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 文档 (2)

来源:六九路网
1、细化晶粒虽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但增大了金属的脆性。( x ) 解析:细化晶粒虽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但降低了金属的脆性。 2、结构钢的淬透性,随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x ) 解析:结构钢的淬透性,随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3、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不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 x ) 解析:任何合金钢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性能。 4、置换固溶体必是无限固溶体。( x ) 解析:置换固溶体必是有限固溶体。

5、单晶体必有各向异性。( √ ) 解析:单晶体有很强的方向性。 6、普通钢和优质钢是按其强度等级来区分的。( x )

解析:普通钢和优质钢是按其杂质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级来区分的。 7、过热钢经再结晶退火后能显著细化晶粒。( x ) 解析:过热钢经再结晶退火后不能细化晶粒。 8、奥氏体耐热钢也就是奥氏体不锈钢。( x ) 解析:奥氏体耐热钢不是奥氏体不锈钢,是合金钢。 9、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奥氏体的相同。( x ) 解析: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铁素体的相同。

10、面心立方金属的塑性比体心立方金属的差。( x ) 解析:面心立方金属的塑性比体心立方金属的好。 11、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 x ) 解析:纯铁在室温下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

12、马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 x )

解析:马氏体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转变机制非常复杂。

13、所谓白口铸铁是指碳全部以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 x ) 解析:所谓白口铸铁是指碳主要以渗碳体形式存在的铸铁。 14、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的任意面和任意方向进行。( x ) 解析:位错的滑移是沿晶体中的一定方向进行。

15、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粗大。( x )

解析: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细化。

16、钢的淬透性与其实际冷却速度无关。( x ) 解析:钢的淬透性与其实际冷却速度有关。

17、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为完全淬火。( x )

解析:亚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为不完全淬火,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一般为完全淬火。

18、无限固溶体必是置换固溶体。(√ ) 解析:由置换固溶体的性质决定。

19、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但韧性变差。( x ) 解析:一般地说,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和韧性越高。

20、所谓临界冷却速度就是指钢能获得完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

解析:这是临界冷却速度的定义。

21、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粗大。( x )

解析: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细化。

22、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的任意面和任意方向进行。( x ) 解析: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一定的晶面和方向进行。 23、钢经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必然会改变。( x ) 解析:钢经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不一定会改变。

24、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质量分数低于其退火组织中的。( x )

解析: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质量分数高于其退火组织中的。

25、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都比纯金属高。(√) 解析:合金的增加了晶格畸变。

26、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相组成都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解析: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相组成也都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27、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中没有铁素体相。( x ) 解析:过共析钢的平衡组织中也有铁素体相。

28、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马氏体。( x )

解析: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贝氏体。

29、同一钢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 解析:水的冷却速度大于油的冷却速度,所以水淬的淬透性好。 30、马氏体转变是扩散性转变。( x ) 解析: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31、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和铁素体的相同。(√) 解析:都是碳溶于a-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32、马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 x )

解析:马氏体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转变机制非常复杂。

33、金属中的固态相变过程,都是晶粒的重新形核和长大过程。(√ )

解析:形核和长大是任何相变过程的基础。

34 、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的任意面和任意方向进行。( x ) 解析: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一定的晶面和方向进行。 35、对金属进行冷、热加工都会产生加工硬化。( x ) 解析:只有对金属进行冷加工会产生加工硬化。

36、在共析温度下,奥氏体的最低含碳质量分数是0.77%。( x ) 解析:在共析温度下,奥氏体的最低含碳质量分数是 0 。 37、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质量分数高于其退火组织中的。(√)

解析:亚共析钢经正火的冷却速度大于其退火的冷却速度,组织中的珠光体质量分数高。

38、细化晶粒虽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但增大了金属的脆性。( x ) 解析:细化晶粒不但能提高金属的强度,也降低了金属的脆性。 39、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相组成都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解析: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相组成都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40、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马氏体。( x ) 解析:采用等温淬火可获得晶粒大小均匀的贝氏体。 41、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x) 解析:马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完成的。

42、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好。(√ ) 解析:一般地说,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和韧性越高。

43、上贝氏体的韧性比下贝氏体好。( x ) 解析:上贝氏体的韧性比下贝氏体差。 44、表面淬火主要用于高碳钢。( x )

解析:表面淬火主要用于中碳钢、中碳合金钢。

45、马氏体转变是通过切变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 x )

解析:马氏体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的,转变机制非常复杂。

46、金属中的固态相变过程,都是晶粒的重新形核和长大过程。(√ )

解析:形核和长大是相变过程的永恒。

47、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的任意面和任意方向进行。( x ) 解析:位错的滑移可沿晶体中一定的晶面和方向进行。

48、对金属进行冷、热加工都会产生加工硬化。( x ) 解析:只有对金属进行冷加工会产生加工硬化。

49、在共析温度下,奥氏体的最低含碳质量分数是 0 . 77 %。( x ) 解析:在共析温度下,奥氏体的最低含碳质量分数是 O 。 50、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质量分数和退火组织中的珠光体质量分数一样。( x ) 解析:亚共析钢经正火后,组织中的珠光体质量分数高于其退火组织中的。

51 .铁素体是碳溶于,a一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x ) 解析:铁素体是碳溶于 a一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52 .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固溶体相。( x ) 解析: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金属化合物相。

53 .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粗大。( x )

解析:金属凝固时,过冷度越大,晶体长大速度越大,因而其晶粒细化。

54 .凡能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增大的合金元素均能减小钢的淬透性。(√)

解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k 越大,则其淬透性越差。

55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x ) 解析: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56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vk 越大,则其淬透性越好。( x ) 解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vk 越低,则其淬透性越好。

57 .马氏体转变是扩散性转变,贝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 x ) 解析: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性转变,贝氏体转变是扩散性转变。 58、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越高,其塑性越差。( x ) 解析:一般地说,在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和韧性越高。

59、位错的滑移是金属进行塑性变形的唯一方式。( x ) 解析:位错的滑移是金属进行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60、对过共析钢工件进行完全退火可消除渗碳体网。( x )

解析:对过共析钢工件进行正火可消除渗碳体网。

1、纯铁的熔点为 1 538 ℃ ,则其再结晶温度为997℃,而其再结晶退火温度为1097 ℃ 。 2、在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中,常见的三个单相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常见的双相两组织为珠光体和莱氏体。

3、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及长大,残余渗碳体,奥氏体的均匀化。

4、金属的塑性变形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主要通过滑移来进行的;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高,则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5、合金中的基本相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类;按照溶质原子在溶剂中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6、灰口铸造铁和白口铸铁的组织相比较,灰口铸造铁中不应有渗碳体组织,而白口铸铁中没有片状石墨组织。

7、金属元素在钢中形成的碳化物可分为合金渗碳体和特殊碳化物两类。

8、合金常见的相图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和具有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9、钢淬火时所得马氏体的形态主要决定于其成分,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碳的质量分数,马氏体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其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后马氏体组织粗细主要要取决于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10、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大多数都促进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当溶人奥氏体时又阻碍过冷奥氏体的分解,淬火后回火时推迟马氏体的分解。

11、在Fe -Fe3c相图中,包含有三个恒温转变过程,分别是包晶反应、共析反应、共晶反应。其具体的相反应式为LB+δH一AJ、LC一AE+Fe3C、As一FP + Fe3C。

12、亚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人Ac3以上30℃一50℃,而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Accm以上30℃一50℃。

13、钢进行扩散退火是为了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进行再结晶退火是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作用便于继续冷加工。

14、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铸铁的成分和冷却速度等。 15、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含碳的质量分数,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其临界冷却速度。

16、金属的塑性变形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主要通过滑移来进行的。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高,则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17、要降低低冷轧钢板的硬度应进行完全退火,要消除合金铸件的枝晶偏析应进行均匀化退火,要改善高碳钢的切加工性能应进行等温退火。

18、实际晶体中主要存在三类缺陷,其中点缺陷有空位和间隙原子等,线缺陷有位错,面缺陷有亚晶界、晶面等。

9、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提高钢的耐蚀性,进行稳定化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晶间腐蚀的产生。 20、经正火处理能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经等温退火处理消除高碳高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21、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两类: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22、金属化合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及结构特点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化合物三类。

23、纯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24、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征,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25、从金属学观点来说,凡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称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26、按照溶质原子在溶剂中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固溶体按溶解度大小不同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27、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排列情况叫晶体结构。 28、金属铸造锭的组织常分为三层,即外层的细晶区、次层的柱状晶区和中心的等轴晶区。

29、过冷度增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晶粒变细。

30、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热处理可获得单项式相奥氏体组织,进行稳定化热处理可防止产生晶间腐蚀。

31、铁有三种同素异构体,在912℃以下时体心立方结构,在912℃以上1 394℃以下时为面心立方结构,高于1394℃而低于熔点时为体心立方结构。

32、钢淬火时马氏体转变的转变量主要决定于其临界冷却速度,与其保温时间无关。

33、马氏体的形态在两种典型,即强度高而韧性差的片状马氏体和强度低而韧性高的板条状马氏体。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含碳质量分数,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其临界冷却速度。

34、金属结晶必要条件是一定的过冷度。金属结晶时晶粒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其形核率。

35、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及长大,残金渗碳体,奥氏体的均匀化。

36、共晶转变是指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37、对普通灰铸铁工件进行低温退火是为了消除内应力,进行高温退火是为了消除铸件白口、降低硬度。 38、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铸铁的成分和冷却速度等。 39、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叫过冷度。 40、钢进行扩散退火的目的是减少钢锭、铸件偏析,进行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锻坯的化学成分,组织不均匀性,消除加工硬化。

41、下列各材料的退火组织构成为:工业纯铁铁素体,亚共析钢铁素体+珠光体,过共析钢珠光体+渗碳体,亚共晶白口铸铁珠光体+莱氏体+二次渗碳体,过共晶白口铸铁莱氏体+二次渗碳体。 42、纯金属的晶格类型主要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43、铁有三种同素异构体在912℃以下时为体心立方结构,在912℃以上,1394℃以下时为面心立方结构,高于1394℃而低于熔点时为体心立方结构。

44、实际晶体中主要存在三类缺陷,其中点缺陷有空位和间隙原子等,线缺陷有位错,面缺陷亚晶界等。

45、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提高钢的耐蚀性,进行稳定化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晶间腐蚀的产生。 46、经正火处理能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经等温退火处理消除高碳高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47、固溶体按溶解度大小不同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48、金属化合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及结构特点分为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及间隙化合物三类。

49、金属晶体通过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来发生塑性变形。 50、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5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52、金属结晶时晶粒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其形核率和晶核的长大速度,一般可通过增加过冷度法或变质处理来细化晶粒。

53、在Fe-Fe3C合金组织中,一次渗碳体是指从液体合金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是指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三次渗碳体是指从铁素体中析出的。

54、所谓“相”是指合金中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相同的组成部分,合金中的基本相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类。

55、常用的回火方法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56、钢的淬透性决定于其成分,一般随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亚共析钢的淬透性增大,当加入除Co之外的合金元素时均能使钢的淬透性提高。

57、金属晶体通过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来发生塑性变形。 58、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59、铸铁中碳以石墨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石墨化,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有铸铁的成分和冷却速度等。

60、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 Al温度以下等温转变的组织产物可分为三大类,即珠光体型组织、贝氏体型组织和马氏体型组织等

名词解释:

1、加工硬化:金属材料随着冷塑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逐渐升高,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或冷作硬化。 2、结晶:原子由不规则排列状态(液态)过渡到规则排列状态(固态)的过程。

稀有金属:一般是指那些在地壳中含量少、分布稀散、冶炼方法较复杂或研制使用较晚的一大类有色金属。

3、自然时效:指经过冷、热加工或热处理的金属材料,于室温下发生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4、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5、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6、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指在制造机械零件的过程中,材料适应各种冷、热加工和热处理的性能。

7、弹性:材料即刻恢复原状,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性能。 8、刚度:表征材料弹性变形抗力的大小。 9、强度指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0、抗拉强度:指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其物理意义是在于它反映了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

11、塑性: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评定指标是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12、硬度:指材料局部表面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它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其物理含义与试验方法有关。

13、冲击韧度: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冲击力的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14、疲劳强度:工程上一些机件工作时受交变应力或循环应力作用,即使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经过一定循环周次后仍会发生断裂,这样的断裂现象称之为疲劳 。当零件所受的应力低于某一值时,即使循环周次无穷多也不发生断裂,称此应力值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

15、比强度:抗拉强度与密度之比。

16、耐腐蚀性:指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17、高温抗氧化性:指在高温下,材料在迅速氧化后,能在表面形成一层连续而致密并与母体结合牢靠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的特性。

