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推荐作品

来源:六九路网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导学目标 《狱中杂记》: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2.通过课文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陶庵梦忆序》:1.积累文言字词,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2.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

一 文化常识 1.走近作者

(1)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代表作品:《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

(2)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世宦人家,家学渊源。素喜游历,通晓音乐戏剧,交游广泛。南明时,曾被授以职方主事之职,不久即辞去,托病不出。后家道中落,布衣蔬食,生活颇为艰苦,然笔耕不辍,著述甚丰。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有“文中乌获”“后来斗杓”之称。代表作品:《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

2.背景解读

狱中杂记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被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其名字而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在刑部狱中据所见所闻写的。

陶庵梦忆序

本文是张岱为自己的文集《陶庵梦忆》所作的自序。该文集中,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心生慨叹,如大梦方醒,犹忆梦中美境,眷眷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潇洒幡悟貌,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节日与习俗(二)

(1)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又名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2)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农历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3)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4)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谷神;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5)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

二 古诗文基础

狱中杂记

1.字音识记

①窦(dòu) ②遘者(ɡòu) ..③瘳(chōu) ④迩年(ěr) ..⑤绞缢(yì) ⑥不羁晷刻(ɡuǐ) ..⑦主谳者(yàn) ⑧呿(qū) ..⑨渫(xiè) ⑩胥(xū) ..⑪痼疾(ɡù) ⑫挢(jiǎo) ..2.通假字

矢溺皆闭其中 (“矢”通“屎”,粪便) .

3.词语解释

(1)迩年狱讼 迩年:近年 ..

(2)必多方钩致 钩致:钩取,即逮捕 ..(3)或竟成痼疾 痼疾:不治之疾、残废 ..(4)伤肤,兼旬愈 兼旬:二十天 ..

(5)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不羁晷刻:一刻也不停留 ....4.古今异义 (1)留者十六七 ...

古义:表分数,十分之六七 今义:表约数,十六或十七 (2)吾辈无生理 ..

古义:生存的可能

今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功能 (3)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然后得死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余叩所以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一词多义

(1)奉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动词,进献、献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名词,侍奉.

动词,站起(2)作舍瑟而作.

日出而作动词,劳作.此疫作也动词,发作.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形容词,神情激动.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写作.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动词,执行.沛公奉卮酒为寿动词,恭敬地捧着.

动词,接近、迫近.与饮食之气相薄

田十五顷形容词,土地贫瘠(3)薄薄.厚古薄今动词,轻视、看不起.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yào,名词,要点、关键.

(4)要张良出,要项伯yāo,动词,同“邀”,邀请.

,渠会永无缘yāo,动词,同“约”,约定虽与府吏要.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yāo,动词,要挟.

(5)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yào,形容词,重要.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yào,动词,总结、概括.

其首动词,以……作抵押.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

事楚名词,通“贽”,初次见面时送的礼物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副词,刚刚.

6.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牖其前以通明(名词作动词,开窗洞) .

②必械手足(名词作动词,拘系、拘束) .

③主梏扑者亦然(名词作动词,上刑具) .

④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名词作动词,内外勾结) ..⑤凡死刑狱上(名词作动词,呈报) .⑥皆利系者之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

⑦贫则面语之(名词作状语,当面) .

⑧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 .(2)动词的活用

予我千金,吾生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3)形容词的活用

①吏因以巧法(形容词作动词,利用……取巧) .②所全活可数计哉(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7.特殊句式 (1)倒装句

①则治之如所言(状语后置,即“则如所言治之”) ②或叩以往事(状语后置,即“或以往事叩”)

③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定语后置句,即“大盗未杀人及同谋多人者他犯”)

(2)判断句

此疫作也(“……也”表判断) (3)省略句

①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②富者就其戚属(语之),贫则面语之 ③(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④命下,遂缚(之)以出,不羁晷刻

陶庵梦忆序

1.字音识记

为野人(hài) ②然瓶粟屡罄..

(sù_qìnɡ) ③以蒉报踵(kuì) ④以衲报裘(nà) ..

