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学原理题库

来源:六九路网


1 2 1

经济学原理题库

(下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主编 王金玉 主审 池泽新

编校 刘志飞 王树柏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经济学原理》课程组 3 4 2

第一部分 试题 第一章 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 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7.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 ).

A.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成本递增规律 C.存在政府决策 D.失业率高

8.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哪 点不是( ).

A.如何生产 B.生产什么

C.为谁生产 D.在那里可有效率地生产 9.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己超过30000美元

12.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用工人的数量

13.一个国家中如果财产为私人所有并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则我们 可预料( ).

A.收入会在人们中平等地分配

B.大多数人生活贫困而少数人很富有 C.大多数人很富有而少数人生活很贫困 D.以上都不是 5 6 3

14.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 A.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15.下列中哪一点不是绝对命令经济的特点( ). A.政府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B.有一强大的中央政府 C.缺乏市场

D.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者

16.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说所必须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须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17.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 )

A.如果x和y正相关,则x值的增加导致y值的减少 B.如果x和y负相关,则x的减少导致y的减少

C.如果x和y正相关,则x和y值的曲线图会向右上倾斜 D.如果x和y不相关,则x和y值的曲线图向下倾斜 18.\"看不见的手\"一般指( ).

A.机会成本 B.政府 C.利润 D.价格 19.商品的价格一般( )零.

A.大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 D.等于

20.工资,租金,利息,利润被称为( )的价格. A.商品 B.产品 C.生产要素 D.生产 21.时间的利用隐含着( ).

A.机会成本 B.价格 C.生产要素 D.生产可能性

22.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何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 )效率. A.有 B.无 C.不一定 D.帕累托

23.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 )经济学. A.小 B.个量 C.消费者 D.生产者 24.政府的经济目标不包括(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生活水平提高 D.公平的收入分配 二,论述题

1.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 源配置的科学

2.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些还是小一点好 些\试问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还是规范经济学问题 3.何谓经济学 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4.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6.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7.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8.简述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9.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革命 7 8 4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 关的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供给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3.需求曲线是( ).

A.商品的价格曲线 B.商品的总收益曲线 C.商品边际收益曲线 D.商品的供给曲线 4.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 ). A.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 B.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D.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

5.如果消费者取得的货币效用大于所购入的商品效用,则它会( ). A.继续购买 B.停止购买

C.退掉己购入的商品 D.大量购买

6.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已知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为9个单位,一支 钢笔的边际效用为36个单位,则消费者愿意用( )来购买这支钢笔. A.12元 B.4元 C.36元 D.3元

7.看图并指出哪一条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 )

A.是整条的边际成本曲线 B.是B点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C.是A点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D.是价格曲线P0

8.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 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 效用单位.

A.108个 B.100个 C.106个 D.6个 9.消费者剩余是指( ).

A.供给曲线以下,均衡价格以上部分 B.需求曲线以下,均衡价格以上部分 C.需求曲线以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D.供给曲线以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10.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 ). A.满足程度 B.边际效用

C.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 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

11.如果生产者的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生产者应该( ). A.停止生产 B.扩大生产 C.维持生产 D.退出生产 12.生产者剩余是指( ).

A.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以下部分 B.供给曲线之下,均衡价格以上部分 C.需求曲线之下,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D.供给曲线之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

13.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不动 D.绕着一点移动

14.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绕着一点移动 D.不动

15.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 9 10 5

A.所表达的经济意义相同 B.所表达经济意义不相同 C.是同一条曲线 D.是两条没有任何关系的曲线

16.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则该商品可 能是( ).

A.奢侈品 B.必需品 C.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17.已知消费可能性线的方程为2X+5Y=10,则该消费可能性线是 ( ). A. B. C. D.

18.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5,收入效应X*X2=+3,则商 品是( ).

A.正常商品 B.一般低档商品 C.吉芬商品 D.独立商品

19.已知某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2,则收入效应 X*X2=( ).

A.-2 B.-4 C.-1 D.+1

20.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4,收入效应X*X2=-3,则商 品是( ).

A.一般低档商品 B.正常商品 C.吉芬商品 D.独立商品

21.在得出某人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种外均保持常数 ( ).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2.需求量同价格反向变化的原因是(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同替代效应同时发挥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23.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种外均保持常量 ( ). A.技术水平 B.投入品价格 C.气候 D.该商品价格 24.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

A.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价格上升 B.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价格上升 C.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价格下降 D.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价格下降

25.如果x与y商品是替代品,商品x价格下降,将使商品y( ).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26.如果x与y商品是互补品,商品x价格下降,将使商品y( ).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27.如果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同时右移,则该商品( ). A.均衡产量增加,价格上升 B.均衡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C.均衡产量减少,价格向哪个方向变化不一定

D.均衡产量增加,价格上升价格向哪个方向变化不一定

28.随着人们对电脑的需求增加,根据供求原理,电脑的价格将上升, 事实却是电脑的价格下降了,这说明( ). A.供求原理不成立

B.这是供求原理的一个例外 C.供求原理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11 12 6

D.这与供求原理无关,完全是技术变革引起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需求定理指出了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是由于如下 原因( ).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消费者的偏好作用 C.政府政策作用 D.收入效应的作用 2.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消费者包括( ).

A.一个团体 B.一个家庭 C.一个厂商 D.一个人

3.根据序数效用论者的观点,消费者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 ( ). A.横轴截距相等之点 B.相切之点 C.纵轴截距相等之点 D.斜率相等之点

4.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时,总效用的变化可能是( ). A.随物品的边际效用增加而增加 B.随物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增加 C.随物品的边际效用增加而下降; D.随物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下降.

5.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中的任何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 A.不相交 B.不接触 C.可相切 D.可接触 6.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

A.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是凸向原点的曲线 C.是斜率为负的曲线 D.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7.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 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称为( ).

A.等支出线 B.总效用线 C.消费可能线 D.预算线 8.边际效用呈递减规律,但也的特殊情形,比如( ). A.嗜酒成性的酒徒在饮酒时酒的边际效用; B.一个口渴的人在饮水时水的边际效用;

C.一个集邮爱好者收集邮票时邮票的边际效用; D.人们吃饭时每碗饭的边际效用. 9.序数效用论对偏好的假设包括( ).

A.完备性 B.传递性 C.不饱和性 D.边际替代率递减

10.若张某关于牛奶对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 1/4单位面包,则( ).

A.牛奶价格为4,面包价格为1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B.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4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C.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对牛奶的消费 D.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对面包的消费

11.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 则( ).

A.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

B.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 C.该消费者应该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 D.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

12.若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则( ). A.X和Y是互补品 B.X和Y是替代品

C.X和Y是必需品 D.X和Y的需求曲线都具有正斜率.

13.如果在北京,芒果的价格比苹果的价格贵5倍,而在海南,芒果的 价格只是苹果价格的1/2,那么两地的消费者都达到效用最大化时,则 ( ). A.消费者的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B.北京的消费者多买苹果,而海南的消费者多买芒果

C.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的消费者要大于海南的消费者 D.苹果对芒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的消费者要大于海南的消费者 三,判断题

1.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 2.需求曲线不仅是商品价格曲线,也是商品的边际效用曲线.( ) 3.供给曲线是整条的边际成本曲线. ( )

4.已知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为5个单位,一支钢笔的边际效用为35个单位, 则消费者需要用6元来买这支钢笔. ( ) 13 14 7

5.如果生产者的边际效益小于边际成本,生产者一定要扩大生产. ( )

6.低档商品就是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 ) 7.对任何商品而言,价格下降,需求量都会增加. ( )

8.陡峭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小,平坦的需求曲线弹性一定大.( ) 9.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曲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系数值相等. ( )

10.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 11.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 ) 12.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 ( )

13.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 14.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0,则这两种商品是补充品.( ) 15.如果需求曲线不是一条直线,则曲线上不可能存在需求弹性相等的 两点. ( )

16.一般来说,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的商品,销售税主要由消费者承 担. ( )

17.供应曲线都向上倾斜. ( )

18.价格下降时,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也下降. ( ) 四,填空题

1.当消费者的收入不变时,若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 向( )平移;若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则预算线向( )平移. 2.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用与价格成( )方向变动,收入效

用与价格成( )方向变动,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与价格成( ) 方向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 )方倾斜的. 3.根据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的关系,商品可以分为( )和( ). 其中,( )的需求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动;而( )的需求量与收入成 反方向变动.