18、晶体:指基原子具有规则排列的物体 19、晶体结构:指晶体内部原子规则排列的方式

20、多晶体:每个小晶体具有不规则的颗粒状外形,即晶粒,两相邻晶粒之间之间的界面不同晶格方位的过渡区,所以在晶界上原子排列总是不规则的,这种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21、变质处理:在金属结晶时,从为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种难溶杂质来有效地细化金属的晶粒,以达到提高其力学性能的目的,这种细化晶粒的方法叫做“变质处理”,所加入的难溶杂质叫“变质剂”或“人工晶核”。

22、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23、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24、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25、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26、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27、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28、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29、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人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30、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31、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人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32、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33、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34、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35、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l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36、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37、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38、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39、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一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一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40、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41、碳素钢是指含碳量低于2.11%的铁碳合金。

42、合金钢是指为了提高钢的性能,在碳钢基础上有意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所获得的铁基合金。

43、耐回火性: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44、晶间腐蚀:沿晶粒周界发生腐蚀的现象。

45、应力腐蚀:在特定合金-环境体系中,应力与腐蚀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坏。

46、热强性是指金属在高温下的强度。指标为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47、石墨化:铸铁中的碳原子析出形成石墨的过程

48、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

49时效处理:指将过饱和的固溶体加热到固溶线以下某温度保温,以析出弥散强化相的热处理。

50、铸造:将液态金属浇入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方法。

51、合金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成型件的能力

52、熔模铸造定义:是用低熔点模料制成与铸件相同的

蜡模,在蜡模的表面涂挂多层耐火涂料,经硬化、干燥后将蜡模熔出,形成壳型,再经焙烧、浇注后获得铸件的铸造方法. 又称“失蜡铸造”或“熔模精密铸造”。

53、锻压:借助于外力作用,使金属坯料产生塑性变形,

从而获得所要求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54、轧制:利用金属坯料与轧辊接触表面的摩擦力,金属在两个回转轧辊的孔隙中受压变形使其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加工方法。

55、拉拔:金属在拉力作用下,通过拉拔模孔使截面缩小、长度增加的加工方法。金属坯56、挤压: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受压被挤出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57、可锻性:是指金属材料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零件的难易程度的一个工艺性能。

58、模锻: 是将加热后的坯料放置在金属锻模模膛内,在冲击力或压力作用下,使坯料在模膛内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锻件的生产方法。 59、冲压:利用冲压设备和模具对板料加压,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以制造薄壁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

60、冲裁:一般指落料和冲孔。落料是被分离的部分成为成品,而周边是废料;冲孔是被分离的部分成为废料,而周边是成品。 61、冲裁间隙:凸模与凹模的间隙

62、修整:利用修整模沿冲裁件外缘或内孔刮削一薄层金属,以切掉普通冲裁时冲裁件断面上存留的裂带和毛刺,提高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

63、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间结合的连接方法。

64、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某种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65、加工精度:指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设计理想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66、装配: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合成组件、部件或者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成产品的过程。

67、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68、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为成品的全过程,它一般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和保管、生产技术准备、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产品的装配、机器的检验调试、油漆和安装等。

69、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指经过冷、热加工或热处理的金属材料,于室温下发生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70、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和表面质量 7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而一道工序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安装、工步和走刀等。

单项选择题

1、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 分的。

A.结晶 B.再结晶 C.相变 D. 25 ℃

)温度为界区

2、常用不锈钢有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

)。

A.铁素体一奥氏体不锈钢 B.马氏体一奥氏体不锈钢 C.莱氏体不锈钢 D.贝氏体不锈钢 3、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

)。

A.马口铁 B.白口铸铁 C.麻口铸铁 D.灰铸铁

4、用于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称为( )。

A.结构钢 B.合金钢 C.渗碳钢 D.工具钢 5、马氏体组织有两种形态:(

)。

A.板条、树状 B .板条、针状 C .树状、针状 D .索状、树状

6.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

A.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C.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 D .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关系

7、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 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 D.淬火+高温回火 8、C曲线右移使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

),淬透性( )。

A.减小、增大 B.减小、减小 C.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9、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

A.一定深度的马氏体 B.全部马氏体 C.下贝氏体 D.上贝氏体

10、能够无限互溶的两组元素所构成的二元合金相图必定是(

)。

)是共析转变。

A.匀晶相图 B.共晶相图 C.包晶相图 D.共析相图 11、下列二元合金的恒温转变中,(

A . L +α→β B. L→α+β C. γ→α+β D.γ+α→β,

12、在 Fe-Fe3C 合金的退火组织中,含珠光体量最多的合金的碳的质量分数为(

)。

)。

A. 0.02 % B. 0.77 % C. 2 .11 % D. 4.3 %

13、金属产生时效强化的主要原因是(

A.形成了高密度位错 B.晶格发生畸变

C.晶格类型发生改变 D.析出亚稳定第二相粒子 14、钢中的二次渗碳体是指从(

)中析出的渗碳体。

A.从钢液中析出的 B.从奥氏体中析出的 C.从铁素中析出的 D.从马氏体中析出的 15、碳钢的下列各组织中,(

)是复相组织。

A.珠光体 B.铁素体 C.渗碳体 D.马氏体

16、能够无限互溶的两组元素所构成的二元合金相图必定是(

)。

)缺陷时,难以用热处理来消除。

)。

A.匀晶相图 B.共晶相图 C.包晶相图 D.共析相图 17、钢件出现下述(

A.晶内偏析 B.纤维组织 C.晶粒粗大 D.网状渗碳体 18、钢的下列组织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A.珠光体 B.马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回火索氏体 19、对片状马氏体而言,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是位错马氏体 B.是孪晶马氏体 C.是过饱和的α固溶体 D.具有高的强度

20、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退火组织中,不可能有下列中的(

)组织。

A.二次渗碳体 B.共析渗碳体 C.一次渗碳体 D.共晶渗碳体 21、对纯金属而言,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不会在恒温下结晶 B.不会发生相变 C.都能进行形变强化 D.都能进行时效强化

22、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

)方式进行的。

A .晶粒的相对滑动 B .晶格的扭折 C .位错的滑移 D .位错类型的改变

23、在Fe-Fe3C合金中,其平衡组织中含有二次渗碳量最多的合金的碳质量分数为(

)。

)。

)组织。

A. 0.0008 % B. 0.021% C.0.77% D.2.11%

24、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是( A. F+Fe3CⅢ B. F+P

C. P+Fe3CⅡ D. P+ Fe3CⅢ

25、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退火组织中,不可能有下列中的(

A.二次渗碳体 B.共析渗碳体 C.一次渗碳体 D.共晶渗碳体 26、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其晶粒形状会改变 B.其力学性能会发生改变 C.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D.其晶粒大小会发生改变 27、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

A.碳的质量分数 B.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 C.冷却速度 D.过冷度

28、下列指标中,(

)是只决定了钢的成分的性能。

)。

A.淬透性 B.淬硬性 C.淬透层深度 D. vk 29、分级淬火的目的是(

A.得到下贝氏体 B.增加马氏体的量 C.减少残余奥氏体 D.减少工件变形开裂

30、过共析钢因过热而析出网状渗碳体组织时,可用下列( 工艺消除。

A.完全退火 B.等温退火 C.球化退火 D.正火 31、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是( A. F+Fe3CⅢ

)

)。

)方式进行的。

B. F+P C. P+Fe3CⅡ D. P+ Fe3CⅢ

32、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

A.晶粒的相对滑动 B.晶格的扭折 C.位错的滑移 D.位错类型的改变

33、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

)。 )。

A. 强化基体 B.提高其韧性 C.消除应力 D.消除碳化物 34、滚动轴承钢GCr15的最终热处理应该是(

A.淬火+低温回火 B.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中温回火 D.氮化+淬火+低温回火 35、对工件进行分级淬火的目的是(

)。

A.得到下贝氏体 B.减少残余奥氏体量 C.减少工件变形 D.缩短生产周期 36、钢获得下列(

)组织时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

A. M + K B. P + F C. B下 D. M + P 37、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

A.碳质量分数 B.合金元素质量分数 C.冷却速度 D.过冷度

38、为了提高45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应进行( )。 )。 )。

A.正火 B.调质 C.退火 D.淬火+中温回火 39、等温退火相对于一般退火工艺而言,更能(

A.减少工件变形 B.消除应力 C.细化晶粒 D.缩短退火周期 40.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人基体 B.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分析出

C.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 变形

41、在Fe-Fe3C合金中,其平衡组织中含有二次渗碳量最多的合金的含碳质量分数为(

D.消除应力,减少工件

)。

D. 2.11%

A. 0.0008% B . 0.021 % C. 0.77%

42、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其晶粒形状会改变 B.其力学性能会发生改变 C.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D.其晶粒大小会发生改变 43、对纯金属而言,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不会在恒温下结晶 B.不会发生相变 C.都能进行形变强化 D. 都能进行时效强化 44、对过共析钢不能进行下列(

)退火处理?

)渗碳体出现?

A.完全退火 B.再结晶退火 C.等温退火 D.去应力退火 45、普通灰口铸铁组织中,不应有下列( A.一次渗碳体

B.二次渗碳体 C.三次渗碳体 D.一次渗

碳体和二次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低于 A 。 1 温度等于 AC3 温度 D . B .高于 ACI 温度而低于Ac3 温度 D . A c3 + 30 ℃ 一 50 ℃ 46、对亚共析钢进行完全退火,其退火温度应为( A.低于Ac1温度

)。

B.高于Ac1温度而低于Ac3温度

C.低于Ac3温度 D.Ac3+30℃~50℃ 47、T8钢奥氏体化后进行油淬,其组织为()。 A.M

B.M+A残 C.M+B下+A残 D.M+T+A残

)。

B.合金元素质量分数 C.冷却速度 D.过冷

)。

48、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 A.碳质量分数 度

49. 热锻模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调质 D.调质后表面淬火

50、下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B.其力学性能会发生改变

D.其晶粒大小会发生改变

)温度为界限

A.其晶粒形状会改变

C.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51、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 区分的。

A.结晶 B.再结晶 C.相变 D. 25 ℃ 52.位错是一种(

)。

A.线缺陷 B.点缺陷 C.面缺陷 D.不确定

53、晶体中原子一定规则排列的空间几何图形称( A.晶粒 B.晶格 C.晶界 D.晶相 54、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

)。

A.理论结晶温度总是低于实际结晶温度 B.理论结晶温度总是等于实际结晶温度

C.理论结晶温度总是大于实际结晶温度 D.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没有关系

55.对片状马氏体而言,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是位错马氏体 B.是孪晶马氏体 C.是过饱和的α固溶体 D.具有高的强度

56、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退火组织中,不可能有下列中的(

)组织。

A.二次渗碳体 B.共析渗碳体 C.一次渗碳体 D.共晶渗碳体 57、能够无限互溶的两组元素所构成的二元合金相图必定是(

)。

)。

A.匀晶相图 B.共晶相图 C.包晶相图 D.共析相图 58、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 A . Acl +30℃~50℃ B. Ac3 +30℃~50℃ C. A ccm +30℃~50℃ D. T再+30℃~50 ℃ 59、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 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 D.淬火+高温回火 60、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

)。

A.一定深度的马氏体 B.全部马氏体 C.下贝氏体 D.上贝氏体

61、机床导轨通常选用( ) A、铸钢 B、灰铸铁 C 、白口铸铁 62、GCrl5钢的含铬量是:( ) A 15% B 1.5% C 0. 15% D 0.015%

63、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A)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A 淬火+低温回火B 正火C 调质 D 淬火+高温回火 64、从灰铸铁的牌号可以看出它的( )指标。 A 硬度 B 韧性C 塑性 D 强度

65、金属的(B)越好,其锻造性能就越好。 A 硬度B 塑性 C 弹性D 强度

66、从球墨铸铁的牌号可以看出它的( )指标。

A 硬度和强度 B 韧性和塑性C 塑性和硬度 D 强度和塑性 67、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

A、只改变表面性能,不改变表面成分; B、只改变表面成分,不改变表面性能 C、既改变表面成分又改变表面性能

68、.在Fe-Fe3C 相图中,钢与铁的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 A.0.77% B.2% C.2.11% D.4.3% 69、珠光体是一种( )。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70、.具有共晶反应的二元合金,其中共晶成分的合金具有(

)。

A. 铸造性能好 B. 锻造性能好 C.焊接性能好 D. 热处理性能好 71、匀晶合金在较快的冷却条件下结晶易产生枝晶偏析现象,要消除它,可采取( )。

A. 再结晶退火 B. 扩散退火 C.球化退火 72、手工锯条可选用 ( )

A. 5CrMnMo 淬火+高温回火 B. 65Mn 淬火+中温回火 C. T10 钢淬火+低温回火

73、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

A. 冷却速度; B. 转变温度; C. 碳含量 D.合金元素。 74、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

A. 高淬透性钢; B. 中淬透性钢; C. 低淬透性钢; D. 无淬透性要求。

75、铝合金加热到固溶线以上保温后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称为:( )

A. 淬火 B. 水韧处理 C. 固溶处理 D. 时效 76、GCr15钢中的Cr 含量为( ) A、15% B、1.5% C、看不出来 77、手工锯条可选用( )

A、5CrMnMo 淬火+高温回火 B、65Mn淬火+中温回火 C、T10钢淬火+低温回火

78、铁素体具有( )

A、良好的塑性 B、良好的力学性能 C、良好的强度及硬度 79、为细化晶粒,可采取( )

A、快速浇注 B、加变质剂 C、以砂型代替金属型 80、机床导轨通常选用( ) A、铸钢 B、灰铸铁 C 、白口铸铁 81、共晶合金具有( )

A、良好的铸造性 B、良好的可锻性 C、良好的焊接性 8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

A、只改变表面性能,不改变表面成分; B、只改变表面成分,不改变表面性能 C、既改变表面成分又改变表面性能 83、黄铜是指( )

A、工业纯铜 B、Cu-Sn合金 C、Cu-Zn 合金 D、Cu-Ni合金 84、珠光体是一种( )。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85、下列哪类合金可以锻造( )。

A、亚共析钢 B、白口铸铁 C、可锻铸铁

1.研磨能获得高加工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值的原因有哪些 2.机床夹具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粗基准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4.指出下列牌号是哪种钢(按用途分)?其含碳量是多少?

