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的风情、小艇的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板书课题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花团锦簇、擦紫嫣红的德国风光,感受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异域风情的文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在他的笔下我们又能感受到怎样的异域风情呢?
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强调“艇”字的写法。
2、齐读课题
谁愿意读课题?(生读)读对了就评价说,你读的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把重音放在了小艇上,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小艇)真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课题。
如果读错了,就说,老师听出来了,他把重音放在了“威尼斯”上,有没有和他的读法不一样的?再读。你们同意哪种读法?为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小艇)真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课题。
3、欣赏图片,分享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老师这里有一组威尼斯风光的照片,想看吗?那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边欣赏威尼斯的风光,一边听同学们的介绍,好吗?生边欣赏风光边听介绍。
美吗?(美)威尼斯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小艇,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异域风情的呢?(相信同学们对威尼斯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当中,作者为什么单单要写小艇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课文预习了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 检查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谁会读就站起来读,准备好了吗?(生读词语)
强调“船艄、船舱”两个词平翘舌音。
2、 检查写词语
(1)、听写
词语我们会读了,你会写吗?拿出练习本,老师要选几个词考考你们,有信心没?谁愿意上黑板来写。听写:船艄、船舱、祷告、雇定、小艇、翘起。
(2)、评价
看看黑板上的同学写的怎么样?师强调“祷、翘”两个字的写法。评价时关注学生书写的是否正确和美观。
(3)、自批自改
都对的举手,真不错。
3、 检查读文
词语我们会读了也会写了,老师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谁愿意来读?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老师找六名同学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们的任务是听他们的字音
读得是不是正确,句子读得是不是流利。开始。学生每读完一段,就评价一段。
4、 理清写作顺序
看来同学们在家预习的很充分,读完课文,相信威尼斯的独特风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课文围绕着小艇都写了哪些内容呢?指名读要求。
(1)、学生自学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样子、技术、作用、主要的交通工具。
师:课文围绕着第一自然段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写了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三方面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第一自然段就是本文的中心段,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和后面的几段形成的构段方式就是总分式。
三、 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从哪句话能看出小艇的作用大呢?这里大街和汽车分别指什么?
师:在威尼斯是没有汽车和自行车的,人们的出行离不开小艇,足见小艇在威尼斯的
重要作用,这也是威尼斯的独特风情所在。
(2)、指导朗读,你能读出小艇的重要吗?试一试。练读—指读——齐读。
(3)、小结过渡:因为有了水城威尼斯才有了这独特的小艇,这就是威尼斯独特的异域风情所在。既然小艇在威尼斯这么重要,那他是什么样子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2)、哪个小组愿意和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收获。
学生交流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师:你知道二三十英尺有多长吗?师:一英尺是0.3048米,二三十英尺大约就是6米多到9米多那么长。
师:能读出她长窄深的特点吗?谁来读一读?生读
哪个小组愿意接着汇报?
生:写出了小艇翘起的特点,课文是这样写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天边的新月”
你们知道什么是新月吗?就是初一的月亮。美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读出新月般
的美。生读
哪个小组还愿意汇报?
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小艇的轻快灵活。指名读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找到了小艇“长窄深、两头翘起、轻快灵活的”特点,小艇的这些特点和威尼斯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作者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把它比喻成了独木舟,新月,水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而使文章生动形象,把小艇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作者的这种抓特点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板书抓特点,用比喻)
另外我们注意观察这三个比喻词,你发现了什么?(都不一样)咱们写文章,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语言的变化之美,节奏之美。这也是作者用词上准确的特点。
这么美的小艇你喜欢吗?让我们想象着小艇的样子,带着对小艇都喜欢,美美的齐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作者的精彩描写。(学生齐读)
四、仿写
马克吐温笔下的小艇如此的美,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作者的方法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事物呢?(课件出示要求)
生写——指名读——评价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生谈收获)
六总结下课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这么美,这么奇特的小艇,你想上去坐一坐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威尼斯之旅,坐上小艇,去体验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