4.根据收入增加导致商品需求减少的程度,低档商品可分为( ) 和( ).

5.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将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 ); 收入效应则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 ).

6.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 ( )和( )两部分.

7.一般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 ), 收入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 ).而且降价的总效应是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消费者仍然( )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8.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 ),收入 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 ).而且降价的总效应是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消费者( )该商品的需求量. 五,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 2.稀缺法则 3.需求法则 4.供给法则 5.均衡价格 6.需求规律 7.供给规律 8.均衡价格 9.需求价格弹性

10.需求收入弹性 11.需求的交叉弹性 12.供给价格弹性 13.蛛网理论 14.弹性 15.交叉弹性 16.独立品 六,论述题

1.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 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 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已是理性的还是反理 性的,为什么 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2.既然理性行为无需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为什么经济分析又要假定个 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追逐个人利益. 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特点 4.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5.简述供求定理.

6.简述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7.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8.简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9.简述蛛网理论及应用.

10.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后价格又 15 16 8

可能回升.请问这种观点正确与否 为什么 11.政府的最高限价有什么影响 12.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13.简述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4.为什么劣等品的收入弹性为负值

15.为什么说,短期内劳动力的供给缺乏弹性

16.下列说法对吗 为什么 若某个消费者的偏好可以由效用函数 来描述,那么对此消费

者而言,商品1 和商品2 是完全替代的.

17.请给出一个效用函数形式,使该形式不具备边际效用递减的性质. 18.茜茜总喜欢在每一杯咖啡里加两汤匙糖.如果每汤匙糖的价格是

P1 ,每杯咖啡的价格是P2 ,她有M 元可以花在咖啡和糖上,那么她将打算 购买多少咖啡和糖 如果价格变为P1' 和P2' ,对她关于咖啡和糖的消费会

发生什么影响 七,作图题

1.作图说明农产品的蛛网形状.

2.作图说明对香烟征税时,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负担大 八,计算题

1.(1)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12—2P,供给函数为S=2P,均衡 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2)接问题(1),如市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个单位,新的均衡价格和均 衡产量各是多少

(3)接问题(1),如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4个单位,均衡价格和均衡产 量各是多少

(4)接问题(1),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收2元税收,则新的均衡价格和均 衡产量各是多少 谁负担了税收

(5)接问题(1),如政府对每生产一单位商品的企业补贴1元,则新的均 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是多少 消费者受益多少

2.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 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点弹性.若厂家 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4.一种高级冰激凌价格为9元人民币时需求量为11吨,价格为1元时需 求量为9吨.求该商品需求价格的弧弹性.

5.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200-10Q,求当Q=5时的点弹性

6.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当价格为每公斤3.2元时,销

售量为1000公斤,若其价格下降10% ,销售量是多少 该商品降价后总收益 时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17 18 9

第三章 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若无差异曲线上一点的斜率dy/dx=-2,这意味着,消费者放弃一单位 X商品能获得( )单位Y商品. A.2 B.1/2 C.1/4 D.4

2.当雇用第7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用第 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 ). A.边际收益递减 B.边际成本递减 C.规模收益递减 D.劳动密集型生产

3.下列哪一项不是消费者行为的无差异曲线模型的假设( ). A.消费者不能影响物品的价格 B.消费者计算边际替代率

C.消费者把既定的收入用于不同物品

D.消费者选择他最偏好的可以达到的物品组合

4.效用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它是( ). A.客观的 B.主观的

C.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D.既非客观,也非主观

5.若消费者按低于他的预算线进行消费时,则消费者( ).

A.没有完全用完预算支出 B.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 C.或许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 D.处于均衡状态

6.一个人从物品与劳务消费中得到的好处被称为( ). A.边际效用 B.效用 C.消费需求 D.消费者均衡 7.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 ). A.商品价格的比率 B.要素价格的比率 C.边际替代率 D.收入水平

8.某人消费苹果和香蕉.假定他的收入增加了一倍,苹果与香蕉的价 格也上升了一倍.那么,他的预算线将( ). A.仍然不变 B.向外移动,但斜率不变

C.向外移动,但更陡峭了 D.向外移动,但更平坦了 9.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10.预算线上每一点所反映的可能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组合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在某些场合下相同 D.以上三者都不对

11.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由外界因素造成的风险,叫做( ). A.系统风险 B.非系统风险 C.非规则风险 D.上述都不对

12.长期债券比短期债券利率高的原因是( ). A.前者比后者的时间长 B.前者比后者的风险大 C.两者的用途不一样 D.两者的收益不一样 13.财务风险是指( ).

A.经营失败的风险 B.通货膨胀的风险 C.市场风险 D.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 14.9 11恐怖事件所造成的风险是( ).

A.市场风险 B.经营风险 C.财务风险 D.投资风险 15.经营风险是指( ).

A.由于市场发生了未曾料到的不利变化而使资产贬值 B.实物投资所形成的商品和服务卖不出去的风险 C.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 D.也叫投资风险

16.非系统风险是指( ).

A.市场风险 B.经营风险 C.财务风险 D.投资风险 17.系统风险会影响( ). A.个别企业 B.整个行业

C.所有投资者 D.一部分投资者 二,判断题 19 20 10

1.价格上升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负数. ( )

2.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X1X*等于-4则替代效应X*X2 一定等于-1. ( )

3.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X1X*=+3,收入效应X*X2=-5,则该商

品是吉芬商品. ( )

4.如果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10%,而某项目的无风险报酬率为5%, 风险报酬率为6%,那么投资者一定会投资. ( )

5.在半强式效率市场中,没有一个投资者可以运用公司的年度报告,

证券交易所电传的股票行情信息,出版的投资建议报告等这些公开可得的信 息,赚取超额利润. ( )

6.任何债券所有者都领取固定利息,所以是没有风险的. ( ) 7.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都是可以消除的. ( )

8.信息的有效性是指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充分地反映出有关价格等可 以利用的信息. ( )

9.弱式市场效率是指现今的证券价格能充分反映出其过去的所有信息. ( )

10.在有效的市场中,不存在尚未被利用的信息. ( )

11.如果资产收益率低于负债利率,则权益资本的收益率有可能高于, 也有可能低于资产收益率. ( )

12.如果银行利率的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则采取固定利率的借款办法较 好. ( )

13.当市场利率高于债券的票面利率,则债券的价格会高于面值.( ) 14.非系统风险是指企业自身的风险. ( )

15.产生理财风险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信息不灵. ( ) 三,名词解释 1.收入效应 2.替代效应 3.总效用 4.边际效用 5.无差异曲线 6.预算线

7.价格消费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 四,论述题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 2.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4.作一个无差异曲线图来描述一种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情形. 5.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涵义是什么 为什么它是递减的

6.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

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以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这 种措施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 应 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 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五,作图题

1.用图像说明价格上升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用图像说明价格上升后,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用图像说明价格上升时,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4.作一个无差异曲线图来描述一种低档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情形.

5.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区 域

六,计算题

1.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2000+0.2IQ

为需求数量,I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I=5000元,15000元,30000元 的收入弹性.

2.若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函数为U=X2Y2, 张 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5元,求张某的最优购买量. 3.已知效用函数为U=X2 +Y2 求当X=10,Y=5时的MRSxy,MRSyx.

4.假定某消费者效用函数为 ,假定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4元,P2=3 元,若消费者的收入为100元,求效用极大时的购买组合.