20 9SiCr 40Cr 5CrMnMo

5.为什么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比普通灰铸铁好,而铸造性能却比普通灰铸铁差 6.如何求拔长时的锻造比?今有一定直径的原始坯料长100mm,若拔长后长度为

150mm,锻造比是多少?

7.中碳钢比低碳钢的可焊性差,为提高中碳钢焊接件的质量,工艺上可采取什么措施?

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及要求各是什么? 9.选择表面加工方法时应考虑哪方面的问题 10.粗、精基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1.工艺过程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 12.检验工序通常安排在什么场合?

13.什么是最小加工余量?影响其因素有哪些? 14.简述选择机床设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缩短基本时间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16.简述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17.轴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 18.简述主轴质量检验的内容。

19.为什么轴类零件加工时常用两顶尖孔定位? 20.深孔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1.为什么在箱体加工中要“先面后孔”? 22.简述箱体零件的主要检验内容。 23.滚齿和插齿在应用上有何区别? 24.工艺系统原始误差有主要来源有哪些? 25.传动链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6.减少传动链误差的措施是什么?

27.影响机床部件刚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8.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途径有哪些? 29.提高接触刚度的措施是什么? 30.减少夹具误差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31.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给主要有哪些? 32.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33.减小强迫振动的途径有哪些? 34.抑制自激振动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35.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6.机床夹具的作用是什么?

33.机床夹具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34.夹紧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 35.中间递力机构有何作用?

36.设计夹紧装置应满足什么要求? 37.偏心夹紧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38.夹紧力作用点与作用方向的选择应考虑哪些问题? 39.夹具体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0.铣床夹具主要有几种类型?

41.什么叫刀具的前角?什么叫刀具的后角?简述前角、后角的改变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42.什么是砂轮的自锐作用?

43.在固态下,碳在铁碳合金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44.单晶体和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实质。 45.简述刀具材料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

46.试述常用的手工造型有哪些?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7.铸型由哪几部分组成?示例画出铸型装配图并加以说明。

48.工件在锻造前为什么要加热?什么是金属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若过高和过低将对锻件产生什么影响?

49.常见的电弧焊接缺陷有哪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0.什么是主运动?什么是进给运动?各自有何特点? 51.切削热是怎样产生?它对切削加工有何影响?

52.典型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在浇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53.什么是正接法?什么是反接法?其应用如何?

54.试分析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在平衡条件下由液态冷却到室温过程中组织的转变过程。

55.零件经淬火锻压与铸造生产方式相比的区别

56.为什么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比普通灰铸铁好,而铸造性能却比普通灰铸铁差 57.中碳钢比低碳钢的可焊性差,为提高中碳钢焊接件的质量,工艺上可采取什么措施

58.如何求拔长时的锻造比今有一定直径的原始坯料长100mm,若拔长后长度为150mm,锻造比是多少?

59.指出下列牌号是哪种钢(按用途分)?其含碳量是多少?

20 9SiCr 40Cr

60.5CrMnMo后为什么必须进行回火处理?

6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62. 试述下列零件进行热处理的意义与作用:

(1)、形状复杂的大型铸件在500~600℃进行稳定化处理; (2)、铝合金件淬火后在140℃进行时效处理;

(3)、T10A钢制造的高精度丝杠于150℃进行稳定化处理。

63.写出下列牌号数字及文字的含意,Q235-A、QT800-03、H68、HT250、08F。 64. 什么叫回火脆性?什么叫回火稳定性?40Cr钢和40 钢在600℃回火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回火后谁的硬度高?为什么?

65.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的原因以及防止晶间腐蚀的主要措施? 66.简述特种加工的概念和特种加工技术形的特点。 新加内容:

1、利用铁碳合金相图计算 w ( C )=0.40%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的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质量分数。

2、简述奥氏体晶粒对钢在室温下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简述钢回火的目的。

4、金属晶粒大小对金属的性能有何影响?说明铸造时细化晶粒的方法及其原理。

5、写出铁碳合金共析转变反应方程式。转变产物是什么?组织组成物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试说明淬火钢中出现残余奥氏体的原因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影响?

7、什么是钢的热处理?钢热处理的作用是什么?

8、为什么液态金属在理论结晶温度不能结晶,而必须在一定的过冷条件下才能进行呢?

9、说明铁碳合金相图中特性点的含义。 10、什么是钢的正火工艺?用途是什么?

11、试说明为什么亚共析钢必须进行完全淬火,而过共析钢则只能进行不完全淬火。

12、什么是晶体缺陷?晶体缺陷的种类有哪些? 13、简述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的共晶反应有哪些? 14、马氏体具有高硬度和高硬度的原因是什么? 15、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6、为什么过冷液体形核要求晶核具有一定的临界尺寸? 17、求含碳质量分数小于等于0.02%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各组织的含量。

18、简述片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性能差别。

19、比较20钢和T10钢的退火、正火、淬火组织的异同。 20、铁碳合金中基本相是哪些?其力学性能如何?

21、求含碳质量分数4.5%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各组织的质量分数。

22、简述晶体长大机制和界面形态。 23、试述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4、粗基准选择要遵循的具体原则是什么? 25、精基准选择要遵循的具体原则是什么? 26、减小和消除铸造应力的方法是什么? 27、合理选择焊接方法,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9、金属切削应具备哪些性能?

30、在精加工时,避免减小积屑瘤产生的措施有哪些?

31、在设计夹紧装置时,应考虑和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32、缩孔和缩松是怎么形成的?可采用什么措施防止? 33、何谓合金的铸造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34、铸件的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35、锻造流线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在机械零件设计中如何考虑锻造流线的问题?

36、如何衡量金属的塑性加工性能,在生产中提高金属塑性加工性能的措施有哪些?

37、板料冲压与锻造有哪些异同? 38、如何防止拉穿、褶皱等拉深缺陷?

39、结构钢焊条怎样选用?焊接Q235、20、45、16Mn(Q345)应选用什么牌号的焊条? 40、焊接

1Cr18Ni9Ti时采用什么牌号焊条?焊

接1Cr18Ni9Ti与Q235异种钢焊接时采用什么牌号焊条?为什么? 41、什么叫焊接性?影响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 42、碱性焊条和酸性焊条的性能有哪些不同?

43、钻孔“引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减少引偏的措施有哪些? 44、什么叫装配?装配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大致有哪几个步骤?

45、何谓装配尺寸链?举例说明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的概念。

46、在机械装配过程中,有时采用低精度的零件却能装配出高精度的产品;而有时尽管采用了较高精度的零件却很难甚至无法装配出满足精度要求高的产品,为什么?

47、何谓结构?具体有哪些内容?结构工艺性能是指什么性能? 48、掌握结构工艺性知识,对工程技术人员有何作用? 49、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应遵循的步骤和具备的原始资料。

1. 计算机数控(CNC) 2. 六点定位原理 3. 时间定额4. 致密度 5. 分型面 6. 模锻件的分模面 7. 熔合区8. 设计基准 9.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10. 正接法与反接法 11. 顺铣和逆铣12.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13. 工序、安装与工步14. 手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15. 切削用量16. 磨削外圆的纵磨法、横磨法和深磨法17. 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18. 钢的表面强化工艺19. 回复和再结晶20. 锻造流线21. 基面、主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22. 零件的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23. 尺寸误差、尺寸精度和尺寸公差24. 表面淬火、化学表面热处理、表面形变强化、表面覆层强化25. 合金的铸造性能26. 回复和再结晶27. 加工硬化正火和淬火28. 铸铁的强化29. 定向凝固原则30. 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31. 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刀具的总寿命32. 熔合区 33.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34. 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刀具的总寿命35. 弹性、刚度、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36. 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韧性的概念 试题答案 1.它用一台通用计算机作为数控装置,只要改变存贮器内的控制程序就可适应不同工作的需要。 2.为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需要按一定规则布置六个定位支承点,这就实现了工件的六点定位。 3.在一定的生产规模下,当生产条件正常时,为完成某工序所需的时间。 4晶胞中包含的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与该晶胞体积之比。 5上半铸型和下半铸型的分界面。 6上下锻模在锻件上的分界面。 7.合区是指焊缝金属与基本金属的交界区。 8.件图纸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9.度是指零件加工后,其尺寸、形状、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数值与其理想数值相符合的程度;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在加工后,其尺寸、形状、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数值与理想数值之间的变动量。

10.接:焊件接弧焊机的正极,焊条接其负极;反接:焊件接弧焊机的负极,焊条接其正极。 11.铣: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逆铣: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方向相反。

12.指它在受各种外力作用时所反映出来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等。 13.是指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它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安装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安装是指在一次装夹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工步是指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及切削用量均保持不变时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4工艺参数是指焊接时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生产率,而选定的物理量的总称;手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电弧长度和焊接层数。

15切削加工中与切削运动直接相关的三个主要参数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吃刀量,通常把这三个要素称为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16.磨法是工件随工作台纵向往复运动,即纵向进给,每个行程终了时砂轮作横向进给一次,磨到尺寸后,进行无横向进给的光磨行程,直到火花消失为止;横磨法是工件不作纵向进给,砂轮以缓慢的速度连续或断续地向工件作横向进给,直到加工完毕;深磨法是利用砂轮斜面完成粗磨和半精磨,最大外圆完成精磨和修光,全部磨削余量一次完成。

17.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叫做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的性能称为塑性;强度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性能;材料抵抗比其本身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部的性能称为硬度;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在断裂前单位面积上的冲击吸收功,称为冲击韧度;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18.的整体热处理往往不能同时提高钢的硬度与韧性,而有些机器零件要求表面与心部具有不同的性能就必须采用各种表面强化的工艺才能满足要求,有:表面热处理、表面形变强化、表面覆层强化。

19.热到某一温度以上时,由于原子获得热能使热运动加剧,通过原子的少量扩散消除了晶格的歪扭和内应力,因此部分消除了加工硬化,这一过程叫做回复;金属加热到某一更高的温度以上时,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扩散能力大为加强,会开始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晶核进行再结晶,从而全部消除了加工硬化,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20.变形时,金属的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与此同时,变形后晶间杂质也沿变形方向排列,这种按照一定方向性分布的晶界杂质称为锻造流线。

21.过切削刃选定的平面,它平行或垂直于刀具在制造、刃磨及测量时适合与安装或定位的一个平面或轴线,一般说来其方位要垂直于假定的主运动方向。主切削平面是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与主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正交平面是通过主切削刃选定点并同时垂直于基面和主切削平面的平面,因此它必然是垂直于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的平面。

22.件本身的结构对机械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所谓零件的机械加工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保证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否经济、高效、合格的加工出来;也就是说能否有利于减少切削加工量,能否便于工件安装、加工与检测,能否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23.件的实际尺寸相对设计的理想尺寸之间的变动量叫做尺寸误差;制造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相接近的准确程度叫做尺寸精度;允许零件尺寸的变动量叫做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24.。

25.铸造性能是表示合金通过铸造成形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通常用充型能力和收缩性来衡量,合金的铸造性能的好坏对能否获得完好铸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6.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以上时,由于原子获得热能使热运动加剧,通过原子的少量扩散消除了晶格的

歪扭和内应力,因此部分消除了加工硬化,这一过程叫做回复;金属加热到某一更高的温度以上时,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扩散能力大为加强,会开始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晶核进行再结晶,从而全部消除了加工硬化,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27.和其他一些金属在常温下进行塑性变形时,其内部组织的变化具有以下的特性:1)晶粒沿最大变形方向伸长;2)在晶粒间产生碎晶,使继续滑移的阻力增大,变形困难;3)在滑移面附近晶格发生歪钮,产生内应力。因此变形后,这些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加工硬化。

28.切削过程之中,切削层金属的变形及刀具的前面与切屑、后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所消耗的功,绝大多数转变成为切削热,切削热再由切屑、刀具、工件及周围介质传出;所谓切削温度是指切削区域表面的平均温度。

29.的使用寿命是指刀具刃磨以后,从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所经过的实际切削总时间,用符号T表示。因此,T也就是刀具在两次刃磨之间实际进行切削的总时间。刀具的总寿命表示一把新刀从投入切削起,到报废为止总的切削时间,其中包括刀具的多次重磨,因此刀具总寿命等于这把刀的刃磨次数乘以刀具的使用寿命。通常T大,表示刀具磨损得慢。 30. 31.

