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 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一〕,我对自我指责局部很有感触,自我指责事实就是不赞同自己、不爱自己的表现,指责的对象是自己三岁的内在小孩,想想是多么残忍!我们都很想爱自己、很想赞同自己,可是为什么我们都要这样苛责自己呢?是因为那时那时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是长大后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我们在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家人、权威人物对我们的评论:“谁谁谁很不起山〞、“看看别人怎么怎么样,再看看你!〞、“看谁谁谁多优秀、多懂事、多能干〞、“丢人了〞等等,点点滴滴父母老师朋友邻居的议论、建议、意见,这些都日复一日地装到了自己的信念系统中,作为了自己的人生信条,所以在成人后,在这些信条的指导下,我们重复着我们的行为,形成了思维模式,又在这个思维模式的无数次行为验证下,强化信念,如此恶性往复循环,这也便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更为可悲的是,我们也会将这套信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承袭并指导她们的行为,由此“成功地〞实现了我们对下一代的塑造和影响。有的时候我们虽然也意识到了这种信念的错误,但我们的内在小孩沉浸在她受伤的那个年岁中,无意识中让我们执念于自己所认识到的错误信念里,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些都是我们无意之中的,这也正是家庭教育中“知易行难〞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自我指责,便知道了应该去爱自己和赞同自己,此时去找找自己的内在小孩,去觉察一下自己的内在小孩的需求,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抚慰和对待她,疗愈她,兴许唯有疗愈了内在小孩,才能让我们突破自己,激发无限潜能!
〔二〕“你具有那种把自己的每一个信念付诸实践的‘内在力量’〞,这句话说得很有力量,每一个信念,包括好信念、不好信念,即使是不好的信念,也具有强大的内在力量。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种强大的力量用在对我们积极的、有益的方面?
〔三〕“不要为任何人工作,除非是病人亲子请你那样做〞,经常地会出于自己的热心、热情、爱心去主动帮助别人,这本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行为——乐于助人,但是这种乐于助人要看是帮助哪一方面,如果是对方力所不能及,力量方面、能力方面等等,也许是值得发扬的,但如果是思想方面的帮助,那一定需要被帮助人真正认识到需要别人帮助,在此时去帮助,她才能有所收益,否那么,就是徒劳无功或者伤害感情。
〔四〕重复出现的行为说明了我们的内心需求,而这些行为与毅力和约束力无关。这句话是我拼起来的,写这句话时,我想到了我常说的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如果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包括学习,一定要有内驱力才行。同样的,在这里,用到我们成人身上,内心需求就是内驱力,我们要找到属于我们的内驱力,有了内驱力是不需要依靠毅力和约束力的,相反是因为内驱力才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毅力和约束力。
〔五〕你一定有内在需要,否那么你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了。内在需要即是自己维持保持这种情况的内驱力。只不过这种内驱力是驱使我们走向更糟的!
〔六〕“新的职业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尤其是当你为了乐趣而做时〞。这是励志语录,不过也确实如此,路总要去走的,新的职业只不过是你换了一条路要去走,而且这条路的远处自己并不知道,当你为了乐趣去做时,远方的未知便会成为一座灯塔,向着灯塔前行,便会赢得世人的尊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