5.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8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Y,他的效用函数 为U=XY,且PX=2元,PY=3元,求: 21 22 11

(1)效用极大时,他购买X,Y的数量各为多少

(2)若PX下降25%,但购买的X,Y的数量为多少 此时总效用变化多少 6.大明食品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2000+

0.2I,Q为需求数量,I为平均家庭收入,分别求出I=5000元,15000元,30000 元的收入弹性.

7.明光服装公司生产男式上衣,在1997年中,这家公司出售23000件,

平均每件13元,在1998年1月初,明光服装公司的主要竞争者:太和服装公 司削减其男式上衣的价格,每件从15元下降到12元,结果使明光服装公司的 男式上衣销量急剧下降,在1998年2月和3月,每月销量从以往的23000件降 至13000件.

(1)计算在2月,3月期间明光公司和太和公司销售男式上衣之间的交叉 弹性 这两家公司生产的男式上衣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替代品

(2)假定明光公司的价格弹性系数是 -2.0.假定大和公司维持12元

的价格,那么明光公司要削减价格多少才能使销量回升到每月23000件.(提 示:运用弹性公式,把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解出未知的价格.)

8.1998年1月某航空公司的飞机票价下降5%,使另一家航空公司的乘客 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0000人下降到8000人,试问交叉弹性为多少 第四章 生产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企业增加产出主要是依赖生产要素Y而非X时,其扩展路线是 ( ). A.上凹型 B.下凹型 C.线性 D.无法确定

2.当企业增加产出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X而非Y时,其扩展路线是 ( ). A.上凹型 B.下凹型 C.线性 D.无法确定

3.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100%,所需劳动者增加180%,资本增加70%, 则该企业属于( )行业.

A.资本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劳动密集型 D.无法确定

4.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 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 ).

A.右端 B.左端 C.恰好是最低点 D.无法确定

5.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递减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 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 ).

A.左端 B.恰好是最低点 C.右端 D.无法确定

6.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常数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 均成本曲线的( ).

A.最低点 B.最低点左端边 C.最低点右端边 D.无法确定 7.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 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8.如果一个企业有两个生产相同产品的工厂,一个规模大,一个规模 小,企业安排生产的原则是( ). 23 24 12

A.先安排规模大的工厂生产,后安排规模小的工厂生产 B.先安排规模小的工厂生产,后安排规模大的工厂生产

C.主要安排在规模大的工厂生产,少部分安排在规模小的工厂生产 D.根据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哪个工厂的边际成本低,就安排哪 个工厂生产

9.企业最佳规模的选择的标准是( ).

A.根据市场的需求量选择能达到较低的单位成本的规模 B.选择能达到最低单位成本的规模 C.选择能达到最大产出的规模

D.根据市场的需求量选择能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的规模

10.如果企业的规模收益处于常数阶段,那么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 ( ). A.向上倾斜的曲线 B.向下倾斜的曲线 C.水平线 D.垂直线

11.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先增后减 12.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 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 B.一直趋于减少 C.一直趋于增加

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

1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 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14.固定成本是指(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15.收益是指( ).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16.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17.一般来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 ).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按一固定比率增加 D.按一固定比率减少

18.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 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19.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房和机器折旧为500 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 A.300 B.100 C.200 D.500

20.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

A.平均成本 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 D.总成本 21.边际技术替代率( ).

A.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B.是正的,并且呈递增趋 C.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D.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22.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 ). A.无差异曲线 B.消费可能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生产扩展线 23.全部成本等于( ).

A.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B.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 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 24.平均成本等于( ).

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 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25 26 13

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

25.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 么TVC为(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26.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 么TFC为(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27.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 么AVC为( ).

A.30000 B.5Q-Q C.5-Q D.30000/Q

28.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 AFC为( ).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29.数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数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 收益为( ).

A.20 B.100 C.120 D.25

30.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边际成本小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成 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成本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都有可能

31.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 曲线的最低点( ).

A.对的 B.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C.不对 D.以上都不正确 3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 ). 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 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 入的比率

33.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经济含义是( ). A.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成本开支 B.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最低成本开支 C.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各种投入组合 D.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多种成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当生产函数Q= (L.K)的APL为正且递减时,MPL可以是( ). A.递减且为正 B.递增且为正 C.递减且为负 D.为零 2.关于生产函数Q= (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 A.开始于AP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MPL 为零处 B.开始于MP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APL 为零处

C.开始于APL曲线和MPL曲线相交处,终止于MP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 处

D.开始于APL的最高点,终止于TPL的最高点

3.对于生产函数Q= (L,K)和成本方程C=ω L+r K,在最优的生产要 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B.RTSLK=ω/r C.RTSLK= r/ω D.MPL/ω=MPK/r

4.生产要素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 A.资本 B.土地 C.劳动 D.企业家才能 5.等产量曲线具有的特征是( ).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RTS D.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 A.存在技术进步 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具有两种以上可变要素的生产 D.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 三,判断题

27 28 14

1.生产扩展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者均衡点的集合. ( ) 2.当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增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切于短期平均成 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 ( )

3.企业规模的选择应当以能达到最低平均成本的规模为最佳.( ) 4.边际收益与边际销售收入产出是一回事. ( )

5.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所需劳动力增加50%,资本需增加2倍,则 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 ( ) 四,填空题

1.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 ),( ), ( )和( )四种类型.

2.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 ),( )和( ) 三种情况.

3.如果连续地用生产要素X代替生产要素Y,那么以X代替Y的边际替代 率将( ).

4.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 ).

5.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短期和 长期的划分是以( )为标准的.

6.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 关系,可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厂商都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 ( )阶段,也不会在第( )阶段进行生产,所以,生产只能在第 ( )阶段进行.

7.( )决定了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8.设生产函数Q=K0.3L0.7,PK=60元,PL=14元,则生产均衡时投入的劳动 与资本的比例为( ). 五,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曲线 2.生产要素 3.总产量(TP) 4.平均产量(AP) 5.边际产量(MP) 6.规模报酬 7.平均收益 8.总收益 9.边际收益 10.收支相抵点 11.停止营业点

12.资本密集型扩展线 ` 13.劳动密集型扩展线 六,论述题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4.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5.规模报酬的变动有哪些类型 原因是什么

6.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 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 为什么

7.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1)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2) 如果PL=0或PK=0,或PL=PK,厂商应在何处生产 七,作图题

作图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 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

商品的价格之比,即. 八,计算题

1.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L= 4,PK = 1

求:(1)厂商最佳组合生产要素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 (2)最小成本是多少

2.已知可变要素劳动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如下: 29 30 15

(1)计算并填表中空格

(2)在坐标图上做出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3)该生产函数是否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并划分劳动投入的三个

阶段 3.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 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0.1L3+6L2+12L,求: (1)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3)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

4.某企业在短期生产中的生产函数为Q=-L3+24L2+240L,计算企业在

下列情况下的L的取值范围.①在第Ⅰ阶段;②在第Ⅱ阶段;③在第Ⅲ阶段. 5.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5L+12K-2L2-K2,其中,PL=3,PK=6, 总成本TC=160,试求:该企业的最优要素组合.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3 1 3 2

KLQ=劳动的价格ω=2,资本的价格 r=1.求:

①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 ②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C的均衡值. 7.某钢铁厂的生产函数为Q=5LK,其中Q为该厂的产量,L为该厂每期

使用的劳动数量,K为该厂每期使用的资本数量.如果每单位资本和劳动力 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元,那么每期生产20单位的产品,应该如何组织生产 0 K L0 K L

劳动量 (L) 总产量 (TQ) 平均产 量(AQ) 边际产 量(MQ) 0 0 — —

1 5 5 5 2 12 6 7 3 18 6 6 4 22 5.5 4 5 25 5 3 6 27 4.5 2 7 28 4 1 8 28 3.5 0 9 27 3 -1 10 25 2.5 -2 31 32 16

第五章 成本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收益减去成本等于( ).

