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DOI : 10. 3969/j. issn. 1004 - 390X ( s) . 2017. 02. 004
http : //xb. ynau. edu. cn
E-mail: ynndxbsk@ qq. com
国外干旱典型区农业防旱抗旱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谷洪波,彭诗韵,麻湘琳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2〇1)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干旱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干旱影响最大、 受灾最直接的是农业。在长期应对农业旱灾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抗旱策略。在总结国 外典型干旱国家,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非洲地区应对干旱灾害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对我国抗旱工作的 启示:转变干旱管理理念,健全抗旱法律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抗旱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干旱监测和预报,提高预警能力;改革灌溉技术,发展高技术节水灌溉农业;扩大农业灾害补贴,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加强水 危机意识教育,树立节水观念等,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农业防旱抗旱能力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农业干旱;国外典型区;防旱抗旱;启示中图分类号:F 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390X (2017) 02 -0018 -06
Agriculture Drought Preparedness Policy of Foreign
Typical Arid Zone and Its Revelation to China
(School of Busines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 China)
GU Hongbo, PENG Shiyun, MA Xianglin
nomic ,as well as population growth, drough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 which affects agricul
ture most largest and directly.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response to agricultural drought, many countrie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drought policy. Based on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dealing with drought disaster of typical foreign ari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Israel and Africa, this paper draws inspir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ransforming drought management philosophy ,perfecting Drought legal system ; establishing a unified and coordinated Drought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strengthening drought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improving early warning capacities; reform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developing high-tech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griculture;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disaster subsidies, 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 strengthening water crisis awareness education,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water conservation, etc. , in order to offer decision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rought control.Keywords: agricultural drought; foreign typical area; drought control; enlightenment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人口的膨胀,干旱日趋严重,干旱地区也日益扩
大。从世界范围来看,干旱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非洲大部分地区、北
Abstract :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global warm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al and eco
收稿日期:2016 -06 -27 修回日期:2016 -07 -15 网络出版日期:2017 - 04 - 12 T 17: 59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17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J2066);湖南省研究
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6B580)。
作者简介:谷洪波(1966—),女,湖南韶山人,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网络出版地址:http ://kns. cnki. net/kcms/detail/53. 1044. S. 20170412. 1759. 008. html
第2期谷洪波,等:国外干旱典型区农业防旱抗旱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19
美西部和南美西部地区[1],干旱面积约占陆地总面 积的三分之一。干旱不等同于旱灾,当干旱给人类 社会经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损失时就成为了 旱灾,据统计,每年有100多个国家受到干旱灾害 的影响。旱灾成灾过程缓慢,持续时间长,成灾领 域广,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 生活。干旱一旦发生,受灾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农业。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且干旱频发,干旱灾害 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每一 次干旱灾害的发生,都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干旱呈现出 逐渐扩大的趋势。在对抗农业干旱方面,国际上各 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政策和措施。
一、干旱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防旱抗旱政策(一)美国农业防旱抗旱政策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现代农业国,大部 分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由于受“厄尔尼 诺”海洋现象以及临近地区高气压系统的影响, 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其影响居美国各类气象灾害 的首位,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0〜80亿美 元,2012年,美国更是遭遇了世纪大旱[2]。美国 中西部地区是其干旱的重灾区。在长期的农业抗 旱中,美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和经验。
1.