32.取一些措施。如确定合理的内浇道引入位置,设置冒口和冷铁,使铸件各部分按照远离冒口的部位最先凝固,然后朝冒口的方向进行,最后才是冒口本身凝固的顺序,使缩控移到冒口中去。 33.

34.刀具的使用寿命是指刀具刃磨以后,从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所经过的实际切削总时间,用符号T表示。因此,T也就是刀具在两次刃磨之间实际进行切削的总时间。刀具的总寿命表示一把新刀从投入切削起,到报废为止总的切削时间,其中包括刀具的多次重磨,因此刀具总寿命等于这把刀的刃磨次数乘以刀具的使用寿命。通常T大,表示刀具磨损得慢。 35. 熔合区是指焊缝金属与基本金属的交界区。

1、在制订单件小批生产的工艺规程时,应采取工序分散原则。( ) 2、在镗薄壁套筒上的孔时,夹紧变形会引起孔出现形状误差。( ) 3、测量误差一般不影响加工精度。( )

4、夹时摩擦力限制工件的自由度,从而起定位作用。( ) 5、工件在加工时由于热塑性变形而使表面产生拉应力。( ) 6、成批生产时,单件工时的计算分式为( )

7、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8、一个尺拉链中必然有增环( ) 9、一个尺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 )

10、采用转位夹具时,T布与T基重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

11、成组技术时中对零件的相似性进行标识、归类和应用的技术( ) 12、成批加工轴类零件的第一道工序一般为铣两端面、打中心孔( ) 13、装配单元是指产品中能独立进行装配的部分。( ) 14、装配单元是指装配工序( )

15、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是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正确位置的元件( ) 16、一个三点孚支承约束3个自由度( )

17、楔夹紧的增力比比偏心夹紧的增力比大( ) 18、偏心夹紧的增力比小于螺旋夹紧的增力比() 19、在大批量生产时应 采用手动夹紧()

20、镗床头具是用铭套来引导镗刀方向并确定镗刀位置的()

21、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工步( )

22、工序分散的特矩是生产准备工作量大和产品易变换( ) 23、工序尺寸常按“入体”原则标注( )

24、毛坯尺寸的制造公差也常按“入体”原则标注( )

25、用齿轮模数铣刀加工一批齿轮齿廓的误差是变值系统误差( ) 26、传动链误差只取决于传动链中各元件的制造误差( ) 27、工艺系统本身的误差称之为加工误差( )

28、表面的冷硬层不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这是因为硬化层能使已有裂 扩大及产生新的疲劳裂纹( ) 29、降低表面粗糙度只是为了减小对摩擦控制的磨损和提高零件的耐蚀性( ) 30、在铣床上调态刀具与夹具上定位元件间的尺寸时,通常将力是调制和对刀块刚接触上就算调好了( )

31、偏心夹紧机构适用于切削负荷大和振动也较大的场合。( ) 3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定位元件,以提高加工部位刚性( ) 33、即使组成产品的所有零件都合格,不一定都能装出合格产品( ) 34、试切法和划线法一般只限于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采用( ) 35、成组技术是改变单件小批生产落后面貌的主要手段( )

36、工序集中是装零件加工的所有工步集中在少数几个工序内完成( ) 37、在零件进行最终检验验前,均需安排清洗工序( )

38调态装配法与修配法原理相同,也是用机械加工方法修态某个有关零件尺寸以获得装配精度的方法( ) 39、磨齿加工是纠正点轮在热处理中产生的齿形误差,获得高精度耐磨点廓的唯一精加工方法。( )

40、两点式浮动支承能限制工件的两个向自由度( )

*******1**********

41、工艺系统由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四部分组成( ) 42工件的安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43、当毛坯有形状误差或位置误差时,加工后的工件仍有同样大小的误差( ) 44、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可以减小或消除强迫振动( ) 45、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使用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 ) 46、丝杠加工中不允许安排校直工序( )

47、淬硕丝杠的精加工可用成形车刀在精密 级车床进行( )

48、完全互换法的实质上用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保证装置精度( ) 49、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镗模法加工箱体零件的孔系()

50、镗杆与主轴浮动联接时,孔的加工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精度() 51、专用夹具是为某道工序 设计制造的夹具()

52、车外园时,如果车床主轴存在轴向窜动,则车出的工件呈锥体,而不是圆椎体( )

53、预热处理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强度的刚度( )

54、工件一旦被夹紧,其六个自由度就完全部被限制了( ) 55、夹紧力的方向一致,使夹紧力最小( )

56、滚点加工时点坯安装偏心,会引起齿轮径向误差( )

57、 助支承只是为了工件的刚性和稳定性。并起定位作用( )

58 、楔夹紧能改力的方向( )

59、定向键和对刀块是钻床夹具上的特殊元件( )

60、由原材料变为产品直接相关的过程称的准备性工作( )

6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的类型是编制工艺规程的准备工作( ) 62 、 填写工艺是编制工艺规程的最后一项工作( )

63、工序简图上的加工表面用双直划线表示,视为透明体( ) 64、各种毛坯成本随生产量的增大而增大( ) 65、大批大量生产中应采用高精度毛坯( )

66、要保证加工表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 67、并非任何零件加工时都需要划分加工阶段( )

68、工序尺寸是工件在某工序加工之后应保证的尺寸( ) 69、单件小批生产时尽量选用通用夹具( )

70、完成一个零件的一道程序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

71、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称为作业时间( ) 72、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件亿消消耗的时间称为作业时间( ) 73、单件工艺本在大批大量生产时大幅度下降( ) 74、标点属于成形法( )

75、产生齿形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滚动的制造、刃磨和安装误差引起( ) 76、磨齿是现有齿形加工方法中加工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 )

77、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有机床,夹具和刀具的精度来保证( ) 78、有了原理误差的加工方法不能算是完善的加工方法( ) 79、原理误差引起的刀尖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若产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则可忽略不计( )

80、主轴径向跳动对镗孔的圆度影响很小( ) 81、对于要求具有很高回转精度的主轴部件,只要选择高级的滚动轴承就可以了。( )

82、装配面的表面粗糙度越小,接触钢度就越大( ) 83、塑料材料的硬度对接触刚度的影响比脆性材料大( ) 84、传动系统的摩按热属内部热源,切削热是外部热源( )

85、分布曲线法不能看出加工过程中,误差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 86、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耐磨( )

87、对磨削表面粗糙度影响度最大的磨削用量是砂轮的速度( ) 88、磨削时(轴)V2越高,表面粗糙度越小( ) 89、工件材料塑性越好,加工后冷作硬化越严重( ) 90、切削用量中对冷作硬化影响最显著的是AP( )

91、表面层金属组织的变化是由于磨削温度过高引起的( ) 92、V砂越高,越易使工件表面烧伤( )

93、经受较大冷塑性变形加工的工件表面常产生拉应力( ) 94、精密磨削时应选择高浓度的乳化液( )

95、滚压加工时的压力取大些,有利于提高疲劳强度( ) 96、切削力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振动是自激振压力( ) 97、强迫振动的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 ) 98、新振纹滞后于老振纹时,不会产生再生切削振动( ) 99、镗孔时采用削扁镗杆,就不会产生再生切削振动( )-

100、AP增大,有利于减小自激振动( ) 101、KR增大,有利于减小自振动( ) 102、零件是组成机器的基本单元( )

103、由若干零件经装配后再加工形成的组合件,称为合件( )

104、“一件一环”原则是参与装配的零件必须至少有一个尺寸列入尺寸链内( ) 105、尺寸链中的协调环不能是公共环,其公差和分布应取经济加工精度并按“入体”原则标注( )

106、大数互换法所确定零件的公差比完全互换法规定的公关差大,故不利于保证装配精度( )

107、机器的装配过程就是将一些合格零件简单的链接起来的过程( ) 108、机器的装配过程就是将一些合格零件简单地连接起来的过程( ) 109、零件加工和装配结构工艺性好坏的判断(见教材)

110、工件的位置是否准确只看工件是否与定位支承点接触,而不考虑在外力作用时能否移动( )

111、不论何种零件加工,都应采用完全定位( )

112、少于六个定位支承点的定位方式属于不完全定位( )

113、定位误差是指一个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在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林位置变动量( )

114、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的( ) 115、多点联动夹紧机构中必须有浮动元件( )

116、采用对刀装置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但其加工精度不高( ) 117、铅套导引孔的公称尺寸应等于所引刀具的最大极限尺寸( ) 118、孔的尺寸精度和孔距精度越高,铅套高度应取大些( )

119、CNC是用一台小开型通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一般NC中的数控装置控制一台数控机床( )

120、FMS是一种计算机直接控制的自动化可变加工系统( )

121、高效工艺是以提高加工效率的主要目的,而加工质量不高( )*******2********

122、在一道工序中要完成的孔的铅、扩、铰时,应选用可换铅套( ) 123、滑柱式铅模比固定式铅模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都高( )

124、当系统的弱刚性轴位于切削力示向与加工表面法线方向之间时,不易产生自激振动( )

125、系统性误差与随机误差之间的分界线不是固定不变的( )

126、主轴的径向跳动不仅会使工件产生圆度误差,也会引起端面不平( ) 127、丝杠只能用于传递运动,而不能传递扭矩( )

128、箱体加工时应以重要孔的毛坯为粗基面加工平面( ) 129、主轴深孔铅削应安排在外圆的粗车与半精车之产间( )

130、当两种工艺方案的基本投资差额较大时,可比较全年工艺成本( ) 131、装卸工件、调态或更换刀具,测量金工件尺寸都属于T辅( )

132.表面淬火件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所获得的组织是回火托氏体。( ) 133.球铁QT400—18表示其材料的最低抗拉强度为400MPa。( )

134.自由锻用芯棒扩孔,实质是将坯料沿圆周方向镦粗。( )

135.钎焊的接头强度较高,成本低,主要用于精密仪表,电器零部件等的焊接。

(

) )

136.车刀的副偏角应根据系统刚性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选择。

(

137.一批轴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通常应至少分成两道工序。( ) 138.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实现。( )

139.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140.齿轮精加工所采用滚刀前角为正前角。( )

141.设计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时,一般采用统一基准原则。( ) 142.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143.拉孔不属于展成法加工。( )

144.专为某一种工件的某道工序的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夹具,称为组合夹具。

(

)

145.工件以平面定位时的定位误差,只有基准位置误差。( ) 146.无人化制造系统一般只适用于机械冷加工的全盘自动化。( ) 147.前角增加,切削刃锋利,切削变形增大,因此切削力将增大,即前角对切

削力的影响甚大,但受刀刃强度的制约,前角不能太小。( )

148.酸性焊条的氧化性强,焊接时合金元素烧损较大,焊缝的力学性能较差,

但焊接工艺性好,对铁锈、油污和水分等容易导致气孔的有害物质敏感性较低.( )

149.常见的铸件缺陷气孔产生的原因是型砂和芯砂的强度不够;砂型和型芯的

紧实度不够;合型时局部损坏,浇注系统不合理,冲坏了砂型。( )

150.麻花钻的切削部分有两个主后刀面,其交线为横刃,它是麻花钻所特有的,

其他刀具所没有的。(

)

151.表面淬火件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所获得的组织是回火托氏体。( )

152.量规的通端用来检验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即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

小极限尺寸;止端用来检验工见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检验工件时,如果通端能够通过,止端不能通过,则认为该工件合格( )

