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三篇

来源:六九路网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三篇

导读:本文 高中美术教案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

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图像与眼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

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 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 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例:《侧椅的人体》、

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例:大理石

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4、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提问:印象、特点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

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 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 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 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作品 实战演习:

十多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

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备用资料

图象与眼睛“色盲表”、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 眼睛——心灵的窗户

“西方的微笑”《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麦积山菩萨》 古人云:“神在双目情在口眉”

“仰视心恭,俯视心慈,平视心直,侧视心快。” 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原型是否有区别

照片“长城”与吴冠中的创作“长城”对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传神、气势、气韵、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种境界、 选择、提炼、概括、改造、艺术加工 创造艺术典型

教皇英诺森十世面包(柯勒惠支) 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典型? 创作方法:

①再现性偏重于写实 才乌克西斯巴尔哈西乌斯

特点:文学性内容、典型化靠拢、情感藏于形象背后 《筛谷的妇女》

②表现性主观世界的真实性,偏重于感情,不拘泥如实描写 特点:趋于抽象,抛开解剖、比例、结构、空间平面化、突出形式味

蒙克《呐喊》 篇二 静物构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

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动

师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

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1、提问:以前出去拍照,你会怎么拍摄,怎样构思,有没有重点?或是自己喜欢的图片是怎么样的,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学生回答

2、活动(一)请同学们把自己美好的回忆再描绘一下,并请同学在台上进行描绘,阐述自己的观点

3、大家一起进行点评,提出意见,老师也会提出意见并转入思考自己该怎样梳理一些身边不注意的静物,该怎样发现美,并创造美 4、教师结合自己的静物作品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作品是如何进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分析错误。

5、学生结合知识要点对自己前面的作品进行修改,并相互交流,完了之后,再创作一幅作品——活动(二),就拿自己的学习用品作为道具,进行摆设,取景,描绘,并请同学上台来展示。大家可以发表意见完善作品

6、总结内容,并发动学生课后去室外取景,并描绘下来 四、说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一)的时候是要求学生图说并茂,叫两个学生上台就可以了,不拘束学生的思维,畅谈自己的设想

2、在活动(二)中,要强调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来重新认识静物构图,并自己创作一幅谈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在下面绘画时,教师应下台观察,选择有画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学上台描绘讲解,适当的发问学生这么画的缘由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活动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活动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篇三 《云冈石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质以及分类、初步掌握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组探讨理解在宗教盛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的艺术特色。 【难点】

能够简单评析云冈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法、体验感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记、敦煌壁画、佛像等)。(接下来看影片《飞天舞蹈》提升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直观感知

1.佛教的产生。(播放PPT诞生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时古印度的一个小国。释迦摩尼的母亲一天晚上梦见一头通体发光的六齿白象飞进了她体内,因此受孕。而后在腋下诞生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释迦摩尼,佛教的创始人。佛教的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人们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来世便会有好的结果,过上好的生活。 2、佛教传入中国

提问: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佛教是经过古代的丝绸之路逐渐传入到中国的。人间众生的苦难是多种多样的,众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佛能够看到并且帮助众多受苦受难的人,并且满足不同人的愿望。 (三)具体分析

1、提问:中国四大佛教石窟?通过PPT分别播放四大石窟图片。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2、讨论佛像的一般造型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肉髻,螺发,白毫,耳垂。石窟造像,高达宽博,造型平稳厚实。体现了当时高潮的雕塑技术。同时体现了当时佛教在人心目中的无上地位。

(影音欣赏佛像图片《金刚经》)

3、云冈石窟大佛欣赏。(重点欣赏第20窟大佛) A、教师简介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凿窟,东西绵延一公里,创建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达到高峰。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现存洞窟53个,窟龛约1100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有的二十石窟。 B、提问雕塑的分类? ----圆雕、浮雕。 C、雕塑的材质? -----石、陶、木、铜

D、欣赏云冈石窟佛像后讨论艺术特色· -----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四)情感升华

讨论:在你旅游时应该怎样自觉保护历史文物? (五)小结拓展

1、本课总结: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宗教是人们解决生命中一切痛苦的法宝,是进行心灵慰藉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宗教的强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统治者作为统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无论怎样,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

宗教美术作品,能够让我们直接面对宗教的神圣与威严,宗教到现在仍然是净化人们心灵的文化产物。

1、拓展:播放PPT配乐欣赏敦煌飞天壁画图片。

提问:为什么云冈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称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画闻名于世?

六、板书设计

净化心灵的文化产物----云冈石窟 一我国四大石窟。 二雕塑的分类,材质

三云冈石窟佛像艺术特色-----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七、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