注重干旱风险管理,推动抗旱预案制度
传统的干旱灾害管理是一种灾害发生之后的危机应对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注重灾后的补救, 存在救援不及时、抗旱措施无针对性、各地方信 息交流和相互合作程度低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 使得美国政府的抗旱救援工作难以开展。自20世 纪80年代以后,美国逐渐转变危机管理模式,开 始重视干旱灾害的综合风险管理,注重灾前防御。 为此,美国政府推动各州乃至各基层社区制定抗 旱预案制度并积极推广实施。在美国,规定各州 包括最基层社区的干旱和水资源由州环境保护局 直接管理,基层社区水系统也要求制定抗旱预案, 用以对抗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通过制定抗旱预 案来提前做好防旱抗旱准备,以减轻旱灾对社会 经济的影响,这是一项有效的干旱管理措施,大 大提高了美国旱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制订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为干旱管理提供 法律依归和保障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就如何开发利
用水资源的思路进行了调整。1970年通过的《环 境保护法》和19%年通过的《未来的水政策》, 对水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和未来水资源工作的重点
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995年又颁布了《水质 法》,1997年颁布了《土壤和资源保护法》,各州 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就水质的保护、水资源环境保 护和对农业灌溉用水的各个环节制定了严格的规 范。1998年联邦政府出台了《国家干旱政策法》, 在此法律框架下设立了国家干旱政策委员会 (
NDPC),委员会主席由农业部部长担任,旨在
负责协调全国的干旱管理。2002年颁布了《国家 干旱预防法》这一综合性的国家干旱政策法案。 美国制定和出台的这一系列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政 策以及防旱抗旱法律为干旱预防和旱灾管理提供 了严密、细致的法律依归和保障。
3.
确立干旱评价指数,开发干旱监测预警图
大多数国家的干旱计划都包含了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美国干旱风险管理的初期阶段是通过 气象、水文、地下水监测来预测是否会发生干旱, 然后通过采用降水百分比指数、Palmei
•干旱严重
度指数(PDSI)、标准降水指数(SPI)、作物水 分指数(I)CMI)、地表水供给指数、垦殖干旱指数
(RD等来定量描述干旱和确定旱灾等级[3],并
以此开发了一种干旱监测图。干旱监测图是美国 国家干旱减灾中心联合美国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研 究开发的用于监测全国范围内干旱风险发生、发 展情况的一个干旱监测工具。这种干旱监测产品 和工具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信息共享,也提高了 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4. 工程抗旱和生物抗旱相结合
美国农业资源丰富,但降水量不足,全年平 均降水不足1 000 mm
,西北部地区年降水量更是
不足500
mm,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已影响到美国农
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机构十分重视各种防 旱、抗旱工作。一方面重视工程抗旱,政府出资 大力兴修水利,如建立废水处理厂,将废水处理 净化之后再用于农田或环境用水;修建“水银 行”,采取地下水回灌模式,即在降水较多的年 份购买低价水回灌到地下进行蓄水,在少雨的干 旱年份再抽出回灌给农田,以丰补歉,此举保证 了农田的灌溉率,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供
给问题。另一方面,美国注重提高农田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和精准农业,通过发展喷灌、滴灌、
20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11卷改良沟灌等措施来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在生物 抗旱上,美国科学家非常重视培育和种植耐旱的 农作物,抗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玉米、大豆、 烟草等农作物上,培植出许多抗旱品种。
(二)澳大利亚农业防旱抗旱政策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干旱大陆,年均降水 量不足500 mm,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不足
300
mm的地区有接近40%,干旱是造成澳大利
亚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20世纪90年 代以来的1994
一
1995年、2002—2003年以及
2006—2007更是遭遇了特大干旱。农业是澳洲农 村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命脉,供养着澳洲2 340万 本土国民和4 000万海外人口,为超过27万国民 提供着就业岗位,支撑着澳洲最大制造业产业 —
食品加工业[4]。因此,如何应对干旱及灾后 如何进行恢复重建成为政府首要面对的问题。澳
大利亚干旱管理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 二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在对抗干旱方面已 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