153.使用千分尺测量时,不应先锁紧螺杆,后用力卡工件,这样将会导致螺杆

弯曲或测量面磨损而影响测量准确度。( )

154.正火与退火比较,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因而具有生产周期短,节约能源,

成本低等优点;当采用正火和退火均可以满足要求时,应该优先选用正火( )

155.正接用于较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反接用于较厚或高熔点金属的焊接。

当采用酸性焊条焊接时,应采用直流反接,以保证电弧稳定燃烧。( )

156.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其主要失效形式

有变气焊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门,再微开氧气阀门,随后用明火点燃,这时的火焰是碳化焰。( )

157.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保证能达到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

公差等级,便于加工,降低成本。( )

158.距共晶成分越远,两相区也越大,而合金的流动性则越好。( ) 159.碳钢的锻造性随其含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合金钢的锻造性高于相同含碳量

的碳钢。

160.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一组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叫做工

序。( )

161.形、断裂和表面损伤三种类型。( )

162.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体甲烷CH4和氧气O2混合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火焰使

焊件和焊丝局部熔化来填充金属的一种焊接方法。( )

163.游标卡尺按照其测量的精度有0.1mm、0.05mm和0.02mm三种。( ) 164.螺纹工件只有在通规可以通过,止规不能通过时才为合格。( ) 165.选择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强化方法方法时,必须满足使用性能、工艺性能

和经济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

166.灰铸铁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石墨的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基本组织的类型,

所以铸铁的强化也应该从这两条基本途径入手。( )

167.车刀的副偏角应根据系统刚性和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选择。( ) 168.自由锻用芯棒扩孔,实质是将坯料沿圆周方向镦粗。( ) 169.再结晶的过程全部消除了加工硬化现象。( )

170.对于麻花钻,两个主后刀面的交线称为主切削刃,它是其特有的,别的刀

具所没有的。( )

171.冲天炉的大小是以每小时能熔化铁液的重量表示的。( )

1、划分生产类型是根据产品的( )

A、尺寸大小和特征 B、批量 C、用途 D、生产纲领

2、选成测量误差的原因有( )

A、量仪(具)的制造误差 B、测量环境的影响 C、测量力的影响 D、读数误差 3、减小和消除工件内应力的方法有( )

A、时效 B、调度 C、退火 D、回火 4、减小切削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有( ) A、采用低速或高速切削 B、适当增大

C、适当减小 D、合理使用切削液 5、加工硬化的程度和深度与下述哪些因素有关?( ) A、工件材料塑性 B、刃口圆弧半径 C、后角 D、切削速长 6、减小或消除自激振动的途径有( )

A、提高K系 B、地基隔振 C、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D、增大 7、作业时间包括( )

A、T基 B、T辅 C、T布 D、T准确 8、布置工作地时间包括( )所耗的时间。

A、改变切削用量 B、更换刀具 C、磨刀 D、清理切度 9、辅助时间包括( )所用的时间。

A、领取工具 B、装卸工件 C、开仃机床 D、测量工件尺寸

10、减少辅助时间的措施有( )

A、采用快速夹紧装置 B、提高切削用量 C、多刀加工 D、采用工位机床 11、缩减T基的措施有( )

A、采用复合工步 B、提高切削用量 C、采用高效夹具 D、采用精化毛坯

12、成组生产单元与机群式的生产比较,其优越性在于( ) A、加工周期短 B、减小在制品数量

C、设备简单 D、缩短工件在工序间的运输距离

13、FMS能自动完成生产零件的功能( )

A、加工 B、检测 C、调度 D、贮运 14、制订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有( )

A、产品零件图和装配图 B、生产纲领

C、工厂现有的生产条件 D、工厂环境条件 15、选择表面加工示法时应主要考虑( )

A、被加工表面的加工要求 B、被加工工件材料 C、工件的生产纲领 D、现场生产条件 16、选择机床时要考虑的因素有( )

A、机床的规格尺寸 B、机床的功率

C、机床的精度 D、尽量选择高效设备 17、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术原则是( )

A、保证装配质量 B、优先采用修配法

C、使钳工装配工作尽尽可能少 D、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18、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 )

A、结构设计正确性 B、零件制造质量

C、装配精度 D、外观造型

19、机器的装配精度包括( )

A、尺寸精度 B、相互位置精度

C、相对运动精度 D、配合精度

20、装配单位包括( )

A、零件 B、合件 C、组件 D、部件 21、钢质齿轮毛坯宜选用棒料的情况是( )

A、尺寸小 B、轻载机 C、重载 D、结构简单

22、加工齿轮时常见的齿形误差有( )

A、孔距精度 B、齿形角误差 C、齿形歪斜 D、根切 23、箱体各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指的是( ) A、孔距精度 B、孔的圆柱度

C、同轴线孔的同轴度 D、孔与平面之间距离精度 24、箱体加工采用“先面后孔”原则,是由于( ) A、符合先粗后精 B、符合先主后次 C、可简化夹具结构 D、有利于加工孔 25、一般地,夹具上夹紧机构的作用是( )

A、将工件压紧、夹牢在定位元件上 B、起定位作用

C、把夹具紧固在机床上 D、使工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位移

26、夹紧装置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 )

A、加工质量 B、加工效率 C、工人劳动强度 D、操作安全

27、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原则应该是( )

A、尽量作用在不加工表面上 B、尽量靠近加工表面

C、尽量靠近支承面的几何中心 D、尽量作用在工件刚性好处 28、偏口夹紧机构的特点是( )

A、结构简单 B、动作迅速 C、自锁性好 D、夹紧行程小

29、螺旋夹紧机构的优点是( )

A、增力大 B、夹紧时间长 C、结构简单 D、自锁性好

30、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形成有( )

A、主轴装配误差儿 B、经向跳动 C、角度摆动 D、轴向窜动

31、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 ) A、刀具的几何形状 B、工件材料塑性 C、机械振动 D、切削用 32、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 )

A、通用机床 B、专用机床 C、组合机床 D、NC机床

33、产品的配阶段包括( )

A、装配 B、调整 C、试验 D、检验 34、主轴深孔加工的特点是( )

A、安装刀具难 B、孔的轴线易偏 C、冷却难 D、排屑难

35、展成原理加工齿形的方法有( )

A、滚齿 B、剃齿 C、锯齿 D、 齿 36、机床夹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

A、保证加工精度 B、提高生产率

C、扩大机床工艺范围 D、操作方便,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37、工件以平面定位时起定位作用的基本支承是( ) A、固定支承

B、可调支承 C、自位支承 D、辅助支

38、根据分度盘和分度定位的相互位置配置情况,分度装置的基本形式有( )

A、转角分度 B、直线分度 C、轴向分度 D、经向分度

39、铸造夹具体的特点是( )

A、工艺性好 B、形状可以复状 C、抗振性好 D、生产周期长

40、减少或削除内应力的措施是( )

A、改善零件结构 B、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C、采用校直工序 D、设法减小切削和切削热 ****41、机床误差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是是它的( ) ****////***** A、制造误差儿 B、测量误差儿 C、安装误差 D、磨损 42、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的因素主要有( )

A、砂轮粒度 B、磨削用量 C、工艺系统振动 D、砂轮修正

43、工序集中的优点是( )

A、便于保证高的相互位置精度 B、生产面积小 C、机床和工装复杂 D、工人数量少 44、一般夹紧置由下面哪几部分给成?( )

A、夹具体 B、夹紧元件 C、力源装置 D、中间递力机构

45、中间递力机构的作用是( )

A、使夹具结构简单 B、改变夹紧力的大小 C、正确选用并修整 D、具有自锁性 46、提高磨削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是( )

A、改变工件材料的性质 B、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C、正确选用并修整砂轮 D、正确选用磨削液 47、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有( )

A、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 B、采用通用机床 C、生产成本高 D、工艺规程简单 48、获得工件表面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

A、调整法 B、轨迹法 C、成形刀具法 D、展成法 49、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是靠( )保证的。

A、机床精度 B、夹具精度 C、刀具精度 D、工件安装精度

50、保证箱体上孔距尺寸精度和孔轴心线与基面之间的距离精度的方法有( )

A、试切法 B、找正法 C、坐标法 D、镗模法 51、生产中常见的夹具体的毛坯制造方法有( )

A、铸造 B、锻造 C、焊接 D、组合式

52、夹具与机床的联接方式主要取决于( ) A、零件的加工精度 B、机床的类型 C、夹具的结构

D、刀具的安装方式53、属于夹具装配

C、对刀一导引元件对定位无件的位

图上应标注的尺寸是( ) A、轮廓尺寸 B、配合尺寸 置尺寸

D、定位元件之间的尺寸

54、与金属材料相比,新型陶瓷材料的优点是( )

A、高强度 B、高的耐热性 C、更耐蚀 D、更耐磨 55、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有( ) A、合理的结构设计 B、提高接触刚度

C、设置辅助支承 D、合理的工件安装方式和加工方式 56、提高接触刚度的措施有( )

A、降低连接表面的粗糙度 B、选择硬度高的材料

C、预加载荷 D、减小或消除装配间隙 57、受表面质量影响的零件使用性能有( )

A、接触刚度 B、耐磨性 C、配合性能 D耐腐蚀性 58、辅助工序包括有( )

A、检验 B、刀磨刀具 C、静动平衡 D去毛刺 59、检验工序通常安排在( )

A、粗加工阶段结束 B、车间转换前后 C、重要工序前后 D、全部工序结束

60、零件的表面处理工序指的是( )

A、氮化处理 B、电镀 C、表面发蓝 D、抛光 61、影响最小工序余量的因素有( )

A、前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层 B、上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C、前工序的安装误差 D、前工序形成的表面位置误差 62、采用何种装配方法取决于( )

A、产品性能要求 B、结构特点 C、生产类型 D、生产条件

63、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有( )

A、互换法 B、选配法 C、修配法 D、调整法 64、圆柱齿轮的传动精度包括( )

A、齿侧间隙 B、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C、传动平衡性 D、接触精度

65、下述费用中属于不变费用的有( )

A、机床工人工资 B、管理人员工资 C、通用机床折旧费 D、采暖照明费

66、提高滚齿效率的工艺措施有( )

A、提高滚齿切削用量 B、采用多头滚刀 C、顺铣法滚齿 D、对角滚齿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抨齿生产率比滚齿高 B、抨齿齿形精度高于滚齿 C、抨齿齿向误差比滚齿大 D、抨齿齿面粗造度高于滚齿 68、与强迫振动振中幅大小有关的因素有( )

A、激振力大小 B、激振频率 C、系统固有频率 D、阻尼比 69、减小强迫振动的途径有( )

A、对回转件进行动、静平衡 B、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C、提高传动件精度 D、隔振

70、下列误差属于随机误差的有( )

A、定位误差 误差

B、毛坯余量不均匀 C、受力变形 D、多次调整

71. 在Fe-Fe C相图中,共析线也称( )

A.A1线

B.ECF线 C.Acm线 D.PSK线

C.热裂与冷裂 D.偏析

72. 由铸造内应力产生的主要铸件缺陷有( )

A.缩孔与缩松 B.变形

73. 指出板料冲压生产的优点( )

A.成形工序可以冲制低塑性材料 B.大批生产时成本低 C.加工范围广 D.材料利用率高

74. 用电弧热作热源的焊接方法是( )

A.手工电弧焊 B.氩弧焊 C.CO 气体保护焊 D.电渣焊

75. 车床上可以加工的表面有( )

A.外圆柱面 B.平面 C.键槽 D.退刀槽 76.工艺成本中,不变费用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专用机床折旧费 B.通用机床折旧费 C.专用工夹具折旧费 D.车间辅助工人工资 77.单件或小批加工箱体的孔系时,多采用( )

A.镗模镗孔法 B.试切法 C.划线找正法 D.样板法

78.造成车床主轴径向跳动的原因有( )等。

A.主轴轴颈圆度误差 B.主轴锥孔圆度误差

C.主轴轴颈与锥孔同轴度误差 D.箱体主轴安装孔圆度误差 79.加强机床立柱刚度的方法有( )

A.加大截面轮廓尺寸 B.采用实心结构 C.采用封闭式截面 D.合理布置筋板 80.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 )

A.定位基准与测量基准不重合 B.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 C.定位元件制造误差 D.工件定位面的制造误差

1.定位基准是指( )

A.机床上的某些点、线、面 B.夹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C.工件上的某些点、线、面 D.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

2.Ti为增环的公差,Tj为减环的公差,M为增环的数目,N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公差为( )此题有问题,不做!

