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 第33卷第2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f oEducation Feb.2014 V01.33 No.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4.02.059 网络用语的类型分析 风 罡 (河套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推广,网络语言迅速兴起,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词汇还有进入全民语言的趋势。影 响着汉语词;r-的发展。网络用语的构词类型纷繁复杂,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且在网络语言的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对待网络词汇的态度问题上,各方意见也不是很一致。鉴于此,从构词角 度对网络用语类型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丰富我们的民族语言。 关键词:网络用语;形成原因;类型;规范 中图分类号:H13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44—02 一、网络用语产生的原因 性之间的冲突。由于网上信息传播的非正式性,造成网民打 字时漫不经心,极容易打出错别字。特别是网络还不太发达 的20世纪90年代,不少网民只能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 该系统最大的缺点是系统中的同音词特别多,为了节省时 间,网民们无暇顾及词语的准确性,往往把原词打成了同音 词,如把“版主”打成“斑竹”,结果打出了许多错别字,由打 错别字形成的网络词汇大多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深层原因 是由于汉字如何输入到电脑的瓶颈问题,成千上万的汉字是 1.主观上的原因是一些年轻体现个性、追求时尚的心 理。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其主体为年 轻的大、中学生,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这个群体大都受过 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网络词 语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有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 陈规的潮流感、前卫感。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创新”精神 是“网络用语”在年轻人之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可以发 现,使用“网络词语”,对于经常上网的人来说,已经是一种 习惯,现在觉得就像平时说话一样,是件很正常的事,敲起来 无法与几十个字的音索文字相比的。电脑处理汉字要比处 理英语困难得多。再加上汉字的同音词特别多,因此,网络 上出现五花八门的词语是目前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这个问 也很方便。比方说,把邮件称为“伊妹儿”,运用了拟人化的 手法,亲切多了,这让遥远、冷漠的网络多了一份温情。但这 种心理和态度,也使得网络用语鱼龙混杂,给规范化带来了 不可避免的难题 j。 2.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是网络用语产生的客观原因 之一。网络的产生和普及是语言系统之外的因素,也是网络 题的根本解决就是要求我国的计算机人才设计出更加方便 快捷的汉字处理软件 。 4.网民在使用网络用语交流的时候,面对的是电脑屏 幕,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用体态 语、面部表情、声音语调等所能传达的交际信息,都只能通过 键盘输入使对方理解。所以,输入的时候就把电脑键盘上的 符号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图画性质的字符组合,用以描绘使 语言产生的最客观的条件。网络词汇的产生也是依赖于网 络这一外因的。在喧嚣的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在现实生活 中压力很大。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家庭、考试、 用者当前的表情,表达出使用者的情绪。这是表情符号类网 络用语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业、学习、交友、处事令人身心憔悴。在网上,每个人都是 自由的、平等的,相互之间也很少有利益冲突,这种虚拟性使 得人们在现实中紧绷的神经有机会得到真正的放松,人人可 以充分展露自己被压抑的那一面。网络成了人们表达自己 5.网络对脏话和政治敏感词的屏蔽,这是拼音或其他 缩写形式的网络词语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网络用语根据其构词的方式形成的类型 1.拼音缩写 这种方式构成的网络用语,一般为把构成一个词或一个 的最好的场所。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理念鼓舞下,大 量新词在网络上涌现。 3.客观的原因之二是网民为了快捷与汉字输入的局限 收稿日期:2013—11—20 短语的每个汉字的首字母的拼音提取出来,构成一个缩写形 作者简介:风罡(1979一),男,内蒙古通辽人,讲师,从事语言学研究。 ・--——144---—— 式。这种缩写形式的产生,最初是从网络屏蔽脏话和敏感词 开始的,许多大型读书网站、网络平台、游戏平台等为了维护 网络的洁净都极力禁止在网上说脏话,如果出现脏话和政治 敏感词就对其进行屏蔽,在屏幕上只能显示“ ”,一些网 民认为只有说出脏话才能表达出他们的情绪,于是有人就用 字母代替的方法,这个功能后来扩展到不是脏话和敏感词的 WG、HP等 。 三、我们对于网络用语的态度问题 一部分人认为,网络用语的泛滥是一种对祖国文字的不 尊重、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是传承祖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 羁绊,尤其是那些使用日本文字的网民的行为,更是一种不 爱国的表现!