1. 转变干旱管理理念,实行干旱管理新政策澳大利亚最初也主要是采取应急救援和危机管理为主的抗旱模式,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世 纪80年代。原有的抗旱模式在抗击干旱过程中暴 露出诸多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澳洲 联邦政府开始改变原有的抗旱模式。1989年,联 邦政府成立了干旱政策评估工作组,1990年提出 政府应转变干旱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认为应把干旱作为一种风险成本给予高度重视。 1992年政府颁布了以实施危机管理和农业结构调 整为核心的新干旱管理政策[5],新政策的主旨主 要是鼓励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力 量来应对气候的变化,这是全世界较早提出和实 施干旱风险管理的国家。2002年,在新干旱政策 的引导下,澳大利亚农场成立200亿澳元的农业 风险管理基金,专门用于农业异常干旱事件。
2. 采用全方位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澳大利亚采用地下水冬储和回灌技术发展节 水灌溉农业,即将冬天地表多余的水资源通过压 力储存到地下1〇〇 m
左右的含水层,干旱的月份
再抽出对农田进行灌溉。澳大利亚还通过3S
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PS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
统)、3M系统(制图系统Mapping、监控系
统
Monitoring、管理系统Management)
和测水灌
溉技术来节约水资源[7]。测水灌溉技术则是通过 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水分和作物的蓄水情况,来 确定合适的灌溉时间和灌溉水分,以此来合理高 效地利用水资源。澳大利亚政府还通过推崇免耕、 休耕、少耕和发展精准农业等方式来保护耕地。
3. 严格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商品化 澳大利亚着重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一是政府实施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将水 资源行政管理组织形式改成公司制组织形式,为了 让公司和所有农场主共同参与水资源管理,成立了 水资源管理董事会。二是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严 格用水配额。澳大利亚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擅 自打井、建坝,并对地下水资源采取特殊的保护政 策。三是政府打造“水市场”,实行水资源商品 化,允许用户跨州买卖可用水份额[1]。因四面环 海,海水资源丰富,澳大利亚还采用淡化海水的方 法来弥补和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4.
注重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技人才的培养
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政府十分重视对农户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失为 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在中学和大专学校均设有农 业课程教育,为社会不断培养农业方面的技术人 才。目前,澳大利亚农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文
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超过30%,并呈 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8]。
(三)以色列农业防旱抗旱政策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南面,位于 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地形主要为平原、丘 陵、裂谷和沙漠四种,南部以沙漠为主,沙漠几乎 占据了以色列国土面积的一半,可耕地非常有限, 淡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拥有淡水资源量仅为 320 m
3,占世界人均的1/33,是我国人均的1/7, 且时空分布不均[9]。恶劣的地形和降水条件,使得 以色列不得不依靠发展农业科技、新型节水灌溉技
术和废水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措施来抵御干旱。
1.通过立法将水资源管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1948年以色列国家成立,面对残酷的生存环 境,政府从建国之日起就将水资源的管理提升到 国家战略层面,并立法予以保证。水资源管理的 核心法律是1959年颁布的《水法》,《水法》明 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公共财产由国家控制,私人不 得拥有水资源,《水法》的颁布使政府的供水管
第2期谷洪波,等:国外干旱典型区农业防旱抗旱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21
理和供水收费有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在此之前的 1955年,以色列制订了《水灌溉控制法》《排水 及雨水控制法》和《水计算法》三部法律,此 后,为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以色列政 府还颁布了《水井控制法》《经营许可法》等一 系列水资源管理法律及若干水污染防治条例,法 律条例明确规定了居民用水、农田环保用水、工 业用水的定额,任何人和部门都不得超额使用, 一旦超过,将受到严重的经济处罚[1°]。
2. 改革传统的灌溉技术,采用新型的高技术
节水灌溉方法
