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2252349 A(43)申请公布日 2021.01.22
(21)申请号 202010950466.3(22)申请日 2020.09.11
(71)申请人 北京市市政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北礼士路
北营房北街9号(72)发明人 逯平 陈永华 王晔 赵昕
张艳华 齐丽勇 温振寰 (51)Int.Cl.
E02D 23/00(2006.01)E02D 23/08(2006.01)E02D 23/1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沿着沉井四周布设射水管,向沉井四周土体高压喷水,将沉井侧壁区域的土体切割、软化;S2、向沉井内高压喷水,使高压水冲切沉井底部土体,将沉井底部冲挖成中心下凹的锅底形状,并且使土体和水混合形成泥浆,然后将泥浆抽排出沉井外,沉井在刃脚处挤土下沉;S3、沉井每下沉一段距离,利用分段注水的方式,通过射水管向沉井新下沉区域的土体进行高压喷水;S4、沉井下沉到设计位置后,通过射水管利用后退式分段注浆的方式向沉井外土体进行注浆,对沉井外土体进行加固;S5、对沉井底部进行混凝土封底。本申请采用不排水下沉的施工方法,能够减少沉井下沉时发生倾斜、突沉、涌水的问题。
CN 112252349 ACN 11225234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沿着沉井四周布设射水管,采用分段注水的方式,向沉井四周土体高压喷水,将沉井侧壁区域的土体切割、软化;
S2、向沉井内高压喷水,使高压水冲切沉井底部土体,将沉井底部冲挖成中心下凹的锅底形状,并且使土体和水混合形成泥浆,然后将泥浆抽排出沉井外,沉井在刃脚处挤土下沉;
S3、沉井每下沉一段距离,利用分段注水的方式,通过射水管向沉井新下沉区域的土体进行高压喷水;
S4、沉井下沉到设计位置后,通过射水管利用后退式分段注浆的方式向沉井外土体进行注浆,对沉井外土体进行加固;
S5、对沉井底部进行混凝土封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管靠近沉井侧壁的一半管壁上开设射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孔沿着射水管的周向间隔开设多个,且沿着射水管的长度方向开设多行,每行相邻射水孔间距5-10mm,相邻每行射水孔之间间距10-15mm,所述射水孔的直径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分段注水具体为在射水管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插入射水管的一端间隔套设有密封塞,密封塞滑动密封在射水管内,高压水通过注浆管上的出浆孔在射水管指定区域喷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保持沉井内水位在地下水位线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沉井底部中央冲刷深度不超过1.0m,沉井四周刃脚土埂宽度8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沉井每下沉1-2m,利用分段注水的方式,通过射水管向沉井新下沉区域的土体进行高压喷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利用注浆管对土体进行注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浆液。
2
CN 112252349 A
说 明 书
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沉井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0002]沉井是水中施工常用的一种施工工艺。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居多,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式,施工时提前浇筑首节,凝固后掏空下方,混凝土块开始下沉,随后继续浇筑上方,完成后再掏空,依次循环,直至开挖到基础底部。[0003]传统的沉井排水下沉在土质差、含水量高的大型沉井下沉过程中,经常出现倾斜、突沉和井底涌水、涌砂等事故。因此,设计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以防止上述事故发生,同时提高沉井下沉施工效率,成为所述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传统的沉井排水下沉法,经常出现沉井倾斜、突沉、涌水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沿着沉井四周布设射水管,采用分段注水的方式,向沉井四周土体高压喷水,将沉井侧壁区域的土体切割、软化;
