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灞 篓指导策略举隅 调查发现,当下学生练笔主要存 次大作文),自由选择内容、自由确定 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没有题材可 写作时间和地点。这样做,最大限度 写:二是没有相应的语言储备:三是 地向学生释放了练笔的主动权,使学 不知道该如何构局谋篇,无从下笔。 生真正有话可写、有情可诉。具体在 这里既有写作内容的问题,又有写 操作的时候,主要有“百字练笔”和 作方法的问题,还有写作要求的问 “记流水账”两种方式。 题,而直接导致的是写作心理的问 (一)“百字练笔” 口 题,学生觉得写作文太难,产生畏惧 刚起步时,我提议学生可以从零 钱 心理。如何加强对学生“练笔”的指 起点开始,做“百宇练笔”。为保证学 燕 群 导,本文试提出以下思考。 生有一定的练习量,开始阶段对自由 一、零点起步。让练笔的定位 练笔的数量做了保底要求,一周至少 “低”一点 三篇。由于自由练笔的起点较低,大 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最 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让 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降低难度,让 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更激发起了 学生觉得作文是很简单就能做成 练笔的兴趣。我们的“语文学习积分 的。为此,我和学生共同决定把原来 制”中有“自由练笔”的加分细则:写 每周的“大、小”作文改为“自由练笔” 练笔一则,加1分。文章质量等级获 (原来一般周三一次小作文,周末一 3星者,加1分;4—5星者,加2分;5 乐、课件等声像效果,撩拨起学生的情弦,捕获学生 时间消逝的痛苦经历不多,更没有为人父母的体验。 的瞬间灵光。此时,学生往往大有意犹未尽、不吐不 在这虚拟的情境中,学生创生的情感也必定是虚幻 快之感。情动而辞发,情到深时意更浓,随文练笔讲 的、空洞的。教师应让学生深入阅读爸爸的话语,体 究的就是“趁热打铁”。 悟作者看到日落、鸟归的生活情景时的感受,联系学 三、“拔苗助长”不得 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设计练笔。如,我看到庭院里的 随文练笔忌“泛而浅”,同样也不可越位。拔苗助 小树抽出了第一片新绿,我知道( );我听到 长,只会让学生的真滋真味、实情实感无法溢于言表。 窗外落叶寒宰的飘零声,我知道( );我看(听) 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如一掬甘美的山 到( ),我知道( )……。其间再投放 泉,要品出其中醇厚的甘味是有难度的。有位教师执 一些师生课前收集的惜时名言警句来充盈学生的语 教该课,经过初读、品文后,设计了这么一个小练笔: 言库存,最后过渡到写写《我也来和时间赛跑》。这样 “有那么一天,你会为人父母,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 的练笔,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高调的理论,但孩子们 自己孩子的,请把它写出来。”三分钟、五分钟过去 已深刻领悟到“时间的弥足珍贵”,一切水到渠成,不 了,D 起几个优等生说说,都挤牙膏式地说了几句, 留痕迹。这样从读学写,遵循“听说读写”循序渐进的 而且是千篇一面:孩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原则,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理解文章 寸光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你要从小懂得珍惜时 的真意,抒写自我之境、自得之情。 间,长大了就不会后悔…… “随文练笔”反映的是执教者高超的驾驭教材的能 这样深蕴人生哲理的美文,给予学生一节课的 力、解读教材时敏锐的洞察力、课堂生成中机变的判断 时间品味真知,实在是不充裕的。没有深入地解读感 力和灵动的对话机智。不要盲目地朝圣,应“以生定练” 悟,学生的情感当然找不到支点来发散,完全架空在 “因文而练”,唯其如此,才能解学生随文练笔之苦。 一个虚无的境地。何况三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311 800) 而两 一 43、 课 圈 星以上者,加3分(一天写数则练笔者,写几则加几 分,质量分视平均星加分)。渐渐地,学生每周自由练 今天所做的事中,钱老师对某某事最感兴趣,你能不 能把这件事写具体些?”“那里的风景美丽吗?你能介 绍一下吗?”“这一天发生了那么多事,哪件事你最有 话说?”等评语。通过这样长期坚持、反复启发、不断 引导,学生渐渐地就能从自己的“流水账”中提炼出 练笔的主题来了。 二、游戏作文。让练笔的形式“活”一点 笔的数量越来越多,字数也不再是“百字”了。练笔, 俨然成了学生自然而然的习惯。 (二)“记流水账” “百字练笔”只是降低了练笔的要求,为了解决 学生“没什么好写”的困难,我让他们记录从早到晚 自己都做了哪些事。这当然不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 而是对“真的没什么好写”的学生的建议。因为这样 的记录,必定是“流水账”式的。以下是一名学生在国 庆节写的练笔: 放假第1天,我睡到了中午。起床后,我吃过午 饭,就去看电视。2点多的时候,我把电视机关了,接 着,我拿着篮球到篮球场去打篮球,到了晚上才回 来。又开始看电视,晚饭过后再看,这样满满的一天 就悄然过去了。放假第2天,我一大早起了床,然后, 老爸老妈带我到外婆家做客。来到外婆家,第一件事 就是到小店里去买鞭炮。最后吃中饭,就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我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就这样,迷迷 糊糊过了一天。