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一)

来源:六九路网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名言名句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A.望穿秋水 B.涂脂抹粉 C.火上浇油 D.水乳交融

解析:火上浇油,油燃烧发生化学变化。

2.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磷的离子结构的是( A )

解析:磷是15号元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B ) A.FeO+H2SO4FeSO4+H2O B.2Na2O2+2H2O4NaOH+O2↑ C.CaO+H2OCa(OH)2 D.Fe(OH)2+2HClFeCl2+2H2O

解析:只有B选项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化合物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的是( B ) A.Cl2 B.NaOH C.NaCl D.Na2O

解析:Cl2中只有共价键,NaCl、Na2O中只有离子键。

5.关于元素周期表中16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最高正价是+6价 B.最低负价为-2价 C.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D.该元素属于ⅦA族元素

解析:16号元素是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最高正价为+6价,最低负价为-2价,故D不正确。

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 A.乙烯和氢气反应

B.苯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碳 D.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

解析:B、C、D三项都是取代反应。 7.1 L 1 mol/L Al2(SO4)3溶液中含有SA.1 mol/L B.20 mol/L C.3 mol/L D.2 mol/L 解析:c(S

)=3c[Al2(SO4)3]=3×1 mol/L=3 mol/L。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 )

8.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D )

+:F:A.HF的电子式:H

B.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C C.Cl的结构示意图:

-

12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解析:HF为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为C,故B错误;Cl的结构示

意图中核电荷数应是17(不是18),故C错误。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反应进程图,由此可判断该反应为( B )

14-

A.氧化反应 B.吸热反应 C.放热反应 D.中和反应

解析:图示反应物能量小于生成物能量,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10.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与CH3CH2CH2OH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 A.(CH3)2CHOH B.(CH3)2CHCOOH C.CH3CH2CHO D.CH3CH2CH2CH2OH

解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给出物质的分子式为C3H8O,A项分子式为C3H8O,B项分子式为C4H8O2,C项分子式为C3H6O,D项分子式为C4

O。

11.在浓硫酸中能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金属是( C ) A.Mg B.Cu C.Al D.Na

解析:铝、铁在浓硫酸中能生成致密氧化膜,因表面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故不易受到腐蚀。 12.合成氨反应:3H2+N2

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B.使用催化剂可使H2的转化率达到100%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不能增大反应的速率

D.其他条件不变,降低NH3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

解析: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逆反应存在动态平衡,导致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则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故A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B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其他条件不变,降低NH3

浓度,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13.已知NH3难溶于CCl4,如图所示,下列装置中,不宜用于吸收氨气的是( B )

解析:倒扣的漏斗使NH3充分吸收同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可发生倒吸现象,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B符合题意;由于NH3难溶于CCl4,NH3与CCl4接触不易发生倒吸现象,能够用于吸收氨气,C不符合题意;由于干燥管的上部大,能够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14.关于漂粉精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B.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C.是难溶于水的固体

D.可由氯气跟消石灰反应制得

解析:漂粉精是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得,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都是易溶于水的固体。

15.下列检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2+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2或SO2,因此原溶液可能为HC

、C

、S

HS形成的盐溶液,A错误;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仅证明含有钠元素,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

以是碱溶液,如NaOH溶液,B错误;使溴水颜色褪去的气体可以是乙烯,也可以是其他还原性气体,如SO2,C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为选做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试题分为A、B两组,考生只选择其中一组题作答。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选做题A组(化学与生活)

16.下列行为不属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是( D ) A.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 B.积极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 C.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D.沉迷网络聊天和游戏

解析: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1)合理饮食;(2)适度锻炼;(3)良好习惯;(4)心理健康等。因此D符合题意。

17.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植物油是纯净物 B.淀粉遇碘水变蓝色 C.葡萄糖能发生水解反应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解析:植物油由多种成分组成,是混合物,A错误;淀粉遇碘水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征反应,B正确;葡萄糖是单糖,不发生水解,C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D错误。

18.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可能会出现副作用。若出现水杨酸反应,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D ) A.饮用大量清水 B.洗胃

C.减少用药量

D.停药,静脉注射NaHCO3溶液

解析:乙酰水杨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而减少对胃的刺激作用,所以选D。 19.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铜和铁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B.棉纱和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 C.玻璃和光导纤维都是硅酸盐材料

D.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可制成食品保鲜膜

解析:A.铜和铁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正确;B.棉纱属于天然纤维,蚕丝属于蛋白质,错误;C.玻璃是硅酸盐材料,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错误;D.聚乙烯可制成食品保鲜膜,聚氯乙烯受热产生有毒气体,不可制成食品保鲜膜,错误。

20.“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D ) A.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环保装饰材料 B.发展清洁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C.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善水体质量