S2、向沉井内高压喷水,使高压水冲切沉井底部土体,将沉井底部冲挖成中心下凹的锅底形状,并且使土体和水混合形成泥浆,然后将泥浆抽排出沉井外,沉井在刃脚处挤土下沉;
S3、沉井每下沉一段距离,利用分段注水的方式,通过射水管向沉井新下沉区域的土体进行高压喷水;
S4、沉井下沉到设计位置后,通过射水管利用后退式分段注浆的方式向沉井外土体进行注浆,对沉井外土体进行加固;
S5、对沉井底部进行混凝土封底。[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利用不排水下沉法,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保证沉井内外水压,减少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出现涌水、涌砂等问题;此外,在沉井开始下沉之前,围绕着沉井设置射水管,提前对沉井壁外土壤进行切割软化,减少沉井外土对沉井下沉时的阻力,使沉井受外部阻力影响小,使其能够均匀下沉;然后利用高压喷水和泥浆泵抽排配合实现沉井不排水下沉,提高沉井下沉的效率以及保证沉井均匀下沉;
而且,由于射水管喷水对沉井外土体扰动和软化,致使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在沉井下沉到设计位置后,土体对沉井的固定能力减弱,很容易导致沉井持续下沉,导致下沉量超出设计范围,因此在沉井下沉完成之后,通过射水管向扰动土体中注浆,使土体快速凝固、密实,增加沉井与土体的咬合能力,增加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土体对沉井的固定能力,减少沉井自下沉量。
3
CN 112252349 A[0007]
说 明 书
2/4页
优选的,所述射水管靠近沉井侧壁的一半管壁上开设射水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射水管靠近沉井的一侧开设射水孔,避免在进行土体软化时,对射水管四周全部进行软化,造成沉井下沉时连带射水管四周土体一起移动。[0009]优选的,所述射水孔沿着射水管的周向间隔开设多个,且沿着射水管的长度方向开设多行,每行相邻射水孔间距5-10mm,相邻每行射水孔之间间距10-15mm,所述射水孔的直径为1mm。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mm的射水孔满足向外喷水的要求,并且能够避免射水管外的土堵塞射水管;此外控制喷水量,避免喷水过多土体过度软化,对沉井下沉造成影响。[0011]优选的,步骤S1中分段注水具体为在射水管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插入射水管的一端间隔套设有密封塞,密封塞滑动密封在射水管内,高压水通过注浆管上的出浆孔在射水管指定区域喷出。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注浆管对射水管进行定点喷水,避免软化过的土体多次喷水软化,造成土体过度软化,对沉井下沉造成影响。[0013]优选的,步骤S2中保持沉井内水位在地下水位线以上。[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沉井外的砂石、泥水向沉井内流动,造成沉井下沉倾斜、涌砂、涌水现象。[0015]优选的,步骤S2中沉井底部中央冲刷深度不超过1.0m,沉井四周刃脚土埂宽度80cm。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沉井均匀、稳定下沉。[0017]优选的,步骤S3中沉井每下沉1-2m,利用分段注水的方式,通过射水管向沉井新下沉区域的土体进行高压喷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沉井下沉过多,未软化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过大,造成沉井受力不均匀,下沉发生倾斜。[0019]优选的,步骤S4中利用注浆管对土体进行注浆。[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水、注浆采用注浆管,操作方便。[0021]优选的,注浆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浆液。[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射水管向扰动土体中喷射水泥水玻璃双浆液,使土体快速凝固、密实并且双浆液将土体和沉井之间粘连,增加沉井与土体的咬合能力,增加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沉井的固定能力,减少沉井自下沉量。