⑤以苎报· (zhù_chī) .2.通假字 (1)

·

·

为野人

(“

”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2)政如邯郸梦断(“政”通“正”,恰) .3.词语解释

(1)每欲引决 引决:自裁,自杀 ..(2)不能举火 举火:生火做饭 ..

(3)以绳报枢,以瓮报牖 枢:门轴 牖:窗口 ..(4)大梦将寤 寤:醒 .

(5)尚视息人间 视息:观看和呼吸,指活着 ..4.古今异义 (1)当作如何消受 ..古义:应当用(什么事) 今义:看作

(2)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

古义:温暖柔软 今义:温顺体贴 5.一词多义

(1)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正确地指称、说明.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名词,名誉、名声.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2)与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语气助词,后作“欤”,用于句末,表示反诘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动词,等待.

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动词,观看.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动词,看待、对待.愕窒不敢与接动词,交往.庶子不足与谋介词,和、同.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动词,喜好名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命名、取名.

(3)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动词,观察、考察.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名词,眼力、视线.

6.词类活用 (1)动词的活用

仇舆从也(动词作名词,随从的人) .

(2)形容词的活用

①故旧见之(形容词作名词,故交、旧友) ..

②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形容词作名词,繁华奢靡的生活) ....③仇轻暖也(形容词作名词,轻而且温暖的衣服) ..④仇温柔也(形容词作名词,温暖且柔软的床) ..⑤仇爽垲也(形容词作名词,明亮干燥的房子) ..⑥仇香艳也(形容词作名词,闻香睹艳的生活) ..(3)名词的活用

仇温柔也(名词作动词,报应) .

7.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还是后人妆点(他们)语也 ②因思昔日生长王谢(之家) ③故旧见之,如(见)毒药猛兽 (2)倒装句

①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于)人世视息”] ②鸡鸣枕上[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于)枕上(闻)鸡鸣”] ③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状语后置、省略句,应为“(与)年谱异也”“(与)志林别也”] 三 古今对译

狱中杂记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 在刑部 狱 , 见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

死 而由窦① 出者,日 四三 人。 有 洪洞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狱中有位原洪洞令 杜君者, 作②而言 曰:“此 疫 作 也。今 天时

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这是瘟疫发作了呀。现在气候

顺正,死者尚稀 , 往岁多至日十数人。” 余 叩

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我问造成

所以。 杜君曰:“是疾 易传染, 遘 者③

这种情况的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 虽 戚 属 不敢同 卧 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有老监四座,

监 五 室 , 禁卒居中央, 牖④ 其前 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中央,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以 通明,屋极 有窗以 达气。 旁 四室则 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无 之, 而系 囚常二百 余。 每薄暮⑤下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每到傍晚

管 键, 矢溺⑥ 皆 闭 其 中,与 饮 食 之 气 相薄⑦,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又 隆 冬 ,贫者席 地 而 卧, 春 气 动 ,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

鲜 不疫 矣。狱中 成 法 ,质明 启 钥, 方很少有不生病的。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 夜 中,生人与死者 并踵⑧ 顶 而 卧, 无 可 旋 避 ,

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

此所以染 者 众 也 。 又可怪者 , 大盗这就是传染上瘟疫的人多的原因。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

积 贼, 杀 人 重 囚 , 气 杰 旺 , 染

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气特别旺盛,染上

此者 十 不 一 二 , 或 随 有 瘳⑨。

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其 骈 死⑩,皆 轻 系 及 牵 连 佐 证 法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作人 所 不 及 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 狱,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

有五城 御 史 司 坊,何 故刑部 系 囚有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

之 多 至 此?”杜君曰:“迩年 狱讼 , 情竟多到这种程度呢?”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只要案情 稍 重 ,京 兆、五城 即不敢专 决;又稍微重一点,顺天府、五城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

九门 提 督所访 缉

掌管京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

纠 诘,皆 归 刑 部 ;而十四司正 副 郎 的犯人,统统归刑部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当中的

好 事者 及 书 吏 、 狱官、 禁卒,那些喜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吏、典狱官、看守们,皆 利 系者 之 多 ,少 有 连⑪,必 多 都因关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

