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设计)

来源:六九路网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的风情、小艇的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板书课题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花团锦簇、擦紫嫣红的德国风光,感受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异域风情的文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在他的笔下我们又能感受到怎样的异域风情呢?

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强调“艇”字的写法。

2、齐读课题

谁愿意读课题?(生读)读对了就评价说,你读的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把重音放在了小艇上,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小艇)真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课题。

如果读错了,就说,老师听出来了,他把重音放在了“威尼斯”上,有没有和他的读法不一样的?再读。你们同意哪种读法?为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小艇)真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课题。

3、欣赏图片,分享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老师这里有一组威尼斯风光的照片,想看吗?那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边欣赏威尼斯的风光,一边听同学们的介绍,好吗?生边欣赏风光边听介绍。

美吗?(美)威尼斯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小艇,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异域风情的呢?(相信同学们对威尼斯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当中,作者为什么单单要写小艇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课文预习了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 检查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谁会读就站起来读,准备好了吗?(生读词语)

强调“船艄、船舱”两个词平翘舌音。

2、 检查写词语

(1)、听写

词语我们会读了,你会写吗?拿出练习本,老师要选几个词考考你们,有信心没?谁愿意上黑板来写。听写:船艄、船舱、祷告、雇定、小艇、翘起。

(2)、评价

看看黑板上的同学写的怎么样?师强调“祷、翘”两个字的写法。评价时关注学生书写的是否正确和美观。

(3)、自批自改

都对的举手,真不错。

3、 检查读文

词语我们会读了也会写了,老师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谁愿意来读?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老师找六名同学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的任务是听他们的字音

读得是不是正确,句子读得是不是流利。开始。学生每读完一段,就评价一段。

4、 理清写作顺序

看来同学们在家预习的很充分,读完课文,相信威尼斯的独特风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围绕着小艇都写了哪些内容呢?指名读要求。

(1)、学生自学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样子、技术、作用、主要的交通工具。

师:课文围绕着第一自然段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方面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第一自然段就是本文的中心段,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和后面的几段形成的构段方式就是总分式。

三、 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从哪句话能看出小艇的作用大呢?这里大街和汽车分别指什么?

师:在威尼斯是没有汽车和自行车的,人们的出行离不开小艇,足见小艇在威尼斯的

重要作用,这也是威尼斯的独特风情所在。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小艇的重要吗?试一试。练读—指读——齐读。

(3)、小结过渡:因为有了水城威尼斯才有了这独特的小艇,这就是威尼斯独特的异域风情所在。既然小艇在威尼斯这么重要,那他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2)、哪个小组愿意和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收获。

学生交流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师:你知道二三十英尺有多长吗?师:一英尺是0.3048米,二三十英尺大约就是6米多到9米多那么长。

师:能读出她长窄深的特点吗?谁来读一读?生读

哪个小组愿意接着汇报?

生:写出了小艇翘起的特点,课文是这样写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天边的新月”

你们知道什么是新月吗?就是初一的月亮。美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读出新月般

的美。生读

哪个小组还愿意汇报?

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小艇的轻快灵活。指名读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找到了小艇“长窄深、两头翘起、轻快灵活的”特点,小艇的这些特点和威尼斯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作者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把它比喻成了独木舟,新月,水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而使文章生动形象,把小艇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作者的这种抓特点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板书抓特点,用比喻)

另外我们注意观察这三个比喻词,你发现了什么?(都不一样)咱们写文章,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语言的变化之美,节奏之美。这也是作者用词上准确的特点。

这么美的小艇你喜欢吗?让我们想象着小艇的样子,带着对小艇都喜欢,美美的齐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作者的精彩描写。(学生齐读)

四、仿写

马克吐温笔下的小艇如此的美,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作者的方法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事物呢?(课件出示要求)

生写——指名读——评价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生谈收获)

六总结下课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这么美,这么奇特的小艇,你想上去坐一坐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坐上小艇,去体验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