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来源:六九路网


用“心”对待学生

0807070134 地理学院 周星南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老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定,教师应具备以下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那么,作为当代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学生呢?

所谓育人治本, 求之于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 更要意识到责任的重大,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对学生不但要有耐心、爱心, 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与自立心, 做个有“心”之人

首先, 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份为人父母的爱心。学生就像一颗稚嫩的幼苗, 可塑性很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 关系到他们能否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 学生, 无论成绩的好与坏, 都要象父母挚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用阳光雨露般的爱心去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最强的一面,教师应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在表现最平庸、智力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开发他们的精神领域,并使他们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度,显示自己,从人的自尊感源泉中汲取力量,让他在班集体中,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正是教师对学生个性特点、个性差异的深入了解,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上赞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找回了失落的自信,从而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中小学生, 年纪小, 自制力差,情绪变化快, 理素质极为不

稳定, 考虑事情不周全, 再加上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 各种新鲜事物的介入, 学生面临的诱惑太多, 导致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就要求教师要静下心, 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具体说来就是一方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对待错误决不姑息, 已经发现就要严肃、认真的对待, 该批评时绝不手软, 但另一方面也要耐心的帮助学生找到错误根源,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认识并改正错误。即要使好学生在稳定的进步中成长, 让好的好上加好, 又要使后进生不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并逐步改掉缺点错误鼓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不断要求进步。

第三,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助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

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

总之, 当个教师容易, 但当个好教师却不容易。这不但需要我们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浓厚的学术修养, 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真真正正的把教书当成育人的事业来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