以色列传统的沟渠漫灌法对水资源浪费极大, 有效利用率不到一半,为此以色列政府实行改革, 摒弃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采用新型的节水压力滴 灌技术。滴灌技术的原理就是用塑料管把水直接输 送到最需水的植物的根部,并在灌溉之前先把化肥 溶入水中,水肥灌溉一气呵成,滴灌系统由电脑控 制,通过电子传感器自动实现,非常精准而又高 效。此灌溉技术不仅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水分,还 能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既节水又保证了收成和经 济效益的目的。从该技术中还衍生出了埋藏式、喷 洒式等多种灌溉技术。目前以色列温室种植全部采 用了这种滴灌为主的自动喷灌系统,水利用率高达 95%[11]。另外,以色列还积极发展智能节水灌溉, 对所有灌溉工程实行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操作,这 些技术都非常有效地提高了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率,已被多个国家效仿。
3. 优化种植结构及区域布局,以最少的耗水 获取最大的收益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色列一直以种植粮 食为主,并且实行粮食自给。20世纪70年代后, 以色列改变种植结构,以出口园艺种植为主,必 须发展的粮食作物全部集中到降水充沛一些的北 部地区,养殖产品则主要从国外进口™。以色列 政府还优先发展棉花、花卉等经济效益好的农作 物。种植结构及区域布局的优化,使以色列以最 少的耗水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
多举措开辟新的灌溉水源
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国家水资源极 其匮乏,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 政府意识到光从“内部”节约用水是不够的,因 此还从“外部”开辟新的灌溉水源:如废水回收 利用、北水南调、咸水的开发利用、修建集水设
施、收集淡水资源等。
(四)非洲地区农业防旱抗旱政策
非洲是世界上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
洲几乎有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0 mm
,有三 分之一的地区甚至不足200
mm,干旱与半干旱面
积占整个非洲大陆面积的60%。作为人类发源地 之一的非洲,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是许多非洲国 家的经济命脉,但他们大多数是靠天吃饭,这使
得非洲的农业在极端的干旱面前十分的脆弱。 1968—1973年,西非的萨赫勒地区发生严重干 旱,约有20万人死于旱灾。1983 —1985年,至 少有20个国家的3 000万人受灾,1 000万人离家 寻找水源和食物。1991年非洲再次遭遇干旱威 胁,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有3 000万非洲人 民正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和饥饿中[13]。2015年 6 —9月非洲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农业遭受重 创。面对干旱非洲各个国家纷纷采取相应的对策, 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建立干旱灾害预警系统
非洲南部内陆国家博茨瓦纳,大部分地区属 热带干旱草原气候,西部为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 整个国家全年平均降水量在400 mm
左右。博茨
瓦纳政府意识到作为一个常年干旱的国度,一个 准确有效的干旱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1984年博茨瓦纳正式建立了干旱灾害预警系统
(
EWS),用以加强干旱灾害的备灾、减灾和抗灾 工作。EWS通过分析和收集农情、气候、降雨等
相关指数及指标来评估旱灾风险,及时对干旱威
胁做出判断,然后由政府适时发布干旱旱情和等 级的预警。
EWS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旱灾可能带来
的影响,有效地防御了干旱灾害[14]。
2.
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完善和改进灌溉设施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及,地跨亚、非两洲,
尼罗河纵贯南北,1970年埃及政府凭借着优越的 地理位置,修建了阿斯旺高坝。高坝不仅有效控 制了尼罗河河水的泛滥,使其盈时不涝、旱时不 干,同时还增加了农田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和 经济作物产量。同时,政府还修建了和平渠和新 河谷水渠两大调水工程。其中,和平渠工程的实 施可新增25万hm
2耕地,为150万人提供生活用
水,有效缓解了埃及粮食短缺的境况[15]。非洲各 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纷纷完善 灌溉设施,改进灌溉方式。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地
22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1卷
区主要使用有压灌溉技术,而非洲的东部、中部 和几内亚湾地区,大部分国家限制大水漫灌,使 用小型喷灌技术灌溉农田。灌溉方式的改进扩大 了农田的灌溉面积,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3.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
