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幼儿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好奇和探索,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感受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从而引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事务的敏感性。我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声音作为活动的引子,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中感知、分辨生活中分歧的声音。为了让这样的科学探索活动不那么枯燥,我又在活动中融入了音乐的元素,让幼儿更加乐意去探索。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分辨生活中分歧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法子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分歧,发出的声音轻响分歧;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的道具和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二瓶软硬分歧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布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声。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测、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法子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分歧,发出的声音轻响分歧;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分歧,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