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板蓝根颗粒工艺单

来源:六九路网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

1 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 板蓝根颗粒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产品剂型: 颗粒剂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

——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性 状: 颗粒剂,内容物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咽喉肿痛;

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 格: 10g/袋。 ——包 装:袋包装 ——贮 藏: 密封 ——有 效 期: 36个月 ——产品处方:

板蓝根 1400g

蔗 糖 适量 糊 精 适量 制 成 1000g ——生产处方:

板蓝根 280kg 蔗糖 糊精 kg

制成板蓝根颗粒 2万袋(平均装量:

10g/袋)

第一部分 中药提取前处理部分

2 前处理、提取生产工艺流程 2、1生产工艺过程

板蓝根

↓ 称量 ↓

10倍量水→冷浸 8倍

量水

↓ ↓

一次煎煮 二次煎煮→残渣

↓ 合并滤液 ↓ 浓缩 ↓

醇沉 回收乙醇

———————————————————↓———————————————————

二次浓缩 ↓

称量、包装 30万级洁

净区

———————————————————↓———————————————————

板蓝根清膏

蔗糖 ↓ 称量 ↓

粉筛

30万级洁净区

包装、称量

------------------------------------------ -----------------------------------

蔗糖粉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2.2.1称量

——依据生产指令领取原料,按《投料、称量工序标准操作程

序》进行称量投料。

2.2.2 中药提取 2.2.2.1 提取、浓缩

——将经称量的板蓝根280kg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药材10倍

量的水2800L,冷浸1小时,再按《提取、浓缩、醇沉工序标准操作程序》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2240L,煎煮1小时。 ——将上述提取液合并,进行过滤,滤材为:不锈钢滤网 孔

径为:60目。 ——将上述滤液浓缩,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 Mpa,

蒸汽压力为:~,至浓缩液相对密度(50℃测)。

2.2.2.2 醇沉

——按《提取、浓缩、醇沉工序标准操作程序》上述浓缩液移

至醇沉罐中,放冷,按生产指令加入95%的乙醇,使含醇量为60%,搅拌,静置24小时。 ——抽取上清液。

——按生产指令滤渣用60%乙醇洗涤,洗液按上清液滤过方法

滤过。

——合并上述上清液及滤液。 2.2.2.3 二次浓缩

——将上述上清液及滤液移置真空浓缩罐中,按《二次浓缩、

回收乙醇工序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真空浓缩,温度为:60~70℃ 真空度为:~ MPa,蒸汽压力为:~。

——将稀醇通过管线抽入提取室内的稀醇储罐待处理。

——将稀醇储罐内的乙醇加入乙醇回收塔中蒸馏,浓度达到

75%时进行回收。

——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的稠膏。 2.2.2.4 蔗糖前处理

——依据生产指令领取蔗糖,按《称量配料工序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称量,按《粗碎、粉碎过筛工序标准操作程序》分别进行粉筛,筛网目数为100目。 2.2.2.4 包装入库

将浓缩后的浸膏进行称量、包装,送中间站待验,检验室按中间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清膏的相对密度、鉴别,应符合规定。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 见表1、表2

表1 前处理、提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 工序 控制项目 控制标准 检查方法 备料 物料合格证、数符合生产指令 现场目测冷浸时间 应符合操作指令 现场检查 量 检查 提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现场检查 煎煮 煎煮用水 取 加水倍数、次数 应符合操作指令 现场检查 煎煮温度、时间 符合操作指令 现场检查 真空度、蒸应符合生产指令 现场检查 浓浓缩 温度、相对密度现场检查 汽压力 /温度 (50℃) 缩醇沉 时间 24小时 现场检查 精二次 温度、真空度、蒸应符合操作指令 现场检查 制 膏相现场检查 浓缩 稠汽压力 对密度/~(60℃) 称量称量器具 检定合格 现场检查 温度 包装 严密,整洁、流转单现场检查 包装 板蓝根浸鉴别 检验室按程填写完整 符合规定相对密度 膏 序检测 符合规定

第二部分 固体制剂部分

3 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过程

55%乙醇 板蓝根清膏、糊精、

蔗糖粉

称量、配料

↓ 制粒

↓ 干燥 ↓ 选粒 ↓

内包装(复合

膜) 30万级洁净区

—————————————————————————↓————————————— (装中盒) (装大箱)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2.1称量配料:

依据生产指令领取清膏、糊精、蔗糖粉,按《称量配料工序标准操作程序》称取生产处方中所需物料。

3.2.3制粒

——润湿剂的配制:称取95%药用乙醇,加纯化水,以酒精计

测试配成55%乙醇。

——依据生产指令将一次制粒所需物料放入槽式混合机中,

中包装

大包装

混合5分钟。将55%乙醇加入混合后的物料中,继续进行混合5分钟,14目制粒。

3.2.4干燥:

将所制湿颗粒放入干燥盘,每盘盛装颗粒厚度约3cm,放入热风循环风箱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60~70℃,干燥时间2~3小时,每隔1小时翻盘一次。IPC室检测水分,应符合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3.2.5选粒、总混:

将干燥后的颗粒按《总混、选粒工序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选粒,以10目筛和80目筛选粒后进行总混20分钟。总混后送中间站。

3.2.6颗粒包装:

按《颗粒包装工序标准操作程序》对合格颗粒进行颗粒包装,包装量为10 g±%,颗粒包装产品密封性及外观应符合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3.2.7中包装(装袋)

按《外包装工序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中袋包装。 3.2.8大包装(装大箱)

按《外包装工序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装大箱并捆扎,同时放入1张装箱单(产品合格证)。 3.2.9待验、入库:

产品包装结束后,寄库待验,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 见表2

表2 固体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检查方法

工序 控制项目 控制标准 检查方法 投料物料品种、数量 符合生产指令 现场检查 称量 物料加入量 符合操作指令 现场检查 混合时间 5分钟 现场检查 制粒 润湿剂浓度、用符合操作指令 现场检查 量 颗粒外观 大小均匀,颜色一致 现场检查 干燥温度 干燥 干燥时间 水分 筛目 选粒 性状 水分、溶化性 总混 总混时间 外观 打印批号 颗粒密封性 包装 装量差异 60~70℃ 2~3小时 ≤ % 10目筛、80目筛 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味甜,微苦 应符合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20分钟 查看温度显示器 检查操作记录 检查质量监控记录 检查筛网目数 检查外观 IPC室检验记录 现场检查 小袋压合严密,平整、现场检查 无严重皱折、切边整齐 正确清晰 无渗漏现象 10g±% 现场检查 按密封性检查法检查 15分钟/次每次取样10袋逐袋称重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包材外观 符合标准 印刷内容 符合标准 外包打印产品批号、装 生产日期、有效正确 现场检查 期 包装规格、数量 正确 现场检查 4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及储存注意事项 原辅料质量标准 名称 质量标准 板蓝根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 蔗糖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 乙醇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 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名称 质量标准 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YBB00132002)宽度:内包材 复合膜 160mm± 厚度:~丝(±10%) 中盒、说明书、大外包材 应符合备案要求标准规定 纸箱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项目 成品法定标准 半成品内控标准 鉴别板蓝 同法定标准; 根清膏 紫外光灯下(365nm)下观察,同法定标准。 (1) 显蓝紫色; 茚三酮反应,显蓝紫色。 (2) 相对密度 (50℃) 同法定标准 成品质量标准 项目 法定标准 内控标准 本品为浅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颗粒;性状 同法定标准 味甜、微苦或味微苦(无蔗糖)。 鉴别 (1) 应呈正反应。 同法定标准 (2) 应呈正反应 同法定标准 检查 粒度 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同法定标准 水分 和,不得过15% 同法定标准 溶化不得过% 同法定标准 性 不得有焦屑;允许有轻微浑浊。 同法定标准 装量差异 % 同法定标准 微生物限度 细菌数 ≤1000个/g 同法定标准 霉菌和酵母菌数 ≤100个/g 同法定标准 大肠埃希菌 每1g不得检出 储存注意事项

糊精 —— 固体制剂原辅料、中间产品不得暴露放置,应密闭储存,储

存容器应洁净光滑,不吸附物料,不与物料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无物质成份或颗粒脱落。

——合格的半成品应按规定及时进行颗粒包装。。 ——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并应防止虫鼠危害。