A. + B. - C. + D.

3.工序基准定义为( )

A.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 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 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 4.珩齿加工与剃齿加工的主要区别是( )

A.刀具不同 B.形成原理不同 C.所用齿坯形状不同 D.运动关系不同

5.在滚齿加工中,滚齿机传动链的传动误差主要影响被加工齿轮的( ) A.平稳性精度 B.齿形精度 C.运动精度 D.接触精度

6.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

A.钻孔 B.车孔 C.镗孔 D.磨孔 7.为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废品, 图中控制线的范围应( )加工尺寸公差范围。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8.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鼓形误差(中间大、两头小),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车床主轴刚度不足 B.两顶尖刚度不足 C.刀架刚度不足 D.工件刚度不足 9.当存在变值系统误差时, 图上的点子将( )

A.呈现随机性变化 B.呈现规律性变化

C.在中心线附近无规律波动 D.在控制限(线)附近无规律波动 10.切削加工时,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刀具材料 B.进给量 C.切削深度 D.工件材料 11.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 )的结果。 A.残余应力作用 B.氧化 C.材料成分不匀 D.产生回火 12.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 )

A.心轴外圆柱面 B.工件内圆柱面 C.心轴中心线 D.工件外圆柱面 13.机床夹具中,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元件是( ) A.定位元件 B.对刀—导向元件 C.夹紧元件 D.连接元件

14.工件以圆柱面在短V形块上定位时,限制了工件( )个自由度。 A.5 B.4 C.3 D.2 15.下列哪一种定位不能采用(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16.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

A.硬度

B.强度 C.塑性 D.弹性

17.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什么形式冷却的一种

热处理工艺( )

A.随炉冷却 B.在空气中冷却 冷却

C.在油中冷却 D.在水中

18. 橡胶是一种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什么的弹性体( )

A.树脂

B.高聚物 C.Si3N4 D.BN

B.直角连接 C.圆角连接 D.交

19. 铸件的壁或肋的连接应采用( )

A.锐角连接 叉连接

20. 在下列合金中,流动性最差的合金是( )

A.灰铸铁 铝合金

B.铸钢 C.铜合金 D.

21. 在铸铁的熔炼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电弧炉 炉

B.冲天炉 C.工频炉 D.反射

22. 下列冲压基本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

A.拉深 切口

B.落料 C.冲孔 D.

23. 锤锻模的模块安装是( )

A.用螺栓螺帽固定 D.用销钉固定

B.用铆钉固定 C.用楔铁燕尾固定

24. 模锻和自由锻用的蒸汽—空气锤相比,模锻锤的结构与自由锻锤结构不同

点是( )

A.所用的动力源 B.机架与砧座用螺栓连接方式 C.吨位表示方法 D.驱动的方式

25. 对铝合金最合适的焊接方法是( )

A.电阻焊 焊

B.电渣焊 C.氩弧焊 D.手工电弧

26. 闪光对焊的特点是( )

A. 焊接前先将被焊件接触

B. 焊接前把被焊件安装好并保持一定距离 C. 闪光对焊焊缝处很光滑 D. 只能焊接相同的材料

27. 指出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用熔化焊方法焊接的一组( )

A. 20钢与25钢 B.20Cr与20CrMnTi C.锻铝与防锈铝 D.铝与铜

28. 刃磨高速钢刀具时,应选用砂轮的磨料是( )

A.棕刚玉 硅

B.白刚玉 C.黑碳化硅 D.绿碳化

29. 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 )

A.卧式车床 床

B.台式钻床 C.立式钻床 D.摇臂钻

30. 尺寸链其组成环不变,某一减环的增大,使封闭环( )

A 增大B减小 C 保持不变D 可大可小

31. 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匀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 )

A 完全定位 B部分定位 C欠定位 D过定位

32. 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后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且分散中心与分差带中心重合,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产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 常值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刀具磨损太大 D调态误差大 33. 在同一台铅应床上对工件上的孔进行铅一扩一铰,应划分为( )

A 三次走刀 B三个工步 C三个工位 D一个复合工步

34. 车削一批工件的外圆时,先粗车一批工件,再对这批工件半精车,上述工

艺过程应划分为( )

A 二道工序 B一道工序 C尺寸误差 D位置误差

35. 若车床两导轨面在垂直面内有扭曲,则外圆产生( )

A 圆度误差B 圆柱度误差 C 尺寸误差 D

圆度误差

36. 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与主轴线不平行,会使车削后的圆产生( )

A 尺寸误差 B 位置误差 C 圆柱度误差 D 圆度误差 37. 车床主轴有径向跳动,镗孔时会使工件产生( )

A 尺寸误差 B同轴度误差 C圆度误差 D圆锥形 38.某轴毛坯有锥度,则粗车后此轴会产生( )

A圆度误差 B尺寸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位置误差 39.某工件内孔在粗镗后有圆柱度误差,则在半精镗后会产生( )

A B C D同题9

40.工件受热均匀变形时,热变形使工件产生的误差是( )

A尺寸误差 B形状误差 C位置误差 D尺寸和形状误差 41.既要完成在其上定位并夹紧,还承担沿自动线输送工件的任务的夹具是( )

A能用夹具 B专用可调夹具 C随行夹具 D组合夹具 42.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如壳体)易选用( )

A铸件 B锻件 C型材 D焊件 43.薄壁零件易选用铸造方法是( )

A砂型铸造 B金属型制造 C离心铸造 D压力铸造

44.粗基准选择时,若要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则应选择( )

A余量小的表面

B该重要表面 C半精加工之后 D任意

45.调质处理一般应安排的热处理是( )

A粗加工前 B粗加工与半精加工之间 C精加工之后 D任意 46.零件氮化处理前必须安排的热处理是( )

A正火 B调质 C表面淬火 D渗碳淬火

47.大批量生产的形状较复杂的中小型轴易选用和毛坯是( )

A铸件 B自由铸 C模锻件 D渗碳淬火 48.属于展成法加工齿形的刀具是( )

A盘状模数铣刀 B指状模数铤刀 C成形砂轮 D滚刀 49.成形法加工齿形的方法是( )

A铣齿 B插齿 C剃齿 D珩齿 50.多联齿轮小齿圈齿形加工方法一般选用( )

A滚齿 B插齿 C剃齿 D珩齿

51.齿轮传动精度中限制齿轮瞬时转角误差变化的是( )

A运动精度B接触精度C传动平稳性D齿侧间隙 52.大批生产中镗箱体轴承孔的机床宜选用( )

A卧式镗床 B立车 C专用组合镗床 D铣床

53.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

54.一个可沿其轴线方向伸缩的短锥销与一孔配合可限制( )

A0个自由度 B1个自由度 C2个自由度 D3个自由度 55.活动短V形块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6.由一个工人在一台设备上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

A走刀 B2步 C2位 D工序

57.当工件没有合适的定位基面时,在工件上专门加工出供定位用的表面,该表面称为( )

对包容面,本工序的最大极限尺寸减去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称( )

A总加工余量 B公称余量 C最大余量 D最小余量

58.为提高齿轮加工生产率,对于模数小和精度为7—8级齿宽较小的小齿扇形齿轮常采用()

A滚齿B插齿C铣齿D磨齿

59.为消除一般机床主轴箱体铸件的内应力,应采用()

A正火B调质C时效D表面热处理

60.为保证主轴上各工作表面的位置精度,应采用()

A两顶尖孔为基准B锥堵C中心架D支承轴颈为基准 61自激振动的频率()

A等于振源频率B等于系统固有频率C大于振源频率D小于系统固有频率 62.为减小零件加工表面硬化层深度和硬度,应使切削速度()

A减小B中速C增大D保持不变

63.工件实际定位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按其加工要求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称为()

A完全定位B部分定位C欠定位D过定位

64.欲在右图所示零件上钻孔01保证尺寸30+0.5,其余表面均已加工完毕,以A面定位,其基准不重合误差( )

A0.5B0.1C0.3D0.2

65.在外加工作用力一定时,欲增大斜楔产生的作用力,可采用( )

A增大楔角B减小楔角C0楔角D楔角不变 66.主要适合于小批生产时用钻头钻孔的钻套是()

A固定铭套B可换钻套C快换钻套D特殊钻套 67.磨削时磨削热传给较多的是()

A工件B砂轮C切屑D空气

68.机械加工中,单件小批生产自动化所使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是()

A能用要床B自动机床C专用机床DNC机床

69.由数台NC机床和用来贮存同一类型的各种工件的自动化仓库组成的多工位自动加工系统是()

A、CNC系统 B、DNC系统 C、FMS D、CIMS 70.尺寸大且形状复杂的铸件般采用()

A砂型制造B金属型制造C离心铸造D基节偏差 71.滚齿加工时运动偏心会引起( )

A 经向误差

B切向误差 C 齿形误差 D基节偏差

72.产生基节偏差的原因是()

A齿坯安装误差B滚齿机传动压力链误差C滚刀安装误差D滚刀的导程误差

73.车削加工时轴的端面与外圆柱面不垂直,说明主轴有()

A圆度误差B纯经向跳动C纯角度摆动D轴向窜动 74.箱体类零件是机器的()

A主动件B从动件C基础件D导向件

75. 在车床上加工外图,使用两顶尖组合定位,相当于()支承点。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B T 辅 T布 D T休

76. 采用机夹式不重磨刀艺主要可以减少()

A T基

77. JLBM是我国机械工业制订的()

A机械零件标准 B成组生产单元 C数控系统 D编码系统

78. 产品的装配组织形式与产品的生产类型等有关。固定式装配一般适用于

( )

A单件小批生产B中批生产C大批生产D大量生产

79. 深孔加工时所用的石杆细长,刚性较差,加工中易出现( )

A刀具磨损快B刀具崩刃C刀具折断D刀具引偏

80. 齿轮轮齿经热处理原进行精加工,效率较高的方法是( )

A 滚齿 B剃齿 C珩齿 D磨齿

81.为增加视图的直观性,夹具总图的比例最好用( )

A 1:1 B 1:2 C 2:1 D 1:5

82.各种零件在全部加工完毕后,应安排( )工序。

A 抛光 B 磁力探伤 C 密封性试验 D 检验 83.一般来说,最终保证产品质量的是( )

A 机械加工 B 清洗 C 装配 D 动平衡 84.旋风铣削螺纹的生产率高,适合于螺纹的( )

A粗加工 B半精加工 C 精加工 D 光整加工 85.单件时间指完成一个零件的( )所需的时间。

A 一个工序 B 一道工序 C 一个工位 D 全部工序 86.提高切削用量可以减小单件时间中的( )

A T基 B T辅 C T布 D T准终

87.提高低碳钢的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常采用( )

A 退火 B 正火 C 高度 D 率火

88.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粗加工,半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是( )

A 拉削 B 磨削 C 铣削 D 车削 89.剃齿后齿轮精度提高不大的是( )

A 表面质量 B 接触精度 C 运动精度 D 平稳性精度 90. 滚齿轮未率硬齿面常用的精加工方法是( )

A 铣齿 B 剃齿 C 珩齿 D 磨齿 91.在大型零件上加工小孔时,常使用( )

A 固定式钻模 B 回转式钻模 C 盖板式钻模 D 翻转式钻模 92.大批量生产箱体零件常采用典型的精基准是( )

A 三个平面 B 两个轴承孔 C 两面一孔 D 一面两孔 93.工件以圆锥孔在较长圆锥心轴上定位,可限制( )自由度

A 三个 B 四个 C 五个 D 六个

94.随机床主轴一起转动的夹具与主轴的连接方式取决于( )*/-/-/*/*/*/*

A夹具结构尺寸 B 机床主轴端部的结构形式 C 夹具连接部的结构形式 D 机床主轴的转速

95.使用铣床夹具,决定被加工孔直经的是( )

A 钻套 B 钻模板 C 刀具 D 衬套

96.生产产品的品种多而很少重复,同一零件的生产量很少的生产,称( )

A 单件生产 B 小批生产 C 中批生产 D 大量生产 97.提高加工工件所用机床的几何精度,它属于( )

A 补偿原始误差 B 抵消原始误点C 减少原始误差D 转移原始误差 98.采用刀具微调装置,对刀样板或对刀块来调套刀具可减少( )

A T基 B T 辅 T布 D T休 99.在选择加工箱体类另件精基准时,应优先考虑( )

A基准重合 B 基准统一 C 互为基准 D 自为基准 100.精度在8级以下的丝杠材料一般常用( )

A T10A B y40Mn C 9Mn2V DGCr15

101.对于高转速、重载荷条件下工作的轴,其材料应选用( )

A、45钢 B 40Cr C GCr15 D 20CrMnTn 102.对于承受冲击载荷的齿轮,其材料常选用( )

A 45钢 B 40r C 20r D 38CrMoAIA

103.尺寸较小,结构简单且强度要求不高的钢制齿轮毛坯常采用( )

A铸件 B自由锻件 C模锻件 D轧制棒料 104.在常用的典型夹紧机构中,扩力比最大的是( )