方 钩 致。 苟 入狱,不问罪之有无, 必械 手足, 方法捉来。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

置老监,俾⑫困苦不 可 忍 ,然 后 导 以 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了,然后就劝导他们去

取 保, 出 居于 外, 量⑬其家之 找保人,放他们出狱住在老监的外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所 有 以 为 剂, 而 官 与 吏 剖 分 焉。财产作为勒索的依据,而得来的钱就由官和小吏瓜分了。

中 家 以 上,皆竭 资 取 保 ; 其 次,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 求 脱 械 居 监外 板 屋 , 费 亦 数十请求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

金 ;惟 极 贫 无 依 , 则 械 系银子;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不 稍 宽, 为 标 准 以警 其 余。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作为标准警告其余的犯人。

或 同 系,情 罪 重者, 反 出 在外,而轻者、有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

无罪者 罹⑭ 其毒。 积忧 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

愤,寝 食违 节 , 及 病,又无医 药,愤恨,睡眠饮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

故 往往 至 死。”余伏⑮见圣上 好 生之 德,同于

所以常常造成死亡。”我看到皇帝有爱惜生灵的恩德,和过去的

往圣。 每 质 狱 词,必 于 死 中求

好皇帝一样。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 其 生, 而 无辜 者 乃至 此。一些可以放生的人,但是这些没有罪的人竟然到了这种地步。 傥 仁人君 子为上昌言⑯: 除 死刑及发如果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向皇帝陈说:除了那些判死刑和发配塞外 重犯,其 轻系及 牵连 未结正者,边远地区的重要犯人,那些罪轻和因受牵连而没有定罪的人,

别 置一 所以 羁⑰之,手足 毋 械。 所就另外找一个地方关押他们,手和脚也不要戴刑械。这样能够 全 活 可数计 哉?或 曰:狱旧 有 室 五,保全活命的能数算过来吗?有人说:监狱原先有五间房子,

名 曰 现 监, 讼 而未 结正 者 居 之 。名称叫暂时监室,是那些打官司但还没有定罪的人居住在那里。傥 举 旧 典 ,可 小 补也。杜君曰:“上 推如果按照过去的规则,也可以稍有补益。杜君说:“皇帝推广

恩,凡 职官 居 板 屋。今 贫 者恩德,凡是在职官员犯罪都住在木板房里。现在那些贫穷的罪犯

转 系 老 监, 而 大 盗 有 居转移关到过去的监狱,可是那些犯大罪的盗贼有的竟然也住在板屋者。 此中 可 细 诘⑱哉!不若 木板房里。这里面的情况可以仔细查究的啊!不如把这些大盗 别 置 一 所, 为拔 本 塞另外关押在一个地方,这才是拔除弊端的根本、堵塞弊端 源之道 也。”余同系 朱翁、 余生源头的办法啊。”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 及在狱同 官 僧某, 遘 疫死,及早先在狱中的同一部门做官的僧某,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 皆 不应 重罚。 又某氏 以不孝 讼其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又有某人用不孝的罪名控告 子, 左右 邻 械 系入 老监,

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 号呼 达 旦。余 感 焉, 以杜君 言泛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我对这些事有感触,就拿杜君的话讯 之 ,众 言 同, 于是 乎 书。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写了下来。①窦:孔穴。②作:神情激动。③遘者:得这种传染病的人。 ④牖:窗。⑤薄暮:黄昏。⑥矢溺:矢,通“屎”;溺,小便。

大小便。⑦相薄:相混杂,相侵袭。⑧踵:脚后跟。⑨瘳(chōu):病愈。⑩骈死:并列而死。⑪连:牵连。⑫俾:使。⑬量:估计。⑭罹(lí):遭受。⑮伏:表示谦卑。⑯昌言:

直说。⑰羁:关押。

⑱细诘:深究。

段解: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的情形,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和刑部狱中囚犯多

的具体原因,揭露刑部狱吏诈取钱财的罪恶行径。

凡 死刑 狱⑲ 上, 行刑者 先俟于门外, 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以后,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面,