成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的要求

——成品容器应洁净,不与成品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无物

质成份或颗粒脱落。本产品采用复合膜袋包装,此复合膜符合国家药用复合膜标准。 ——本产品采用标签中盒一体形式。

——本产品大箱、中盒、说明书均应符合国家规定,并且均

印有产品名称、规格、批准文号,需配套使用。

——中盒、说明书按标签管理,即专人专库管理,数量准确。 5 物料消耗定额 万袋理论用工艺损耗物料名称 单位 万袋实际消耗 量 (%) 板蓝根 kg 140 3 糊精 kg 2 蔗糖 kg 2 204 95%乙醇 kg 20 3 说明书 张 500 0 500 复合膜 kg —— 0 —— 中袋 个 大纸箱 个 10 0 10 6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提取前处理车间关键设备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生产厂家 3浙江凯西姆机械有限多功能提取罐 3m 1 公司 浙江凯西姆机械有限二效节能浓缩器 SJN-1000 1 3公司 浙江凯西姆机械有限醇沉罐 2 m 2 公司 浙江凯西姆机械有限真空浓缩罐 500L 1 公司 槽式混合机 CH-150 1 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 真空干燥箱 FZG-15 1 南京长鑫干燥设备厂 常洲科宇干燥设备有粉碎机 30B-X 1 限公司 旋向振动筛 XZS-515 1 丹东五隆贝医药器械 制剂车间关键设备 设备名称 规格与型号 高效湿法混合制GHL-250型 粒机 摇摆式颗粒机 LYK-160型 热风循环烘箱 三维混合机 筛分机 颗粒包机 CT-C-Ⅱ型 GH-800型 ZS-600 DXDK-900B 数量 1 1 1 1 1 1 生产厂家 哈尔滨纳诺医药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丹东市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丹东市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哈尔滨纳诺医药设备有限公司 哈尔滨纳诺医药设备有限公司 锦州北华机械有限公司 7 技术安全、劳动保护及工艺卫生 技术安全

7.1.1 生产设备应设有状态标志,表示所处状态。设备需装接地

线,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7.1.2不得用湿布揩抹电闸,手湿时不得开关电闸。汽、料阀门

应缓缓开启,防止汽、料突然外泄造成物料损失或烫伤事故。关闭各种水汽、料阀门时,必须拧紧,防止跑、冒、滴、漏。

7.1.3 设备运转部位需安装保护罩;设备运转过程中,严禁伸手

入内,以免绞伤。

7.1.4设备运转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和声音时,应立即停车检

查,待查明原因并排除 后方可正常运行。

7.1.5 在检修设备机械部位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以免发生意外

事故。检修电器部位故障时,应由电工操作,尽量避免带电检修。

7.1.6设备应定时维护保养,注油,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生产。

7.1.7设备维护、检修结束后,应彻底清洗现场工具、备件,检查是

否有漏装部件或遗漏于机械内部的工具,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前应将机器设备上的所有工具、部件收回存放处,以免设备运转时因振动而绞入机器内,产生飞崩伤人或损伤机器部件等事故。

7.1.8提取车间为防爆岗位,车间内严禁明火。 7.1.9 粉碎、混合等产尘量大的工序,须有良好的除尘排风设施。 7.1.10车间严禁吸烟,严禁非生产使用外置电加热器,生产使用

一切电器应防爆.。生产使用的水、电应在每日生产结束或下班前关闭闸门,以免发生水患或火患。

7.1.11严禁未经上岗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生产设备。

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操作人员需先行培训,熟悉设备性能,掌握使用操作方法。经考核合格后,持上岗证上岗。 劳动保护

7.2.1洁净区应用专用防静电工作服。鞋为帆布胶底无系带紧口

鞋(电工为电工鞋),能防滑防导电。一般生产区工作服为一般工作防护服装。

7.2.2 配制消毒剂人员配戴乳胶手套、眼镜。 8工艺卫生及环境卫生 各生产工序净化级别:

——提取前处理:从前处理至醇沉为一般生产区,从二次浓

缩至称量、包装工序为30万级洁净区。

——制剂:从投料至颗粒包装为30万级洁净区,外包装工序为一般生产区。 环境卫生要求:

8.2.1 一般生产区卫生要求:

——生产区设备、建筑内表面应定期按规定程序清洁。

——门窗、墙面、顶棚洁净完好见本色,无浮尘、无霉斑、无

渗漏、无不清洁的死角。

——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 ——工房严密,无啮齿类动物及其他害虫。

——设备、管道、管线排列整齐并包扎光洁,无跑冒漏现象。 ——设备、容器、工具、桌柜、物料按定置管理要求放置,

保持表面洁净。

——生产场所不得吸烟、吃饭、睡觉,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

的物品和私人杂物,不得晾晒工装。

——走廊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运输通道的清洁、畅通。

——人流物流分开,人员、物料要按规定程序在规定的通道出入。

30万级洁净区卫生要求:

30万级洁净区环境卫生除达到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标准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建筑物表面光滑、洁净、完好,不产生渗透作用,并能够抵

抗清洁剂、消毒剂的侵蚀。

——设备、容器、工具、管道保持清洁。

——不必要的物品不允许带入洁净区。所用各种器具、容器、

设备、工具需用不发尘的材料制作,并且不与物料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

——工作场所门窗必须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次数。 ——不得安排三班生产,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场,

更换品种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间歇用于清场。

——洁净区内尘埃粒子、沉降菌、温湿度、空气压差、噪声、

光照度、换气次数应符合国家现行GMP要求。

人员卫生要求:

8.3.1 一般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

一般生产区人员指进入该区域的所有人员,包括岗位工作人

员及所有外来人员。

——患有精神病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工作;

——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工作; ——经常洗澡、理发、刮胡须、换洗衣服,不许留长指甲,保持个人清洁。

——严禁随地吐痰; ——便后必须洗手;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以避免污染产品或引起火灾;

——禁止在生产操作区及仓储区饮用食物,以避免污染药品

或引诱鼠虫进入;

——生产操作区不能跑步或嬉戏打闹,以免引起人为的粉尘

飞扬;

——操作区内禁止个人陋习,如挖耳、抠鼻、挠腮、梳理头发、踏鞋。

30万级洁净区人员卫生标准:

30万级洁净区人员指进入该区的所有人员,包括岗位工作人

员及所有外来人员。

——除符合8.3.1条要求外,带菌皮肤病(如皮癣、灰指甲

等)患者及有外部伤口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生产,即不得从事处理暴露的原辅料、中间产品或散装成品的工作。患有感冒、腹泻等临时性传染性疾病者应病愈后方可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洁净区内的生产操作人员,不得化妆,所有佩带饰物、

手表、传呼机、手机等应放于更衣柜内,不得带入洁净区,进入洁净区应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帽应不露头发,领口、袖口等处应系的带子要系好,拉链要拉到尽头,纽扣应系全,工作衣帽鞋等不得穿离洁净区域。

——操作人员在洁净区不得随意走动,不得大声喧哗、打闹,

不得有与生产无关的剧烈活动。

——洁净区工作人员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物料暴露工序

的操作者应带口罩。

9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 前处理提取部分 工序 产出收率% 平衡收率% 净选 ≥% \ 粉筛 ~% ~ 收膏率: 17~23% 固体制剂部分 工序 产出收率% 平衡收率% 颗粒包装 ~% %~% 外包装 ≥ ~ 成品率:~% 计算公式

9.3.1 收膏率:

收膏率%=

清膏总重量 提取药材重量

×100%

9.3.2 产出收率:

指本工序产出的合格的流转于下道工序的产品数量与投入本工序物料理论上应产出的数量(一般即是投入本工序物料的数量)之比,即

产出收本工序实际产出量(重量)

×100%

率%= 本工序接料量

注:本工序实际产出量是指产出合格的可流转于下

工序的产品量

9.3.3 平衡收率:

指本工序所有产出物料数量与投入本工序的物料数量之比,

产品量+可再制品量+废料量+

平衡收

取样量 ×100% 率%=

接料量

注: 产品量:指本工序产出的合格的物料数量。

接料量:以投料总量及每件成品规格重量计

算。

废 料:不可再利用的所有物料。

可再制品:工序产出的不合格但可再利用的物料。

9.3.4 成品率:

成品数量

成品率%= ×100%

投料理论产出数量 10 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车间工艺员2人 前处理2人 称量配料、总混2人 机修2提取5人 颗粒包装2人 人 混合、干燥、粉 外包12人

碎、

称量包装2人

11各工序工时分配和生产周期

前处理提取(按投入原料280kg计算) 单位:小时 工序 提取 浓缩 醇沉 二次浓缩 粉、筛 称量包装 工时 6 6 24 4 2 固体制剂(按规定投料量200kg计算) 单位:小时 工序 称量配干燥、整总混、选颗粒包制粒 外包装 料 粒 粒 装 工时 1 3 2~3 2 8 6 12 附录(常用理化常数、换算表等) 无 13 生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包装材料备案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