A斜楔夹紧机构 B螺旋夹紧机构 C偏心夹紧机构 D弹簧夹头 105.DNC系统是用一台大型计算机直接控制一群( )

A通用机床 B专用机床 C数控机床 D组合机床 106.单件小批生产一般选用( )

A通用机床 B专用机床 C组合机床 D自动机床 107.移动式装配多用于( )

A单件生产 B产量小的产品 C产量大的产品 D各种批量生产 108.加工内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是( )

A滚齿 B抨齿 C剃齿 D磨齿

109.在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一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 )

A定位 B夹紧 C分度 D安装 110.当精加工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选择定位精基准的原则是( )

A基准重合 B基准统一 C互为基准 D自为基准 111.采用合并工步的方法,可缩短( )

A T基 B T辅 C T布 D T准终 112.今年工艺成本随零件年产量的增加而( )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先降低后增加

113.当主轴上用于固定和调节滚动轴承的螺纹中经与支承轴颈不同轴时,对主轴的影响是( )

A引起经向跳动 B引起轴向窜动 C引起铁度摆动 D无关系

114.车床上车端面时,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取决于( )

A纵向导轨的直线度 B纵向导轨与和轴轴线的平行线 C横向导轨的直线度 D横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垂直度 115.镗床上镗孔时主轴有角度摆动,镗出的孔将呈现( )

A圆孔 B椭圆孔 C圆锥孔 D双面孔

116.垂直于被加工表面的切削力与工件在该作用方向的位移的比值,定义为工艺系统的( )

A静刚度(刚度) B柔度 C动刚度 D动柔度 117.工件受外力时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称为( )

A工艺系统刚度 B工件硬度 C接触刚度 D疲劳强度 118.一级工艺的工艺能力系数Cp为( )

A Cp≤0.67 B 1.0≥Cp>0.67 C 1.33≥Cp>1.00 D 1.67≥Cp>1.33

119.工序能力勉强的工艺是( )

A一级工艺 B二级工艺 C三级工艺 D四级工艺 120.磨削用量减少表面烧伤的措施是( )

A 提高V砂 B提高V工 C减小f D增大ap

121.在装配关系中,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都是装配尺寸链中的( )

A 组成法 B增环 C减环 D 封闭环 123.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加工精度的装配方法是( )

A互换法

B选配法 C调整法 D修配法

124.大批大量生产中,对于组成环数少(2个)而装配精度要求高又很高的零件,常采取( )

A完全互换法 B分组装配法 C调整法 D大数互换法 125.在夹具上确定夹具和刀具相对位置的是( )

A定位装置 B夹紧装置 C对刀—导向装置 D大数互换法

126.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是由( )

A定位元件 B夹紧元件 C对刀—导向元件 D连接元件 127.工件以平面定位时为起定位作用的支承( )

A固定支承 B可调支承 C浮动支承 D辅助支承 128.定位误差主要发生在接( )加工一批工件过程中。

A试切法 B调整法 C定尺寸刀具法 D轨动法

129.斜楔自锁的条件是楔角a与两处摩擦角之和φ1+φ2应满足( )

A a=φ1+φ2 B a>φ1+φ2 C a<φ1+φ2 D a≥φ1+φ2 130.在组合机床上的机动夹紧装置多采用( )

A手动夹紧 B气动夹紧 C液压夹紧 D电动夹紧 131.安装在机床主轴上,能带动工件一起旋转的夹具是( )

A铅床夹具 B车床夹具 C铣床夹具 D镗床夹具 132.在铅模上加工孔时,孔的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 )

A机床精度 B铅套精度 C铅套在铅模板上的位置精度 D刀具精度

133.加工小型工件分布在不同表面上的孔宜采用( )

A固定式铅模 B回转式铅模 C翻转式铅模 D盖板式铅模

134.加工一批中小型工件位于同一表面上的一组孔,孔距公差大于士0.15㎜,则优先选用的铅模型为( )

A固定式 B移动式 C盖板式 D滑桩式 135.加工孔可以获得较高位置精度的铅模板型式是( )

A固定式 B链接式 C分离式 D悬挂式

136.一组工艺上相似的零件,按其工艺过程合理排列出完成该组零件工艺过程所需的一组设备,构成车间一个小的封闭生产系统称为( )

A数控系统 B成组生产单元 C成组流水线 D FMS 137.玻璃钢属于一种( )

A钢铁材料 B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C新型陶瓷 D复合材料 138.合金液体的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 ],收缩率[ ]。

A、愈好 B、愈差 C、愈小 D、愈大

139.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 ]。

A、合金元素含碳量 B、含碳量 C、淬火介质 D、工件大小

140.热处理时,一般都要使金属常温组织经加热变成[ ]组织。

A、珠光体 B、渗碳体 C、奥氏体 D、莱氏体

141.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

A、铜合金 B、铝合金 C、可锻铸铁 D、低碳钢

142.在铸造生产的各种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

A、砂型铸造 B、金属型铸造号 C、离心铸造 D、熔模铸造

143.顺铣与逆铣相比较,其优点是[ ]。

A、工作台运动稳定 B、刀具磨损减轻 C、散热条件好 D、生产效率高

144.刀具的寿命[ ]刀具的耐用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145.工件抛光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零件的位置精度 B、提高零件的形状精度 C、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D、提高零件的形、位精度

146.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

A.硬度 B.强度 C.塑性 D.弹性

147.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什么形式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

A.随炉冷却 B.在空气中冷却 C.在油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48.对于低、中碳钢的小型锻件,常用的冷却方法是[ ]。

A、坑冷 B、炉冷 C、水冷 D、空冷

149.当作用在工件上的切削分力垂直向上且造成机床工作稳定性较差的铣削方式是[ ]。

A、周铣 B、端铣 C、逆铣 D、顺铣

150.精加工后可安排的热处理有[ ]。

A、整体淬火 B、渗氮处理 C、调质处理 D、氮化处理

151.在铁碳合金状态图中,奥氏体冷却到ES线时开始析出[ ]。

A、铁素体 B、珠光体 C、二次渗碳体

D、莱氏体

152.加工塑性材料或精加工时,可选择[ ]的车刀前角。

A、较小 B、较大

153.为下列批量生产的零件选择毛坯:小轿车的偏心轴应选[ ],皮带轮应选[ ]。

A、锻件 B、铸件 C、焊接件 D、冲压件

154.共析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 ]。

A、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的程度 C、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

155.板料在冲压弯曲时,弯曲圆弧的弯曲方向应与板料的纤维方向[ ]。

A、垂直 B、斜交 C、一致 156.用车削方法加工端面,主要适用于[ ]。

A、轴、套、盘、环类零件的端面 B、窄长的平面 157.加工大中型工件的多个孔时,应选用的机床是( )

A.卧式车床 B.台式钻床 C.立式钻床 D.摇臂钻床

158.有色金属的加工不宜采用[ ]方式。

A、车削 B、刨削 C、铣削

D、磨削

159.直径相差不大时,应采用的毛坯是[ ]。

A、铸件 B、焊接件 C、锻件 D、型材

160.冷奥氏体,当其冷却速度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在Ms—Mf温度范围内发生等温转变,其转变产物是[ ]。

A、贝氏体 B、珠光体 C、马氏体 D、渗碳体

161.属材料时,应选用的砂轮是[ ]。

A、硬度较低 B、硬度较高 C、中等硬度 D、细粒度

162.面中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是[ ]。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63.系统是[ ]。

A、成组生产流水线 B、大量生产的自动流水线 C、组合机床自动线

D、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加工线

164.个工作地点连续加工完成零件一部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 ]。

A、安装 B、工序 C、工步 D、工作行程

165.e3C相图中,奥氏体冷却到PSK线时开始析出[ ]。

A.莱氏体; B.铁素体; C.渗碳体; D.珠光体. 166.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 ]。

A、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的程度 C、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

167.,一般都要使金属常温组织经加热变成[ ]组织。

A、珠光体 B、渗碳体 C、奥氏体 体

168.Fe中形成的固溶体,其晶格形式是[ ]。

D、莱氏

A、简单立方晶格 B、体心立方晶格 C、面心立方晶格 D、密排六方晶格

169.造性是指金属材料锻造的难易程度,以下材料锻造性较差的是[ ]。

A、含碳量较高的钢 B、纯金属 C、单相固溶体 D、组织均匀的低碳钢

170.的高低是指加工后零件尺寸、形状、位置等几何参数与下列参数的符合程度:[ ]。

A、机器使用时要求的集合参数 B、装配时要求的几何参数

C、测量时要求的集合参数 D、设计零件图中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

171.型式一般多采用[ ]。

A、对接 B、角接 C、T字接 D、搭接

172.铣相比,其优点是[ ]。

A、工作台运动平稳 B、刀具磨损减轻 C、散热条件好 D、生产效率高

173.金中,流动性最差的合金是[ ]。

A.灰铸铁 B.铸钢 C.铜合金 D.铝合金

174.或肋的连接应采用( )

A.锐角连接 B.直角连接 C.圆角连接 D.交叉连接

175.基本工序中,属于变形工序的是( )

A.拉深 B.落料 C.冲孔 D.切口

176.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 ]。

A、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B、奥氏体在加热时的均匀化的程度 C、奥氏体加热时的温度

177.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

A.硬度 B.强度 C.塑性 D.弹性

178.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什么形式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

A.随炉冷却 B.在空气中冷却 C.在油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79.顺铣与逆铣相比较,其优点是[ ]。

A、工作台运动稳定 B、刀具磨损减轻 C、散热条件好 D、生产效率高

180.Fe-Fe3C相图中,奥氏体冷却到PSK线时开始析出[ ]。

A.莱氏体; B.铁素体; C.渗碳体;

D.珠光体.

181.合金液体的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流动性[ ],收缩率[ ]。

A、愈好 B、愈差 C、愈小 D、愈大

182.适的焊接方法是[ ]。

A.电阻焊 B.电渣焊 C.氩弧焊 D.手工电弧焊

183.命[ ]刀具的耐用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184.金状态图中,奥氏体冷却到ES线时开始析出[ ]。

A、铁素体 B、珠光体 C、二次渗碳体 D、莱氏体

185.比其本身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部的性能叫做[ ]。

A、强度 B、硬度 C、弹性 D、冲击韧度

186.或肋的连接应采用( )

A.锐角连接 B.直角连接 C.圆角连接 D.交叉连接

187.熔炼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A.电弧炉 B.冲天炉 C.工频炉 D.反射炉

1.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铸造生产中所用的造型材料是由砂、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所组成的。 3.锤上模锻件的冲孔连皮有两种,直径小于

60mm的为__________连皮;直径大于

60mm的为__________连皮。

4. 焊接件的接头类型有对接接头、__________接头和__________接头。 5. 加工轴类零件时,通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符合__________原则和

__________原则。

6.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一种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的________。

7. 机械加工的基本时间是指________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和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

8. ________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________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9. 插齿时,为保证插齿刀与工件正确的啮合关系,应具备________运动;为了避免刀具擦伤已加工的齿面,应具备________运动。

10. 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为车削和________。 11. 淬硬丝杠螺纹精加工应安排在淬火之________完成。 12. 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________误差。 13. 在

-R图中,UCL表示________线。LCL表示________线。

14. 振动过程中能从振动系统本身周期性地获得能量以补充能量的消耗,这种振动是

_____。

15. 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________、配合性质、耐腐蚀性的影响很大。 16.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类型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7. 采用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

18. 由于工件定位所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其________的位置误差,称为定位误差。 19. 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均布孔系时可采用夹具中的________装置来完成。 20. 型砂应满足的性能要求是透气性、_______、可塑性、________及强度。 21. 装配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装配、_____装配和总装配三个阶段。 22. 共析钢的含碳量是_______,其组织全部有_________构成。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切屑的形态主要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25. 切削液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防锈等作用。

26. 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27. 刀具的磨损大致可以分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28. 液态合金的___________能力,称为流动性。合金的结晶范围愈_________,其流动性愈好。因此,在选择铸造合金时,应尽量选择_____________的合金。 29.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被切削金属受到刀具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最终使被切削金属与母体分离形成切削的过程。

30. 增加刀具后角,刀具后面与工件之间摩擦________,刀刃强度__________。 31. 金属的结晶过程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过程组成,并且这两个基本是同时进行的。

32. 铸件各部分的壁厚差异过大时,在厚壁处易产生___________缺陷,铸件结构不合理,砂型和型芯退让性差,落砂过早易产生__________缺陷。

33. 砂轮组成中的磨料直接担负切削工作,常用磨料有_______和________。 34. 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35. 切削加工中与切削运动直接相关(切削用量)的三个主要参数是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6. 车床主要由床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溜板箱和尾座几部分组成。