使 其 党 入 索 财 物,名曰“斯罗”。 富 者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作“斯罗”。家中富有的犯人, 就 其 戚 属, 贫 则 面 语 之。同伙就找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

其 极 刑, 曰:“ 顺 我 ,即 先 刺 心;对其中将受凌迟之刑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否 则 ,四肢解尽,心 犹 不 死。” 其 绞 缢⑳,曰: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对其中受绞刑的,就说:

“顺我,始 缢 即气绝;否则, 三缢 加 别 械,“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加用别的刑具,

21 无可 要○22, 然然 后 得 死。” 惟 大辟○

然后才能死去。”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

23 其 首。 用此, 富者 赂 犹 质○

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因此,有钱的人往往要花

24 衣 装;数十百 金, 贫 亦罄○

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没有钱的也要把自己的衣服卖光;

绝 无 有者,则治之 如 所 言。 主 缚一点财物都没有的人,就按照说过的那样来惩处他。负责捆绑者 亦 然。 不 如 所 欲, 缚时 即先折犯人的也是这样。犯人不能顺从他的心愿,捆绑时就先折断 筋骨。 每 岁 大 决, 勾者 他们的筋骨。每年秋天集中处决犯人时,立即执行的占判死罪 十 四 三 ,留 者 十 六七,皆 缚 至

囚犯的十分之三四,留着暂不执行的占十分之六七,都被捆绑到 西 市 待 命 。其伤于缚 者, 即 幸留 ,行刑的西市去等待命令。那些在捆绑时受了伤的,即使侥幸保留

25。 病 数月 乃 瘳,或 竟 成痼 疾○

了性命,也要病上好几个月才能痊愈,有的竟然成为残废。

余尝 就 老 胥 而 问 焉:“彼 于 我曾经找一个年老的管文书的小官询问过这件事:“他们跟那刑 者 、 缚 者, 非 相 仇也, 期有得些被处决、被捆绑的人,不是有什么仇恨,只不过希望得到 耳;果 无有, 终亦稍 宽 之,一点财物而已;果真没有,最后也就稍微宽容他们,这难

非 仁 术 乎?” 曰: “是 立 法以警 其余 ,道不是一种善行吗?”回答说:“这是为了立下规矩以警告其余 且 惩 后 也;不如此, 则 人 有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不这样,那就人人都会有

幸 心 。”主 梏 扑 者 亦 然。余侥幸的心理。”专管给犯人戴手铐、打板子的人也是这样。跟我同 逮 以木 讯 者 三 人: 一 人予三十同案被捕被用木制刑具拷打审问的有三个人:一个人给了三十

金 , 骨 微 伤, 病 间 月; 一人两银子,结果骨头受了点轻伤,病了一个多月;一个人给的比 倍 之, 伤 肤, 兼 旬 愈; 一 人他多了一倍的银子,只打伤了皮肤,二十天就好了;一个人

六 倍, 即 夕 行步如 平常 。给的是比他多六倍的银子,当天晚上走起路来就跟平时一样。

或 叩 之 曰:“罪 人有无不 均, 既 各 有人问他们道:“犯罪的人贫富不一样,你们已经从各个犯人 有 得, 何必 更以多 寡 为差?”身上都得了钱财,又何必还要按出钱多少来分别对待呢?”

曰: “无 差,谁为 多与者 ?”孟子 曰:“术 他们回答说:“没有差别,哪个肯多出钱呢?”孟子说过:“选择不 可 不 慎。” 信夫!职业不可以不慎重。”这句话真对啊!

