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说明书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 24 篇,略读课文 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和附录。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册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前四个是固定的栏目,第五个是机动栏目。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调查周围环境,一次是回忆亲情、友情。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选的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诗歌、神话、寓言、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如本册教材介绍了各种神奇的泉的趣闻,关于杨桃、太阳、乞巧节的知识,关于国旗的来历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组成、训练和受到好评等内容。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大多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3、采用多种形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4、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本册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如,“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的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语文园地中前四个板块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个单元的图像进行精心的构思和编排。这样做的目的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课前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二)补差意见:
1、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
2、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信心。
3、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三)学生学习兴趣、素质的培养
1、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2、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齐红花
2015年3月1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