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8期 2015年8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0l|36No.8 Aug.2015 赤峰西桥镇战国墓地的发掘 于文莅.张颖 024000) (赤峰市博物馆,内蒙古 赤峰摘 要: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市,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自一万年前人类文明就 在此出现。随后,多个北方少数民族以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次喀喇沁旗西桥战国墓葬的发现是研 究当时历史文化、民俗的珍贵资料。由于该墓地多次被盗墓者盗掘,2013年5月赤峰市博物馆组织对该墓 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次发掘战国墓葬共59座,其中仅5座没被盗掘,清理了54座被盗墓葬。这次发掘 的战国墓地是目前赤峰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最高高等级战国贵族墓群,墓地出土遗物共200余件(组),其 中发现一批内蒙古地区首次出现的精湛的青铜礼器、骨器等,是近些年来赤峰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内 蒙古地区战国时期考古的空白。 关键词:游牧文化;赤峰西桥;战国墓葬;青铜礼器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17—03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北枕巍峨的兴安岭, 西南凭临挺拔的七老图山和努鲁尔虎山,东部为辽 时期考古的空白。 该次发掘的墓地位于喀喇沁旗西桥镇西20公 里的宫家营子村铁营子三组北的平缓的山地上,占 地面积约8千平方米。墓地被群山包裹,东南、西南 阔的蒙古草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奔流其间。这 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古代社 会人们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这片土地自一万年前 拉开了文明的序幕,随之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又成为北方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活动 中心,相继在这里出现了古商族、山戎族、东胡族、 为陡峭的高山,山下南100米为村级公路,公路南 侧为季节性河流(图一)。 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 等北方少数民族。喀喇沁旗西桥发现的这批战国墓 葬是研究当时历史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珍贵资 料。 西桥镇位于赤峰喀喇沁旗东南部,东接乃林 镇,西与锦山镇相连,南与宁城县汐子镇和小城子 图一战国墓地远眺照片 镇以坤都河为界,北与十家满族乡和元宝山相交, 距离喀喇沁旗旗政府所在地47公里。由于该墓地 被多次盗墓者盗掘,赤峰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 西桥镇宫营子战国墓地所在的缓坡现已被开 垦为农田,由于每年都有在这盗掘墓葬的,地表上 散布有夹砂红陶、褐陶和泥质灰陶陶片及人骨及动 抢救性发掘。2013年5月由赤峰市博物馆,喀喇沁 旗文物局在喀喇沁旗西桥镇宫营子村,铁营子三组 村后北山主持发掘了这批战国墓地,这次发掘的战 国墓地是目前赤峰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最高 物骨骼、牙齿等。夹砂陶多为素面,泥质的有素面、 也有细绳纹的,夹砂红陶、褐陶陶片为夏家店上层 文化的遗存,战国陶片,人骨、动物骨骼系盗墓者在 墓里掘出的。经过发掘可知墓地年代大致相当于战 国中期至晚期。该墓地发现有夏家店上层残灶址和 等级战国贵族的墓群,墓地出土的一批精湛的青铜 礼器、骨器等,这是内蒙古地区的首次发现,是近些 年来赤峰考古的重大发现,填补了内蒙古地区战国 残窑址及灰坑,发掘战国墓葬59座。其中发掘了没 被盗掘的墓葬5座,并清理了54座被盗墓葬。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