21大 [⑲狱:判了刑的案件。⑳绞缢:绞刑。○

24罄:尽、完。○25痼疾:不治之疾,残废。○

22要:要挟。○23质:抵押。辟:斩首。○

段解: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吏敲诈勒索的黑

幕。

26, 家 藏 伪 章, 部中 老 胥○

刑部里有个管文书的老年小官,家里暗藏着伪造的印章,

文书下行直省,多 潜 易 之, 增 减 要 语,公文下发给各省,往往偷偷地更换它,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

奉行 者 莫 辨 也。其 上 闻 及 移关 诸部,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那些上奏给皇帝和送各部的公文,犹未敢 然。 功令:大盗未 杀 人 及 他还不敢这样做。政府的法令规定:大盗没有杀人以及另外的

犯 同 谋多 人 者,止 主 谋 一 二 人 立 决;共同参与作案而人数多的案犯,只是主谋的一两个人立即处决;

余 经 秋 审 皆 减 等发配。其余的案犯经过秋天的大审,都减刑遣发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

狱词上, 中 有 立决 者,行 刑人 先俟于 门外。案文送上去,其中有立即处决的,刽子手就预先等候在牢房门外。

27。 命下, 遂 缚 以 出, 不 羁晷 刻○

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一点时间也不拖延。

有某姓 兄弟 以把持公仓, 法 应立 决。

有某姓兄弟二人,因为犯了把持公仓的大罪,依照法律应该立即处决。 狱 具 矣, 胥 某 谓 曰:“予我 千 金,罪案已经判决了,管文书的某人告诉他们说:“给我一千两银子,

吾 生 若。” 叩 其 术, 曰:“是 无 难,我使你们活下去。”他们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这没有什么困难,

别 具 本章, 狱 词 无易, 取 案

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判决词不用改动,只不过拿两个列在同案 末 独 身 无 亲 戚 者 二 人 易 汝 名 ,俟封名单后面的单身而又没有亲属的从犯替换你们的名字,等到

奏 时 潜 易 之 而 已。” 其同事者曰:案文加封上奏的时候偷偷地换一下罢了。”他的一个同事说:

28 者, 倘 复 请 “是 可 欺 死 者, 不能欺主谳○

“这可以欺骗死去的犯人,却不能欺骗主审官,如果他发现错误再上

之 ,吾辈无生理矣。” 胥 某 笑曰: “复 奏章请示,我们就活不成了。”管文书的某人笑着说:“他重新上请 之,吾 辈 无 生理 ,而 主 谳 者 亦 各奏请示,我们这些人固然活不成,但是主审官也会一个个被罢 去。彼 不能以 二人 之命易 其 官,罢官离开。他们不能拿这两个人的性命来换掉他自己的官职,则 吾辈 终 无 死 道 也。” 竟 行 之,那么我们这些人也就始终没有死的道理了。”他到底这样办了,

案末 二 人 立 决 。主者 口呿舌同案名单中后面的两名从犯马上被处了死刑。主审官惊吓得张口

29, 终 不 敢诘。 余在 狱 , 犹见 某姓, 挢○

伸舌,但到底不敢追究。我在监狱里,还见过某姓兄弟俩,

狱 中 人群 指曰: “是 以 某 某 易 牢房中的犯人都指着说:“这两个人就是用某人、某人换来其 首 者。” 胥 某一夕 暴 卒, 众皆 他们的脑袋的。”管文书的某人一天晚上突然死了,大家都以 为 冥谪云。认为是受到了冥府的责罚。

30 者, 凡杀人, 狱 词 无谋 故○

凡是杀人的罪犯,如果审判书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31 , 即 免 死。经 秋 审 入 矜 疑○

经过秋季的大审归入情有可怜、其罪可疑一类,就可以免除死刑。 吏 因 以巧法。 有郭四者, 凡官吏就借这个规定来钻法律的空子。有个叫郭四的,总共

四 杀人, 复 以 矜 疑 减 等, 随杀过四次人,一次次归入情有可怜、其罪可疑的一类,接着 遇 赦。 将出, 日 与 其 徒 置 酒 酣

碰到了大赦。他即将出狱了,天天跟他的一伙人摆设酒席,

歌 达 曙。 或 叩 以 往事, 一 一 详

尽情高歌到天亮。有人问他以往的事情,他就一桩桩一件件地

32。噫!述 之, 意 色 扬 扬, 若 自 矜 诩○

详细叙说,神情面色是那样扬扬自得,好像是在自我夸耀。唉!