A.固定收益 B.利润 C.不变成本 D.经营收益

2.使用50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

60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 际产量( ).

A.3 B.30 C.35 D.36

3.总产量曲线上对应点切线的斜率是( ).

A.总产量 B.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 D.边际产量

4.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 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

A.显成本 B.隐成本 C.经济利润 D.会计利润 5.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 ).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6.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7.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 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 A.直至两曲线相交 B.但决不会相交 C.可能相交 D.不确定

8.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相切的产量上,必( ). A.AC值最小 B.AC=MC

C.MC曲线处于上升段 D.上述各点都对

9.在规模内在经济作用下的LAC曲线是呈( ). 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10.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 的STC.这句话:( ). A.总是对的 B.肯定错了

C.有可能对 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11.在LAC曲线与一条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 定有( ).

A.相应的LM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一个交点,以及 相应的LT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一个切点 B.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达最低点 C.LAC曲线达最低点

D.相应的LTC曲线和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一个交点 12.如果生产6单位产量用54元,生产5单位产量用40元,平均成本 ( ). A.大于边际成本且平均成本上 B.小于边际成本且平均成本上升 C.等于边际成本

D.大于边际成本且平均成本下降

13.下列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A.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可能上升或下降 B.在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上升,平均成本一定上升

D.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14.当边际成本位于平均成本之上( ). A.平均成本将下降 B.平均成本将保持不变 C.边际成本将下降 D.平均成本将上升

15.如果由一个厂商生产一系列的产品比有许多厂商各自分别生产要合 算,就有( ).

A.收益递减 B.规模收益递增 33 34 17

C.范围经济 D.规模经济

16.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如果边际成本超过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B.边际成本上升时,平均成本一定上升

C.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D.平均成本下降时,边际成本一定下降

17.让MC=边际成本,MPL=劳动的边际产量,w=工资,TC=总成本, VC=可变成本,MC可表示为( ).

A.w×MPL B.(TC+VC)/w C.MPL/w D.w/MPL 18.当产量增加时,哪项是经常减少的( ).

A.总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可变成本 D.平均不变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 A.AC值最小 B.AC=MC

C.MC值最小 D.MC曲线处于上升段 2.厂商的长期成本包括( ). A.长期总成本 B.长期可变成本 C.长期边际成本 D.长期平均成本 3.厂商的短期成本包括( ).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 4.在短期内,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是( ). A.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保持不变

B.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C.平均可变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D.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5.在长期中,各种成本的变化规律是( ).

A.长期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B.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 C.长期边际成本先于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D.在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边际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是下降的 6.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费用是( ). A.隐成本 B.显成本 C.变动成本 D.经济成本 7.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 A.规模内在经济 B.规模内在不经济 C.外在经济 D.外在不经济

8.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区域,( ). A.LAC≤SAC

B.SAC曲线的最低点在LAC曲线上

C.LAC曲线与各条SAC曲线相切于S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 D.LAC曲线是SAC曲线最低点的连线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C>AC时,AC下降 B.MCMC B.MR=MC C.P>AC D.TR>TC 1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 A.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SMC曲线上的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SMC曲线上的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12.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是一条( ). 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垂直于横轴的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13.洛伦兹曲线越是向横轴凸出( ). A.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不平等 B.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平等 C.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不平等 D.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平等

14.若在d曲线上某一点的Ed=3,P=6,则相应的MR为( ). A.MR=2 B.MR=4 C.MR=18 D.MR=1

15.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 ).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不变 D.不规则变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总分20分) 1.规范分析 2.机会成本 3.需求规律 4.替代效应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小题,总分18分)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3.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总分20分)

1,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2Y2,张某收

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张某对X和Y两种 商品的最佳组合.

2,已知TC=30000+ 5Q2,Q为产出量.写出TFC,TVC,AFC,AVC,ATC 的方程式. 75 76 38

五,作图题(每小题12分,共1小题,总分12分).

1,下图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 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长期均衡是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77 78 39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 第一章 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DBB 6-10 CBCDD 11-15 CBBCD 16-20 BCDAC 21-24 ADBC 二,论述题

1.答: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经济行为,之所以要从事生产,

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 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且永无饱和之日的.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根需要的手 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 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 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 如果资源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者可 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 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如果人们的消费欲望以及由此引起

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有限的,而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就不存在稀缺问题,人们不用努力就可以取得所需要的东西.这样, 社会就不需要任何组织来管理和控制资源的利用,也不需要控制人们的经济 行为.但现实世界的情况是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这些需要又是有轻重缓急 的,而满足需要的手段即资源是有限的,各种资源一般说又可有多种用途, 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有限的而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来满足轻重 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需要的问题,达就是\"选择\也就是\"配置\"资源的

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和有效率地分 配使用于各种途径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 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因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 产,为淮生产,都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什么东西(物品和劳务)价格上升, 人们就多生产一些,即社会多分配一些资源到这些东西的生产上.如何生产 这些东西,即生产这些东西时用多少这种生产要素或那种生产要素,也是由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例如,劳动便宜就多用劳动,资本便宜就多用资本. 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出售生产资源给谁,也要看资源的价格.资源在那种物品 生产上所获得的报酬(即资源在生产中使用的价格j高,生产资源所有者就 出售资源给那种物品的生产者.可见,生产要素报酬即收入分配,即为谁生 产的问题,也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 门考察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科学. 2.答: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而不属实证经济学问题.我们知道,实

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象的现状如 何 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如选择了某方案,后果如何 至于是否应当作出 这种选择,则不予讨论.而规范经济学就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 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它力求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 即为什么要作这样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 合理与否.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观点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 看法.例如,人们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各人根据自己的价值 标准,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坚持效率优先的人会认为收入差距大一点好,因 为这样可给人以刺激,从而提高效率;相反坚持公平为重的人会认为,收入 差距小一点好,因为这样可体现收入均等化原则.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 经济学范畴.

3.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研究节约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 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 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 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4.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 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 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

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79 80 40

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 即经济人假设;

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 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 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 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 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参见教材P6) 5.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 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 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 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理论 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 的增长. 6.答: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

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 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 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 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 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 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

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相互 联系和互补的.二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

第二,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 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二者都研究资 源的有效配制问题.

第三,二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

同. 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 分析为前提的.

7.为什么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了.该著作批判了重商主 义的错误观点,纠正了其偏见,提出了生产部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 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认为个 人追求私利的结果,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 作用;提出国家具有保卫本国安全,免受外国侵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居

民不受欺辱与压迫,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驳斥了重商主 义错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体系,所以说《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8.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分为两门.无论是古典经 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都是大一统经济学,没有微观与宏观之分,由于经 济危机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诞生,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两门学科的正式建立.

第二,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

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失败了,由此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81 82 41

相继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基本政策付出实施,成为正统经济学. 第三,垄断竞争理论的产生.传统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1933

年张伯伦等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修改与发展, 引起了经济学的震动.

第四,效用理论的发展.由于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存在两个难题,为 解决这两个难题,希克斯提出了序数效用论,用以代替基数效用理论,发展 了效用理论.

9.为什么说《通论》的出版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革命

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正式出版.作者在1929 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情形下,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质疑.作者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 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 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方 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 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上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 挑战,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 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 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继斯密和瓦尔拉斯后的第三次革命.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 关的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ACA 6-10 BCDBC 11-15 BDBCB 16-20 BCADA 21-25 DCDBC 26-28 AD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ABD 4.ACD 5.BCD 6.ACD 7.BC 8.ABCD 9.BC 10.BD 11.ABC 12.BD 13.BD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18 √×√ 四,填空题

1.右 左 2.反 反 反 右下 3.正常品 劣等品 正常品 劣 等品 4.必需品 奢侈品 5.增加 增加 6.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7.增加 减少 大于 增加 8.增加 减少 小于 减少 五,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 缺的 3.需求法则: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化的一般规律 4.供给法则:供给量与价格同向变化的一般规律 5.均衡价格: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6.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

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 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7.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

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 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8.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 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

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 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 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 一时, 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3 84 42

12.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 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3.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 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 曲线图, 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4.弹性:测量因变量变化率对自变量变化率的反应的一种度量. 15.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 比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小于0的是互补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 0的是不相关商品.

