船员
适任证书和单项培训合格证。上船核查船舶最低安全配员及适任状况等。
2.海关
发放《运输工具服务人员进出境携带物品登记证》,并负责对国际航线船员进出口
携带物品的查验。
3.国境卫生检疫机构
出境前对国际航线船员体检合格并经预防接种后,发放《健康证》。 4.边防检查机关
对国际航线船员实施出入境检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
交通部起草,国务院制定颁布,07年9月1日起施行。 适用范围:
我国境内船员、在中国藉船上工作的船员以及在外国藉船上工作的中国船员。 主要内容:
1. 船员注册制度和船员任职资格制度
2. 船员教育培训
3. 船员职责和职业保障 4. 船员服务机构
60
三、船员培训、考试与发证
1. 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1978 ( STCW 1978/2010 )
1997.2.1生效。
2010年6月2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通过了STCW2010年修正案(2012年生效)。
我国交通运输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于2012年
3月1日生效。
2. 培训种类
(1) 专业培训:基本安全、精通急救、高级消防、船上医务(大副)、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船舶保安和GMDSS设备与业务等。
(2) 特殊培训:液货船、客船、大型船操纵、高速船和危险品运输船。 (3) 船上培训:按《船上培训记录簿》所列项目。
(4) 精通业务和知识更新培训:申请适任证书再有效时。
(5) 适任证书考前培训:共有4~7项实操评估和4~5门综合性科目考试。
3. 考证分类 (1)按航区分
无限航区(甲/A类)和沿海(乙/B类)二种。
(2)按船舶分
驾驶:3000总吨及以上(一等)、500~3000总吨之间(二等,包括500总吨)和
。 500总吨以下(三等,仅限于沿海航区)
轮机:3000kW及以上(一等) 、750~3000kW之间(二等,包括750kW) 和750kW
以下(三等,仅限于沿海航区)。
(3)按级别分
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三副、三管轮、高级水手、高级机工、值班水手
61
和值班机工。
第二节 船员组织结构与船员职责
一、船员组织结构
甲板部 — 负责人:大副 二副,三副
水手长——木匠,一水,二水 轮机部 — 负责人:轮机长 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 船长 机匠长,机匠 事务部 — 负责人:事务长 厨师 服务员
电子电气员* *注:可选 二、船员岗位职责
1. 船长
全面负责。包括保管船舶和船员证书,夜间船舶航行时写“夜航命令”,遇困难航段
上驾驶台直接指挥等。
2.甲板部
(1) 大副:货物装卸、管理水舱、甲板部设备维修保养和修船,船医(无船医时)。 值班时间:0400~0800,1600~2000
(2) 二副:驾驶台设备管理、航线设计、负责航次统计。 值班时间:0000~0400,1200~1600 (3) 三副:主管救生和消防设备。 值班时间:0800~1200,2000~2400 3.轮机部
(1) 轮机长:轮机部负责人。包括编制和实施设备保养和维修计划,保管轮机部资料及证书等。
(2) 大管轮:负责主机、舵机、冷藏机等。 (3) 二管轮:负责发电原动机,加装燃油等。
(4) 三管轮:甲板机械、泵、副锅炉、救生艇,电器设备(无电子电气员时)。 4. 事务部
管事:负责船员和旅客的生活服务,作为船上出纳。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