33恶 吏忍 于 鬻狱, 无 责 也; 而 道之不明,渫○

贪官污吏忍心于贪赃枉法,是不值得责备的;可是不明白治狱

良 吏 亦 多 以 脱人 于死 为 功,而不求其之道,好官也多把使犯人免去一死当作功德,却不去追究那些

34 民 也 亦 甚 矣 哉! 情 , 其枉○

案件的真相,他们使好人蒙受冤枉很深哪!

26胥:掌管文案的小吏。○27不 [○

28谳(yà29口呿舌挢:张口伸舌。呿:羁晷刻:一刻也不停留。○n):审判定案。○30谋故:谋杀。○31矜疑:可矜、可疑。○32矜诩:夸耀。qū,张口。挢:jiǎo,伸举。○33渫(xiè○):污浊。

34枉:使……○

蒙受冤屈。

段解:写刑部的下级官员和监狱里的狱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行为。 奸 民 久 于 狱,与 胥 卒 表 里,有些奸狡的人长期关在监狱里,同狱卒内外勾结,

35。山阴 李姓,以杀人系 狱 ,每岁颇有奇羡○

捞了很多钱。山阴县有个姓李的,因杀人被关在监狱里,每年致 数百 金。 康熙四十八年, 以 赦 出。能够弄到几百两银子。康熙四十八年,因为大赦被释放出来。 居 数 月 ,漠 然 无 所 事。 其在外面过了几个月,他感到寂寞无聊没有什么事可干。他的

36 乡 人 有 杀 人 者, 因 代 承○

同乡中有一个杀了人的,于是他就代替那个同乡承担杀人的

之。 盖以律 非故 杀, 必 久 系, 终无罪名。原来按法律规定不是故意杀人,就一定长期关押,终究没有死法也。 五十一年, 复 援 赦 减 等 谪死罪。康熙五十一年,又遇大赦,根据赦令减刑等待发配

戍 , 叹 曰:“吾 不 得 复 入此矣!”到边外去戍守。他叹息说:“我没有机会再到这里来啦!”

37,故 例, 谪 戍 者 移 顺 天 府 羁候○

按照旧例,发配充军的犯人要转到顺天府监狱关押,等候遣送,

时方 冬 停遣, 李具 状 求 在狱那时正好是冬天,停止遣送,李某写呈文请求留在刑部监狱中

候 春 发 遣, 至 再 三,不 得 所 请, 怅 然

等到来年春天遣送,请求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批准,他很失望

35○奇羡:赢余。这里指勒索所得的财物。 36代承:代为承担。○37羁候:拘留等候。地离开了这里。○

而出。

段解:以李姓杀人犯为例,描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的丑态,揭露刑部监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陶庵梦忆序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①为

陶庵国破家亡,没有地方去,就散发入山,成为令人吃惊的

野人。故旧 见之, 如 毒药猛 兽,愕 窒 不敢与接。野人。亲戚朋友看见我,如同看见毒药猛兽,不敢喘气,害怕接近。 作自挽诗, 每欲引决②,因《石匮书》 未成, 尚视息陶庵自作挽诗,每次想自杀,因为《石匮书》没有写成,还活在

人世。然瓶粟 屡罄③,不能举火,始知首阳

人间。但是瓮里的粮屡屡吃尽,不能开灶,才知首阳山的伯夷、二 老,直头饿死,不 食 周 粟,还是后人妆点 语 也 。叔齐二老,竟自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那是后人美化他们的话。①:通“骇骇”,令人惊异的样子。

 ②引决:自裁,自杀。③罄:空,净尽。

段解:概括介绍国破家亡之后作者的矛盾思想和贫困生活以及他还活着的具体原因。

饥饿之余,好弄 笔墨。 因 思 昔 日 生 长王饥饿之余,喜欢写点文章。于是想到以前生长在像王导、

谢, 颇事 豪华,今日罹④ 此 果谢安那样的大家族里,生活很是豪华。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

报:以笠⑤报颅, 以蒉⑥报踵,仇⑦ 簪 履 也。报应:今天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这是报应过去的插簪穿履。

