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来源:六九路网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原文:唐·冯道《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翻译:

不要因为时局危险就心神怆然,当前的路程现状往往是由过去的原因造成的。

必须知道的是沧海山岳终将归属于英明的君主,可是中途的乾坤政权却未必总是能陷落。

道德哪有什么时候曾离开过这个世界呢?车船哪有什么地方不能通往交通枢纽呢。

但凭方寸之心没有诸般的恶念,就算在豺狼虎豹环伺的丛林里也能安身立命,有所作为!

创作背景:

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并询问僚属意见。冯道加以劝谕,惹怒刘守光,被关入狱中,幸遇营救,得以出狱。 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

业辟为本院巡官。张承业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对他非常礼遇,后又荐为霸府从事。后来李存勖占据河北,将霸府文书全部委托给冯道,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是为后唐庄宗。冯道被授为省郎,充任翰林学士,获赐紫衣。庄宗灭梁后,擢升冯道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后来,冯道因父丧离职,返回景城守孝。当时年成不好,他便将剩余的俸禄全部赈济乡民,自己却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对官吏所赠财物,分毫不受。这时契丹强盛,素闻冯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但因边将有备,冯道才得以幸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