D.关闭垃圾焚烧处理厂,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全部就地填埋处理

解析: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全部就地填埋处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利于环境保护。

选做题B组(化学与技术)

21.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C ) A.硫酸工业 B.合成氨工业 C.硝酸工业 D.氯碱工业

解析:硫酸工业及合成氨工业的反应中都有可逆反应,采用循环操作将尾气中原料气分离再重新进行反应。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后,从阳极室流出的淡盐水等也是循环应用。硝酸工业中,采用通入过量O2,使NO全部被氧化,所以不采用循环操作。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石油

分馏产品

乙烯

CH2BrCH2Br

A.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 B.①主要发生物理变化

C.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

D.③是加成反应,产物名称是二溴乙烷

解析: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即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A正确;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所以分馏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裂化、裂解等过

程是把大分子的烃转化为小分子烃,过程中有乙烯生成,所以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C正确;乙烯与溴加成生成CH2BrCH2Br,所以③是加成反应,CH2BrCH2Br的名称为1,2二溴乙烷,D错误。 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B.涤纶属于复合材料

C.灼烧可以区分羊毛和涤纶

D.羊毛和涤纶燃烧都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解析:羊毛是天然蛋白质组成的纤维,属于天然纤维,A正确;涤纶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物质,是合成材料,而不是复合材料,B不正确;羊毛的成分是天然蛋白质,灼烧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没有,所以可以用灼烧的方法来区分羊毛和涤纶,C正确;羊毛和涤纶都含有碳元素,所以羊毛和涤纶燃烧都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D正确。 24.下列肥料中,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D ) A.NH4H2PO4 B.KH2PO4 C.KNO3 D.(NH4)2SO4

解析:通常把含有N、P、K三大营养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25.已知某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N16P,该藻类过度生长,是导致“水华”(“水华”主要是指水中某些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以致藻类疯狂生长、水质恶化而造成的水体污染现象)的原因之一。下列与此信息相关的叙述中,你不赞成的是( D ) A.该藻类由碳、氢、氮、磷4种元素组成

B.若使用无磷洗衣粉,可有效防止该藻类的过度生长

C.向河中过量排放含有氮肥的农田水,也可能造成该藻类的过度生长 D.禁止使用化肥是防止“水华”的最好方法

解析:根据藻类的化学式,很容易判断藻类含有碳、氢、氮、磷四种元素;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体中磷的含量,可有效防止藻类的过度生长;向河水中过量排放含有氮肥的农田水,水体中的含氮量增加,水藻过度生长的可能性增大;禁止使用化肥能有效防止“水华”,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却是得不偿失的。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6.(13分)已知A、B、C均为含铁化合物,请根据以下四种物质的转化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Fe

A

B

C

(1)反应①、②、③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2)向B的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C的化学式为 。

(4)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5)选择合适的试剂也可以实现B转化为A,请写出利用你选的试剂实现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反应①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元素、氢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元素、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是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②。(2)B溶液中含有氯化铁,向B的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3)C为氢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OH)3。(4)反应②是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Fe+Cl22Fe+2Cl。(5)利用铁或铜等金属单质将氯化铁还原为氯化亚铁,可以实现B转化为A,实现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Fe

3FeCl2或2FeCl3+Cu2FeCl2+CuCl2。

2+

答案:(1)①② (2)溶液变红色 (3)Fe(OH)3 (4)2Fe+Cl2(5)2FeCl3+Fe3FeCl2(或2FeCl3+Cu 2FeCl2+CuCl2)

27.(15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族 周期 1 2 3 ⅠA ① ⑤ ⑥ ② ⅡA ⅢA ⅣA ③ ④ ⑦ ⅤA ⅥA 2Fe+2Cl

3+-

ⅦA 0 ⑧ (1)元素①和②可以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 。 (2)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3)元素④和⑤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4)在元素⑦和⑧的原子分别形成的简单阴离子中,离子半径较大的是 (填离子符号)。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C与H形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为CH4。(2)由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③为N元素,所以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3)由元素周期表可知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2O2。(4)由元素周期表可知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分别形成的简单阴离子2--2-S、Cl,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较大的是S。

2-答案:(1)CH4 (2)HNO3 (3)Na2O2 (4)S

28.(12分)化学式为C2H6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A+Na慢慢产生气泡 A+CH3COOH

有香味的产物

(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可作出的判断是 (填字母)。 A.一定含有—OH B.一定含有—COOH C.A为乙醇 D.A为乙醛

(2)含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水溶液可以用作 。 (3)A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合物A与CH3COOH反应生成的有香味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根据A的化学式及A与钠反应产生气泡可推知A中一定含有—OH,且A一定为乙醇。 答案:(1)AC (2)医用消毒剂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4)CH3COOCH2CH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