以衲⑧ 报 裘⑨, 以苎 报

,仇 轻 暖

身穿打补丁的粗布衣服,这是报应过去穿皮裘细葛这样轻暖的

也。 以 藿 报 肉,以粝⑪报⑫, 仇甘旨也。 以荐⑬

衣服。吃野菜、粗米,这是报应过去吃肉和好米这样的美食。睡草报床,以石报枕, 仇 温柔 也。 以绳报枢⑭,褥子,枕石头,这是报应过去睡在温暖柔软的床上。用绳拴门板,

以瓮报牖⑮, 仇 爽 垲 也。 以烟用瓮的口作窗口,这是报应以前住在明亮干燥的房子里。眼睛被

报目,以粪报鼻, 仇香 艳也。 以途报足,

烟熏,鼻子闻着粪臭味,这是报应以前闻香睹艳的生活。用脚走路,

以囊报肩, 仇舆⑯从也。 种种罪案, 从 用肩扛囊,这是报应以前拥众坐车。过去的种种罪恶,从现在的

种种 果报 中 见之。④罹:遭受。⑤笠:草帽。

 ⑥蒉kuì:草编的筐,这里指草鞋。种种因果报应中可以看到。

⑦仇:报答,报应。⑧衲(nà):补缀的衣服。⑨裘:皮袍。

⑩(chī):细葛布。⑪粝(lì):粗米。⑫

(zhānɡ):好粮米。

⑬荐:草褥子。⑭枢:门轴。

⑮牖:窗口。⑯舆:车、轿。

段解:对比当年的豪华生活和如今凋敝寥落的生活状态,点明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因果报应。

鸡 鸣枕 上, 夜气方回, 因想余生在枕上听见鸡叫,黎明前的清新空气涌来,于是想起我的生

平,繁 华 靡 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 ,总成一梦。平,繁华奢靡的生活,如过眼烟云,五十年来的生活,成为一场梦。

今当 黍熟 黄粱, 车 旅 蚁 穴,现在自己刚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蚂蚁穴中回来,当 作 如 何 消 受。 遥思往事,忆 即 书 之, 持向应当怎样度过寂寥的时光。遥想往事,回忆起来就写下,拿到

佛 前,一一 忏悔。不次⑰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佛像前,一桩桩地来忏悔。不排列年月,与年谱相异;不分门别类,

别志林 也。偶 拈 一 则,如游 旧 径, 如见 故人,与《志林》有别。偶尔拿起一则,如同走旧路,如同见到老熟人, 城 郭 人 民, 翻 用 自 喜 ,真 所 如同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真像人家⑰次:

所说的,痴人面前不能说梦了。排列。谓痴人前不得说 梦矣。

段解: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说明写书因由。

昔有西陵 脚夫 为人 担酒, 失足 破其瓮,从前有个西陵的脚夫,给人家挑酒时,失脚打破了酒瓮,

念 无以 偿, 痴坐伫想曰: “得是梦便好!”想到没有东西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如果是梦就好了!”

一寒士 乡试中 式,方赴鹿鸣宴,恍 然 犹 意 非一个寒门学子在乡试中中举,正赴鹿鸣宴,恍恍然,还以为不是

真 ,自 啮⑱其 臂曰:“莫 是梦否?” 一梦 耳,惟恐其真的,自己咬自己的胳膊说:“莫不是梦吧?”同是一个梦,唯恐它⑱啮: 咬。不是梦,又唯恐它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

非 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 也。

段解:举西陵脚夫和中举寒士两个人的例子,说明二人虽际遇不同,作为痴人的本质与作者是一样的,突出了作者写序时的“痴”状。

余今大梦将寤⑲, 犹 事雕虫⑳ ,又是一番 梦呓。我现在一生将尽,还在这里写作,这又是一番梦话。

因 叹慧 业 文 人,名心难 化, 政如邯郸梦断,于是叹息运用智力写文章的人,功名之心难去,犹如黄粱梦醒,

漏尽钟鸣, 卢 生 遗 表, 犹 思 摹 拓二夜尽天明,卢生将殁时上疏,还想着摹拓王羲之、王献之的

王, 以流传后世,则 其 名 根 一 点, 坚固书法,以流传后世,那么他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坚固得 如佛家 舍利,劫 火猛 烈,犹烧之不失也。就像佛家的舍利,焚化身体的火再猛烈,仍烧不掉名根。⑲寤:醒。⑳犹事

