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诗草教案】
草
课标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学会独立识字。
2、能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拼音,会正确认读“枯、荣”2个生字,正确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2、通过自读、同桌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3、通过自由读主题阅读《细雨》, 能说说春天的绒毛是什么。 任务评价:
1、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认读生字词;学生观察、老师范写、生生评价来学习生字。(检测目标一)
2、学生自由读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小组读来学习课文。(检测目标二)
3、学生自由读主题阅读《细雨》, 能说说春天的绒毛是什么。(检测目标三) 教学过程
一、 经典诵读《春草》 春 草
(唐)唐彦谦
天北地南绕路边, 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 吹绿东风又一年。
1、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 齐读、背诵。
二、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师:请你们来描述一下你们眼里的小草?
2、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拼音,会正确认读“枯、荣”2个生字,正确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2)、通过自读、同桌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4)、通过自由读主题阅读《细雨》, 能说说春天的绒毛是什么。 三、批注学习,质疑解疑,明诗意
1、学生自由读,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小组学习,把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标记出来(可以查字典、借助注释、相互讨论)
3、反馈自学效果,理解“离离、枯、岁、荣、生”等字词的意思。 4、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枯、荣、烧”
(2)观察字形,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逐句解诗意。 5、连句成篇,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三、以读代讲,悟诗情 1、出示自学提示
2、原文与诗意对比读。
师: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 生:离离原上草。
师:秋天枯萎,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 生:一岁一枯荣。
师: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小草烧尽。 生:野火烧不尽。
师:只要春风一吹,他又会蓬勃生长。 生:春风吹又生。 3、集体读 4、自由背诵
5、启发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四、归纳学诗的方法
1、师:这首诗我们是怎么学会的?
2、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学生回顾学习方法:读中感悟,查字典,借助注释,相互讨论。 五、主题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自由诵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依据课下注释学习古诗 3、 检查学习效果:
(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
(2)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 开展诵读比赛。 六、作业设计 1、补白古诗 草
离离原上草, ( )。
野火烧不尽, ( )。 板书设计 草
枯――――荣 烧――――生 顽强的生命力
【篇二:古诗:草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二、范读课文三、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四、读诗句,识字1.第一行(指名读)识字:离原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2.第二行(齐读)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指导读句:一岁/一枯/
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3.第三行(指名读)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六、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2.完成课后练习3。3.用春风说一句话。第二课时一、复习1.朗读、背诵课文。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二、指导写字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火:笔顺是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4.集体背诵古诗。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篇三:小班古诗春晓教案】
小班古诗韵律活动教案:《春晓》
活动目标: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活动准备: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