非洲撒哈拉以南区域自然环境丰富多样,适合 农业多种经营,非洲也正是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 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在丰水 区发展林业,沿海沿河地区发展渔业,草原地区发 展畜牧业,各个国家都结合自己的自然环境因地制 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非洲地区四面环海,海岸线 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潜力巨大,非洲众多 国家渔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埃及,虽然 当地沙漠面积大,但地处尼罗河三角洲,水资源相 对比较充裕,故埃及政府大规模推广养殖业,渔业 发展迅速。同时,埃及改变种植结构,对耗水量大 的农作物如水稻采取以进口为主的方式,改为主要 种植小麦、玉米等耗水量少的作物。这些措施都缓 解了因干旱带来的损失,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二、干旱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防旱抗旱政策 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非洲等干旱典型 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防旱抗旱政策对我国农业防旱 抗旱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概括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转变干旱管理理念,健全抗旱法律体系
我国的干旱管理理念和模式大多还停留在危机管理阶段,即只有当旱灾发生之后,政府才采取临 时紧急措施,抗旱工作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抗旱效 果十分有限。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干旱 管理模式和理念告诉我们,我国应加快转变传统的 危机管理模式,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和意识,将防旱 和抗旱相结合,采取“防抗结合、预防为主”的 模式。其次要建立健全防旱抗旱法律法规体系。这 方面我国起步比较晚,2009年才通过并实施《抗 旱条例》。然而条例的执行力刚性不足,经过长期 的实践证明,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许多干旱灾害 的防治措施都无法长期有效地实行,因此必须健全 和完善我国干旱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以提高我国 政府抗击干旱灾害的能力。
(二) 建立统一协调的抗旱行政管理机构抗旱工作能否有效地开展离不开政府的统一
领导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在美国,联邦政 府先是成立了国家干旱政策委员会,负责协调联 邦、州及地方的干旱管理,后又设立了国家干旱 理事会,并成立了联邦抗旱领导机构,随后各州、 郡和地方也相继成立了干旱管理责任机构,划分 了各级政府的抗旱救灾责任,由此美国在全国范 围内形成了一个从联邦政府到各州、郡及地方的 “干旱管理网”和一套完善的干旱管理机制。我 国目前的抗旱工作主要是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领导,主要以《防汛抗旱条例》为依据[16], 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专门的防汛抗旱法律,因此,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和出台防汛抗旱法, 将常态抗旱管理和应急抗旱管理相结合,统筹抗 旱减灾的各项工作,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 不同干旱程度制定本地方的条例和细则,共同应 对干旱灾害。另外,我国还可效仿美国在旱灾多 发区建立干旱管理机构,专门用以领导抗旱工作, 还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
(三) 加强干旱监测和预报,提高灾害风险 预警能力
干旱灾害的监测与预警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首 要环节,如能及时准确地发布干旱灾害风险信息, 对于预防干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虽 然已开展了干旱监测工作,但从实施力度和落实 程度上来说还远远不够,抗旱工作总体上还处于 被动局面,因而提高对灾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成 为我国防旱抗旱的首要任务。可以学习和借鉴澳 大利亚利用3S、3
M等高新技术系统对未来天气
进行监测和预警,提高对旱灾的动态监测能力, 形成覆盖全国的旱灾信息网。
(四) 改革灌派技术,发展高技术节水灌溉农业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很出色,其中灌溉技术是关键,高技术节水灌溉系统使以色列不仅大大提高了 水资源的使用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抵御了干旱。 澳大利亚使用的测水灌溉技术也非常先进,使其农 田灌溉率大大提高。我国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还是 采用开渠、挖沟、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这种 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极低,只有35%左右,而 且致使化肥大量流失,不论是对水资源还是肥料都 是极大的浪费。如果我国能在一半的耕地上实行先 进的灌溉方法和化肥使用方法,每年可节省上千亿 立方米的水,几百万吨或近千万吨化肥[9],因此改 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我国还很有空
第2期谷洪波,等:国外干旱典型区农业防旱抗旱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23
间。在这方面我国可以效仿澳大利亚和以色列,采 用测水灌溉技术和滴灌式、埋藏式、喷洒式、水肥 一体化等灌溉技术来因地制宜地灌溉农田。同时, 选育和培植抗高温、耐干旱的农作物品种,实行免 耕、休耕、作物轮作等节约型农业耕作方式也都是 很多国家生物防抗的重要措施值得借鉴。
产中如何应对极端气候变化[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3): 13. 2013 . 03 . 005.
[3] 哲伦.世界各国应对干旱的对策及经验[J].资源
与人居环境,2010 (14): 61.
