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素质教育视角审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

来源:六九路网
2010年第4期 总第157期 林区教学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No.4 2010 General No.157 从素质教育视角审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 顾 晖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州511325) 摘要: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高职教育已在我国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素质教育视角审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体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0)04—0092—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 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必须进行自身的改革,在教学目标、 的比重逐渐加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人才 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作为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本质 上应与总体培养目标相一致,应从素质教育视角审视我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并突出职教特色,以促进学生的劳动 就业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通 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 涯发展打下良好的身心素质基础,真正实现高职体育教育 从校内向校外、从课堂向社会的延伸,使学生终身受益。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多年来我国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忽视 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品德的培养,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有些实 际工作能力较差,即“高分低能”,理想、信念等人生观处 于模糊不清状态,同时体质不达标的学生还为数不少。这 种现象说明我国的教育改革未能体现“使受教育者在德、 智、体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国的社会主 义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 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教育 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无疑在学校教育 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其健康水平(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 取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2素质教育的社会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 的合格劳动者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更好地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3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结合当前教育的现状,素质教育的内涵还包括教会学 生如何做人。这里说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不仅仅是指一 般意义上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还有作为一个具 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人”的素质提高的问题。<中 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将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纳 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 理素质。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 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健体。 2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在实践中高校却 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 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 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高职院校的领导、体育教 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1)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 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 转变,认为体育不重要,没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2)目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 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 的练习等,尤其在民办的高职院校表现最为突出。例如有 某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8 000多,专职体育教师只有两 个,加上辅导员队伍中的体育教师一共才10个,而且体育 课为大班上课,一个班至少80多学生,体育场地和设施严 重不足,体育课变成了真正的“放羊”。在学校领导的眼 中节约成本才是第一,只要学生不出事就可以了。(3)缺 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大多数体育教师缺乏教学 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 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学校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做到这 点,学生不仅需要正确的思想观点、必要的知识技能和 健康的体魄,还需要能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各种能力,尤 其是自学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欲实现此目的,高 一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 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收稿日期:2010—03—20 作者简介:顾晖(1983一),男,广东韶关人,助教,从事 体育教育训练研究。 一2.2教学目标未能与时俱进 现代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意识、能力和运动习惯,可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竟与体育 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能力和 92一 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 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 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 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 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 无所收获,这无疑是体育教学的失败。 2.3教学形式单一、体育教材体系和内容脱离实际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 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活泼地 进行学习。随着后现代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体育提出 了新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理论上是以学生为本,可是在实 际教学中还是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有的学校把体育课视 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 育开拓了新的天地。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 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 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大胆突破。可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 合各自院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 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3加大开展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建立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 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发挥其运动特长,进一步 提高运动技术、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水平,也是对学生进 行终身体育意识及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另一种教学形式, 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知识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 范化、程序化和成人化训练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 养成,因而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教、学双方兴趣低 落,严重忽视课后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校体育文化 的建设。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变化不大,传统的 体育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始终占据体育课程的核心地 位,与现代教育倡导多元化矛盾。 2.4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他知识掌握的根本差别 之一就是高度个性化。绝大部分学校忽视学生个性的发 展与因材施教的实施,只注重短期教育效果,忽视学生长 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采用竞技运动的评价标 准是统一的标准化评价模式,抹杀了受教育者的先天差异 和后天努力,先天素质好的学生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轻易获 取好的成绩,而先天素质差的学生即使付出艰苦的努力也 难以达标,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发展的 需求。 3从素质教育视角审视高职体育教育改革 3.1确立高职体育课程新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首先应确立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适应于社 会的身心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就是造就身心健康、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劳动者和专门人 才,所以促进学生劳动就业的能力是前提。高职体育教育 的目标就应该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应 充分考虑各专项课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 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既关注体育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掌握, 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身 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了 要求,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劳动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 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身心素质基础。 3.2突破传统授课模式,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处于初创阶段,由于未 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苏联的体育理论,造成了学校体 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但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 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13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 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 现为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 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 教育相对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 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提升了终身体育的价值与功能。目前 篮球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最受欢迎的项目,所以要重 视篮球、足球等俱乐部的建设和指导,为学生课外体育俱 乐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扶持。 3.4建立健全多元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应从对体育教学的价值进行判断来展 开,以学生能掌握或发展某方面的体育能力为目标。它应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自我构建;2)学 生真实锻炼的体现;3)学生对锻炼方法获得的整体性;4) 学生合作锻炼及分析讨论能力的发展。在考核项目上应 采用锻炼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锻炼过程,改变一 次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考 试压力,消除学生焦虑心理障碍,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与 锻炼状况。考试的形式可采取规定+自选或自创内容。 例如在《街舞》课程中试行了“考核+考查”模式(即主项 考核、评分,副项考查仅要求会,不进行评分),在球类课程 教学实践中可推出“四选二、三选一”等考核模式和“专 项”不考模式,把考核真正融于课程目标体系中。在评分 过程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 等,并按一定比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终 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为教育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对体 育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而高职体育教育改革 的深化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平,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 体育学院学报,2008,(8). [2]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学新论[M].大连:辽宁大学出版 社,2001. [3]石玉龙.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J].山东体育 科技,2004,(2). [4]喻坚.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 [5]雷钊.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学刊, 1999,(4). (责任编辑:钱晓玲] 一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