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字幕翻译: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字幕翻译: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

电影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观众,要想让观众充分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又不失电影原本的异域风情、原汁原味,字幕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笔者以功能对等为基础,对电影《彼得兔》字幕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字幕翻译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期待对字幕翻译的发展有一点促进作用。

标签:功能对等;字幕翻译;电影《彼得兔》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大量优秀的外文影片被引入国内,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喜爱。为了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外国电影,许多观众更倾向于观看带有“译配字幕”的电影。这时,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以电影《彼得兔》的典型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字幕翻译的策略,希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人对字幕翻译的关注,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一、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字幕翻译的可行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要想同时实现形式和意义的对等是十分困难的甚至的难以实现的。在二者不可兼顾时,可以优先考虑内容的对等。

电影字幕追求的是目的语读者对电影的理解和欣赏与源语观众相似,而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的语观众与源语观众可以获得相同的感受。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功能对等在《彼得兔》字幕中的应用

电影《彼得兔》是由索尼影业出品的长篇真人电影,采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真人+CGI技术,将真人与动画相融合。该电影于2018年3月在内地上映,收获的超高口碑。

(一)意译法

由于民族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有时候直译会让内容显得晦涩难懂,让观众不知所云。这时候才用意译法反而是最佳的选择,也就是舍弃形式,将意义的表达放在首位,这也是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从而使目的语观众与源语观众有基本一致的观影感受。

例1:Inherited something,he did.From that great-uncle he knew nothing about.Turns out intimacy issues run in the family.

他的确继承了一些东西。来自他那个一无所知的曾叔叔,看来这家族的关系并不融洽。

例1是电影的一段独白,“Turns out intimacy issues run in the family.”若按字面意思则翻译为“显然他们家族存在亲密问题。”这种表达过于委婉,如果表述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听众会感到困惑。而采用意译法,译为“看来这家族的关系并不融洽。”则准确传达的源语内容,增加了影片的觀赏性。

(二)减译法

减译法是指考虑到目的语观众的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有差异,在不影响原文理解的基础上省略冗余信息,省略与目的语区别太大的表达方式,突出译文重点,让观众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原文。

例 2:What’d I tell ya? Easy peasy lemon squeezy.

我告诉你什么了?太容易了。

影片中,为防止兔子们再次闯入院内,麦克格雷设置了重重关卡。“冒险大王”彼得兔不顾危险叫上堂弟本杰明再次偷偷闯入,在晃晃悠悠的晾衣杆上经过一番滑稽的挣扎后,终于通过一条裤子成功过渡到地面。劫后余生的彼得故作轻松地安慰堂弟说:“Easy peasylemon squeezy”。这是一句英国相当口语的俏皮话,意思是“简简单单,小菜一碟。”用挤柠檬形容事情的简单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而字幕翻译具有时间和空间限制,所以与其加字幕解释,不如放弃差异较大的表达习惯,用口语“太容易了”传达核心信息。

(三)归化

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很少能找到与源语文本完全一致的表达,这时候就要进行归化翻译,将源语隐含的信息通过汉语中成语、习语、流行语等进行归化翻译。这可以有效填补两种文化的差异,让观众产生认同感,轻松理解言外之意。

例3:whimsical 异想天开;Having everything in its proper place让一切都井井有条;a terrible apologizer 不懂道歉;This might actually blessing in disguise.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译者采用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成语、习语和日常口语表达进行归化翻译。译文生动形象,实现了功能翻译策略中内容和形式的对等,让观众迅速获得信息并产生共鸣,获得了亲切感。

三、结论

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翻译原则,灵活选用直译意译法、增词减词法和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尊重双方文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信息传播,就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受。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 and Charles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Brill Academic Pub,1969.

[2]戴俊玲.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待情景喜剧[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