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玉宏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1期
江苏南京市六合高级中学(211500)董玉宏
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曾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场所——学校,就更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有新的突破,这才是21世纪教育任务之所在。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理应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学生思维创造力,完善思想政治课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提高自身的素质,挖掘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的能力和创造性运用教法的能力。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创造性运用教法能力,就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知识,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教材仅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动态内容,诱发学生探索。比如,设计“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这一课时,就可以一反传统的直接讲授法,而采用模拟听证会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兴趣中追寻其根源,在参与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境与新问题之中,激发学生的逆向求索与发散思维。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从教学的角度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基础。
如在经济常识的前言课上,笔者对学生连连发问:你知道什么是商品吗?你了解人民币吗?你知道价格为什么会有涨有落吗?你听说过价值规律吗?你知道一个生产企业怎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吗?……直到把学生问倒,显露出渴求的神情,笔者才宣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经济常识寻找答案吧!又如在生活与哲学的前言课上,笔者并没有急于进行具体哲学原理的讲解,而是花了不少时间讲了一些哲学小笑话和蕴涵深刻哲学道理的成语故事。学生听得入了迷,开始对枯燥的哲学产生兴趣,教学效果相当好。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积极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去学习、去探索;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三、创设开放的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是创造之母。”可见,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知识点上,笔者曾经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相信UFO吗?相信有外星人吗?如果相信的话请你试着把它画出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
纷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了各式各样的“外星人”。笔者还请了几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画到黑板上,大家热烈地评论着,课堂气氛达到了最高峰……等学生安静以后,笔者称赞了他们,然后挑选出其中比较突出的两幅,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了分析,引导他们发现:“再丰富的想象力也没有脱离客观存在事物的影响。”带着这样的观点,学生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作品”。“真的是这样啊!”所有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且完完全全理解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个观点。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使问题情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四、设计精要的试题,提升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出精要的试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求异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考查客观对象,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雅安的7.0级地震,我国政府采取的有力措施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爱国浪潮,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应引导学生随机应变,转换策略,养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习惯,即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纵向等多方面去思考和联想。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笔者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育一定能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美好理想!
(责任编辑 袁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