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l: 张华良 (河北省冀州中学,河北冀州摘要:为了在高考中打胜仗,高三教师必须认真研究 《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想,用高考命题特点和走向 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有目的 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 生的考试成绩。 关键词:考试大纲 命题走向 基础知识 学生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稳定 性和创新性,因此认真研究高考命题,把握高考命题动向,指 导学生训练.对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极大的作 用。高考命题在题型比例、难易比例、知识内容和范围内容等 方面,都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而且有关于高考的能力要 求、试题形式、考查重点等方面都归属于《考试大纲》范围内, 因此认真学习《考试大纲》不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应该在老 师指导下领会命题精神,做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解 题能力,进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和命题范围。 《考试大纲》明确给出了高中化学中需要了解、理解和 能进行综合应用的知识范围。从而指明高考命题的方向。我 们在高考复习中,要首先明确高考对知识考到什么程度,在 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并明确高考命题的特点、重点。 依据《考试大纲》和“历年高考试题”,掌握高考命题中的题型 比例、内容比例、分数比例等,确定高考复习重点。从历年高 考命题来看,高考对知识的考查.重点和热点知识相对比较 集中.我们在复习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强化规律的理解和应 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的相关知识、溶解度 及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 池原理、电离平衡和盐的水解、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一■■ 研究高考命题,狠抓学生基础 053200) 、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原理及有机物的 相互转化和有机合成等知识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复习时,我们既要把握住其基础知识,又要进行强化复习. 掌握知识要点并形成知识规律。从近年的高考命题来看,阿 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定是必考试 题,对这类试题的解析方法要进行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力 争做到一分不丢。 二、重视《考试大纲》要求,在训练中提高学生能力。 受化学学科特点的影响,化学实验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这 些题目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凸显对学生知识运用、学习技能和 问题处理方法等方面,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根据 《考试大纲》要求,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提高考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行《考 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各种信息题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要求 学生必须对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具备正确复述、再现、辨 认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 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新知识块的能力。我们在日常 复习中必须注意“不管试题怎么变,总是万变不离其宗”,也就 是说.紧抓基础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关键.没有基础知识一切技 巧都是浮云。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每一道信息题,善于总结提 炼和运用信息的方法,解决各类化学问题。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能力要求层次比较高。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分解实际 问题,运用相关知识,采用一定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并能够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准确表达出来,并做 出解释。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一些重点题目的处理,培 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在对第三小问进行求解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解 答,以下主要介绍一种。在假设N个周期中的前后周期都存在O 速度,通过图6可以看出,速度图像和横轴总共形成4个三角 O 形,这些面积公式可以利用s=v二,2a求得。根据题意可以判断, 当速度和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0时就满足条件。最终通过计算 可以求出相应的k值。 图5 (五)对第三小问进行分析,可以在2nr≤t≤2(n+1)rill时 间范围内假设一个周期N。由图6可以看出,根据位移公式与横 轴之间的面积可以得出k和n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根据n和M 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得k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求解有关带电粒子的周期性 变化电场中做往复直线运动类问题时。可以借助速度图像进 行分析和求解。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分析问题,而且能够 保证求解的准确性。由此可见.考生在做高考物理压轴题时, 定要进行全面分析,找出最恰当的解题方法,并合理地分析 问题,考生必须在平时学习中多练习、多思考。才能在高考中 取得好成绩。 一O 参考文献: [1]汤红铭.借助速度图象分析求解高考物理压轴题[J]. 湖南中学物理.2011(4). [2]崔琰,李筱娜.2013年北京高考物理压轴题的解析与 思考[J].物理教师,2013(7). [3]刘军.高考物理压轴题备战攻略[J].试题与研究,2012 图6 (4). 3 历史 知识迁 移能力的培养 江苏2008年历史高考第23题的启示 袁文松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211102) 摘 要:本文针对江苏2008年考卷第23题学生存在的问 了.此题没有意义,高中毕业生应该具备把美国相关情况移植 题进行分析,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提高历史 到英国来的能力。这说明从大学选才、高考命题角度考虑知识 知识迁移能力提出建议。 迁移能力应是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大学选拔人才基本标准之 关键词: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 历史教学 知识迁移能 一。第(3)问:前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20 力 世纪90年代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其表 现是什么?此题第2问得分情况好,学生基本能回答出邓小平 2008年是江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2008年江苏历 南方谈话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 史考卷对今后的教学、命题和考试研究的导向性是不言而喻 原因学生大多只能答出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实践),对斯大 的。