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来源:六九路网


浅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 要】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对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和独立人格的塑造。本文中,笔者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个人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自理能力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期是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由于成人担心孩子年龄小,许多生活中的事情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导致幼儿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及技能,使他们养成了处处依赖的坏习惯。幼儿在潜意识中还会认为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行,首先从心里害怕、排斥。我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班里表现极为自信、善于展示自己,反之那些自理能力弱的幼儿,就反映出胆小、不自信。幼儿自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在一个集体中的行为以及表现。

二、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初步构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呢?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动手的过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我服务的意识,使幼儿体验成功,并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手动、心动、人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手动即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及时肯定、鼓励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我班有个名叫蛋蛋的男孩,每到午睡时他都在寝室跑来跑去的,打打闹闹,我问他为什么不上床睡觉,他却回答说:“我不会脱裤子。”回忆他刚入园时,每到午睡时哭闹不止,因此我总是安慰、劝解、哄他上床入睡,他的外衣裤每次都是我帮他脱的,时间一天天过去导致他一直都不会、也不愿意自己穿脱裤子了。今天中午正好是我值班,我把他领到床前交他脱裤子,先把两只小手分别放到裤腰的两边抓住裤腰往下脱,脱到大腿部位时坐下来继续往下脱,脱到脚腕后用手一只一只的从裤脚往下拽。我是边讲解边帮他脱下了裤子,可他一副不爱学的样子,起床后我又给他教了穿裤子的方法,首先,让他分清前后,有图案的认图案,没图案的认标志,然后分别把两条腿穿进裤腿中,在慢慢往上提,露出两只脚,告诉他不要踩着裤边以免摔倒。第二天还是老样子,他一直在等老师帮他脱裤子,我鼓励加表扬的对他说:

“蛋蛋最聪明了,今天一定能自己脱下裤子的,我在一旁帮你好吗?”蛋蛋听了很得意的样子用我教的方法脱了起来,因为蛋蛋的裤子比较紧不好脱,他脱得很费劲,我也在一旁帮忙,脱到小腿时他使劲两脚一蹬裤子脱了下来,他虽然没有按我教的方法用手去拽,但我还是表扬了他,又帮他把裤腿翻好。这是蛋蛋的进步从不愿意到愿意学,从不会穿到学着穿,这就是他的努力及改变。只要孩子相信自己,愿意去尝试,主动去锻炼,从心里想要成为一名“最棒宝宝”或是“能干宝宝”,就一定能成为真正的能干宝宝。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请幼儿穿好外套,强调说:“自己会穿的自己穿,不会请小朋友互相帮忙。”放眼看去,大部分幼儿都可以穿上外套,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穿的很好,就会对你说:“老师你看,我穿的好不好?” 我及时给与肯定及表扬。但是还有的衣领、帽子没有翻出来;有的内衣的袖子抽上去了;有的穿反了。我帮那些有困难的幼儿整理衣袖,在整理中我进行鼓励并告诉他们问题在哪儿,下回注意。受到表扬的幼儿很高兴,还积极的去帮助那些穿不上衣服的幼儿,边帮忙嘴里还不停的讲解着老师说的方法,真是有趣极了,这样以来即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又使幼儿养成了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另外,我在区角投放了自制

玩教具《扣扣子》等,让幼儿在玩儿中学习。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我班幼儿大部分都可以独立穿好衣服,再没有出现排长龙的现象了。

2.心动即促动幼儿积极思考,并通过榜样示范

让幼儿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沟通等历程,思考必然运行其中。在问题的情境中,幼儿在运用各种方法试图解决某一问题时,思考也必进行其中。因此我利用角色游戏来教幼儿穿脱衣物。如:我当宝宝,请幼儿来做家长,我来到娃娃家:“妈妈我回来了,快来把我的外套脱下来”。说完我就坐在小椅子上等着,“妈妈”笑着走过来帮我脱外套,可是就是脱不下来,“妈妈”急的都快哭了,在我的帮助下最后脱了下来。我又重新找了位“爸爸”,“我要去幼儿园了帮我把衣服穿好”,不出我所料这位“爸爸”根本不会穿衣服。这时我请其他幼儿说说,怎么办呢?有说先脱袖子,有的说先拉拉链,有的说先从头上脱下来等等好多想法。因为这个游戏的进行好多幼儿都想知道到底应该怎么穿脱外套。当然,活动情境要真正发生作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对话就尤为重要,在对话中,教师通过“穿针引线”,尤其是提问来引导幼儿讨论,促使幼儿不断进行下去。这其中老师的“支架”或“穿针引线”的作用必须淋漓尽致地发挥,以使幼儿充分理解。

3.人动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时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教师可以在随机的一日活动中,通过小组或团体方式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互动交流,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帮助幼儿纠正错误。

小班幼儿喜爱具体、形象的教育,喜爱重复与模仿,因此我将穿脱衣服的方法编成了儿歌:穿衣服分前后;正面朝前抓领口;往后一甩披肩膀;两手左右钻洞洞;拉拉链系扣扣;再把衣服整理好。拉开拉链解扣扣;两只手手袖中出;宝宝小手真能干;衣服很快脱下来。我请幼儿全部加入到角色互换游戏中,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针对幼儿穿脱衣物的培养,大多数幼儿可以完全独立完成,但由于个体差异仍有个别幼儿不能独立的完成,但他们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忙,以及养成相互帮忙的好习惯。另外,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要包办代替,尽量给孩子穿一些宽松的衣裤,如:裤腰的松紧不易太紧、外套最好是拉链或是按扣、套头衣服的领口最好是带扣子的等并利用电访、家访等了解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沟通后得知,孩子回家后不再让爸爸妈妈帮忙穿脱衣物,都要自己做;蛋蛋的家长很开心的对我说:“我儿子变化真大,在家自己穿脱衣裤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培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虽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自我服务的同时,使每位幼儿都能尽快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第二版.

[2]www.wenku.baidu.com 培养小班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的习惯. [3]http:

//www.krbb.cn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很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