[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在沉井开始下沉之前,围绕着沉井设置射水管,提前对沉井壁外土壤进行切割软化,减少沉井外土对沉井下沉时的阻力,使沉井受外部阻力影响小,使其能够均匀下沉;然后利用高压喷水和泥浆泵抽排配合实现沉井不排水下沉,提高沉井下沉的效率以及保证沉井均匀下沉。[0024]此外,由于射水管喷水对沉井外土体扰动和软化,致使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在沉井下沉到设计位置后,土体对沉井的固定能力减弱,很容易导致沉井持续下沉,导致下沉量超出设计范围,因此在沉井下沉完成之后,通过射水管向扰动土体中喷射水泥水玻璃双浆液,使土体快速凝固、密实并且双浆液将土体和沉井之间粘连,增加沉井与土体的咬合能力,增加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沉井的固定能力,减少沉井自下沉量。
4
CN 112252349 A
说 明 书
3/4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沿着沉井四周钻孔并向钻孔内打入射水管,射水管打至沉井设计底标高为止。射水管靠近沉井侧壁的一半管壁上开设有射水孔,射水孔沿着射水管的周向开设多个,且沿着射水管的长度方向开设多行,每行相邻射水孔间距5-10mm,相邻每行射水孔之间间距10-15mm,射水孔的直径为1mm,1mm的射水孔满足向外喷水的要求,并且能够避免射水管外的土堵塞射水管;此外控制喷水量,避免喷水过多土体过度软化,对沉井下沉造成影响。[0027]喷水:采用分段注水的方式,在沉井壁区域注水,注水时采用高压注水,注水压力不低于1.2Mpa,使高压水从射水孔中喷出,对沉井外的土体进行切割扰动,将土体软化,减少沉井与周围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沉井均匀下沉。具体的,在射水管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插入射水管的一端间隔套设有密封塞,密封塞设置在射水管内能够将射水管进行密封,并且注浆管位于两个密封塞之间的区域开设有多个出浆孔,将注浆管插至待喷水区域,进行高压喷水即可。[0028]S2、向沉井内高压注水,使沉井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线以上,防止沉井内部压力偏小,外部泥浆混合物大量涌入沉井内,注水压强不低于1.2Mpa。将高压水通过水枪喷头冲切沉井底部土体,使土体与水混合形成泥浆,利用泥浆泵将泥浆排出沉井外。水枪喷头冲切土体时,将沉井底部冲挖成中心下凹的半椭球体形(即将沉井底部冲挖成中心下凹的大锅底形状),沉井底部中央冲刷深度不超过1.0m,沉井底部四周刃脚土埂保持80cm,同时控制高压水枪注入沉井内的水量与泥浆泵的抽泥浆量一致。水枪喷头冲刷时,使沉井在刃脚处挤土下沉。[0029]S3、沉井每下沉1-2m,利用分段注水的方式,通过射水管向沉井新下沉区域的土体进行喷水,对土体进行切割、软化。重复步骤S3继续沉井下沉。[0030]S4、沉井下沉到位后,保持井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线,确定封底混凝土厚度,对底板下土体冲挖至封底厚度要求的深度,安排潜水员下底摸排、冲洗与封底混凝土接触刃脚面泥浆,清理结束后进行8小时的连续观察。[0031]在观察期间,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的方式,通过注浆管对沉井壁区域土体进行高压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增加水泥浆液的凝固效率,对沉井外壁土体进行加固,增加土体与沉井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沉井自下沉量。[0032]S5、当下沉量小于10mm时,往沉井内抛填25cm-30cm厚的碎石垫层,采用导管法向沉井内浇筑水下混凝土进行封底。
[0033]本申请在沉井开始下沉之前,围绕着沉井设置射水管,提前对沉井壁外土壤进行切割软化,减少沉井外土对沉井下沉时的阻力,使沉井受外部阻力影响小,使其能够均匀下沉;然后利用高压喷水和泥浆泵抽排配合实现沉井不排水下沉,提高沉井下沉的效率以及保证沉井均匀下沉。[0034]此外,由于射水管喷水对沉井外土体扰动和软化,致使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在沉井下沉到设计位置后,土体对沉井的固定能力减弱,很容易导致沉井持续下沉,导致下沉量超出设计范围,因此在沉井下沉完成之后,通过射水管向扰动土体中喷射水泥
5
CN 112252349 A
说 明 书
4/4页
水玻璃双浆液,使土体快速凝固、密实并且双浆液将土体和沉井之间粘连,增加沉井与土体的咬合能力,增加土体和沉井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对沉井的固定能力,减少沉井自下沉量。[0035]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