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平与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 —技信总 —黑龙江—— 经l济l论l坛 公平与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贾日昕 (双鸭山市委党校,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上最有争议的命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相促进的客观必然性,又存在着相互冲突的潜在可能性。对西方经 济学中有关公平与效率之争议进行了解析,同时指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确内涵。 关键词:公平;效率;所有制;分配制度 公平与效率皆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 标,二者之关系,不仅涉及到社会的经济生活领 域,同时也涉及到一系列的政治与法律领域。因 此,它既是现代福利经济学及现代经济学中最 有争议、最为困惑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又是现 代政府政策经常遇到并且必须加以抉择的一个 重大的实际问题。 1公平与效率经济学上的内涵 公平的内涵呈多层面性,既有理论意义上 与经济意义上的公平,又有法律意义上与人权 意义上的公平。正因为公平内涵具有复杂性和 难以衡量性的特征,因此,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 倾向于用一个比较容易测量的指标——“平等” 来表示“公平”。在他们看来,公平即平等,平等 即公平,二者等同。而他们所谓的“平等”主要是 指“收入的均等”或“机会的均等”。为此,他们设 计了以洛伦兹曲线为衡量工具、以吉尼系数为 衡量指标来检测一个社会的公平程度。 我国的经济学家对公平的理解与西方学 者有所不同,他们从辩证的角度出发,更加强调 公平的客观性、相对性和历史性的特征。我国经 济学家程恩富教授认为“经济学上的公平是指 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权利、机会和法律的平等 和合理。经济公平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相对 性”。他进一步指出,“把公平视为一般的永恒范 畴,否认(其)在不同的经济制度和历史发展有 特定的内涵是历史唯心论分析方法的思维表 现,把经济公平视为无须前提的绝对概念,否认 公平与否的辩证关系和转化条件是形而上学的 分析方法的思维表现。” 至于经济学上效率的内涵,中西方经济学 社会产品在做各项 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则更有利于经济平等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归共同所有。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以满 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扣除之后,足社会成员每个人的消费需要,从而实现社会成 内在统一关系。 3西方经济学家有关“公平与效率”之争 员在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占有上公平。其次,按 议的剖析 劳分配要求每个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各尽其 3.1公平与效率在西方私有制社会里发生 能,劳动成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义 务。而生产资料公有则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社会 冲突的必然性 西方经济学家大多数都认为公平与效率是 成员创造了参与劳动的均等机会和条件,实现了 相互抵触,二者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内在矛盾 劳动的公平。再次,按劳分配原则,劳动成为衡量 性。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就如此认为:“平 每个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分配社会产品的惟 等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我们最大的社会经 制度,实现收人分配计量标准的公平。此外,按 济选择,它使我们在社会政策的众多方面遇到了 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人剥削人的按资分配制 麻烦,我们无法既得到市场效率的蛋糕又公平地 度的根本否定,也是对平均主义分配的根本否 而平均主义则抹煞 分享它。”口哒是因为西方社会的私有制按资分配 定。按劳分配承认劳动差别,既不公平也无效率。尽管社会成员之 的社会制度,使公平与效率之间冲突发生的可能 这种差别,性转化为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与现实性。 间存在天赋劳动能力、劳动强度及劳动熟练程度 在西方社会里,私有制按要素分配的收入 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出现收入上的不平等,但这 分配制度决定了公平与效率之间必然存在一定 种不平等会通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而得 程度上的冲突。即便如此,公平与效率的其中之 到弥补,从而实现了收入E的相对公平。因此,按 也难在西方现行的社会制度下得以真正地实 劳分配可以实现经济公平。 现。换句话说,在西方私有制社会里,既不可能 4,3按劳分配可以实现效率 实现他们所说意义上的“公平”,也不可能实现 第一,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这就必然鼓励劳动者自觉地努力提高劳动 他们所说意义上的“效率”。 3.2在西方私有制社会里不可能实现所谓 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提 高劳动效率,不断地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促 的“公平”或“平等” 西方社会的不平等有其必然性,其产生的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实行按劳分配有利 根源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赞美的私有制与按要 于按劳分配实施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次,在 素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在现行的西方私有制 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增长,不仅 社会里,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西方经济学 仅取决于劳动者个人劳动的状况,更重要的是 教科书里所宣扬的那种“平等”或“公平”。 取决于生产的科学分工与协助、劳动的合理组  3.3西方私有制社会也不可能实现“效率” 织与管理以及与此有关的一整套的科学管理。家皆认为效率主要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合理 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最后,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人就是谋生的手 使劳动者 配置和有效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 与合理利用。垄断与失业皆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 段。按劳分配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到全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增进或社会财富的最 消除的根本社会现象,二者产生的归根源是私有 的劳动能力达到充分、全面地发挥,效率也因此  大增值之境态,即达到西方经济学上所谓的“帕 制。只要有私有制存在,垄断与失业就存在,也就 得以较大的提高。累托最优状态”。在这种生态条件下,若想进一 必然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在西方现行的私 4.4正确理解十五大报告中:“效率优先, 步改善任何一部分人的处境则必须以另一部分 有制社会里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效率”。 兼顾公平”的现实含义 4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途径——社会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 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故此时的经济效率最高。 反之.资源配置与利用则是低效率。 主义制度下的按劳分配原则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1按劳分配原则的内涵 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 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 按劳分配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 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 种相关性即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内在 的收入分配原则,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 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正确理解“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的含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属性与二者互相冲突或对立的潜在可能性。首 员都必须参加劳动,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 先,就经济公平而言,公平与效率具有互为条 社会对社会总产品做各方面必要扣除之后,按照 历史意义。 件、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性。 每个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每 参考文献 其次,就经济效率而言,效率的高低必然 个社会成员的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f1]程恩富,西方产权理论评析[M】.北京:当代中  会产生收入之差别。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经济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劳者不得。 国出版社,1997:136.效率不会因收入的转移与再分配而必然降低, 4.2按劳分配可以实现公平 f2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 甚至还会因之而提高。综上所述,从整个社会角 按劳分配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其根本前 学『M1,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47. 度看,公平与效率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内在机 提,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上的实现形 f31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集fM】.北京:北京经济 学院出版社.1991. 制,而非必然的相互替代或对立的关系。从长远 式。首先,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 看,公平的竞争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率 的主人,共同占有、支配、使用公有的生产资料, 责任编辑:李同平 一一一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