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计划
一、共读篇目
1、教师推荐篇目:
(1)《西游记》(2)《爱的教育》(3)《卓雅和舒拉的故事》 (4)《草房子》(5)《绿屋的安妮》(6)《少年毛泽东》(7)《三国演义》(8)《海底两万里》(9)《世界五千年》(10)《女儿的故事》(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2)《绿磷英雄罗宾汉》注: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至少读一本“教师推荐篇目”中的书籍。
2、学生自选篇目(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行选择。)
二、共读计划
1、阅读课
每周学校都安排有一节阅读课,可以作为师生共读的“学校时间”,可以给学生自主阅读,也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开展“小小读书交流会”。可以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所读的、所喜欢的书,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的感受、受到的启发。这样对于说的孩子本身就是一次口语表达能力(说)的训练。之前的阅读就是(读)。而对于在座的孩子则是一次(听)的机会。如果想法有出入的话,还可以组织辩论赛。
2、家中
在家里,孩子们除了拥有了更自由的读书环境,和更充裕的阅读时间外。也有了和家
长们进行交流的时间空间了。教师可以利用家庭阅读反馈表进行检查,请家长做好记录。老师做好家庭阅读反馈表的整理工作。
3、师生循环读书笔记
光有听说读是不够的,还得(写)。师生循环读书笔记是从循环日记中受到的启发。就是对循环日记的具体化,师生和学生可以介绍一下最近读的哪本书,或者写写读后感。也可把自己想读但是身边没有的书的名字写在上面,以后的同学看到了,如果身边有还可以借给她,这样互通有无,营造和谐、互助、温馨的读书氛围。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读过觉得很好的书,与大家分享。如此循环读书笔记,不仅仅是一本大家的读书笔记,更是一个读书的交流平台。
4其他时间和地点
读书是不分时间,也不受地域的限制的活动。因此以上的只是一个假设,平时只要有时间,有条件,我们都可以拿出自己喜欢的图书,和孩子们一起在书中世界里遨游,浸染在充满扑鼻墨香的文字里。
三、共读原则
1、师生共读,读生所读。
既然是师生共读,那么教师读的就是学生读的;学生读的就是教师读的。
2、师生交流,身先士卒。
读书,不能少了交流。既然读生所读了,那就得参加学生的“读书交流会”。就得参与“师生循环读书笔记”的记录中去。
3、全面渗透、见缝插针。
读书是不分时间、地域的。我们要培养孩子勤于读、乐于读的习惯。就得把课外阅读渗透到学校及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里。在学校里要学会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和条件就和孩子们读书,交流。让阅读成为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