[4] 澳州干旱导致活畜宰杀加工促使农业产值劲增[EB/
DOI: 10. 3969/j. issn. 1672 -0423.
OL]. [2015 - 06 - 01.] http : //inter, lnongjing.
(五) 扩大农业灾害补贴范围,建立健全农 com/ a/201506/94394. html.业保险体系农业补贴是政府财政支农常用的政策工具,美 国的农业补贴种类多投资大,并出台了《农业援助
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对遭受灾害严重损
失者提供补贴。我国政府2004年对农业实行“三
减免”“三补贴”政策,并于2006年全面取消农
业税,这是国家减轻农民负担、改变农村取予方
向、系统和全面实施财政支农政策的开始。2015 年国家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 整,这些补贴政策及其改革对支农强农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补贴范围窄、补贴资金不足、 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发放不到位等诸多弊端,而 在农业灾害专项救助与补贴方面更是滞后。此外, 美国还将农业灾害保险作为社会福利的一种基本制 度广为实施。建立健全农业灾害保险体系,对农作 物和养殖业可能遭遇的灾害风险损失提供保险理 赔,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保护措施日益受到世界各 国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灾害保险也已比较 成熟和完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六) 加强水危机意识教育,树立节水观念
在美国,政府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并通过教育来宣传节约用水。澳大利亚 则通过专家呼吁、政府宣传,已逐步建立节水型社 会,节约用水观念已深入人心,在城市喷浇花园草 坪、冲洗车辆基本绝迹,在农村,节水技术的应用 及设备随处可见。以色列更是把节水作为一项基本 国策,规定水资源为国家所有。而我国人民节水意 识仍然比较淡薄,很多人还存在着水资源“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水资源浪费极其严重。因 此我国急需加强水资源紧缺性、重要性以及加强水 资源保护紧迫性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水危机 意识,规范人们节约用水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阿龙.全球如何应对干旱[J].环境,2011 (8): 36.
[2] 宋莉莉,王秀东.美国世纪大旱引发的思考:农业生
[5 ] Whilhite D A, Botterill L C , Monnik K. National drought
policy : lessons learned from Australia, South Africa,
and the Unite States [C] //D A Whilhite. Drought waterand crises : science,technology,and management issues. New York &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05: 137.
[6] 张庆阳.澳大利亚: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和原则
[J].防灾博览,2015 (1): 62.
D0I: 10. 3969/j.
issn. 1671 -6310. 2015. 01. 013.
[7] 陈润羊,花明,田万慧.国内外发展节水农业经验及其
对西北干旱区的启示[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 (1): 6. D0I: 10. 3969/j. issn.
1005 - 4944. 2011.
01. 002.
[8] 任育锋,李哲敏,徐琛卓.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趋
势[J].世界农业,2015 (8): 131. D0I: 10.
13856/j.
cnll-1097/s. 2015. 08. 027.
[9] 韩清瑞,高祥照.以色列、土耳其节水农业发展状
况与启示[J].中国农业信息,2〇W (2): 11.
D0I: 10. 3969/j.
issn.
1672 - 0423. 2014.
02. 004.
[10] 以色列的水处理,你知道多少?[〇6/01^].[2014-
02-16].
http: //info. cjk3d. net/viewnews -730575
[11] 吴炜,施六林,王艳,等.国内外农业设施节水现状
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5 (1): 1M, 113.
D0I: 10. 3969/j. issn. 0517 - 6611. 2015 . 01. 038.
[12] 国亮.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D].杨凌:西
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3] 回顾非洲历史上的重大旱灾[EB/0L]. [2011 -08 -
10].
http : //www. weather, com. cn/index/ gjtq/08/
1446603. shtml.
[14] 亚行技援中国干旱管理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干旱
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2011: 63.
[15] 魏昌林.埃及西水东调工程[J].海河水利,2001
(6): 43.
D0I: 10. 3969/j. issn.
1002 - 4433.
2001. 08. 010.
[16] 王青,严登华,翁白莎,等.北美洲干旱灾害应对
策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干旱区地理,2012, 35 (2) : 3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