放假第3天,我到舅公家里做客…… 这篇练笔确实是“流水账”,但比起开学初他对 我说的“真没什么好写”强多了!当然,“记流水账”是 对写作基础特别弱学生的暂时要求,教师要想办法 让学生从“流水账”中去提炼练笔的题材,引导他们 把其中的某一件事写具体。 如对该生的这篇练笔,我这样引导:“‘我拿着篮 球到篮球场去打篮球,到了晚上才回来’,我想你一 定打得很尽兴吧!你跟谁一起打的?是怎么样打的 呢?钱老师真想知道,能写一写吗?让老师看到你们 打篮球的情形。”结果他就写了一篇《打篮球》:“开始 只有我一个人,我拿着球一会儿在左边拍,一会儿在 右边拍,然后突然就抱起球投篮,哇,进了!太帅了! 我喜滋滋的。后来,金明和金胜浩来了,他们跟我一 起玩,他们哪里是我的对手,球在我手上转来转去, 他们只好跟着我跑。我们都跑得满头大汗。我一个对 他们两个,结果还是我赢。”该生把题材聚焦在“打篮 球”这一件事上,基本上再现了打篮球的情形,这是 很大的进步。 很多时候,我会在学生的本子上留下类似“在你 ,一露44 、 一教学月刊小学版2J..I.A.O...X.U..E..Y...U.E..K.A..N..X..I.0A..1O..1X..U..E.B..—A—I ̄ .3语文 虽然我们提倡练笔题材与内容的自由,但作为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弓I导学生突破练笔的内容,这 也是提高学生练笔质量的难点。除了上文讲到的“从 ‘流水账’中提炼主题”外,我还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 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易于 动笔,乐于表达。 (一)“请你来解决” [案例]还有1元钱去哪里了? 有这样一个智力游戏:有三个人去饭店吃饭,花 了30元钱,他们每人拿出l0元。可是饭店老板说今 天打折,只要25元够了,找回了5元钱。服务员一想, 5元钱分给三个人,不好分呀!不如给他们每人1元, 剩下2元就归我了l那么就是说,这三个人都付了9 元,共27元,加上服务员拿的2元,总共是29元。本 来不是有30元吗?还有1元钱谁拿走了?我觉得此题 很有趣又百思不得其解,就让学生跟家长一起讨论 答案。虽然我并没有布置这个内容的练笔作业,但我 知道学生亲历了探究答案的全过程,肯定有话要说, 有感要发,游戏过程必然会成为练笔的焦点。结果正 是如此…… (二)发现“新大陆” 我主张学生写身边的事,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 小事,只要细心地去观察和体会,写出来也是一篇很 有意思的文章,但有些事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发 现的。发现“新大陆”就是专题性质的,主要有“放大 个人的动作”“特写一个人的外貌”“描画一种花草 树木”“定格瞬间的快乐忧伤”这样四个系列。操作的 时候,我创设游戏氛围,努力营造一种神秘感,激发 学生观察、发现的热情,并乐于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记 录在练笔之中。 李白坚教授说:“我们不可能带领孩子"ff3 ̄J课外 去体验生活,但是可以通过游戏将生活的缩微呈献 课 嘲给学生。而长期的对游戏生活的观察,将会养成孩子 们关注身边一草一木的习惯。”尝试着这样“无痕”的 指导,我觉得学生在捕捉写作题材方面大有长进,他 们不再叫没东西可写了。当写作成为一项自由的抒 写与表达时,会让人觉得文思泉涌。 三、美丽的约定:让练笔的评价“情”重一点 收到学生的作品后,我非常重视及时反馈。我努 缺陷如一些错别字甚至一些明显的语法错误都适当 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努力 搜寻、欣赏那些“童真妙语”。我用这种“倾听鼓励”式 的即时反馈告诉学生:老师对你的作文很感兴趣,老 师走进了你的世界。 (一)“优作选读”十分钟 每天十分钟的“优作选读”渐渐成为我跟学生之 力使自己成为“另类的儿童”,把看学生作文当做是 “倾听童年发言”,并为他们的发言鼓掌。我要求自己 在阅读每一本学生练笔后留下些痕迹,每天抽十分 钟阅读优秀练笔。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 它还是保持学生自由练笔热情的润滑剂。面对学生 篇篇充满灵性的练笔,我把“语言的原创和情感的 真实”作为优秀练笔的主要评价标准,对孩子的习作 间的“美丽约定”。我发现学生把文章交给我后,总是 眼巴巴地盼着我读。只要我稍稍耽搁了阅读时间,就 立刻会有学生提醒!在给学生读文章时,我会在有些 地方生发开去,有时生发得比较远,他们往往听得很 有味道,这真是一种相互激发和感染,而且很多好题 材经过我的点评和表扬,能产生神奇的功效——生 发出新的好题材来!‘l优作选读”实在是一种潜移默 化的引领,它使一些本就爱好写作、爱好语文的孩 子,在“鼓励为主”的良性循环中脱颖而出,写出了一 篇篇高质量的习作。 (二)“请您不要读出来” 自由练笔给了学生一个审视自我、认识世界、倾 诉情感的机会,但这样的交流与倾诉是以信任为基 础的,只有当学生觉得自由练笔这个渠道是安全的 情况下,他们才可能放开心扉、放飞心灵,肆意地抒 写属于童年的心灵花园。尊重学生意愿,保护隐私, 是学生大胆倾诉的前提。 为此,我跟学生又有约定:当你不想让老师看 时,请在文章开头写上“钱老师,请您不要看”;当你 不想让老师读出来时,请在文章的末尾注明“钱老 师,请不要读出来”。我看到你的提示会坚决照办,完 全尊重你的意愿。 我一直遵守这个约定。教师真诚的回应,倾听、 欣赏的姿态,给予学生自信、尊严和成就感,使学生 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写作动力,从中享受到自由练笔 的快乐,乃至做人的快乐。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我们这个原先在作文方 面处于明显弱势的班级,才能在写作改革之路上向 前跨出了一大步!‘‘自由练笔”给我班学生带来的不 仅仅是习作的进步,更有练笔时的轻松、自如,以及 无拘无束抒写童年生活时的美好感觉。 (浙江省绍兴市群贤小学31 2000) 、教学月刊小学版 2Ol1.3语文一45 一 45篙