乱用、乱造词汇会造成语言混乱和交际困难, 范畴,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字母缩写形式。如:FB(腐 败)、MF(麻烦)、PF(佩服)、RPWT(人品问题)、BS(鄙视)、 BT(变态)等 。 2.其他语言的字母缩写形式(主要仅限于英语、日语) 这种方式构成的网络用语,一般为把构成一个词或一个 句子的每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提取出来,构成一个缩写形 式。如:BF:(boy firend,男友)、BL:(boy's love,男同性恋)、 BTW:(By The Way,顺便提一下)、,r】 Li(Talk to you later, 再见,下次回头再谈)、BMW:(①Big Mouth Woman,长舌妇; ②拼音缩写:别摸我,宝马。)、CT:(Counter—Terrorist,特指 “反恐精英”游戏中的警察一方成员)等 J。 有些人也把拼音缩写的网络用语和其他语言的字母缩 写形式都归为一类,命名为“字母缩写”。 3.数字网络用语 这种方式构成的网络用语,是以数字为谐音或象形的网 络常用语。谐音或象形标准不一定以普通话为准。如: 04535:你是否想我;1324:今生来世;1573:一往情深;3166l 撒由那拉,再见(日语);3399:长长久久;58:晚安等等。 4.谐音词 这种方式构成的网络用语,一般为把普通话中的一个词 或一个句子不用原来的指称所表示,而选择一个与其字音相 近的其他字、词或句子来代替。如:偶:我;神马:什么;8错: 不错;稀饭:喜欢;木油:没有,等等。 5.信息缩略词(关键词) 这种方式构成的网络用语,一般是把一件事或一句话的 关键词提取出来,从而使这个关键词具有了指代这件事或这 句话的作用。如:躲猫猫、范跑跑、楼脆脆、××门、贾鹏飞,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钓鱼执法等。 6.表情符号 这是~类特殊的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网民 输入的时候就得把电脑键盘上的符号组合起来组成一系列 脸部表情,以实现语言表达的目的。如::一):微笑、:一O: 惊讶、:):微笑、:一P:吐舌头、一一一!:流汗,等。 网络用语的自由性,造成了网络词汇构词形式的多样 性,以上只是其中的几种形式。当然还有一些是以两种或几 种混合形式构成的构词形态。如:L公:老公、3H学生:三好 学生、“I服了you!”;给古语词赋予新的意义和用法的。如 “圃”和“荧”;用日本语的发音和意义,中文的书写形式的。 如:大丈夫:没问题(日语)。残念:①可惜;②死亡(日语); 用一些动物来形容人的。如:KL:恐龙,指长相困难的女 生。QW:青蛙,长相困难的男生;用一些形容词来表示一种 状态或态度的。如:我倒:用于表示佩服,或出其意料之外。 我闪:用于表示惹不起躲得起;还有一些动漫和游戏用语也 广泛应用于网民的日常交际当中,如:爆头、挂、菜鸟、PK、 影响普通话的推广,不利于汉语规范化。 另一部分人认识到网络用语不规范的同时,更加看到了 作为一个语言现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用语的发展也 变得越来越迅速、普遍化和不可遏制。他们认为,对待网络 用语,要本着“天宽海阔,有容乃大”的态度,对此种现象,我 们不要试图强行阻止这些内容的流传(这是不可能的),而 是应该恰当引导,使人们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语言的内 涵和意蕴,把握住这些语言运用的场合和环境,这样,人们日 常的语言以及习作中会更加丰富多彩,语言能力也会大幅度 的提高㈧。 根据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未来的网络语言和词汇必将 有以下三种发展趋势:(1)以满足交际的需要融入社会。这 些词符合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直至最 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当某个词汇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 承认之后,它自然而然就成为规范汉语的一部分。(2)只作 为网络语言出现。网络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词汇由于表情 符号或象征性代表意义完全脱离了汉字字体,因此很难成为 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出现,丽只能以追求潮流的网络语言 体现价值。(3)随着社会变革迅速,有些因社会形势临时需 要产生的一些网络语言,很快就被新的词语代替,逐步被人 遗忘。另外,也有一些交际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在其产生之 初,就不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 作为语言专业的学习者,我们要认识到语言有其约定俗 成性,也要认识到网络用语本身的随意性,对待网络用语应 该本着“不鼓励,不打压”的态度,顺其自然,其合理成分自 然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起到丰富语言的作用,进而 成为我们民族共同语的一个部分;其大多数不合理的成分中 的大部分也会慢慢地被人们遗忘,进而变成历史,而不会掀 起对我们的语言发展具有冲击性质的浪潮。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 社,2010. [3]罗维明.关于社会用语规范的理性思考[J].广州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王建驶.网络聊天缩略语微探[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3). [5]宋兴晟,冯志英.网络用语和隐语产生背景之比较[J]. 职业教育研究,2008,(9). [6]杨国旺.网络词汇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济源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6,(3).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