 雕虫:这里指写作。

段解:介绍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仍梦呓不止,难舍名根。

课内文本探究 一|文脉梳理 狱中杂记

二、2记述狱吏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罪恶行径。三、3~4记述奸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罪恶行为。司法制度黑暗 四、5记叙奸民与胥吏内外勾结,把监狱变成牟利赚钱的场所。

陶庵梦忆序

一、1记述刑部狱中瘟疫流行的情况和原因。

 

今日:敝败潦倒2.对比果报

早年:生活豪华

黄粱梦3.典故点明主旨:“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槐安国

西陵脚夫——恐其非梦4.自比“痴人”,状写痴心

中举寒士——恐其是梦5.自己虽大梦将寤,但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

思想矛盾1.国破家亡后自己的

贫困生活

二|文本探究 狱中杂记

1.《狱中杂记》描写了清王朝刑部监狱怎样的现象?

我的答案:

提示:描写清王朝刑部监狱的黑暗与残酷,重要的有下列几点:一、监狱中的起居与卫生条件极端恶劣,不顾犯人的死活,认为系囚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因此往往造成疾疫大作。二、刽子手、主缚者以及专管上镣铐和打板子的狱卒,都以自己执行的职务作为敲诈勒索的手段,穷凶极恶,无以复加。三、在监狱里任职多年的役吏,私自篡改文书,偷换奏章,改填姓名,草菅人命,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四、在狱中住久了的屡次犯罪的坏分子,与差役、狱卒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以监狱为牟利之所。

从以上事实来看,这种监狱对那些蒙冤的小百姓来说,简直是人间的活地狱;对那些强徒恶吏来说,则是为非作歹的乐园;对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产生罪恶的渊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当时最高司法机关(刑部)与它直接管

理的监狱里,那么对于当时整个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也就不难概见了。

2.监狱里的黑恶势力结成了一张怎样的网?

我的答案:

提示: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控在他们手上。监狱中的狱霸虽然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的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这一奇怪现象足可反映封建牢狱黑暗之非同一般。

陶庵梦忆序

1.《陶庵梦忆序》主要写了哪些梦?

我的答案:

提示:(1)忠君爱明梦。“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2)仁人义士梦。“披发入山……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3)生平梦。“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4)痴人梦。“偶拈一则……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5)名根梦。“叹慧业文人……以流传后世。”

2.“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的答案:

提示:从“罪案”这个词,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表达出的反省忏悔之意。不过,该反省忏悔的不应该是他这样的“平民百姓”,而应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那些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岱不仅是个人在反省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反省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反省忏悔。

教材迁移讲练 特殊句式的类型(一)

特殊句式高考一般不单独考查,而是融入到翻译句子当中进行综合考查。常见类型有: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判断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顿,“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注意:

有的“者……也”形式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原因(实际上是因果复句),释为“之所以……是因为……”。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的“所以……者”省略,但仍然是解释原因的判断句,如:“良庖岁更刀,割也”即“良庖(所以)岁更刀(者),割也。”

有“者”“也”不一定是判断句。例: ①古者丈夫不耕。(“者”表时间)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表感叹)

2.用“……,……者也”“……,……也”“……者,……”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夫战,勇气也。(左丘明《曹刿论战》) 3.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注意:

判断句中很多时候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指代“铿然有声之石”,可译为“这样的石头”)

②是说也,人常疑之。(指代前文所述的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一种说法,可译为“这种”)

4.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①“臣本布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6.用“此……”“是……”表示判断的,可译为“这……”。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7.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燕王,吾所立。(欧阳修《伶官传序》) 较为特殊的判断句: ……,……耳。

①此亡秦之续耳。(司马迁《鸿门宴》)

②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这两例可以算判断句,但不能说用“耳”做标志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