该考卷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所考查的知识与书本内容不 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理论)却答不出来。同样是社会主 再像旧高考那样亲密,很多题目甚至老师都没见过,但仔细推 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比较相似,既然中国能从理论和 敲发现又是可以做出来的,并不是很难。对于此类试题,部分 实践上思考.为什么前苏联不会呢?这反映出学生的应变能 学生手足无措.很多应试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似乎也碰到新 力太弱。而应变能力弱则源于平时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太 问题,个别老师甚至抱怨高考命题超纲,其实是这些老师没有 少。第(4)问:美、中对各自经济模式的成功突破有何共同之 真正理解“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高考命题宗旨。平时太强调 处?学生不能准确答出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或市场与计划) 课本知识的记忆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太强调最终结果而忽 相结合.不会简单地把美国的成功突破自由模式——干预和 视过程与方法,说到底还是对新课程改革有抵触。华东师大教 中国的成功突破计划模式——市场结合起来,反映出知识迁 授聂幼犁曾说: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 移能力的欠缺。从第23题存在的问题看,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的公信。只有高于高考才可能有效取胜高考。怎样做到高于高 迫在眉睫。 考呢?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 知识迁移能力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特别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历史知识迁移能力。下 国家着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就包含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那么 面我结合江苏2008高考历史试卷第23题及在阅卷过程发现的 到底什么是知识迁移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 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种学习的影响。具体到历史学科,就是学生对某些历史事实或 江苏2008年高考历史试卷第23题主要考查现代进程中的 历史现象有深刻的理解.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揭示其内部的规 经济发展模式,第(1)问:以英国和前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 律,并把这种能力和方法移植到同类型的新知识。通俗地说就 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关于英国自由放任模 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在新情景下的应变能力。如何 式的消极影响答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问的得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呢? 分情况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回答经济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要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习惯成自然.长期坚持能力自然 通货膨胀等,按高考阅卷标准实际不得分。对此人教版的部分 就提高了。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教师觉得有点冤,为什么呢?因为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 要养成知识迁移的习惯就要在日常学习中对任何一个历史知 危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背景中提及,可这一部分《考 识点都有意识与同类知识类比,进行知识迁移训练。比如我们 试说明》专题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中不 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就可以联系到古代西方的政治制 作考试必考要求,“自由放任”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只在美国 度,分析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后世的影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提及,而本题考察的是英国不是美国.所 响。还可以与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这样 以部分人教版学生不能及时应变。关于这一问题我专门请教 就可以清晰地了解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在学习古代 了命题人刘教授,他认为如果直接考察美国难度就大大降低 西方政治制度时也可以与古代中国、近代欧美的政治制度相 3.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 技巧上下工夫.不能在答题细节上失分.让学生在答题细节上 《考试大纲》指出:高考复习中必须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 赢得胜利,例如:在2013年的高考阅卷中,以下几个方面都是 方法和技能,并能对化学变化规律中的化学现象作出科学合 学生的失分点,我们在复习中要引起注意:(1)仪器名称书写 理的解释。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化学实验一般不会出现 不规范,出现错别字不得分;(2)填空型的选择题中,大小写字 教材上的原题,但这些题目都来自于基本实验的改编和创新. 母混淆不得分;(3)要求化学式写成名称,要求名称写为化学 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让学生掌握 式的不得分;(4)电极反应式不配平、分子式写错、酸性KMnO 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并能对基本实验进行创新。复习化学实验 溶液写为KMnO fH+1不得分等情况。 时,经典题型不容忽视,如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 决胜高考,首先要认清高考命题的稳中求新,紧抓基础,且 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能对化学实验安全事故作 不可缘木求鱼,追求偏、难、怪,而失去了学习的根本。高考复习 出预防和处理;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及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 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实 和提纯。并指导学生从这些实验延伸开来.进行拓展创新.熟 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力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悉各类实验题的解析方法 三、关注规范,在解题细节上赢得胜利。 参考文献: 从与参加高考阅卷的老师交谈来看,在高考阅卷中对学 [1]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生答题的规范问题要求比较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复习 [2]2014年B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中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要求,指导学生在语言组织和答题 [3]张秀锋.谈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山西教育,2012.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