16.独立品:是此商品的消费与彼商品的消费之间没有关系的商品. 六,论述题

1.答:经济理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

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

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 最优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力求消费品提 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收 益极大.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 最大限度满足.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 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 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 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的准则的话,则自私 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 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可谓\"宁可我负天下 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

当是自私自利及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 性的了.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己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已是\"不好 的\不应当的\非理性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

2.答:理性行为无需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众所周知,有理性的人的行

为可有多种动机,获取个人经济利益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人有理想,感情, 信仰,荣誉感,正义感等,这些都会驱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 有时候,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仰,感情,正义感等,可以牺牲自己 物质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因此,人不仅可以作为经济人而存在,还可以 是革命者,教徒,义士等.但经济学假设人只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活动和生 存,撇开了人类行为的其他动机,以追逐个人利益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 并进而假定人们经济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例如,消费者行为目标 是获得最大限度满足即效用极大化,厂商行为目标是利润极大化,要素出售 者行为目标是收入极大化等.这种假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是因为, 经济利益尽管只是人们行为动机的一个方面,但经济学研究的正是人们的物 质利益关系.就经济活动而言,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始终是推动人们从事经 济活动的根本力量.因此,把追求个人利益从人的各种行为动机中抽象出来, 并赋予这样行动的人以\"经济人\"或者说\"理性人\"的概念.假定他们的行为准 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并由此建立起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是完全必要的, 合理的.这是一种抽象法,是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如果不这样 假定,认为人从事经济活动可以有随便的动机,比方说,消费者对购买时是 否吃亏,厂商经营时对是否赚钱,人们出让自己的生产要素时对能得到多少 报酬等等抱无所谓态度,无异说稀缺资源如何配置也是件无关紧要的事.这 样,人类也就不需要什么经济学. 3.答: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 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 证.

所谓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 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其特点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分 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其中实证分析 是重要的.

4.答: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

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 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 85 86 43

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 或供给定理.

5.答: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 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 6.答:类型:

(1)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 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1.这类商 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

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 特殊情况.

(3)Ed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

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称 为收入富有弹性.

(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

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 (3)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

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 收入缺乏弹性.

(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 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

(5)EM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

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 于1.管商品.

(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 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 (3)ES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 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4.解: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 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 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

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 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 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 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 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5.解: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 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规模报酬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 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引起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有三种类型:

第一,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长率快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致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要素的不可分 割性,生产规模扩大后管理更合理等.

第二,规模报酬固定:产量增长率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规模

报酬固定的原因是由于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后期,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已 得到充分发挥,厂商逐渐用完了种种规模优势,同时,厂商采取各种措施努 力减少规模不经济,以推迟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厂商规 模增加幅度与报酬增加幅度相等.

第三,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长率慢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导致 105 106 53

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 低.

6.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

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 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 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7.(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

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 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用权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 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 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资历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 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 (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 组合. (2)厂商将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由MPL/PL=MPK/PK决定的使既定产 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

(3)如果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因 而他将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 如果PL=0,厂商将在资本的第二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 MPL=0);如果PL=PK,厂商将在第二阶段内MPL和MPK曲线的交点上进行 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MPL/MPK=PL/PK,当PL=PK时,MPL=MPK). 七,作图题

1.作图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 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 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即.

证明:我们考虑情况不妨假定假设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为1: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因为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为 1:1,这意味着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1 也就是

说如果消费者减少1单位商品2的购买就能够增加1单位商品1的购买.反

之,也成立.接着我们看消费者减少1单位商品2的购买情况.因为边际替代 率MRS12 =.就是说消费者减少1单位商品2的购买只需增加

0.5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了.根据预算线要求 消费者如果再增加0.5.

单位的商品1的购买就必然提高了效用水平,于是无差异曲线会自动向 右上方.移动其它情况可以类似推导如图3 11的a点. 八,计算题

1.解:(1)因为Q=LK,所以MPK= L MPL=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K/ MPL=PK/PL 将Q=10 ,PL= 4,PK = 1 代入MPK/ MPL=PK/PL 可得:K=4L和10=KL 所以:L = 1.6,K=6.4

(2)最小成本=4*1.6+1*6.4=12.8 2.解:

107 108 54

(3)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解:(1)因为:生产函数Q= -0.1L3+6L2+12L 所以:平均产量AP=Q/L= -0.1L2+6L+12 对平均产量求导,得:-0.2L+6

令平均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平均产量为最大. L=30 (2)因为:生产函数Q=-0.1L3+6L2+12L 所以:边际产量MP=-0.3L2+12L+12 对边际产量求导,得:-0.6L+12

令边际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边际产量为最大. L=20 (3)因为:平均产量最大时,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最小,而平

均产量最大时L=30,所以把L=30 代入Q= -0.1L3+6L2+12L,平均成本极小 值时的产量应为:Q=3060,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4.解:APL=-L2+24L+240, (APL)′=0时,APL最大.即-2L+24=0,L=12. MPL=-3L2+48L+240=0时,L1=20,L2=-4(舍) ∴在第Ⅰ阶段,L20. 5.解: 3L+6K=160 6 3 == K L K L P P MP MP

,解方程组得,L=154/27,K=643/27.

6.解: ∴K=L

① C=wL+rK=3L=3000 ∴L=K=1000 Q=1000 ② ,8003 1 3 2

==KLQL=K=800 ∴C=wL+rK=2400 7.解:K=2,L=22. 第五章 成本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BBDBC 6-10 CBDAA 11-15 ABDDC 16-18 CA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CD 3.ABCD 4.BCD 5.ABCD 6.BCD 7.AB 8.AC 9.BD 10.ABD 11.ABD 三,判断题

1-5 × × × × × 6-10 √ × × √ × 11-15 × √ × √ × 17-18 √ × 1 2 2 3 1 3 2 3 2 3 2 3 1 3 1 ==== - - r w L K KL KL MP MP K

L

109 110 55 四,填空题

1.显成本 隐成本2.显 隐 3.总收益 总成本 企业利润 4.不变 可变 5.递减 递增 极小值 5.先降后升的U型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7.下凹 下凸 8.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

本长期边际成本 9.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10.外在经济 外在不经济 五,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用所有选择中的次佳选择来度量的价值,或者用所失去 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价值.

2.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3.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 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4.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5.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 本.

6.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8.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 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 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0.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叫做生产扩展线.

11.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产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变 化,对生产要素的价格没有影响.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 线.

12.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 加,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 上方倾斜的曲线.

13.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 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 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成本递减的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 六,简答题

1.解: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由于短期内

厂商只能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分为短期不变成本和短期可变成 本.从要素投入量的不同角度,又可分为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 边际成本.

(1)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由不变成本(TFC)和可变成本(TVC) 构成.不变成本不随

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曲线;可变 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为零,可变成本也为零,所以可变成本曲线 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成本是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

和,它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不变成本出发,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不为零, 总成本最小,也要等于不变成本.所以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不变成本出发向 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由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 本(AVC)构成.

平均不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所以平均不变成本是一条 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所以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平均成本曲线也是一 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

(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 所以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曲线.

2.解: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 成本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 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 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0 N M SMC AVC SAC C C 0 N M SMC AVC SAC C C

111 112 56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相交于平均可 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在交点M上,SMC=AV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

可变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可变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直递 减;在相交之后,平均可变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直递增.平 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M点称为停止营业点.

3.解: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

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产 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 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

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 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4.解: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

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 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七,作图题

1.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 什么关系 为什么

解: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 曲线的最低点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 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 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 称为收支相抵点.如图所示: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相交于平均可 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在交点M上,SMC=AV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

可变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可变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直递 减;在相交之后,平均可变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直递增.平 均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M点称为停止营业点.