37. 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强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抗压强度、

________、______等。

38. 选择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强化方法时,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要求。

39. 定向凝固原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合金铸件。

40.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1. 金属的可锻性就金属的本身来说主要取决于金属的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42. 逆铣加工是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43. 在铁——渗碳体相图中,有四条重要的特征线,合金冷却通过下列特征线时: 44. (1)、通过ECF水平线,发生_________反应,C点称为__________,生成

__________,其含碳量为___________;

45. (2)、通过PSK水平线,发生_________反应,S点称为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其含碳量为_________;

46. (3)、ES线又称为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奥氏体冷却到此线时,开始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

47. (4)、GS线又称为____________,奥氏体冷却到此线时,开始析出

___________。

48.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奥氏体是碳溶解在

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马氏体是碳溶解在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49. 手工电弧焊焊条按熔渣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焊条和________焊条

两类。

50.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洞的铸件缺陷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

51. 锻压包括_______和______两类,锻造按成型方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52. 冲压的基本工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53. 焊接工艺参数是指焊接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而选定的物理量的总称;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54. 手弧焊的基本操作要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5.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参数的

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符合的层度。加工精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56. 零件的表面经过机械加工后,其实际形状与所要求的理想形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有________和_______两种,前者称为_________,后者属于_______误差。

57. 材料抵抗比其本身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部的性能叫做_________。它表征材料在一个小的体积范围内抵抗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能力,是材料性能的一个综合物理量,常用的硬度指标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8. 钢的整体热处理工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59.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个方面。

60.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称为_________;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变形称为

_____________。

61. 金属的锻造性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后者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2.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3.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包括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切削液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64. 在砂型制造中型砂组成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类。

65. 引导液态金属流入铸型型腔的通道称为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66. 交流弧焊机的下降外特性用字母_____表示,是指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的

________而_________的特性。

67. 直流弧焊机的输出端有正、负之分,焊接时电弧两端的极性不变;在正接中,焊件接弧焊机的__________,焊条接其__________。

68. 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形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四种。

69. 通过调整混合物气体中乙炔与氧气的比例,可以获得三种不同性质的气焊火焰: 70. 切削加工是靠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作相对的运动来完成的,它包括

________和________;在切削加工中,__________只有一个,而__________

可以有一个或者数个。

71. 车削螺纹时的进刀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72.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73. 攻螺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操作;套螺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

74. 为达到产品的装配精度要求所采取的装配方法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

75. 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前者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重要依据。 76. 固态物质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金属的晶格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最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77.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______其理论结晶温度,这种想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称为__________。

78. 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同素异构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同素异构转变过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基本环节。 79. 常用工程塑料按其加热和冷却时所表现的性质,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类。

80. 合金的铸造性能是表示合金通过___________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通常用

______和_________来衡量。

81.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82. 铸件的收缩过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

阶段。

83. 生产中为了节约原材料,合理使用型砂,按用途不同,往往将型砂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4. 熔炼铸铁的设备以__________为主,加入其中的炉料有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85. 金属坯料锻造时,_______________为始锻温度,________________为终锻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金属的锻造温度范围;锻造温度范围取决于坯料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6. 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有__________、________、冲孔__________、扭转、

__________和切断,其中以前三种工序应用最多。

87. 在手工电弧焊接中,_______用于较厚或高熔点金属的焊接,__________用于较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当采用__________焊条焊接时,应该采用直流反接,以保证电弧的稳定燃烧;采用_________焊条焊接时,一般采用交流弧焊机。

88. 一般按照焊缝空间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89. 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产生的表面称为_____________;工件上有待切除之表面叫做__________。

90. 切削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瞬时速度,它是主运动的参数;吃刀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进给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移量。

91. 零件的实际尺寸相对设计的理想尺寸之变动量称为__________;零件实际要素的形状与理想要素的形状相接近的准确程度叫做__________;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_____________。

92. 量规的通端用来检验工件的___________,即孔的___________,轴的

__________;止端用来检验工件的___________,即孔的_________,轴的__________。检验工件时,如果______通过,__________不能通过,则认为该工

件合格。

93. 铣削加工的工艺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散热条件较好和

___________。

94. 磨削加工中,__________为主运动,同时砂轮又作_________,工件的旋转为

__________,同时工件又作____________。

95. 磨削也是一种切削,其切削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由此看来,磨削加工实质上是磨粒微刀对工件进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作用综合加工过程。

96. 磨床工作台的往复运动采用_____________,这些特性满足了磨床这种精密加工机床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热变形小、_________、传动平稳的需要。 97. 划线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在工件或毛坯的一个平面上划线是____________,在毛坯或者工件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划线是

__________。

98. 在攻螺纹和套螺纹时易出现废品,其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99. 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够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叫做

______,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性能叫做_______,材料抵抗比其本

身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部的性能叫做_______,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叫做________。

100.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合金的______,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101.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的位置可以将固溶体分为________和

________两类。

102.钢的整体热处理工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03.碳在铸铁中一两种形式存在,一是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 104.熔焊的焊接接头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低碳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按照变化特征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05.生产类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类,按照产品零件的生产数量,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生产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6.在铸造生产中所用的造型材料是由砂、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所组成的。 107.钢的整体热处理工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08.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够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叫做______,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性能叫做______,材料抵抗比其本身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部的性能叫做_______,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叫做________。

109.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110.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111.液态合金的___________能力,称为流动性。合金的结晶范围愈_________,其流动性愈好。因此,在选择铸造合金时,应尽量选择_____________的合金。

112.铸件各部分的壁厚差异过大时,在厚壁处易产生___________缺陷,铸件结构不合理,砂型和型芯退让性差,落砂过早易产生__________缺陷。

113.切削加工中与切削运动直接相关(切削用量)的三个主要参数是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4.在铁——渗碳体相图中,有四条重要的特征线,合金冷却通过下列特征线时: (1)、通过

ECF水平线,发生_________反应,C点称为__________,生成

__________,其含碳量为___________;

(2)、通过

PSK水平线,发生_________反应,S点称为___________,生成

______________,其含碳量为_________;

(3)、ES线又称为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奥氏体冷却到此线时,开始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

( 4)、GS线又称为____________,奥氏体冷却到此线时,开始析出___________。 115.焊接工艺参数是指焊接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而选定的物理量的总称;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116.材料抵抗比其本身更硬的物体压入其内部的性能叫做_________。它表征材料在一个小的体积范围内抵抗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能力,是材料性能的一个综合物理量,常用的硬度指标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117.攻螺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操作;套螺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

118.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同素异构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同素异构转变过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基本环节。 119.量规的通端用来检验工件的___________,即孔的___________,轴的

__________;止端用来检验工件的___________,即孔的_________,轴的__________。检验工件时,如果______通过,__________不能通过,则认为该工

件合格。

120.一般按照焊缝空间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

121.熔焊的焊接接头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低碳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按照变化特征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22.交流弧焊机的下降外特性用字母_____表示,是指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的________而_________的特性。

123.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______其理论结晶温度,这种想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称为__________。

124.手工电弧焊接中,_______用于较厚或高熔点金属的焊接,__________用于较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当采用__________焊条焊接时,应该采用直流反接,以保证电弧的稳定燃烧;采用_________焊条焊接时,一般采用交流弧焊机。

125.铸铁中析出碳原子形成石墨的过程成为__________;铸铁的组织不仅取决于石墨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也决定了铸铁的基本组织,从而决定了铸铁的性能。

126.晶体的缺陷形式有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127.在金属元素中,常见的晶格形式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 128.晶体的缺陷形式有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129.在晶体中,根据原子间的键合力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四类主要晶体,即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

130.影响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结晶时的冷却速度(过冷度)和液体金属中难熔杂质。

131.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滑移、孪生等。

132.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固溶体又可以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133.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的均匀化三个阶段。

134.影响C曲线的主要因素有碳,合金元素,奥氏体化状态。

135.退火的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应力,稳定尺寸;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缺陷,为后续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136.根据钢的成分和退火的目的不同,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

力退火等。

137.淬火的方法有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局部淬火法和冷处理法。

138.常用的渗碳的方法有气体渗碳和固体渗碳两种,渗碳的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保持心部的良好韧性。

139.铸件的凝固方式主要取决于凝固区的宽度,可以分为逐层凝固方式,糊状凝固方式和中间凝固方式三种。

140.分型面是铸型之间的结合面,分型面应选择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对于局部妨碍起模的凸起部分,手工造型时可采用活块或型芯。

141.砂型铸造时,为了在造型时便于起模,模样上要设计出一定的起模斜度;为了保证铸件加工面和零件精度,铸件要有机械加工余量。

142.模锻时,通孔无法锻出,孔内需留有一层金属层,被称之为冲孔连皮;为了使锻件易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要有一定的模锻斜度。

143.由于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方面的要求,锻造通常是在高温下进行的。 144.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手弧焊时,焊芯既是电极,又是填充金属。 145.焊接过程的局部加热导致被焊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度不均匀,除引起接头组织和性能不均匀外,还将产生焊接应力与变形。

146.铸件冷凝时,如果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得不到液态合金的补充,就会在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缩孔或缩松缺陷。

147.在低碳钢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中,力学性能最好的区域是正火区。 148.冲压通常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完成变形的,因而也称为冷冲压。

149.在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所选择的毛坯主要有型材、铸件、锻件、焊接件、冲压件、冷挤压件和粉末冶金制件等。

150.金属粉末的工艺性能包括松装密度、流动性、压缩性和成形性。

151.液态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形成铸件,经历了三个收缩阶段,即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

152.金属冷变形和热变形的界定温度是再结晶温度。

153.实际金属晶体总是有缺陷的,其塑性变形是由于位错运动引起的。 154.胎模锻可以看作是介于自由锻和模锻之间的一种锻造方法。 155.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的目的是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 156.电阻对焊时产生电阻热的作用是提高金属焊接件的塑性。

157.目前,人类所使用的机械工程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四大类,即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

158.45、T8、T12 三种钢中,__________的硬度最高,__________的塑性最好,

_________的强度最高。

159.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合金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60.型砂应满足的性能要求是透气性、____________、可塑性、____________及强度。

161.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的目的是减少焊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62.在金属元素中,常见的晶格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63.常用的渗碳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渗碳的目的是提高工件表面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同时保持心部的良好韧性。

164.在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所选择的毛坯主要有型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压件、冷挤压件和粉末冶金制件等。

165.在

1000℃时,对钨进行变形属于____________加工,对45

钢进行变形属于

_____________加工;在室温下,对锡进行变形属于___________加工,对45钢

进行变形属于______________加工。(填冷或热加工)

166.将45钢加热到860℃保温,若在炉中自然冷却至室温,称为______________(热处理工艺名称),若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称为______________;若取出后在水中冷却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的硬度最高。 167.T8钢和

20CrMnTi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的淬透性更好些,

_______________的淬硬性更好些。

168. 分型面是铸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分型面应选择在铸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局部妨碍起模的凸起部分,手工造型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169.一般按照焊缝空间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___________________

170.铸件冷凝时,如果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得不到液态合金的补充,就会在最后凝固的部

位形成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缺陷。

171.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173.砂型铸造时,为了在造型时便于起模,模样上要设计出一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铸件加工面和零件精度,铸件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增加刀具后角,刀具后面与工件之间摩擦___________________,刀刃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上贝氏体的金相组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下贝氏体的金相组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珠光体和索氏体的相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

176.晶粒越细,其强度、硬度越_____________,塑性、韧性______________。 177.45、T8、T12 三种钢中,__________的硬度最高,____________的塑性最好,_________的强度最高。

178.铸件的凝固方式主要取决于凝固区的宽度,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方式,

______________方式和__________________方式三种。

179.QT700-2 中“

QT

”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

,“

700

”表示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80. 插齿时,为保证插齿刀与工件正确的啮合关系,应具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为了避免刀具擦伤已加工的齿面,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181.淬硬丝杠螺纹精加工应安排在淬火之_______________完成。 182.手工电弧焊接中,

____________用于较厚或高熔点金属的焊接,

______________用于较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当采用________________焊条

焊接时,应该采用直流反接,以保证电弧的稳定燃烧;采用________________焊条焊接时,一般采用交流弧焊机。

183.装配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装配、__________________装配和总装配三个阶段。

184.切削加工中与切削运动直接相关(切削用量)的三个主要参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5.锻压包括锻造和冲压两类,锻造按成型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186.目前,人类所使用的机械工程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四大类,即金属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合材料。

187.冲压通常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完成变形的,因而也称为冷冲压。

188.模锻时,通孔无法锻出,孔内需留有一层金属层,被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锻件易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要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

189.精基准选择的四个主要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