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 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 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 0 N M SMC AVC SAC C C 0 N M SMC AVC SAC C C

113 114 57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参见 教材P112

3.(1)E点是均衡点,PE 是均衡价格,QE 是均衡产量 (2)利润量是矩形PE HFL面积. (每个问题5分) 八,计算题

1.解:(1)因为:TC=12000+0.025Q2 ,所以MC = 0.05Q 又因为:Q=6750 - 50P,所以TR=P Q=135Q - (1/50)Q2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Q=135- (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2.解:TC=Q3—4Q2+100Q+70 AC=Q2—4Q+100+70/Q VC=Q3—4Q2+100Q 3.解:TC=160 K=L=20 4.解:(1)利润等于—16

(2)TC=28;VC=8;FC=20;AC=14;AVC=4;AFC=10;MC=6 (3)继续生产. 5.解:

(1)产量=6,利润=176 (2)亏损为8

(3)PMC,在产量变化的这一阶段,AVC

曲线在MC曲线之上.MC上升,但只要MCAVC,因此MC曲线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当MCAC时,AC上升,所以MC曲线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

4.解: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价 格接受者;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所有资源可以在各厂商和各行业之

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意味着厂商可以自由进出一个行业. (4)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了与自己的经 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5.解: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一个厂商都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

厂商的需求曲线d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并且,在厂 商的每一个销售量水平都有AR=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 (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

6.供给曲线表明,厂商在各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 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所以,完全竞争 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此式可以这样理解:在每一个

给定的价格水平,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 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在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之间存 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而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关系.但是, 厂商只有在P>=min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W ,说明增加一个单位 劳动力的边际产量大于其价格,从而利润增加,因此应该增加使用劳动力; 如果VMPAC),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

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 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

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 此时要看平 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如果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价格线与平均变 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 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但对厂商来说,还 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5) 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

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 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3.解: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

均衡产量.在长期条件下,各厂商可以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自己的厂房 设备规模,所以供给小于需求和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都会自动消失,供给小 于需求,有超额利润时会有新的厂商进入;供给大于需求,有亏损时会有厂 商退出该市场,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时, 即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 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没有亏损.于是厂商不 再改变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市场,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市场,从而 该市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4.解:根据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

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 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 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 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提供产品的条件是P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或等于 AVC.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

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只所以生产是因为生产不仅可以弥补全部可 变成本,还可以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即使是价格等于平均变动成本,生产 只能弥补变动成本的情况下,生产也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 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但是如果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PB.所以它们 的价格明显不同.显然,第二种选择比第一种选择的销售收入大,因为图(a) 和图(b)两块阴影区相加比(c)的阴影区大,在边际成本MCT没有变化的 情况下,后一种选择的利润比前一种选择也更大.

所以,旅游景点规定普通旅客的门票价格为50元,而学生的门票价格 为25元,能够增加其销售收入.

4.一个垄断企业的收益,现在可以考虑一个垄断企业如何实现利润最 大化.

首先假设,企业在低产量水平上生产,例如Q1.此时,MC业增加一单位生产,增加的收益将大于增加的成本.因此,如果MCMR.如果 企业减少一单位生产,节省的成本将大于失去的收益.因此,如果MC>MR, 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来增加利润.

最后,企业调整其生产水平直至产量达到QMAX时为止,在这时,MR=MC.因 此,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决定 的.

5,垄断竞争企业在短期中三种均衡中的两种. D P1 K 0 Q1 Q 元 MC1 MC

Q1 Q2MR MR1D D1 C3 C2 C1 PA

ARA ARB

0 MRA X 0 MRB 0 (a) (b)

三级价格差别 元 MRT MCT (c) ART X K B A G F H MC M R D

这时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与这种数量相 一致MC

MRMR曲线与曲线与MCMC曲线相曲线相

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

的产量的产量 ATC 成本收 益 0Q 垄断价 格

Q1Q2QMA● ●●● ● ● ● ● K B A G F H MC M R D

这时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与这种数量相 一致MC

MRMR曲线与曲线与MCMC曲线相曲线相

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 的产量的产量 ATC 成本收 益 0Q 垄断价 格

Q1Q2QMA● ●●● ● ● ● ● K B A

G F H MC M R D

这时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与这种数量相 一致MC

MRMR曲线与曲线与MCMC曲线相曲线相

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 的产量的产量 ATC 成本收 益 0Q 垄断价 格

Q1Q2QMA K B A G F H MC M R D

这时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与这种数量相 一致MC

MRMR曲线与曲线与MCMC曲线相曲线相

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 的产量的产量 ATC 成本收 益 0Q 垄断价 格

Q1Q2QMA MC

M R D

这时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与这种数量相 一致MC

MRMR曲线与曲线与MCMC曲线相曲线相

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 的产量的产量 ATC 成本收 益 0Q 垄断价 格

Q1Q2QMA 成本收 益 0Q 垄断价 格

Q1Q2QMA● ●●● ● ● ● ●

131 132 66

垄断竞争企业由于它的产品与其他企业提供的该种产品有差别,所以它 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因此,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垄断者的利润 最大化规律:它选择MR=MC的产量,然后用需求曲线找出与这种产量相 一致的价格.

6,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

当企业有利润时,新企业有进入市场的激励.这种进入使已有的每家企 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利润随之下降.

相反,当企业有亏损时,市场上的企业有退出的激励.这种退出使仍然 留下来的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利润随之增加(即亏损减少了). 这种进入和退出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市场上企业正好有零经济利润时 为止.一旦企业达到了这种均衡,新企业没有进入的激励,原有企业也没有 退出的激励.如下页图,要注意,图上的需求曲线仅仅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 切,这意味着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

7,下图比较了垄断竞争下的长期均衡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 首先来看替代效应.当工资增加时,相对于消费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 了,而这就鼓励人们用消费替代闲暇.换句话说,替代效应使人们由于更高

的工资而更勤奋地工作,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工资增加时,人们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现

在人们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消费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人们就倾向于 想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高消费和更大闲暇.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导致人 们的工作减少,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就减少工作.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也可能向后倾斜. 八,计算题 1.解:1.75

2.解:已知P=100-3Q+4*A1/2 , 则边际收益MR=100-6Q+4*A1/2. 由TC=4Q2+10Q+A, 得MC=8Q+10. 根据MC=MR,得A=900, Q=15, P=175 3.解:可作如下图表:

所以,最大利润为30000元. 4.解:P=85;Q=20.

5.解:① Q=47;P=53.② Q=46.7; P=48.45. 6.解: Q=10,P=130,π=590. 价 格 需求数量 全部成本 利润 100元 500件 20000元 30000元 80元 700件 30000元 26000元 60元 1000件 40000元 20000元 40元 1300件 50000元 -2000元 20元 1600件 60000元 -28000元 10元 2000件 70000元 -50000元 133 134 67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ACB 6-10 BBCD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BCD 4.ABCD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4 √×√√ 四,填空题

1.土地 资本 劳动 企业家才能;2.共同性;3.要素的边际产品

函数 产品价格;4.右上方;5.左下方;6.高于 低于 完全重合;7.VMP=W 或MP P=W. 五,名词解释

1.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 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 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 P

3.生产可能性曲线:亦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两个生产者分别生产的两种商品X和Y的最大组合

4.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需求状况.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是既定的市场价格接受者,所以,完全竞 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六,简答题

1.解: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

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 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供求主体不同 (2)需求性质不同 (3)需求特点不同

2.解: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整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结果,

即由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由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要素的 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MCL(或AML),所以,厂商的要素均衡条件是: VMP=MCL=W

3.解:两个公式是从不同角度出发考察利润最大化条件,两者都可以 保证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我们知道,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 种抉择.如果厂商把产出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 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 数量,使得这一产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 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量下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 但是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的变量,将总收益,

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可以 表述为:VMP=MCL=W(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应是MRP=MCL),

也就是厂商把雇佣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用劳动总量下 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产品价值VMP)恰好等 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用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 MCL.理由是:假如VMP )MCL,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

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意 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 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如果VMP最后增加雇用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较少.所 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用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 的条件便是VMP=MCL.

4.解: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包括: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

知识和技术;交通运输费用的下降;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土地用途的变化. 七,论述题 135 136 68 1,垄断的利润

利润=TR-TC=(TR/Q-TC/Q) ×Q,即:利润=(P-ATC) ×Q

在长期中,垄断者的价格必然高于ATC.因此其有垄断利润.如图,阴影

方框的高(BC段)是价格减去平均总成本,即P-ATC.这是正常销售一单位的

利润.方框的宽(DC段)是销售量QMAX.因此,这个方框的面积是垄断企业的 总利润.

2,根据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

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最后将不购买物 品.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这个结果是无 效率的.因此,垄断定价使一些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

如图, 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等于垄断 定价引起的总剩余损失.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实际上,垄断者向私人税收者一样.由于垄断者通过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 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打入了一个类似于税收的楔子. 在这两种情况下,

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适水平, 二者的差别是政府得 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3,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成本收益 0Q 垄断P QMAX AT C

垄断利润 B A D E C MR MC

ATC需求 ● ●● ●●● 成本收益 0Q 垄断P QMAX AT C

垄断利润 B A D E C

MR MC

ATC需求 ● ●● ●●●

137 138 69

首先来看替代效应.当工资增加时,相对于消费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 了,而这就鼓励人们用消费替代闲暇.换句话说,替代效应使人们由于更高 的工资而更勤奋地工作,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工资增加时,人们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现

在人们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消费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人们就倾向于 想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高消费和更大闲暇.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导致人 们的工作减少,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就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就减少工作.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也可能向后倾斜. 八,计算题 1.(1)解:

x公司:TR=2400QX-0.1Qx 2

对TR求Q的导数,得:MR=2400-0.2Qx 对TC=400000十600QX十0.1Qx 2求Q的导数, 得:MC=600+0.2Qx

令:MR=MC.得:2400-0.2Qx =600+0.2Qx

Qx=4500,再将4500代入P=240O-0.1Q,得:P=2400-0.1×4500=1950 y公司:

对TR=2400QY-0.1QY

2求Q得导数,得:MR=2400-0.2QY 对TC=600000+300Qy+0.2Qy

2求Q得导数,得:MC=300+0.4QY

令MR=MC.得:300+0.4QY=2400-0.2QY

QY=3500,在将3500代入P=240O-0.1Q中,得:PY=2050 (2)解:两公司之间存在价格冲突

(3)解:这两个企业定价不同,所以确实存在着价格冲突.如果仅从价 格上看,x公司处于优势.但在实际中,企业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而要 涉及到企业整体方方面面的考虑.所以,x公司对y公司的定价反应还要考 虑其它因素,不能仅考虑价格差异. 2.解:L=60. 3.解:L=8.

4.解:①MPL=100; MPK=25; ②w=100; ③L=6.25×108/w2或w=25000L-1/2.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DBA 6-10 BCAA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 3.AC 三,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26-30 √√√√× 30-35×√××√ 36-38 √√× 四,填空题

1.人类或劳动者 2.地租 利息 工资

3.不平等面积 完全不平等面积 贫富差距 4. 8 5.生产者 消费者 6.要素供给 保留自用

7.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

8.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消费者效用函数 9.闲暇 劳动供给 10.向后弯曲 11.闲暇 闲暇 12.下降 上升 向后弯曲

13.土地只有一种用途 14.地租 15.上升下降 16.土地的稀少 17.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 18.土地产品价格的上升 产品价格 19.固定总成本 经济利润 20.固定总成本 21.越大

22.要素收入 23.利率 24.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 25.资本服务的收入 26.储蓄 27.储蓄 负储蓄 28.增加右上方 向后弯曲

29.收入 收入最低的 人口累计百分比 收入累计百分比 139 140 70 五,名词解释

1.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 长期内由于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2.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 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3.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 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

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 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六,简答题

1.解: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 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 资率的上升而上升,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 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 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 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2.解:(1)地租:是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 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经济地租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素质较低的生产要素,在长 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2)区分准地租和经济租金的关键:如果一种租金与需求有关,与供

给无关,且仅在短期内存在,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较好带来的,那么它 就是一般准租金;如果一种租金虽然也由需求决定,与供给无关,但它是需 求增加的结果,并非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所致,而且长期存在,那么它 就是经济租金.

3.解: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于1905年提出的,旨在用

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 的平等情况.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 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 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 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 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 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 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 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 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 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 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七,计算题

1.解:均衡时供给与需求相等:SL = DL 即:-10W+150 = 20W W = 5

劳动的均衡数量QL= SL = DL= 20*5=100

2.解:从上表可以看出,利润极大化的投入为4个单位,此时的VMPX

为60,而W为55,虽然两者未曾相等,但是最为接近,所得销售收入为340 元,所负担成本为220元,利润为120元. 3.解:

(1) 因为Q = - 0.01L3+L2+36L所以MPP=-0.03L2+2L+36 又因为VMP=MPP P 利润最大时W=VMP 所以0.10(-0.03L2+2L+36)=4.8 得L=60

(2)利润=TR-TC=P Q - (FC+VC)= 0.10(-0.01*603+602+36*60)- (50+4.8)*60=22

4.解: C=PLL+PKK=2(QPLPK)1/2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41 142 71

1-5 ABACA 6-10 ABDAA 11 B 二,判断题

1-5 ×××√√ 三,名词解释

1.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存在相互关系和 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2.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

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 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3.契约曲线:将符合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的切点连接起来,被称为交 易契约曲线.

4.效用可能性曲线:又称效用可能性边界,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消费者可能达到的最大满足程度.

5.最大效用可能性边界:在相同的要素约束下,不同的要素价格结构,

不同的商品价格结构,对应无数的效用可能性边界.这些边界的包络线成为 最大效用可能性边界.

6.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四,简答题

1.解: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

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 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 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如果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相互影响较小,就比较适合 采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局部均衡分析应用于分析个别商品的价格决定 等,如果某一市场的商品价格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大,就应采用一般均 衡分析的方法.

2.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进了一些人的

状况,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这种情 况称为帕累托改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 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 托最优状态.

3.解: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

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 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 到了最大化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 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 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第二,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 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第三,任何两种 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商品 转换率.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种商品的价格对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既 定不变的.而消费者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一定会使其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 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率.既然相同商品的价格对所有消费者都是等同 的,那么每一消费者购买并消费的任何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 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就所有消费者来说,任何两 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定相同.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任一产品的生产者都是相同 的,既定不变的.而生产者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一定会使其使用的任何一组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既然相同要素的价格对所 有产品的生产者都是等同的,那么每一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何两种要素的 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 此,对所有产品的生产者来说,任何一组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定相同. 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 消费者对于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率.而在完全竞争条件 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因此,对任何两种产品来说,其生产 的边际转换率必等于任何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 满足.换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全面达到帕累 托的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143 144 72

4.解:平等是指将社会的商品平均地分配给社会的所有成员,使得大 家都有完全相同的商品.

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配置,它是研究帕累托最优问题的 核心内容.

在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问题上,平等与效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只 强调平等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增长导致普遍贫穷; 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平等,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从发展经济 和社会稳定角度来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根据世界 各国的经验,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原则是,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 平等.

5.答:每个企业都认为无论对方采取什么战略,自己的最优战略是违 约.例如有A.B两个企业,A企业知道,如果B企业守约,自己违约就可 以增加利润.如果B企业违约,A也必须违约,以使损失最小化.因此, 违约时A的优势战略.同样,违约也是B的优势战略.所以,双方都要违 约.

6.答:分配公正过程论集中注意引起某种结果的过程或机制的公正, 例如,机会均等,不存在政治权力对分配的干预,等等.这种理论并不注意 分配的结果本身.只要分配过程或机制是公正的,无论结果是什么,都实现 了分配公正.

7.答:效用论认为,最公正的制度是社会效用总量达到最大化的制度. 由于这种理论注意的是结果,即总效用,所以属于分配公正结果状态论. 五,论述题

1.根据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性质是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 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ABA 6-10 ACBDB 11 D 二,判断题

1-5 ×√××× 6-10 ××√×× 11 √ 三,名词解释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

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 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 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 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

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 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 有效配置的产品. 145 146 73

7.局部的均衡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下,研究单个经济行为的 均衡以及单个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8.总体均衡分析:研究所有个别决策单位和所有个别市场在相互影响 之下同时实现均衡的行为.

9.生产契约曲线:在两种要素空间中,两个生产者边际技术替代率相

等的点的轨迹.在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实现了交换的总体均衡. 10.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 的行为.

11.规范经济学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 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12.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 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13.销售税:政府按一定的税率对商品的销售量征收的税. 四,简答题

1.解: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 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

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 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 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 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 全等.

2.解: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

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 现帕累托,因为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 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同时,垄断行业中 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 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

3.解: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

优,其实是假定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 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是现实生活中,私 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

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 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 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 令 VP,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 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 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 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 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 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 说明,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 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VP> CP,则此

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 CP)>(VP- CP), 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 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 最优水平了.

4.解:关于什么是科斯定理,西方学者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该定理

可表述为: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 没有影响.例如,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 每户由此受损失75元,5户共损失375元.再假定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 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除尘器,二是给每户买一台价值50元的烘干机, 5户共需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工厂拥有排烟权利, 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听任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发生作用, 工厂或居民都会自动采取150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这样最节省,150元 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 由于产权不明确.

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在上述例 子中,只要产权归工厂还是居民是明确的,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用 15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就是说,在解决 147 148 74

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 问题,而在此以前,以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在性 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 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 都可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 经济学的修正.

5.解: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

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 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 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 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 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 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

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 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 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 同时给他穿的特性.

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 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 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 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 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 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 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 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 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 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 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 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

6.答:如果更大的公正意味着提高警惕收入的平等程度,那么就只有

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达到公正,即把某些人的收入通过征税转移给另一些人. 但这种做法子会损害富人的劳动与投资积极性,从而激励效应就是减少可以 用于分配的收入总量.如果对生产性活动征税,就会减少用于这种活动的时 间.而且,任何再分配制度都要使用一些资源来进行管理,这就减少了可以 用于生产的资源.因此,平等与效率之间存在着重大的交替,更加平等地分 蛋糕会使蛋糕变小. 149 150 75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5 DBBBB 6-10 CBCCA 11-15 DBABC 16-20 DAABB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总分10分) 1-5 ××√√× 6-10 √√×××

三,简答题(第一小题7分,第二小题8分,第三小题5分,总分20分)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

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 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

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 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

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 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 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 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解: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 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

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 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 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 入量.

3. 为什么利润极大化原则MR=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述为MC=P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 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 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MR=P,由于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而 在此是MR=P,所以利润极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30分)

1.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2Y2,张某收入 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张某对X和Y两种商 品的最佳组合.

解:MUX=2X Y2 MUY = 2Y X2

又因为MUX/PX = MUY/PY PX=2元,PY=5元 所以:2X Y2/2=2Y X2/5 得X=2.5Y

又因为:M=PXX+PYY M=500 所以:X=50 Y=125 2.解:

(1)固定成本函数FC=10 (3分) 变动成本函数VC=20Q

(2)销售收入函数TR=PQ=140Q-Q2

利润函数π=TR-TC=-Q2+120Q-10 (3分)

(3)当Da/dQ=-2Q+120=0时,即Q=60时,利润最大. (4分) 3.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90-0.5Q,成本函数为 TC=0.5Q2+10Q.

求:(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0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将输入本国, 计算售价P=55时垄断者提供和赚得的利润. 解:(1)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 已知TC=0.5Q2+10Q,则MC=Q+10,

又知TR=(90-0.5Q)Q=90Q-0.5Q2,所以,MR=90-Q. MR=MC,即90-Q=Q+10,所以,Q=40,P=70.

因为利润=TR-TC=PQ-(0.5Q2+10Q),所以,把Q=40代入,得利润=1600

151 152 76

(2)当P=55时,根据MC=P,即Q+10=55,Q=45.

当Q=45时,TC=0.5*45*45+10*45=1462.5,TR=55*45=2475,则利润 =TR-TC=2475-1462.5=1012.5

五,用图像说明价格上升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本大题共 1小题,总分10分).

答:如图所示,商品X的价格上升后,消费可能性线由M1下降至M2,

此时做一条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而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平行的虚线 M3,表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而收入的减少没有 到位.表明X商品的涨价致使X商品消费减少,Y商品消费增加,涨价的替 代效应是负的.同时涨价造成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低等商品的消费增加. 也就是说,全部负效应为X1X2,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也从O1点下降到O2点.涨 价的收入效应X1 X*是正的,表明商品X贵了,在低收入水平上,低档商品 X的消费反而增加,涨价的替代效应X* X2 则是负的.

六,综合题:某旅游景点规定:普通旅客的门票价格为50元,而学生的门 票价格为25元.请用三级价格差别原理说明这种价格决策的好处.(本大 题共1小题,总分10分).

答: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 的价格,以获得利润极大化.只要是不同的市场,其价格弹性就有差异,企 业就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来获得较多的利润.三级差别价格如图所示: 旅游景点面对两个不同价格弹性的市场普通旅客A和学生B,其实现

利润极大化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两个不同市场上都制定PT的价格,这种统 一的价格可得到的销售收入为图(c)中的阴影区域;二是按X点作水平线

引伸至市场A和B中去,分别与市场A和B的边际收益曲线MRA和MRB相交, 从而分别进行这两个市场的价格一产出决策:在市场A为QA产出销售量和 PA价格;在市场B为QB产出销售量和PB价格.由于PA>PB,所以它们的 价格明显不同.显然,第二种选择比第一种选择的销售收入大,因为图(a) 和图(b)两块阴影区相加比(c)的阴影区大,在边际成本MCT没有变化的 情况下,后一种选择的利润比前一种选择也更大. 所以,该旅游景点的规定能够增加其销售收入. 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5 BABCA 6-10 BCBDB 11-15 CDABB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 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其特点为:回答\"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依据是一定的价值观念;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 进行验证.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 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

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 商品X 商品Y

O2 O1 O*

0 X*X2 X1 M2 M* M1 U1 U2

一般低档商品 PA

ARA ARB

0 MRA X 0 MRB 0 (a) (b)

三级价格差别 元 MRT MCT (c) ART X

153 154 77

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4.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

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

(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

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 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

(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

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 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

(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

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 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

(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 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

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 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 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 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 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第三,任意两条无差

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 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3.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解: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 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部产

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 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

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 动投入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总分20分)

1.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2Y2,张某收入 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张某对X和Y两种商 品的最佳组合.

解:MUX=2X Y2 MUY = 2Y X2

又因为MUX/PX = MUY/PY PX=2元,PY=5元 所以:2X Y2/2=2Y X2/5 得X=2.5Y

又因为:M=PXX+PYY M=500 所以:X=50 Y=125

2,已知TC=30000+5Q2,Q为产出量. 写出TFC,TVC,AFC,AVC,ATC的方程式. 解:TFC=30000 TVC=5Q2

AFC=TFC/Q=30000/Q AVC =TVC/Q=5Q2 /Q =5Q

ATC=TC/Q=(30000+5Q2)/Q = 30000/Q+5Q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总分12分).

(1)E点是均衡点,PE 是均衡价格,QE 是均衡产量 (2)利润量是矩形PE HFL面积. (每个问题4分)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E L SAC SMC QE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E FSAC SMC PE H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E L SAC SMC QE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LAC d(AR) MR LMC P OQ E FSAC SMC PE 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